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试验员证到期了:高考答题:从阅卷者角度来审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0:52:52
       高考答题:从阅卷者角度来审视[转载]

所谓“网上阅卷”准确地说就是“计算机网上辅助评卷”,它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扫描技术为依托,来控制主观题阅卷误差,实现阅卷公正性的一种阅卷方式。当下,大多数省份高考都实行了“网上阅卷”,但是,这种全新的阅卷方式对于那些平时不具备这种硬件条件训练的学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考生而言则是一个挑战,高考事关重大,岂容半点差错?

一、答题:务必规范

这里所说的“答题规范”,首先是指高考实行网上阅卷所带来的“新注意事项”。网上阅卷的过程是:先将考生“答题纸”通过专用高速扫描系统扫描成电子图像,即考生手写的“答卷纸”到了评卷者手中只剩下了“电子图像”,而这些电子图像则根据网上阅卷的要求,按题号由计算机规定程序逐题进行自动切割,并随机分发到相应的评卷教师终端。这里就会出现一个误区。如果考生答题部分超出答题区域或不按题序答题,那么评卷教师看到的答卷图像就会不完整或根本就不是本题的答卷图像,譬如阅卷老师评阅的是第20题,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就只有第20题的答卷图像,而其它不属于你评阅的题目则不会出现在你的电脑屏幕上的。如有考生把第20题的答案写在了第21题的答题区域内,其处理方法是用传统的箭头标示或擅自把两题题号互改一下。这种“错位答题”的做法其实是掩耳盗铃,因为你的箭头无论标到哪里,评卷老师是看不到的,虽然电脑评卷系统有一个“问题卷”的操作程序,而出现这种情况,就要看评卷教师细心与否了。

其次,答题时书写务求规范。这里书写规范倒不是要求你的字写得如何“美”,而是说写得不丑就行了,因为网上阅卷,学生书写的答案是经过了放大处理的,学生答卷书写清楚与否,会影响到主观题的评阅。譬如作文题,答题卡上是有清晰的方格的,但扫描成电子图像后,那些方格在评卷终端的屏幕上就不存在了,评卷者看到的作文就如同是在没有行格的白纸上书写一样。所以,考生不仅要求字迹端正,行路清楚,标点符号和字距一定要一丝不苟,否则,行路不清,字上下歪斜,是会影响评卷者的心情的。

二、答案:力求“标准”

高考试卷的设置,语文主观题不断增多将是一个方向,而这与高考阅卷对速度的要求其实是矛盾的。大凡阅卷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语文阅读题阅到最后就是“落实”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了!高考网上阅卷亦如此。一般阅卷程序都是第一步阅卷者先熟习(标准)参考答案,然后确定“采分点”(给分项)和注意事项。阅卷者刚开始还能比照所谓的标准答案给分,但越往后评,就渐渐地把“采分点”(给分项)转换成了一些“关键词”,依照这些“关键词”量分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观题按“关键词”评阅给分,这样做虽然会有一些失误,但评阅结果基本上是八九不离十,而且还保证了阅卷的速度。鉴于此,考生对于论述题题的答案,并非是写得越多越好,而是简明扼要,把该写的写了,而这该写的就是“关键词”,关键词是答案的核心。譬如2008年浙江考卷第21题的题目:鲁迅《祝福》中“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标准答案: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其中关于“‘我’的形象”的评卷“关键词”是:①同情;②敬意;③认识。

当然,“关键词”的引用并不意味着考生就可以“简单”答题,特别是一些考查文学作品类的鉴赏分析题,考生一定要按照此类题型的“常规答题格式”(观点+引用+分析)答题。譬如去年全国1卷诗歌鉴赏题《江间作四首(其三)》的第2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标准答案:作者本文来自广祥论坛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总观点)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引用+分析)。有些考生的答案则简单地答成“作者向往隐逸(隐居)生活”,虽然答到了“关键词”“隐逸(隐居)”,但缺乏必要的分析,这样的答案很可惜,只能给1-2分。

三、做题:找些技巧

第一,美化卷面,不留死角。这里所谓的“美化卷面”主要是指尽最大可能不让卷面出现涂改。一般来说,高考评卷对阅卷者的考核很大成分是看评卷速度的,在一定程度上,阅卷者越是认真评改,加扣分距离系统自动显示的平均分就越远,被自动退回的试卷量就越多,所以,整洁的卷面,清晰的书写在这种境况下就愈发显得重要。譬如主观表述题,考生如需要对答案进行修改,其实给人感觉最好的改法便是用简单的“=”(双横杠)将要修改的答案划去,新答案写在划去答案的上方或下方,只要不超出该题的答题区域即可。又如删改错别字,如果这个错别字的左右空格出现的是横笔划的字,那么则用“=”(双横杠)将其划去,如果是竖笔划的字则用竖杠划去。这种错别字删改方式尽最大可能保持卷面的美观整洁,也能看出考生良好的处事风貌。

再讲一讲写作。高考作文的批改也是很快的。一快自然就有些马虎,这是毫无疑问的。一篇作文,传统的说法是只要开头和结尾写得好一些,中间大篇的内容一般,也能改出个45、46分。我不主张学生这样做,但却可以从这里发现高考写作是有技巧的。这样三方面的东西的确不可小视,那就是题目、开头和结尾,因为它们实际上就是作文判分的关键因素,正像已经有人总结,考试作文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以突出头尾的重要,这个总结很经典。关于作文的另一个问题结构的问题。作文结构完整很重要,一篇作文,只要有一个中心,结构是完整的,即使中心与话题无关,也要给20—30分。如果文章是切题的,且结构完整,但字数不够,600字左右,扣分在4分以内,但如果结构不完整,字数也在600字左右,那扣分就要重很多了,因此,如果时间来不及,作文也应抢个结尾,使作文结构完整。

另外,上面讲过的主观论述题答题同样有技巧。譬如考生可根据题目的字数要求,分值分配来确定答案的“采分点”;组织表述答案一般是由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整合而成;如果需要分点分条陈述的答案,就一定要分点分条陈述,并标好分点分条序号,或用“首先、其次”等标志性词语分隔,尽量避免笼而统之的“一篇论”,这样阅卷者就可以按机械化、标准化的操作来“采点给分”了。譬如2008年浙江卷第19题(现代文阅读),题目: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题目,要回答的是两点,即“采用的手法”和“描写的作用”,那么,答案的组织也就是两点了,贴标签式的回答是:采用的手法有什么等等;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等等。其中“采用的手法”和“描写的作用”就起到了给答案贴标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