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丝不好焊锡怎么办:运动式执政 断送了张海忠(邯山区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4:37:25

运动式执政 断送了张海忠(邯山区长)

作者 田奇庄

引起广泛关注的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区长张海忠在办公室割喉案,很快有了结论。7月12日,当地公安机关在新闻发布会上权威发布:系当事人患抑郁症自杀。

最初,我根本无法相信这一结论。在我看来,中国大陆官员权力极大,责任极小。灰色收入颇为丰厚,从来不受监督——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幸福的群体——怎么可能选择自杀?就张海忠本人而言,草根出身的他,四十多岁便担任区长职务,已经在重要岗位任职多年,可谓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据了解,他的双胞胎儿子都是名牌大学研究生,更让他人羡慕不已。今年是当地的干部换届年,以他的年龄和资历,极有可能担任更为重要的领导职务——谁会相信这样的人会选择自杀?

然而,随着对事情的深入了解,我渐渐认可了张海忠区长患抑郁症的说法。

除了张海忠本人的心理疾患之外,我认为河北省正在进行的两大运动也许是促成其自杀的元凶。

一是大拆迁运动。

三年前,针对河北省城市面貌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大变样的重点是城市拆迁改造。此后,这项工作逐渐演变成为河北各地的拆迁大会战。各级官员放下日常工作,入户承包拆迁任务。许多地方的行动口号是“五加二,白加黑”,(即五个工作日加两个休息日,白天工作夜里加班)确保拆迁任务完成。拆迁的高潮阶段,官员们完全没有休息日,每天十几个小时在项目现场解决问题。上级领导动辄“三堂会审”,让各级官员汇报工作进度。场面严肃,气氛紧张,工作落后者常常受到当众训斥。

本人曾经参与过城中村拆迁工作,深深体会到拆迁是天下第一难。多数人签订协议搬走后,开发商每天都要支付巨额过渡费。一些被拆迁户也知道时间拖久了开发商承受不起,于是漫天要价当钉子户。中国特色的拆迁是政府很少裁决,法院不予受理,且绝不允许因拆迁引发上访。在这样的背景下搞拆迁,加上严格的时间限制,周边区县的比较压力,足以让当事人心力交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完成一个拆迁项目就能让当事人脱几层皮。作为一名主城区的区长,承担着几十个项目,上级催进度,下级叫困难,群众喊委屈,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数不清的难题——其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天下第一难的艰巨任务。邯郸市的口号是:三年大变样,河北看邯郸。而邯山区的口号是:河北看邯郸,邯郸看邯山。

事实上,他们不仅喊出了口号,还付诸了行动,并且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邯郸市在全省的三年大变样工作综合考核评比中名列前茅,邯山区也在全市评比中位居前列。在这一切的背后,以张海忠为代表的各级干部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承受了多少压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透支了多少身体健康?恐怕没有谁能统计出来。

二是大维稳运动。

河北作为京畿重地,负有保卫首都安全的特殊使命。河北省紧靠北京,进京上访压力比其他省份大得多。而且中央在一些重要敏感时期对维稳有着十分严肃的要求:必须确保无一人进京上访,否则拿地方党政一把人乌纱帽是问。

我曾经听说过,某次全国“两会”前夕,市里通知各县、市、区一把手参加紧急会。当他们赶到后发现,市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要求他们当场签军令状,内容是严防死守,确保零上访。如果发生一起进京上访事件,主动辞职。如果不签,就地免职。

而这绝对不只是走过场。前两年,某厂两位职工在敏感时期进京上访,成了惊动省里的大事。某厂属于另外一个区,但由于上访人的户口属于邯山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邯山区必须承担责任。区委书记和区长张海忠被通知到省里作检查,并同时被宣布为代区委书记、代区长。

在如此压力面前,一旦遇到敏感期,基层政府工作往往停摆,统统为维稳让道。

一个区有几十万人,在拆迁工作强力推进的过程中,许多潜在矛盾集中发作,可能上访人员数不胜数,官方防不胜防。有些经常告状的上访老户吃准了官方的软肋,越到敏感时期,越是高调声称要去进京上访,让当地官员如临大敌寝食难安。要么安排多人堵着家门严防死守,要么无原则迁就,满足其不合理要求。在那些日子里,当地火车站候车大厅及广场上遍布截访的基层政府官员,形成一道独具中国特色的景观。而这些人也是签了军令状上岗的,工作时间丝毫不敢懈怠。有些上访户多的区县,还不得不派出工作人员住在北京,以确保最后一道防线的安全。

应当说,中央提出的要求能够促使地方政府加大力度解决上访问题。但是,由于许多问题,如企业改制造成职工大面积生活困难等,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加之拆迁运动中矛盾激化,乱象频发。单是每年几次敏感时段的维稳运动,就足以令负有守土之责的地方官员焦头烂额。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当所有问题都聚集在地方首长身上,并与其乌纱帽挂钩时,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恐怕远远超出了正常生理负荷。

据当地一位儒商说,去年他想请张海忠吃一顿饭。联系了几次都发生了临时变化,他以为张海忠是不给面子。于是找到他的秘书,秘书让他看了张海忠的工作时间表。从早晨到深夜,工作安排得满满的。他感慨地说,区长这个职位真不是人干的活。

张海忠去世后,当地有些官员说,邯郸县区一把手们自从上任后,有几个休过星期天、节假日?有几个不压抑、不抑郁?只不过他们不像张海忠表现的这么极端罢了。

所以我说,拆迁、维稳两大运动恐怕是造成张海忠抑郁的元凶。

看过电影《芙蓉镇》的人,大概都忘不了导演谢晋在结尾时的神来之笔:他让患精神病的大队干部口口声声喊着“运动啦、运动啦”走入街道深处。他的寓意非常清楚,相当一些中国人,还有很深的运动情结,运动说不定会在什么时候重新发作。

当年,共产党为夺取政权,靠搞运动起家,靠破坏当时的法律制度、社会秩序起家。由在野党变成执政党后,本来应当由革命党转变为建设党,步入有序发展的法治轨道。然而,由于一党执政,权力高度集中,领导人的意志至高无上,搞起运动来驾轻就熟,加之破坏法律,破坏规矩无须承担责任,向来不受追究,从而导致形形色色,波澜壮阔的运动此起彼伏。

文革结束后,无数惨痛教训使国人,尤其是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必须走民主法治的道路,走健康稳定合理有序的发展道路。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长官意志还是大行其道,各种形式的运动还是接连不断,法治建设依然是我们国家的短板。

如果依法拆迁,合理补偿,怎么会出现那么多矛盾冲突?如果不是运动式拆迁,怎么会出现法院不受理拆迁诉讼的奇闻?

如果没有那么多权力干预,法院在各界监督下能够独立做出公正审判,怎么会出现那么多上访户?

运动式拆迁也好,运动式截访也好,完全是治标,而不是治本。虽然有轰轰烈烈的一时成效,却会留下无数后遗症,难道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惨烈?还不够多吗?

我们不妨想像一下,如果张海忠区长能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正常享受休息、度假,他能患那么严重的心理疾病吗?如果各个职能部门都能正常行使权力,履行责任,而不是高度集权,高度施压,张海忠会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寻求解脱吗?因此,我认为,张海忠就是运动式执政的牺牲品,是中国法治不健全的标志性事件。

这个轰动全国的事件,至少警示我们,必须对运动式执政保持足够的警惕,必须维护领导干部享受《劳动法》的权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领导干部的合法权利没有保障时,普通民众的权利更无从谈起。

一个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英年早逝了,而且是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年轻生命。如果这样的教训还不能唤醒当局和和各界重视并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第二、第三,乃至第N个张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