铜葫芦摆放位置:器用—【城市画报】第214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2:01:26
 2005年,去贵州旅行,处于对传统手艺一直以来持有的钟情,在榕江的一个深山村落里,曾去探访一个老银匠。在村子里一路反复打听,走过窄小巷道,在一个池塘边上的木宅里找到他。夏日的炎热午后,那个应该与风水有关的人工挖出的圆形大池塘,铺满细碎绿色浮萍。四五个老人坐在正厅大门下的石头台阶处,在一起喝茶,抽烟,闲话家常。我不具备记者身份,无故凭空打扰,占用他的时间,心里略带忐忑。拿出烟,分送一圈,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且与他聊天。

当然他早已停止祖传的手艺,不再工作。这份技艺也不打算再传给他人。儿子大学毕业,要做其他更体面的职业。时代尽可能地淘汰掉了那些需要手工细腻操作的技艺。苗族女子是十分注重首饰的,头饰,项圈,手镯,戒指,总是戴得累累。但现在的首饰,大多不是银制,而是用铜等其他杂料,用模具压制出来。这样,产量可以提高,价格也低廉。给观光客们跳舞唱歌的表演者,戴的也是这样的首饰。流水线机械产品被认同之后,手工的价值就被忽视。物质观念一旦发生变动,人们的标准也随之被同化。

他拿出以前的制作工具给我看。规格不同大大小小的专业工具,因被弃用已遍布黄锈。但可以想像被频繁使用时期,一定擦得光亮,并由一双技巧精湛的手操作。与机械不同的是,手工链接着心与脑的控制,自始至终,全神贯注,在柔软而韧性的白银上,雕琢出繁琐线条和图形。他亦有祖传的图谱,一份一份,都是长久被考验过的严谨图案,代表着吉祥丰盛的寓意。

日日夜夜,一刀一笔,雕琢切磋。最终完成,并且在它的背面,将刻上工匠或作坊的名字。子啊是制作者的专业荣誉所在,所以他会用心血灌注和维护。“碎簪碎钿不足拾,金沟浅溜和缨緌。”可以被珍藏,保留及流传的,也正是首饰本身所承载的独具一格的智慧,美感,品格,气质。创作者所独有的可以被模仿被抄袭,却不能被替代的力量。

以前的人家,如果家里有女孩,要出嫁要生育,女人以及孩子,都会有一些纯银首饰,一代一代保存下来,就成了祖传。而那些精工细琢的老银首饰,早已被古玩商等收购完尽。老人说,现在村里人家几乎已经没有祖传的老首饰,有人出了好价钱,基本上就卖掉。辗转到城市里,被更高价收藏。老的东西只会是越来越少,直到不见。因为后续已不再生产,不再传承。

宋人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有一节谈论拾捡到破缺玉钗,是后代人不能做得到的精巧,因而写道,“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百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他感叹人心不淳朴,做的东西也不讲究,因为不够用心致力。但再聪明如他,也无法预料到,以后的时代,以及更长远的时代,物的变化会到何种程度。

机器替代双手,机械替代人脑,效率替代情感。手工与传统的价值,被机械时代的旺盛商业利润追逐推动,最终被排挤,废弃以至淘汰。大势所趋,时代的脚步,不是微小个人所能抵挡和改变的。

以前的首饰多用金银,珍珠,珊瑚,玳瑁,宝石,象牙,玉,骨角,真材实料,十分珍贵,且可代代传下。现在售卖的大多是化学合成材料制成的发夹发圈,项链耳环,批量生产,设计庸俗,用料低廉,价格却不俗。女人们不再有在清晨摘下带露的鲜花,插上发鬓的优美情怀,皮肤与真实自然的质料接触的机会也减少。

偏僻地区的少数民族女子,还保留着织布制衣,在衣服上精工刺绣的传统习惯,尚能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和尊贵。都市里的时髦女郎们,只能穿着流水线出品的千篇一律的衣服。且所谓的时髦质料多为涤纶,尼龙或其他新型材料。古人日常的棉,麻,丝,反倒成了奢侈品。所谓的高级定制的时装,也许精工细作,但所起的功能,更多是满足象征:在T台或橱窗里演示。娱乐人士或富有阶层才可拥有。它们绝非能够提高社会性的格调。

在人类发明了各种经济手段和工具之后,生活的质量却明显呈下堕状态。批量化生产和兜售,导致商店里粗制滥造的货品泛滥,以数量获利,且充斥复制和抄袭。而美好的精巧的带有审美和智慧的物品,如果只为一小部分人所有,不能进入大多数人的生活,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并且人人都可实践,那就不过是在划分界限。

沈括无意中捡到的前人玉臂钗,在他所在的时代,应该也是寻常人家可能拥有的吧。那时,即使家境平常,不算达官显贵,家家供的瓷器,用的家具,戴的首饰,穿的衣服,都有一个普遍性的审美标准。持有共同的物质价值观,拥有对物质精神的注重和推崇。物质的方式,决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生活中所用的物品,实在是对人,对社会的精神面貌有很大作用。

回到北京后的某个下午,无意中经过一个古玩小店铺,看见一把麒麟送子的银锁,花纹古朴,刻镂精细,他亦有银制的发簪,绘有莲花鸳鸯,线条清雅,十分可喜。问他价格,银锁要800,发簪要400。说绝对不可能再低,因为都是老货。但又能怎么样的老呢,无非也就是民国时候农村里的东西,那时家家户户都还有这样的习俗,银匠的手艺还有用武之地。但到现在,也已经是很稀少的美的东西了。并且要价这样贵。

我们越来越难以享受到用心的美好的东西。或许那真是因为人心不再淳朴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