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一郎 3000安打:早期绘画的叙述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4:33:33

早期绘画的叙述方式

[日期:2009-05-20] 来源:  作者:陈云飞 [字体:大 中 小]  大概说来,中国早期绘画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成教化,助人伦”(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这本有关早期绘画品评的代表性著作中,即指出绘画的功能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由于与政教的紧密相连,绘画被赋予了教育的作用,在这种意义上,绘画的目的,不是再现客观对象,或是娱情悦性,而是向人们传达信息,从而给人以教育和启迪。基于这种目的,早期绘画形成了一系列属于自己的叙述方式。

    《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顾恺之将谢幼舆置身于山岩之间,从而衬托了人物寄情山水,形迹超迈的性格。即使是这里的环境,也不是作为客观所见物而出现的,而是画家以自己的主观构思组织的,而在其他大部分人物画中,环境有的是被直接忽略的,有的则是作为必要的点缀而已。具体的场景细节等等,被作为有碍于简洁明了的表达事件的东西而被省略了。为了把故事讲的尽可能的简明,凡是有可能分散对这一神圣主旨的注意力的,就应该省略。带着这样的观念,我们来审视一下秦汉以及六朝的绘画作品,譬如:战国的《人物御龙帛画》,以及六朝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等。

    出自长沙子弹库楚墓的《人物御龙图》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御舟形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值得注意的是,画面背景并没有刻画云气和海水,而是在龙舟前画了一条鲤鱼,以表示龙舟正在海中,向传说中的神山驶去。华盖上三条飘带一致向后,从而暗示出龙舟的速度和云气流动的仙境景象。

    《女史箴》是一篇宣扬妇女应忠于男子,忠于君主,恪守封建妇道的文章,顾恺之此图即据此以绘为十二段,各幅皆以独幅画的形式表现,以描绘人物动态为主,背景略之,每段图前即录相应原文一节。例如:“冯昵当熊”一段,描绘的是汉元帝游乐遇险,婕妤冯昵挺身而出卫护皇帝的故事。画面抓取汉元帝遇险的紧张时刻,两个护卫举起刺刀刺熊、冯昵挺身挡在皇帝身前的那一瞬间,冯昵刻画在画面中心位置,突出了故事的主角,又便于与其他人物相呼应。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即在于,选取故事情节的高潮,即一个既承接了上一刻,又孕育了下一刻的时间,以讲清故事、宣传教义为目的,构图简洁,以免不必要的修饰分散了观众对主旨的注意力。

    如上文所述,此时绘画的作用是叙述事件、宣扬教义,构图是非常简洁明了的。应该说,以文字和以绘画来指出时间、地点、人物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一人徜徉于山水之间”,用文字描述,即是指出人在山中这样一个情景,具体的山石排列、树木分布、人物大小若何、位置若何,都是有待于读者去想象的,而绘画,则需要对这一系列母题进行构思列布,大小、比例、阴阳向背等等不一而足。文字的叙述方式,强烈影响着中国早期绘画(不只中国,古埃及以及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叙述方式亦类于此),当宣传事件的核心精义成为主要目的时,绘画仅仅是一种表现故事情境的符号而已,画面更为注重的是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神情动态、环境、人物分布的节奏和韵律感,而不是具体的比例和凹凸关系。因此,一切不必要的东西被省略了。古代艺术家不用顾及任何空间错觉,不用顾及实际的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也不用任何戏剧性的动作。这时的绘画更倾向于类似一种使用图画的书写形式,固然,这种倾向可能使艺术趋于简单化,可能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艺术的审美意义,但是这种较为单纯的表现手法,却给了古代艺术家一种新的自由,去放手使用更复杂的构图形式进行实验。客观的人物、环境组织关系被忽视了,代之是一种远为主观的构图形式。这种形式中,情节的安排、画面的组织更加自由,人物和形状的安排也变得更富有装饰意味。试看西汉轪侯妻墓帛画和东晋《洛神赋图》的画面组织形式,就可以略知一、二。

    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轪侯妻墓帛画(西汉),其主题是引魂上天。作者取T形的“横”与“竖”的形式关系,作为天上人间的分界。上段画天国情景,中段画墓主人出行、祭祀等人间生活,下段画神怪、龙蛇等阴间生物。在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底下两部分连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和迎候在天门的司阙,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的三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墓主人又恰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并通过随从奴婢的衬托,从而显示了墓主人的显贵地位。

    《洛神赋图》作为依曹植名篇而作的叙事性人物画,表现的是曹植和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情故事。绘画是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将人物故事的情节以连续画幅的形式分段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的。作为人物背景的山石树木,同时起到了分隔并联系统一长卷中不同段落的作用,保持了构图的完整。

    可以说,这种早期的连环画形式发展的非常自由,尚未形成固定的格式,在安排布局上都是相当富有特色的。

    在向人们传达信息,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的目的的支配下,再加以审美的表现,中国早期绘画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叙述方式,这种方式,在古埃及,以及欧洲中世纪艺术中也可看到。虽然叙述事件、宣扬教义、传达信息不再是今日绘画的主要目的,但这种叙述方式,却可看作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特别是这种手法在构图安排布局上的特色,同样可以给今日的艺术创作以启示,从而创作出具有新颖形式和生动内容的艺术作品。

    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编者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画论辑要》 周积寅 编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艺术发展史》 贡布里希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