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寻桥剧情简介:抛开“最”字如何? 也谈“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5:15:06

抛开“最”字如何?

也谈“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

[日期:2009-09-13] 来源:美术报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记者 唐永明

  读了上期《美术报》刊登的“陈履生观点” 《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文章,颇有感触,觉得应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里面有个“最”字,可能是引起美术界真正有学术有市场价值人众反感的原因。“最”就是到顶的意思,连他们自己都羞于称“最”不敢称“最”,眼下却堂而皇之地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当代之最”,确实令人不虞。都说文体一家,但在文艺界,虽然有权威的**金奖**一等奖,但谁从此就敢称“最”? 谁从此就能称“最”?谁从此称了“最”之后令人心服口服?而体育就不同了,今时今日,陆上百米博尔特就是跑得最快,水中百米菲尔普斯就是游得最快,谁敢不服?其实这些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应了文艺界没有“最”的事实,没有“最”言下之意是谁都能“最”,所以这些活动最终也都没以个人而是以群体形式的“最”出炉,法不责众嘛,让你有心问难都找不着人。

  真正优秀的艺术品需经过时间的过滤才积淀而成。相信古代的朱耷、怀素们在宣纸上落笔时并未以大师自居,也不会考虑一笔下去值多少钱。当代有不少人迫不及待地自称或被称为大家,这和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是相吻合的,成了大家就意味着在市场价值上更上层楼。于是总有人迫不及待地总结学术含量,阐明市场潜力。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无可厚非。因为现在真正在为国家利益创作的画家和举办的活动真的是凤毛麟角。艺术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最大的价值利益可能是最体面的解释。“商业”用不着脸红。

  问题是这样的“商业”似乎触动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原本享受着真学术带来真价值的名家、大家得到了挑战,原本最适合主办这类评选活动的权威机构的威信受到了挑战,即有人要分享他们好不容易形成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矛盾就出现了,当然就会有质疑这些人是否真的最具学术影响,最具市场潜力的声音出现。

  我们知道直升飞机是参照某些昆虫的飞行原理而发明的,昆虫在飞看似简单无聊,其实就有一定的学术含量,只是需要别人来研究和总结。所以即便是普通的画家,其笔墨语言、形式总结起来多多少少总有可称道之处,亦可称之为学术的体现。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办画展,只要他有本事请到某些著名的评论家、理论家现身研讨会,总能借这些专家金口为其总结出许多学术含金量。更何况那些通过评选出来的“之最”显然并非无名之辈。所以学术并非高高在上。

  现在的美术界,学术和市场价值肯定有关联,从好的一面说,学术和价值成正比,当然也有不成比例的,就如某些名家、大家的作品价格已是天文数字,俨然形成一种暴利,这其中有多少是通过学术体现的,多少是通过商业行为体现的,谁也说不清楚。既然市场允许有这样的状况存在,那么那些希望向名家看齐的人,通过一些形式和媒体渠道推荐一下自己有学术有市场有潜力也会得到市场的默许。

  但错就错在他们在最不该称“最”、最无法称“最”的领域里称了“最”。

  如果抛开这个“最”字,“当代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这个标题,相信没多少人会反感。谁也不能说这些人毫无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可言,谁也说不准这些人里面是否以后真能冒出些名家、大家。这是这些活动组织者应该反思的地方。

  而作为艺术媒体,在报道主流消息提供各种资讯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是为大众服务。新时期的媒体其功能也在与时俱进,那些最草根的平民也能通过“超女”“快男”之类的媒体平台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想必没人会去指责其中媒体扮演的角色。媒体当然要将主流、学术和权威摆在首位,但同时也要居下游而纳百川,容得下各种声音存在。更何况在真的名家、大家形成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努力和媒体的宣传缺一不可。所以类似的活动在没有错误的政治取向,不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下,在媒体上给他们一个展示平台也是公道的。

  并非所有电视广告上说最美最强最有营养最值得拥有的东西,我们都会去买来一试,同样,无论你说得有多少学术多少市场潜力,并不见得这些人的作品在收藏界就洛阳纸贵。关键还是要用作品的实力说话。应该相信大众对事物价值的梳理判断能力。类似的评选活动是方兴未艾愈演愈烈还是日渐式微而销声匿迹,应该由市场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