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茶壶烧水喝的好处:故乡的小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23:03:04

xjjk雅儒

故乡小学

类别:感悟生活  作者:世平  [个人散文集] 日期:2011-6-30 18:33:48 编者按:一趟回乡之行,让作者想起了逝去的那些年月光景,也看到了故乡小学崭新的变化,可喜可叹。  故乡,沂蒙山区腹地的一个小村。故乡小学,一个土坯麦秸房的小四合院,我曾在那里读完五年的小学。当年父亲是部队转业的驻村干部,七十年代初,全家随父亲进城工作离开了那个山村,我在县城读完中学后也远离了沂蒙山区。从此,故乡和童年的小学深深地保留在了记忆中。这次有机会回到山清水秀的美丽故乡,就要见到时常思念的邻里乡亲,就要来到我魂牵梦绕的儿时的学校,心中充满期待,激动的心情也难以平静。
  车子驶过一段盘山公路后,开到了群山怀抱的故乡村前小河边停了下来,准备整理一下回村的行装。打开车门,顿时被小河对面一群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孩子所吸引,看得出那是一所学校,学生们正在做课间活动。果然,随着一阵铃响,学生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教室,操场上平静了下来。不时,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
  仔细望去,学校依山傍水而建,校园里绿树成荫,一座白墙红瓦的三层单面教学楼显得非常壮观,楼上坚固雅致的蓝色栏杆和大而明亮的玻璃窗清晰可见,楼下排列着铝合金玻璃宣传橱窗和黑板报,周围空地上种满鲜花,楼前飘扬的五星红旗分外醒目,平整开阔的操场上安放着篮球架、乒乓球台、单双杠、沙坑等体育娱乐设施。这使我感到惊讶,这可不是我曾经就读的那所学校,比起来可真是天壤之别。记忆中这地方是村外的一个乱石岗,现在竟变成了漂亮并极具规模的现代学校。虽然我未能进入教室,可以想象得出,学校的一切,并不比城里的差。望着眼前的校园,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的青涩童年,想起了我的小学岁月。
  六十年代的山乡还十分贫困,教育设施也非常简陋。记得上小学时的学校是当年没收一家地主的四合院,北房是四位老师的办公室兼宿舍,其他三套房是教室。教室里虽然是土质的地面,也没有玻璃门窗,但仍然算是村里最好的房子。教室内是用土坯支撑起的长条木板当课桌,学生要自带小板凳上课。我入学时教室不够用,学生也不多,一二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老师先给一个年级讲完课布置作业后再给另一个年级讲课。四五年级做课桌的木板要宽大一些,支的也高,可以坐高凳子上课,学生则是附近几个村来的,他们有的要走八九里山路来上学,每天一个来回,中午只带点干粮,学校也只能供应一锅开水饮用。尽管如此,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供得起孩子上学,能够不用在家干活受累,不受风吹雨淋,在校安静读书,已经是十分的荣光和幸福的事了,大家对能够上学也都很珍惜,学习也非常刻苦用功。虽然那时学校条件差,老师教学却极其严格认真,教学质量也不含糊,语文、数学、自然、品德,以及体育、音乐等副课每门都不少,而且在全公社小学的各类比赛中都取得过成绩。或许是山村过于偏僻闭塞,就连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也波及不大,文革中虽然有些教材和课程变了,老师依然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也规规矩矩听课。想起来,小学学的知识非常丰富,也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无论过去的日子如何艰苦,童年总会留下很多快乐的回忆,小学美好的时光更是难以忘怀。我上学时学校还没有操场,也少有体育娱乐设施,学校小院就是做课间操和课余疯玩的地方,而体育课、音乐课和一些活动都在校边小河对岸的沙滩上进行。在那个沙滩上,我们跑步、跳高、跳远、做游戏、学歌、排节目,有时也玩水、堆沙、摸鱼虾,小同学们经常无忧无虑的尽情玩耍。我最喜欢的还是在老师带领下爬山,一二年级时爬的是村边叫“南护山”的小山,长大一些后,就爬高一些的“围子山”,一条羊肠小道直通山顶,沿途有数不清的奇岩怪石和花草树木,蝴蝶在身边飞舞、小鸟在头上飞翔,蚂蚱在脚边乱蹦,有时还采到许多野果吃。当爬到山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振臂呼喊。在山顶上能看到云雾缭绕的群山,层层叠叠的梯田,银光闪闪的小河,绿树掩映下的村庄,这令我们心旷神怡,也对遥远的山外世界充满了好奇和莫名的企盼。
  想到这儿,我抬头来看到了不远处那熟悉的两座山,感到极其亲切,只是觉得比过去矮小了许多。这时,我又把目光投向了那所老学校的位置。突然想起,在教室房后有我和同学们栽的树,教室角落的砖墙上我刻上过自己的名字,在木制黑板的背面有我用刀子刻的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勤工俭学买水泥抹的乒乓球台等等,我拿不准这些是否还存在。
  收回怀旧的情愫,我兴冲冲地赶往村里。出乎意料的是,过去的老村竟使我感到陌生起来,除了村口的那棵老槐树外,一切都变了。黑土路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过去连电都没有,现在却架起了华丽的路灯,低矮的土坯房变成了小楼和砖瓦房,各种店铺、广告牌布满小街两侧。我带着一点惶惶的心情来到原来的老学校,更使我目瞪口呆,学校院落的痕迹一点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漂亮的小楼,大门上挂着有村委会、党员活动室、青年之家、图书阅览室等字样的牌子。我有些遗憾,有点失望,但也感到欣喜,这里真是变化太大了。
  在村里受到了老乡亲们的热情接待,在一起亲切叙旧、啦家常,并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农家饭后,在他们的陪同下来到了村口见到的那所新学校。进了校门,几个似曾相识的面孔迎了过来,仔细打量,竟然有我小学的同学和小伙伴,大家还能彼此叫出姓名,激动和欢喜的眼泪差点涌了出来。在接待室(兼会议室、荣誉室)里,我看到靠窗的一拍桌子上摆着好几台电脑,墙上挂满了毕业班的合影照片和很多的奖状、锦旗。大家坐在沙发上亲切攀谈起来,并一起回顾了过去的岁月。接着,老同学校长给我滔滔不绝地啦起了学校。他告诉我,在我离开村子后的不几年,村里就盖了新校,新校也几经翻新扩建,但还是不适应教育的发展,几年前又盖了这所新校。他还说到,周围村庄的大孩子还在这里上学,不过各村都通了公路,交通很方便,远的住校,近的骑自行车,况且学校有自己的食堂,伙食还不错。我想,这些孩子可比我那时候的同学幸福多了。他还向我介绍了党和政府是如何重视教育,村委和村民是如何支持办学。他说:“咱这地方人杰地灵,从我们的小学里走出了很多大学生和优秀人才,他们有的在家务农致富,有的当兵、当工人,有的经商,还有的当了领导干部,在乡、县、市及省城和一些大城市都有我们的学生,他们也经常回来看看……”校长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我也被他们热烈的情绪所感染,为他们取得的教育成果而高兴。
  故乡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乡的学校使我感慨万千。我为故乡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而欣慰,为故乡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而欢欣。这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缩影,故乡小学是我们的社会重视和发展教育的体现,也是培养文化、知识人才的摇篮。我愿意永远记住美好的童年小学,也会记住这次故乡之行见到的一切,还希望自己能够回到童年,回到学校,回到课堂,再当一回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