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工程验收标准:通胀背景下的投资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9:07:06
  通胀背景下的投资之道                 摘自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89a3e0102dqok.html?tj=1

 

    彼得·伯恩斯坦曾说:“幸好大多数人从来不会意识到,他们通过努力挣来的钱只不过是银行记账机里的一个数字,或者只不过是一张只能转换成银行记账机里的另一个数字的纸张而已。”

    也就是说体现在银行数字上的财富只是虚幻的“纸上财富”,只有把它变成实物资产,你才能知晓和度量财富的大小多寡,比如袁朝晖统计——

    “2000年,100元能买100斤好大米,2010年只能买40斤;2000年100元能买0.33吨煤块,2010年只能买0.11吨;2000年普通短款羽绒服大约一件70元,2010年得花300元;2000年100元能加28升93号汽油,2010年只能加15升……而在2000年当电焊工、月收入870元的田小明从来没有觉得物价贵过,2010年仍然当电焊工、月收入已达3000元的他却抱怨生活的担子越来越重……”

    十年前只挣870元的普通工薪人士生活得很轻松,现在反倒觉得入不敷出——假如他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他的虚幻的财富感觉肯定是越来越富。但真富假富一定要物化成实物才能确实感知,而纸上财富与实物财富之间非正常的过大的差距,简单而言,便是通货膨胀。

    在GDP连续10年甚至更长时间保持10%以上增长和工薪收入理应保持同比例增长的前提下,通胀两位数以下提高大体还算正常——但在中国由于更多复杂原因,超过5%以上即会让人感到越来越穷。

    当下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通胀水平能被切实控制在5%以内吗?如果5%左右或以上的通胀水平长期化,我们怎么办呢?

    袁朝晖潜心论述的《打败通胀》——尽管未必如愿以偿,却提供了积极应对的可能性。

    应对或力求“打败”通胀的唯一有效途径便是除正常生活支出外,尽可能把银行纸上的财富数字转化成可能与通胀水平同步甚至超越通胀水平的实物财富,即把货币转化为资产。而我们大多数普通工薪人士又不可能投资创业于生产领域,只能投资到对应生产领域的金融产品上。

    巴菲特今年4月致股东的信里阐释:“投资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与货币有关的,任何与货币有关的投资都是一种赌博,即押注于政府的货币政策;第二类投资是不能用于生产,只能转售的东西,典型的例子就是黄金。购买任何不能用于生产的资产都是赌博,都是期望会有人以更高的价格买走。第三类投资则是可以生产创造的东西。”

    巴菲特主张的当然是投资股票。对于绝大多数赌技和运气不可能好的人来讲,投资股票才是可能“打败通胀”的现实选择。

    当然,通过投资股票实现“打败通胀”目标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袁朝晖认为,如果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中国经济不能有效转型到内需消费拉动,如果内生性与输入性因素叠加成恶性通胀,如果房地产大幅调整造成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承受不起的冲击——这些观点有待商榷——那么中国股市也“很难救起来”。这里面的机理,是高通胀背景下的经济低增长,股市亦会陷入漫漫熊途。

    无论怎样,伯恩斯坦所谓“大多数人从来不会意识到”的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同身受了通胀,越来越多的人都发现银行账号上的财富数字不那么真实了,越来越多的人会想尽办法把数字财富的间接投资转化成实物和其他金融品的直接投资,这或是通胀背景下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渐成主导趋势的选择。如此,袁朝晖《打败通胀》的探讨是有参考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