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是小鸟:谢国忠:夏日风暴将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4:18:53

谢国忠:奥巴马犯致命错误 夏日风暴将至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18日 07:17谢国忠《新世纪》-财新网

  在这个夏天,全球经济放缓已经变得十分明显了。美国失业率上升,房价下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日本从地震和海啸灾难中恢复得很艰难;中国在通胀中不断挣扎——这些都是经济持续放缓的标志。

  由此可见,2008年经济危机后的复苏基础是不稳固的,是在用经济刺激手段隐藏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阻力。不解决结构性问题,任何刺激措施的效果都会是短暂的。

  经济放缓应当被视为一个长期现象,而不仅仅是一次暂时性疲软。其主要影响就是拖延了各国货币紧缩政策的实施。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央行还没有遇到过通胀上升和增长率下降的情况。包括央行在内的政策制定者,仍然倾向增长。他们的紧缩步伐会进一步放缓。因此,通胀仍处于上升趋势。全球经济正在走向滞胀。

  奥巴马的致命错误

  在过去一个月里,奥巴马总统2012年竞选连任的前景已经在恶化。失业率上升是最大的问题。6月,失业率已经达到了9%。在现代历史中还没有哪位在任总统能在如此高的失业率下获得连任。

  就业数据是具有迷惑性的。如果一个人一段时间不找工作,他就不再被视为劳动力。这个标准在不同国家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比较就业数据。2008年6月到2011年6月间,美国就业人数下降了600万,同时其劳动力年龄人口增加了600万。但是,美国劳工数据表明,自2008年美国劳动力减少了100万人。这就是人们不再找工作所造成的。调整了这一因素,美国失业率应该为13%。

  为什么失业率会再次上升?共和党指责是过分的监管和政府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民主党把这归咎于布什政府的遗产。在经济学家中,一些人责备效率低下的经济刺激政策。他们全都指责中国,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一个充分的市场是不应该存在失业的,因为价格机制最终会有效地匹配供应和需求。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在有了家庭,孩子在附近学校上学,或者是技能无法再满足需求时,就无法再自由流动了。这种矛盾在经济需要迅速改变时更加重要。

  泡沫经济错误地配置了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资源。例如,在泡沫经济里会有很多股票经纪和地产代理。当泡沫破裂,这些人需要时间来找到其他的职业,没有快速的解决办法。

  奥巴马总统犯了个很大的错误,他听从了经济学家的建议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来刺激经济和就业。如果他能让经济在该着陆的时候着陆,可能现在的结果会更好。经济可能会复苏的更慢一些,但是基础会更加牢固,并且恰好能赶上他的2012年选举。

  里根总统有过一样的经历。在他上任后,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大幅度地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经济由此崩溃了。到他1984年参加竞选连任时,在高利率环境下经济已经清除了很多积垢,并开始强劲增长。里根总统得益于经济复苏,轻松获得连任。

  为了提高获胜的几率,奥巴马总统在先前刺激策略的基础上推出更多的经济刺激措施,这可能会犯更大的错误。经济明年可能会短暂复苏,帮助他获得连任,但随后还可能发生另一场崩溃。

  奥巴马错误政策的另外一个副产品就是房价再次下跌。跟失业率上升一样,房价的下跌是因为市场在泡沫之后不允许自然调整。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房价应该已经下降了一半。政府刺激政策和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给房主们带来了复苏的希望。他们的犹豫不决让市场去年有所恢复。随着他们失去负资产变正的希望,他们就会开始违约,从而带来房价的第二轮下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可以拖延全面的房价调整,但是无法避免其发生。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

  现在看来,通过提供现金援助,要求并接受希腊债券持有人——主要是西欧银行——“自愿”用旧债券购买新债券,欧元区暂时成功地稳住了希腊的情况。但这只是暂缓之举。当下一期希腊证券到期,同样的闹剧又会上演。债滚债并不意味着债务情况良好。并不需要做多少分析就能得出希腊无力偿还债务的结论。

  希腊是一个只有440万人口的小国。它的经济只占欧洲经济的2%。希腊全国总负债为3400亿欧元,不到欧洲信贷总额的2%。从理论上讲,它的破产应该跟大公司的破产一样,很痛苦,但还是可控的。除非能有人帮希腊偿还债务,否则希腊的破产就是不可避免的。希腊平均每人的国家债务约为8万欧元。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来说,欠债就约为24万或34万欧元,其中三分之二是欠外国人的。希腊独立后,每两年就会拖欠一次债务。

  为什么欧洲政府如此努力的来拖延结果呢?答案是与更广泛的银行体系的金融联系。希腊三分之二的债务是欠外国人的,尤其是西欧银行的。如此多的资本损失可能会引发像雷曼兄弟破产这样的危机。因此,像法国和德国这些西欧政府才会试图拖延。

  但是拖延只是避免承认损失的一个会计手段。希腊证券已经在希腊不可避免的破产中进行了定价。其债券交易将有很大的折扣。如果持有债权的欧洲银行按市价计值,他们现在就必须进行资产重组。会计技巧无法改变投资人已经亏损的事实。看到欧洲政府做出这种自欺欺人的举动实在是太可悲了。

  三大评级机构挑战欧洲的做法,指出发行新债券偿还旧债券事实上就是破产。他们的意见很重要,因为欧洲央行不能持有破产政府作为抵押品的债券。现在这种债券已经占到了总量的18%。2008年危机期间,美国银行用毫无价值的次级贷款文件向美联储贷款。欧洲银行也在向欧洲央行做同样的事情。

  就在法国和德国制定了对希腊的临时救助计划之后,穆迪将葡萄牙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这延续了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恐惧。欧洲政府就自己的问题谴责信用评级机构。很可能他们会改变规则,以下调与信用评级有关的债券持有规则。到那时就是完全的自欺欺人了。

  欧洲解决债务危机的拖延策略对全球经济投下了阴影。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担心如果不可避免的结果发生了,情况会怎么样。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抑制投资和消费,拖累全球经济。

  经济放缓应对无方

  当前的经济放缓找不到简单的出路。利率已经很低了。欧洲央行正在提高利率来维持其打击通胀的信誉。美联储很少再谈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很多政府在削减预算赤字,似乎是没有更多的刺激政策了。

  目前的环境仍然有利于债券。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较低的投资需求意味着金融资产过度的流动性。随着股市失利,债券开始受益。但是,政府债券被高估了。当投资者意识到还有大量通胀还没到来时,债券就会暴跌。时间可能会在2012年的下半年。

  地震和海啸发生后,世界期待日本经济快速复苏,相信日本政府调动资源和协调重建的能力。但是我却预计复苏会相对缓慢。看来情况被我言中了。灾后重建大臣松本龙刚刚辞职。尽管是说错话导致了他的辞职,但这反映了日本政治体系瘫痪的本质,这正是造成日本20多年来经济衰退的根源。

  近来全球贸易的弱点部分原因是日本的灾难造成的。电力不足放缓了日本制造业的发展。日本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汽车零部件和电子元件是最突出的例子。日本企业需要时间来解决生产问题。在此期间,他们的客户需要减产。

  重建的行政过程同样也很费时间。2012年日本经济很可能会继续疲软。当重建过程开始后,融资将会是个大问题。我相信,日本央行要为重建提供部分融资。地震后,我曾预计日元会走弱,因为日本央行需要提供资金。我的话为时过早了。重建过程现在还非常缓慢,央行现在还不需要提供融资。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复苏时,日元将会下跌。

  中国的通胀斗争还处于初期。加息的步伐如此缓慢,2012年可能无法稳定通胀。更大的风险是,那些特殊因素,如削减进口关税、高速公路过路费、油价下跌等,都会减缓通胀,再次给放宽货币政策提供借口。之后无疑会有另一场通胀高峰。

  中国的通胀问题真的是与政府财政有关的。现在是在向储户征税来为政府项目融资。很多分析人士和政府官员把通胀描述成为一个技术问题,认为可以通过政府指导的供应扩张来解决。这只不过是让人们接受损失的另一个精神把戏罢了。

谢国忠诸建芳屈宏斌等五专家解读宏观半年报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18日 00:55华强投资者报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各项宏观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9.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消费同比增长16.8%;加上此前公布的各方面价格数据,以及海关、央行各自公布的外贸、金融数据,至此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悉数出炉。

  市场如何解读这些数据?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市场人士均表示乐观,他们认为,经济数据明显强于预期,下半年无需担忧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

  上述人士包括: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宏源证券高级分析师范为,以及汇丰银行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

  与此同时,股市的表现,也印证了市场浓厚的乐观情绪。数据发布当日,在利好数据影响下,沪深两市做多热情重燃,沪指涨幅1.48%,深成指涨幅1.72%。

  谢国忠表示,这股乐观情绪不仅笼罩A股,甚至蔓延到了香港市场。7月13日,H股也一改连续两天的下滑态势,恒生指数当天上涨1.22%。

  范为甚至乐观地认为,下半年A股应该有一个比较可观的反弹,“现在主观上、客观上都有做多的需求。”

  众口同称“比预期好”

  记者在采访中明显感觉到,与以往对宏观经济看法分歧较大不同,对于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各方经济学家、市场人士均表现出少有的一致乐观。

  诸建芳认为,数据基本符合预期,有些甚至比预期的要好。他坚持认为,中国经济在二、三季度,将是一个筑底回升的过程。

  更为乐观的是左小蕾。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数据非常好”。她说,尽管GDP环比在下降,但9.5%的增速完全是健康的,这也是在调结构中乐于看到的结果。她认为,在上半年的宏观数据面前,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将不攻自破。

  屈宏斌给《投资者报》发来的数据点评则称,“最大的惊喜来自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1.48%;整个上半年,工业的涨幅为14.3%。

  他认为,这个涨幅大大超过了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13%。在他看来,这是复原的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使得工业产品缩短周转过程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他预期廉租房建设的加速,将刺激出大量的重点工业产品需求,“从而提供了工业增长更大的空间”。

  素有“空军司令”之称的谢国忠,对于上半年经济数据,也是罕见地称好。他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我很乐观地看待这些数据。对市场而言,这都是很大的利好。”

  从数据分析,6月CPI创出近三年来的新高;GDP数据,去年第四季度是9.8%,今年一、二季度分别为9.7%、9.5%,增速逐季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市场能普遍表现出乐观,确非易事。

  硬着陆担忧一扫而空

  今年初以来,关于中国经济会否面临硬着陆的争论,一直未断。

  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出口增速已连续回落,工业、消费数据从3月份到5月份也呈现出逐月走低态势。“金融大鳄”索罗斯、“末日博士”鲁比尼等国际知名人士纷纷高调唱衰中国,预言中国经济将面临硬着陆风险。

  一时之间,硬着陆激辩四起。此种阴云自然也笼罩在市场上空。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从2808点启航,到目前的2795点,A股可以说一直在调整、震荡中。

  对于上半年的A股表现,财经评论家水皮曾经用三句话概括:国际板是导火索,问题出在创业板,根子在于对经济滞胀的担忧。

  现在,上半年经济数据悉数出笼。市场的情绪,反而趋于乐观了。谢国忠认为,主要还是GDP比预期要好。“短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不是问题。”

  范为则表示,下半年肯定不会有滞涨的风险。他认为,实体经济形势还是偏乐观的,特别是在投资领域。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2011年中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也认为,今年经济增速不会出现实质性放缓,不会出现滞胀。其理由是:一些现行指标和同期的适度回落是在外部形式没有明显好转、国内控通胀和结构性调整的预期结果;中国经济的政治周期效应明显,2011年寻求增长目标与民生目标协同的政策效应会逐步放大。

  政策风向尚存分歧

  虽然对于宏观经济数据,受访人士表现出一致乐观;但对于下半年政策趋势,特别是货币政策上,则分歧较大。

  谢国忠、左小蕾均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即使微调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

  “上半年的货币政策不存在偏紧的问题。15%的货币供应增速,实践证明是保证了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左小蕾表示。

  谢国忠则称,现在增长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通胀。因此,货币政策不存在松动的空间。

  不过,诸建芳、屈宏斌则倾向于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会有松动。时间节点应该在今年三季度。

  尽管在政策风向上存在分歧,但他们均表现出对市场看多的情绪。

  范为认为,货币政策的松动可能会迟于市场预期,但市场完全有做多的动力,那就是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将会发力。

  “现在发改委审批项目几乎是有报就批,批项目的速度比2009年还来得快。”近来与国家发改委有紧密接触的范为透露出这样的信息。

  范为表示,仅下半年8000亿元的保障房投资,至少拉动固定资产投资3个百分点的增速。他预计,全年的投资增速,有望达到28%以上。

  尽管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很老套,也有悖调结构的初衷,但结果还是各方都希望看到的。特别是对资本市场而言,显然是个大利好。

谢国忠:中国哪有钱荒 政策放松或触发恶性通胀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05日 00:47谢国忠《新世纪》-财新网

  今天所谓的货币短缺反映了过去过度的货币需求,这是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结果。如果迫于压力改变了紧缩政策,货币情况就可能回到过于宽松的状态。因为通胀仍然很不稳定,这意味着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可能一口气上涨20%到30%,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触发恶性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

  这就需要将紧缩政策从仅仅提高银行准备金率转向提高利率。前者只是将利率增加转向灰色市场,这就不成比例地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负担。当前的紧缩政策保护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而这两者正是猖獗的货币需求的主要动力。通过利率政策传播调整压力将帮助中国实现软着陆。

  货币紧缩在短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货币短缺的感觉。否则,紧缩就不可能有效。紧缩是通胀造成的。如果没人减少花费,也就是说没人感觉到流动性压力,那紧缩政策如何能实现目标呢?

  中国的广义货币M2增长了约16%。这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相比仍然很高。当经济的金融深度较低,也就是金融资产占GDP比重较低,M2的增长就会显著快于GDP的增长。

  但是,中国非金融领域对金融机构的负债4月约为72.7万亿元,是2010年GDP的182%。惠誉估计中国银行系统的表外资产相当于其总资产的25%。中国灰色金融市场可能占到了另外的25%。可以说中国非金融部门的负债超过了GDP总量的200%。这种负债水平对于一个人均收入5000美元的国家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中国再也没有借口声称因为国家金融深度较低而让货币增长过快了。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在2020年前潜在增长率可能从当前的10%降低到5%。如果中国2020年M2的增长为10%,通胀率将为5%。所以现在的16%并不低。现在觉得有紧缩的感觉是因为很多借贷者应该退出。除非能够做到这一点,否则中国的通胀不可能得到控制。

  中国的通胀情况仍然不稳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通常会达到20%到30%。这在一个正常的通货膨胀环境下是很少见的,正常情况下价格的上涨通常会跟CPI相一致。究其原因是因为货币供应储备正在变成通胀。过去四年,在通货膨胀经济下中国的M2翻了一番。

  政府正在采取一些行政措施来冷却通胀。取消过路费,削减进口关税,限制企业涨价可以暂时降低通胀压力。但是这些措施只能暂缓,并不能扭转这一趋势。如果我们把这些措施的冷却效果视为对通胀的胜利,并开始再次放松下来,一场灾难必将随之而来。

  紧缩政策结构需要调整

  目前的紧缩主要依赖通过增加存款准备金率进行数量限制。利率上涨是很有限的。因此,按照目前的利率对信贷仍然供不应求。通过对信贷的限制,不平衡状况只能维持并陷入僵局。非国有部门现在借贷要比以前困难得多。这导致了灰色市场上的利率暴涨。因此,非国有部门过多地承担了紧缩政策的后果。

  供求失衡使得银行可以提高借款利率。银行可以将借款利率提高到比政策利率高30%的水平。此外,通过收取咨询费和强制性押金,银行还可以收取更多费用,甚至是对国有企业也是如此。

  中国的紧缩政策结构牺牲了储户的利益。中国家庭在银行的存款达到了33万亿元。目前的存款利率跟实际借款利率或通胀率相比至少低了3个百分点。家庭部门实际上向债务人,也就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补贴超过1万亿元。这相当于2010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一半。

  低利率对政府来说也不是没有成本的。这使得通胀预期维持高位且不稳定。中国企业的价格竞争曾经闻名遐迩。以任何借口提高价格似乎都很平常。当然,低利率让家庭部门很紧张,也使得企业提升价格的战略能够奏效。这也增加了打击通胀的难度。

  中国抑制通胀应当从依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转向增加利率。前者对私营部门来说是不公平的,让中小企业的日子更加难过,并减少了家庭部门的财富。

  不要放大中小企业的问题

  近来,很多人突然对中小企业格外关心。据说紧缩导致中小企业破产,并且引发就业危机。这两种描述都不对。中小企业一直都有财务问题。这些人过去没有对财务状况给予很多的关注。有关中小企业讨论的目的就是给中央政府施压使其放松政策,然后大量资金就能流向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市场,而非中小企业。

  有关中小企业因为紧缩而破产的论调根本不合逻辑。和大企业一样,中小企业应当是可以盈利的。如果它们无法获得新的贷款,它们可以维持当前的业务,推迟扩张。如果中小企业因为无法获得新贷款而破产,这就意味着它们是不赚钱的,只能依赖不断的借贷来留在行业中。让这样的企业存活有意义吗?发展下去它们只会成为更大的问题。

  不幸的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倒闭刚好属于这一类。在过去的三年里,许多沿海私营企业已经从制造业转向了金融投机。它们的制造业资产已经变成了融资工具。借来的钱已经流入了银铜市场或股市。这些资产近来价值下跌,已经对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难道政府应该负责挽救金融投机者吗?

  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一向很困难。每一个国家都在讨论帮助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始终面临更高的资本成本。最终,在风险中规模还是有影响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小公司面临更高的风险,因而必须接受更高的资本成本。

  如上所述,中国的紧缩策略正在给中小企业造成更大的伤害。通过限制对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信贷供应,中小企业在灰色市场上面临极高的利率。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政府应当转向提高利率的政策,向所有合格的企业发放信贷。

  关于就业危机的讨论只是一个吓唬人的战术。中国面临手工劳动力短缺。那些已经搬到内陆的沿海出口企业已经发现那里也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再也没有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即使许多中小企业倒闭,中国也不会像十年前那样面临就业危机。

  中国的高校毕业生的确面临就业问题。但是,在当前的模式下推动增长并不能解决问题。目前的增长模式有利于蓝领工作,因为建筑业和制造业一直在领先。要为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应该更加导向消费和服务。这需要结构性改革,而不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错误的增长类型

  GDP增长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宗教。增长自动被假定是好的。现实情况却不同。目前的增长模式通过房地产市场、税、费将资金流向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将钱花在他们认为值得的项目上。资金通过这些项目流向了家庭部门。但是,钱在到达工人手里之前,大部分都被中间商拿走了。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名义GDP翻了一番,大多数人在过去四年没有觉得生活更好的原因。

  房地产和食品是人们感受到冲击最大的两个领域。如果房价是家庭年收入的20倍,生活不可能有那么好。当工资上涨10%到20%时,人们不会明显觉得改善。生活不会有多大差别。高房价扼杀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希望,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难道他们的项目同13亿人民的幸福同样重要吗?

  食品安全危机应该在政府挤压家庭部门的背景下分析。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看到存款被通胀侵蚀,收入的增长跟不上食品价格的上涨。食品行业就通过非法手段将物价降低到人们的收入水平。从原材料如猪肉,牛奶到加工食品如瓶装水和餐馆用餐,危机影响到中国大多数人的生活。这可能是对中国社会稳定最大的危机。

  通货膨胀是中国增长模式的结果。这已经达到了极限。当货币供应上升,将导致资产膨胀,加剧财富和收入不平等,降低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现在要放松货币政策,但如果通胀得不到控制,将会导致社会动乱。

  目前的资源增长模式是资源密集型的。十年间煤炭价格已经上涨了10倍,是名义GDP增长速度的2倍。其他资源像铁矿石,价格增速同样也几乎是名义GDP增速的2倍。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增长给了资源供应商,而将越来越少的利益留给人民。所以如果中国继续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当前的增长模式,越来越多的增长份额将会流向其他国家。如果不转变增长模式,增长本身不会像以前那样惠及大多数人口。

  现在还不是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相反,中国应当关注增长模式的改变,把更多的增长利益留在国内,更加均匀地分配这些利益。
 谢国忠: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08日 16:22博鳌房地产

  到泡沫调整后,房地产行业会出现大幅度的整合,最后会出现很多好的有规模的企业,也会出现小的做缝隙产品的高端企业。

  在审计署刚公布10.7万亿的地方债还不到10天,央行就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

  加息的目的、地方债的风险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如何观察?著名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认为,此轮加息的目的,是政府希望给民众一个预期,就是政府对通胀是在乎的。

  有投行认为该次加息后,下半年将不会有加息机会,谢国忠则表示,下半年至少应该会有2到3次的加息空间。

  对于地方债的风险,谢国忠称,地方政府若还不了债,中央政府一定会负责的,中央可以发债来偿还。

  谢国忠还认为,下一个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等到泡沫调整后,行业会出现大幅度的整合。2万多家房地产企业,有几家能存活下来呢?

  对房地产市场持看空观点的谢国忠,被大炮任志强抨击为“乌鸦嘴,房价不可能下跌”。而谢国忠坦言,对于外界的议论,自己无所谓,所有的观点都写得清清楚楚、有论有据。

  以下为观点地产新媒体对谢国忠先生的采访实录:

  观点地产新媒体:央行宣布,从7月7日起加息0.25个百分点,对于此次加息,您是如何看待的?

  谢国忠:加息是因为目前通胀预期很高,政府希望老百姓不要产生恐慌,央行是做思想工作,表明政府对通胀是在乎的。

  观点地产新媒体:6月份的通CPI,很多机构预测将超过6%以上,您的预测呢?

  谢国忠:数字在中国,老百姓是不信任的,所以说了也没意思,因为央行也没有调查民众对物价是怎么看。政府公布的数字是不管用的,民众也是不信任的。

  观点地产新媒体:部分投行认为,这一次加息后下半年将不会有加息空间,您对此是怎么看?

  谢国忠:它们每次都是这么说的,前几次也是这样说的,但我认为下半年应该至少有2到3次加息空间。

  观点地产新媒体:央行之前更多的是采取数量型金融工具,很少使用价格型的加息手段,而这样的调控手段也一直备受质疑,您觉得为什么呢?

  谢国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负债影响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国企为了不增加它们负债的成本,所以反对加息。

  事实是,政府控制利息和货币供应量是不可能的,它控制了货币供应量又控制利息,会引起民间的利息大幅上升。

  所以,利息是不可能控制的,不加息只是对地方政府和国企有利,而对于民间经济受到的压力比较大。

  其实,利息还是涨的,只是不在银行那边,加不加息就是一个储蓄者和放贷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观点地产新媒体:审计署公布地方债有10.7万亿,而穆迪认为,地方债被低估了3.5万亿,这么庞大的负债,您觉得风险大吗?

  谢国忠:一些县级单位可能是还不了债的,因为它以前这些钱是靠出售土地获得的,但现在的三线城市,土地是不值钱的,原来土地价值高,也是因为炒作引起的。

  中央还是有财富的,地方政府不还钱,中央一定会负责的。中央政府可以发债来还旧债,这是早晚要处理的事。

  观点地产新媒体:中国未来5年要建3600万套保障房,今年有1000万套的任务,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您怎么看?

  谢国忠:造房子是不怎么花钱,真正的建筑成本只占2到3成,真正花钱的是土地和税收。保障房建的每平方都可以计算,地方政府不愿意建是因为建保障房后,以后卖地的价格就低了,有这方面的利益冲突。所以,地方政府是不愿意建保障房,倒不是没钱。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一直看空房地产行业,对此也引发很多议论,别人对您的议论,您会在乎吗?

  谢国忠:房价现在已经下跌了,从政府公布的数据能看到,也可以去房地产中介就能了解到。别人的议论,无所谓的,我的观点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

  07年1月份,我说中国股市有泡沫,并没有说会爆,而是说股市要进入泡沫阶段要涨,在涨的情况下会跌,对楼市我也这么看的。

  观点地产新媒体:去年到现在持续的房地产调控,目前从公布数据看也起到一定效果,您是怎么看政府行政干预的结果?

  谢国忠:不管怎么样,货币供应量控制住的话,房价肯定要下跌的,不管用什么形式下跌。

  因为房地产是消耗货币最多的地方,如果是一年10几万亿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减少,房地产肯定要调整的。要看货币的供应量,不能看当前的利息,而要看民间和银行的利息加起来的平均值。

  观点地产新媒体:最近许多的房企都在谈房地产金融,有的也成立了基金,您是怎么看这方面的情况?

  谢国忠:很多开发商的目的还是像08年那样熬过去,等政府到时候又放开。开发商为什么愿意这么高的利息去借钱?是认为调控的时间不会很长,多付利息到时候挺过去就行了,以这种态度看现在的调控,所以他们愿意以20%、30%的利息去借钱。

  观点地产新媒体:这么高的成本去借贷,开发商的风险大吗?

  谢国忠:那肯定会有的,过去房地产一年投资要5万亿,如果这样紧缩的话,它的缺口会很大。

  现在看到的开发商销售数据都是不准的,因为很多销售是去年卖的,过户的时候计算到今年。

  今年的销售数据整体下跌非常大,应该在一半以上,所以资金的缺口就要超过2万亿。

  观点地产新媒体:我们看到,目前很多的房企都开始向商业地产方面发展,很多城市也都在建摩天楼。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谢国忠:中国的办公楼不缺,房子建得非常低,跟国际相比一半都不到,所以商业房地产未来是有前途的。但商业地产做好非常不容易,跟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上海那么多广场,为什么恒隆广场做得最好?而恒隆隔壁的出租率差了一倍,为什么呢?所以,商业房地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

  商业地产跟住宅是不一样的,住宅是炒的时代,它要涨,大家都来卖;而商业地产是靠收租过日子的,所以管理非常重要。

  现在商业地产普遍的像万达模式,造一个商场,估算一下价值,再抵押给银行,再去建下一个商场。先去扩大市场的价值,继而去借贷扩招,这是一个模式。很多人看好这种模式,因为自己跟银行借钱,然后自己就能持续做下去。

  观点地产新媒体:这样的模式风险应该也很大?

  谢国忠:对,这种模式能一直走到银行不愿意等你完了为止。搞这种模式,它的现金流是不足以还债的,所以要借新的钱才能支撑,主要取决银行的政策,政策紧的话,它必须要卖资产,卖资产的话价值就跌了,因此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观点地产新媒体:近十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期,下一个10年,您觉得房地产行业是否依旧是支柱性产业?会不会发生变化?

  谢国忠:房地产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没那么多人,一年建那么多房子,说是供不应求,但其实这种“求”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有那么多空房。

  这种需求可以是无限的,只要货币放得多,但这都是假象,中国没那么多人,中国人均的面积已经超过欧洲了,中国不缺房子的。

  到泡沫调整后,房地产行业会出现大幅度的整合,最后会出现很多好的有规模的企业,也会出现小的做缝隙产品的高端企业。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做房地产,2万多家房地产企业,有多少能生存下来,香港过去有几百家房地产企业,真正剩下的也就4、5家,中国应该也是一样的。

  所以,现在很多开发商需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还把房地产当作一种“炒”的产品,然后就等政府放松,不愿意降价,是难以生存的。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降价活下去,活下去才有机会去整合别人。  谢国忠预言2500点见底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24日 14:49成都晚报

  最近几年,谢国忠一直坚定看空A股,被市场称之为“空军司令”。不过,“空军司令”最近对A股的看法并不算空,他认为沪指最多跌到2500点就会见底。

  作为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6月22日出现在重庆举办的瑞信中国投资年会上,他对A股走势进行了预测,“我预测今年中国股市在2500-3000点区间波动”。

  谢国忠表示,要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首先,银行应大幅加息,“现在银行贷款利息才6点多,而中小企业根本无法贷款。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利息达到了30个点以上,这样就对股市产生了资金压力。既然高利贷回报那么高,当然要从股市抽走资金用于民间放贷,为什么还要炒股?官方利息应涨一点,民间利息可降一点,这样才能达到均衡”;其次,房地产套住了很多资金。“开发商不愿降价,购房者持币待购,资金流通不了,这也造成了股市资金供应不足”。 

谢国忠: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滥发货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8日 16:43 《环球企业家》杂志

  当务之急

  文 《环球企业家》谢国忠专栏

  为中国经济降温的举措不应半途而废。更重要的是应该集中精力,促成国民经济向公正、均衡的方向转换。并且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滥发货币

  中国的经济增长指标出现了下行势头,在未来几个月,通胀水平也可能有所下降。这是否意味着控制通胀的战斗已经打赢了呢?是否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又该被提上议事日程了?我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不!

  通胀势头受到遏制,这只是暂时现象。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实际上是一件好事。因为国内经济已经过度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大肆举债、地产泡沫。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增长越快,未来埋下的隐患就越大。

  很多人都在呼吁,继续紧缩可能会造成就业危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中国的蓝领工人已经面临短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下,背后的原因是当前的经济结构不合理,需要把经济发展的中心转移到消费和服务业。靠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呼吁放开货币政策的真正动机,还是要再次推高地产和证券市场。各地方政府需要接着卖地皮,才能有钱偿还巨额债务。很多企业商业模式也都依赖于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繁荣。既得利益集团需要一段资产市场上行的时间,借此将手中的资产套现。这些因素的影响曾经让2004到2007年间的宏观调控半途而废,也导致了2009年大幅度的货币发行量扩张。这两次,都是打着“增加就业”的旗号进行?的。

  当前的经济还是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短期价格浮动并不会改变这个大的发展趋势。目前执行的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是16%。并没有设定在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水平,所以根本不可能扭转通胀势头。另外,能源、劳动力和食品的严重短缺,让“货币形成”到“通货膨胀”之间的转换非常迅速。

  货币的混乱,并不必然造成经济崩溃。但是,中国的老百姓已经开始看得懂货币资本游戏,在政府增发货币的时候产生通胀预期。再次大规模增发货币的话,可能就会导致民众对人民币的信心崩溃,结果将会是银行挤兑,大规模消费品囤积,资本外?逃。

  中国政府一直都试图无视潜在问题,优先保持经济增长。政府承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会帮助居民收入水涨船高。而在过去几年内,持续上升的房价,持续发展的通胀,储蓄贬值,把更多的人抛弃在后面。通过滥发货币、大肆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来推进经济发展,已经不再能够让大多数人受益。

  目前的增长模式,只能让很少一部分掌管国有资产、控制公共财政支出的人受益。从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政府项目的成本超支状况来分析,可以推算出,国内生产总值的10%可能都已经变成了灰色收入,通过这两个领域流失掉了。这样的体制,也会让没有显赫家庭背景、最优秀的中国人都变成投机商人,他们的能量只能被限流在证券市场投机领域,试图从不那么聪明的人手里,夺走一些财富。

  如果这样的发展模式不改变的话,中国想要“维稳”的目标,就会面临考验。首先,最重要的问题,中国政府必须堵上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活动中的腐败漏洞。其次,中国需要重新面对现实:鼓励有实际生产力的经济活动,避免资产泡沫。利率应该与通胀率同步上升。比如说,一年期存款利率应该尽快调高到6%。让利率保持这么低的水平,就是赤裸裸地抢劫穷人,养肥富人。

  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现在再去增发货币,连饮鸩止渴的解渴效果都没有了。当前应该做的,就是彻底放弃制造泡沫的做法,并且开始对整个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谢国忠:通胀趋缓结论极其错误 或致全国性灾难

www.eastmoney.com2011年08月02日 05:08谢国忠《新世纪》-财新网

  通胀依然是中国经济稳定最大的威胁。目前的货币增长率虽然已经大大低于前几年的水平,但仍然与中国潜在增长率不相匹配。房地产行业对资金的过度需求,是造成私营部门高利率的主要原因。房价下跌后,需求随之下跌,利率也随之下降。私营部门高利率的解决方案,一是给私有行业和政府提供平等的信贷平台;二是降低货币需求,而非增加货币供给。

  仍需抗击通胀

  有几个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在放缓。很多出口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如鞋业、服装和家具等,过去两个月面临销售下滑。全球经济正深陷于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房价下跌的双重困境之中,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中国出口总量可能将达到2万亿美元,名义GDP将为7万亿美元。显然,出口放缓将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售增长了3.3%,达到930万辆。汽车普及率目前似乎已经达到过渡期内的饱和水平。未来的汽车销售将取决于收入增长和养车成本。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正常化了。

  6月固定资产投资与前一个月相比略有收缩。今年上半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名义价值增长22.6%,其中西部省份增长率为31%,东部省份为29%。

  除了上述放缓迹象,电力消耗继续保持强劲。上半年电力消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2%,其中工业消耗增长11.9%。6月电力消耗增长13%,根本没有任何放缓迹象。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力消耗年增长率为8%。当前的增长率仍在升高。在电力消耗放缓到8%之前,增长不应当成为抗击通胀的担忧。

  上半年名义GDP增长18.3%,高于广义货币(M2)15.9%的增长率。其差额可以用以下两个原因解释,一是2010年已签订合同但未到位的贷款开始支出;二是正式货币体系外的货币扩张。名义GDP增长率减去实际GDP9.6%的增长率,可以得出GDP平减指数为8.7%,这是最宽泛的通胀率估值。

  通胀并没有任何冷却的迹象。通过某一特定商品如猪肉的价格变动来判断通胀是极具误导性和危险性的。事实上通胀遍布中国经济。中国常规经济(例如超市和百货大楼)的价格水平比很多发达国家的价格水平还要高。成本推动并不是惟一的原因。期望现在正在发挥主导作用。

  通胀心理已经成为中国通胀动态的一个重要乘数。企业和消费者都认为高通胀将会持续。随着各家企业发现价格上涨是对抗成本上升的主要方法,他们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动机来压低成本了。工薪阶层消费者只能通过工资上涨来应对通胀。现在中国成本价格在螺旋上升。打破这个循环需要超调利率。因为中国现在仍然不愿提高利率,通胀心理仍将掌控中国经济。

  一些分析人士和政府官员依据一两项商品的价格趋势对通胀趋势加以判定,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技术因素可以改变一时的价格走势,但是改变不了由既有货币政策和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所决定的价格趋势。例如,削减进口税和高速公路收费可以暂时降低通胀。但这只是改变了价格水平,并没有改变趋势。根据一次性的价格变化就得出通胀趋势减缓的结论是极其错误的。错误的结论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松动,从而造成全国性灾难。

  货币紧缩和工资上涨是关键

  中国的货币政策与过去相比已经有所紧缩,但与潜在增长率相比依然比较宽松。中国潜在增长率不到16%。劳动力过剩已经一去不复返。如果通胀保持不变,潜在增长率将为8%。随着经济的资本密集度提高,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2020年,潜在增长率将可能达到5%。如果中国接受5%的通胀率,货币增长率就应当被下调至10%。利率应该是通胀率加2%,亦即7%。这一利率至少应适用于六个月到一年的存款利率。

  企业和政府对货币短缺啧有烦言。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房地产发展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度货币需求。如果货币政策满足这种需求,通胀只会更糟。所以,“货币短缺”的解决办法是减少这类货币需求,而不是增加货币供给。

  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就是降低房价。如果房价下跌25%,总价值就能下降1万亿元,相当于增加10%的银行贷款。今年下半年很可能出现这一调整,结果将极大地改善货币条件。

  工资上涨是中国实现再平衡的关键。停滞不前的全球经济将削弱中国未来几年的出口增长。没有出口支持,投资导向型增长就是不可持续的。再平衡意味着将部分资金从投资转向消费。实现这种转变的工具就是工资上涨。这一工具只有在工资增长快于人均名义GDP增长时才有效。

  中国的人均名义GDP增长了近18%。财政收入增长了30%。这说明工资增长不可能赶上名义GDP的增长。因此,中国的再平衡还没有开始。由于劳动力短缺,市场可以通过工资上涨来推动经济实现再平衡。现在的体系仍然不利于实现再平衡,它试图通过增加收入来满足政府的支出需求。这导致通胀侵蚀了工资的购买力,亦即将资金转移给了政府。

  抗拒再平衡造成了中国和世界很多国家的不稳定。中国的价格水平甚至比发达国家还要高。

  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指责中国而不是美联储造成了通胀。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中国的处境将十分艰难。中国最好能先来削减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支出以冷却通胀。

  冷却通胀之策

  20世纪90年代,中国把公共住房出售给住户以吸收货币供应,冷却通胀。同样的方法在今天可能仍然适用。中央政府拥有一大批国有企业,占GDP总量的一半。如果能够有效经营,这些国有企业的价值将等于GDP总量。它们当前的利润率不到5%,而标准普尔500强的利润率为13%。私有化可以让这些企业的利润增加一倍。

  过去快速的货币增长正在转成通胀。通过把国有企业股份转让给储户可以抵消这种效应。例如,中央政府因为某些必要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而想要增加贷款,它可以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相等价值的股份来平衡对通胀产生的效应。

  另外一个类似的策略就是尽快让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由此吸收过剩的货币供应,再将其投向全球经济,既能在国内冷却通胀,也能支持全球需求。这符合中国的利益。

  中国的城市化正向中西部蔓延。这是件好事。然而,这不能视为所有市级政府进行投资的许可证。城市化成功有赖于规模经济。只有一些城市能够繁荣。我一直坚持认为中国应发展30座平均人口3000万以上的城市。这些超大城市可以通过分享基础设施和降低市场中介成本的规模经济走向繁荣。

  在市场经济中,选择应该交给证券市场。前景良好的城市可以在证券市场获得融资,其他城市则否。但由于中国金融体系是政府所有,所以资本分配是一个政治过程,这导致了很多地方的过度发展和大规模浪费。

  国有金融体系很显然创造了另一个坏账的浪潮。它们十年前获得了政府也就是纳税人的救助。当时,救助被看作最后一顿免费的午餐,但现在我们又看到了情景重现。中央政府可能将再次对金融体系施以援手。我们还能相信这是最后一次吗?

  这次应当采取不同的措施。中国可以建立一个市级证券市场来给城市化融资。这个市场也会犯错误。但是它将自己承担错误的后果,并且犯错误的可能性要小很多。美国的城市化就是依靠这种机制,运行得相当不错。

  随着美国政府收紧财政政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将会十分宽松。中国可能必须斩断人民币同美元的联系。否则,宏观调控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在我看来,人民币价值并未高估。中国国内物价水平太高,所以很难调高币值。随着出口冷却,贸易盈余很可能会收缩。升值压力将主要来自于“热钱”。如果中国浮动货币,这些“热钱”可能将撤出,给汇率带来有力的下行压力。如果中国现在浮动人民币,可能会在短期内引发动荡。但是,情况最后会在跟目前差不多的水平上稳定下来。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浮动币值的机会。中国在2004年和2008年没能抓住这种机会,造成了严重后果。

  浮动币值可以给中国带来利率政策的灵活性。因为未来几年美国失业率将会居高不下,美国利率很可能会维持低位。美联储可能会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加息。但是,利率可能很多年都不会回到6%的历史平均水平。因此,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将使中国的通胀问题大大复杂化。现在人民币是时候和美元脱钩了。

   叶檀:金融第二轮风险席卷而来

        2011-08-03 16:37:36    第二波金融风险近在咫尺,此轮金融风险由资产负债表退化、债务危机、金融企业改变业务重点三个因素共同造就。

  首先,资产负债表退化仍未终结。

  资产负债表退化是指资产价格下降,而货币紧缩、实际利率上升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使得贷款坏账与信贷违约风险增加。美联储在以扩大资产表的方式对冲紧缩危机,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能够打通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任督二脉,就像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从未能够真正挽回日本的经济衰退一样。

  关键在于,货币依然在实体经济之外循环,作用是形成资产价格的局部泡沫,降低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别无其他好处。美国金融领域的风险利差、流动性利差、市场波动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在上升,银行惜贷,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银行现金在全部资产中的占比,从历史平均的3.2%上升到10%左右,美国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

  美国部分资产价格有所上升,美国股市从2009年的经济低迷期开始上升,道琼斯指数突破了12000点的较高位置,但此后受累于债务危机与实体经济,在12000点左右徘徊不前,标普大致走出了相近的走势。

  受压最重的是美国房地产,6月份美国的新屋、成屋销售继续下降。新屋销售量徘徊在30万套左右已经有14个月,是自1960年代有统计以来的最低销量;成屋的销售量连续4年多一直徘徊在500万户左右,极低销售量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谁也不知道何时才是底部。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各月之间轻微的涨落并不是拐点,只是时断时续的噪音而已。6月份美国建筑开支经季节调整按年率计算约为7723亿美元,高于5月份经修正后的7705亿美元,但与去年同期的8104亿美元相比仍下降4.7%。

  面对通胀逐渐走高而金融去杠杆化仍在持续的局面,美国政府与美联储的选择非常有限,那就是保持规模巨大的资产负债表,以免实际利率上升导致负债继续恶化,同时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保持美元与美债的基本信用。

  其次,欧美均出现债务危机,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

  对通胀最警惕的欧洲央行,在债务危机的狂潮中,坚持在今年4月与7月两次加息,但依然处于负利率状态,欧元区6月CPI终值同比上升2.7%,以欧洲1.5%的基准利率计,负利率达到1.2%。欧洲央行6月预计,欧元区2011年平均通胀率将达到2.6%,随后2012年降至1.7%。欧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利普斯基7月26日称,与历史水平相比,欧央行的政策利率仍非常低。美国的负利率幅度与中国基本相当。各国在用明紧暗松的方式赖账,而市场实际利率的上升,说明市场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领情。

  欧债危机可能使欧洲金融机构面临新的坏账潮。希腊国债主要由该国银行持有,欧洲银行一般都持有欧猪五国银行所发的中小企贷款和债券。西班牙银行持有这类资产逾2万亿美元,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意、法等欧洲金融机构不可能独善其身。

  中国债务风险的表现形式颇具特色。弥补债务风险的办法是上市、再融资、发行债券。随着上市银行不断再融资,上市银行的股价处于历史低位。与此同时,国际投资机构近几年在不断抛售低价购入的中资银行股,进行资产的重新配置;随着城投债违约风险上升,出现一波城投债恐慌,一向享受最高信用等级的铁道债、地方债部分流标,7月席卷中国债市多数债券品种的收益率创出近两年的最高水平,收益率飞涨100个基点以上。

  发改委不得不出面维持。7月27日,国家发改委向各地发改委、主要融资平台公司以及主要券商下发了一份文件。这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1765号文",被认为是监管部门针对前不久爆发的"云投事件"做出的政策反应,亦是提振债市投资者信心的具体动作。

  第三,金融企业业务重点变更。

  汇丰银行拿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的半年报,却公布了大幅裁员的消息。狠斩美国近半分行,继今年裁员5000人后,未来两年半将再裁2.5万人。汇丰的布局发生改变,将增加亚太区与巴西的员工人数。汇丰缩减或者结束在美国、东欧的零售银行业务,该行已将美国当地近一半分行、主要分布在纽约的195间非策略性分行,售予FirstNiagaraFinancialGroup,共套现10亿美元,将北美业务重点转向工商业务及财富管理业务。

  全球金融机构正在进行新布局,对冲基金大本营转向亚洲,财富管理全局争先。Eurekahedge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今年5月,亚洲对冲基金的数量由202家增至1271家。同期,亚洲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190亿美元飙升至1340亿美元。

  第二轮金融风险不会如2008年一样具备大规模杀伤力,却会以削减成本、再融资、实际利率上升等方式,不断试探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忍耐力。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金融风险远未消失。

谢国忠:中国经济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大幅度下滑

www.eastmoney.com2011年08月13日 12:57《新世纪》-财新网

  全球经济所面对的结构性问题,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过度开支,还是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出口,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无法解决,因为其政治体系都无法当机立断

  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阴影终于在上周横扫金融市场,各地股市一片抛售景象,两周内就卷走了6万亿美元。抛售反映出市场对于正常周期性复苏的预期是错误的。

  自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一直不正常。危机暴露了此前被巨大泡沫掩盖的结构性问题。各国政府与中央银行却没有着手解决结构性问题,反而试图用刺激政策复苏经济。这样只能在短期起作用,但是市场却总是会做出相反的假设,所以,不时会出现抛售的情况。这样的迷你经济周期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挥之不去。

  在这次迷你周期中,全球各股票市场可能已经探底了。但是,前景并不光明。未来一个月市场将会继续起伏震荡。

  全球经济所面对的结构性问题,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过度开支,还是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出口,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无法解决,因为其政治体系都无法当机立断。我们正处在一个乱世,而这很可能会持续十年。

  二次探底

  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证据已经出现两个月了。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在过去一个半月内大幅下滑。对很多散货承运商来说,目前的水平无利可图。远东到北美的集装箱货运运费在夏季高峰期也非常低。全球贸易很有可能在过去两个月一直收缩。由于库存因素,生产指数滞后于贸易指数。在过去四周中,全球生产指数都指向收缩。

  2008年以后,有三个因素导致经济复苏被夸大。首先是政府过度的财政和货币刺激,随之而产生的需求上升是从未来需求借来的。其次是危机时期信贷紧缩导致去股票化,之后的再股票化夸大了经济复苏。这两个因素都已经寿终正寝。正常化的全球经济发展比金融市场所预期的要慢很多。

  还有另外三个因素,导致二次探底更加可能。

  首先,美国房地产市场再次下滑。美国政府之前的救市努力使得业主抱着已经降到负值的房产不放。现在希望消失了。他们正在放弃自己的房产,将其交换给抵押银行。由此导致的库存增加导致市场再次走低。

  其二,欧洲债务危机迫使欧元区采取财政紧缩政策。随着危机蔓延到西班牙和意大利,债务危机已经不仅仅影响边缘经济体了。随着大型经济体受到压力,整个欧洲有可能会再次经历经济衰退。

  其三,中国紧缩政策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2011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占名义GDP增长的87%。这表明自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完全依赖于地方政府投资。随着坏账的不断出现,地方政府的开支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所以,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大幅度下滑。

  难以为继

  西方福利社会难以为继。但没有政府敢告诉选民真相。他们试图发更多的债券蒙混过关,希望通过经济增长解决问题。不愿或无法面对问题将会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永久性危机。

  “二战”以后,西方社会一致认为政府应该让公民共享经济繁荣。由此而来的福利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因为每个公民都能够有尊严生活。社会空前稳定,经济空前繁荣。但是,寿命不断上升,生育率不断下降,导致福利社会成本过高。没有必要放弃福利社会,但必须缩减规模。人们必须意识到他们一定要更晚退休,这样才能够让福利体系、医疗服务维持下去。目前,西方各国政府还没有将这种信息传达给民众。

  另一方面,发展中经济体仍然依赖出口寻求发展。它们都循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模式前进。在发展中国家总体规模比发达世界小的时候,这种模式可以发挥作用。但目前发展中经济体GDP大于美国名义GDP,并且购买力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所以发展中国家很难再通过向发达国家出售产品来维持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偏向供给方。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暧昧关系在1998年那样时境艰难时被称做裙带资本主义,在现在形势大好时被赞誉为亲商业,这反映出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模式。要改变这个模式,就要进行根本性改革,如建立法治,保护消费者与劳工权利,建设社会保障网络等。

  各国政府与中央银行之所以会对现在这样的金融市场动荡做出反应,原因有二。其一,相对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规模太大了,以至于其动向可以通过财富效应和融资成本而影响到实体经济。其二,目前,金融思维占据了世界各地决策者的头脑。其思维方式总是围绕着金融市场转。一旦股市像过去两周一样快速下滑,你就可以打赌决策者会有动作。比如,七国集团领导人正在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他们的债务问题。

  不管决策者最后拿出什么样的政策,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们最多只能让股市上升。目前决策者就是以此作为衡量成功的依据。

  我认为西方各国政府将会承诺更多地削减财政赤字。问题是削减开支最可能出现在未来。比如,美国政府最新一轮削减开支要到2013年才开始。这样的削减计划真能得到实施吗?

  乱象纷纭

  在刚刚结束的七国集团紧急会议上,欧洲央行(ECB)承诺将干预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债券市场。其干预方式将会影响干预效果。干预的主要目的必须是让投机者亏损。如果措施缓慢无力,那么将导致投资者恐慌,进而导致抛售。结果导致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都烂在了ECB手里。这将最终导致欧元崩盘。

  为了让干预措施有效,ECB必须要出重拳打击卖空者,迫使他们亏本补仓。要想达到这一效果,惟一的办法就是ECB奋力压制市场,比如,在一天内让利率降低100个基准点或更多。很不幸的是,ECB似乎仍在犹豫不决。这就使得人们怀疑其政策措施的有效性。

  日本经济很糟糕但货币很强大。这已经不新鲜了。日本财政部定期干预美元兑日元汇率市场。它从本国市场借来日元,然后在外汇市场销售。这种方式长期来看并没有效果。有效的汇率市场干预措施要求中央银行印发货币购买美元。日本还没有采纳这种方式。

  美元-日元市场历来是投机者的聚集地。2008年以前,息差交易占据统治地位——即以零利率借入日元,然后用其购买以其他货币计价的资产,获取息差。由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已接近于零,现在人们又开始借入其他货币,购买日元,期待日元升值。如果日本出口商以更高的价格购入日元,让投机者能够套现离开的话,就有利可图。

  稳定美元-日元市场的惟一办法就是日本央行出手让投机者赔钱。不然,投机者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回来。要想有效干预,就必须让美元兑日元汇率大起大落,比如一天内浮动10%。这将迫使投机者巨亏补仓。

  意大利不会破产。ECB不得不购买其债券。日本不会破产,尽管其债务已经是其GDP的225%。等到最后关头,日本央行将不得不买入日本政府债券。美国政府不会破产。美联储将会自觉主动地购买美国国债。21世纪严重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就是印钞票。世界正朝着持续高通胀发展。

  在对美国作出警告后,标普果真降低了美国的信用评级。标普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在未来十年内削减4万亿美元赤字以保持美国的AAA评级。而美国政府只表示要削减9000亿美元,明年第二阶段再削减1.5万亿美元。在降级声明中,标普以华盛顿政治僵局作为降级原因之一。这是完全正确的。

  很多人认为美国政府可以靠印刷钞票来偿还债务,所以不可能违约。但是,投资者收到一文不值的美元与实际破产有什么区别呢?

  降级对于投资者也是好消息。降级增加了美国政府赤字的成本。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美国政府将减少开支。因此,国债持有者就会好过一些。历史将积极评价标普的举动。

谢国忠:A股重迎牛市不靠谱 房价今年再降25%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2日 08:01 天府早报

  天府早报(微博)记者独家专访谢国忠

  楼市泡沫破灭才开始 未来3年房价将跌一半

  在刚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一时间,2012年全球经济走向、国内宏观形势、调控下的楼市将何去何从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日前,天府早报记者独家连线著名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有着“末日经济学家”之称的谢国忠分享其独特的观点。在一贯性唱空中国楼市的同时,谢国忠疾呼当前中国需要立即减税1万亿元来提高效率。

  谈欧债

  欧债危机将持续多年 黄金牛市有望延续到2014年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一直都在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对待这次危机。”

  “尽管希腊政府3月9日宣布,已经与私人债权人达成债务置换协议,不过这种暂时缓解对希腊债务无序违约担忧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危机。”针对当前欧债危机,一向言辞犀利的谢国忠称,欧债危机将持续多年,当前全球经济的舰船还在沉没。

  谢国忠坦言,希腊的核心问题是公务员过多,公务员的工资过高,社会福利开支过大,过去是被泡沫掩盖了,现在泡沫破灭之后,这个问题就爆发出来。尽管达成债务置换协议,但希腊的债务仍然超过GDP的100%,随着其经济继续收缩,债务负担不久将会再次难以负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一直都在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对待这次危机,而不去寻找和解决造成危机的根本性原因,尽管国际资金的流入让美国踏实不少,但美国经济的痼疾依然如故。”“随着通胀问题的逐步浮现,美联储将不得不在2014年以前提高利率。”谢国忠指出,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和全球能源短缺将会使世界各国的过剩货币走向通胀,“这意味着当年的黄金牛市有望延续到2014年。”

  谈经济

  改革是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 减税万亿推动经济改革

  “转向新的增长模式需要痛苦的改革。如果中国拒绝变革,接下来就会经历失败的10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2年GDP增速目标为7.5%,这已经表现出对中国经济预期的担忧正在升温。”在谢国忠看来,对于中国经济而言,2012年是近20年来中国面临的最重要考验。因为经济增长下滑不只是目标的调低,也不只是周期性下滑,而是长达20年的投资与出口增长模式的终结,“转向新的增长模式需要痛苦的改革。如果中国拒绝变革,接下来就会经历失败的10年。”

  尽管依然放出“末日”言论,但与坚定唱空欧洲经济不同,谢国忠丝毫不掩饰中国经济长期的巨大发展潜力。在他看来,中国可以调整经济结构,从而创造另一个增长周期。由于目前国内家庭债务水平很低,将劳动力收入转化成消费不存在任何问题。

  为了避免“失败10年”的到来,谢国忠给当前的中国经济开出了药方:减税1万亿元来提高效率。在他看来,由于目前中国家庭消费只占GDP的三分之一,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55%的水平。如果将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减少五分之一,将肯定能够刺激消费,同时消费增长额很可能会超过减税额。

  谈楼市 国内楼市供大于求 今年房价可能会下跌25%

  “一般而言,1平方米合理的价格应该是2个月税后工资的总和。”

  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乐观地表示,预计今年房地产调控将前紧后松,房地产下半年会有好日子。

  对此,楼市“空军一号”谢国忠再度语出惊人,“如果未来楼市调控取消限购令,那么这就将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所以看空中国楼市,其原因在于国内楼市的供求关系。谢国忠认为,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房产建筑面积为46亿平方米,相当于中国15年的城市化进程,过于庞大的超额库存,将使得房产价格上涨的预期几乎不可能实现。

  “一般而言,1平方米合理的价格应该是2个月税后工资的总和。”谢国忠强调,这意味着今年房价可能会下跌25%,未来3年内跌幅有可能达到50%,“从这个角度来讲,房价一旦跌起来,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由于没有收入支撑,将比一线城市跌得更惨烈。”

  谈股市  重迎“牛市”不靠谱 中国股市模式有问题

  “在这场游戏中,普通投资者要赚钱可谓难上加难。”

  “尽管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强劲反弹,但是从整体来看,仍属于自6124点高位泡沫破灭以来的熊市波动,现在A股显然看不见任何牛市的影子。”谢国忠认为,目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加、中国经济没有出现明显的启动改革迹象,“在中国经济尚未看见任何改革利好前,A股市场依然难有表现。”

  不仅如此,谢国忠尖锐地对A股市场制度和模式提出质疑,因为交易本身并不产生财富,因此中国股市本身不可能赚钱,“不过,在中国股市大多数公司实际上都是赚钱的,在这场游戏中,普通投资者要赚钱可谓难上加难。” 天府早报记者燕庆

  对话>>> 市民抵御通胀首选长期国债

  记者:由于观点犀利,很多媒体将你称为“末日经济学家”,对于这个称谓你是怎样看待的?

  谢国忠:人们往往习惯记住不好的事情,而美好的事情会经常遗忘。事实上,我并不是一个空头,我只是将重大拐点讲出来而已。比如,我在2003年时就说过,未来5年股市将大涨;10年前我坚定唱多全球大宗商品,而这观点当年在悉尼晨报头版刊发时同样引起争议。

  记者:正如你所说,今年是20年来最动荡的一年,在国内经济减速、楼市调控压力不减的背景下,普通市民应该如何抵御通胀,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谢国忠:在全球经济不乐观的大背景下,我建议普通市民在投资理财方面尽量以防御为主。大家不妨考虑一下长期国债,目前长期国债的收益率最高达到6.5%,要达到抵御通胀的目的,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此外,未来2年也可以考虑投资黄金。

  记者:平时我们接触到的是一个忙碌的谢国忠,不知道你在业余时间喜欢干什么?

  谢国忠:业务时间我喜欢干两件事,一是锻炼身体,二是读书。因为经常锻炼可以让你思维敏捷,而读书不仅可以让你博学,同时可以让自己回归理性。作为一个投资人,需要通晓的知识是很广泛的,因此关于政治、文化、历史类的书我都看。

  手记>>> 末日经济学家 比常人看得远

  不管出现在哪里,谢国忠总是架着一副“末代皇帝”溥仪常戴的复古圆眼镜。由于言辞犀利,甚至时常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唱空”,谢国忠被媒体称为“末日经济学家”。尽管备受争议,但在现场听过谢国忠演讲的人会发现,他的不少预言的确是准确的。从当初成功预测中国香港楼市暴跌、亚洲金融危机,到6000点关前唱空A股至 2000点……谢国忠的一个个末日预言得到印证。

  2012年,谢国忠依然敢想敢说、让人又爱又恨。或许所谓的“末日经济学家”只是比常人看得更远。

谢国忠:经济局势相似 澳大利亚将是下个西班牙

www.eastmoney.com2012年07月14日 00:00FX168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前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Andy Xie)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面临着成为下一个西班牙的风险,因该国依赖于外部需求,特别是依赖于其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的需求,而他认为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要快于经济数据显示的水平。

  澳大利亚经济严重依赖于采矿业,该行业占据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同时也占该国出口收入的一半水平。

  谢国忠认为:“在西班牙,吸引外资的是其国债,外国投资者涌入西班牙债市,因其拥有很高的收益率,并且非常吸引人,这些外资逐渐催生了房产市场的泡沫。”

  对于澳大利亚,他表示,投资者已经涌向了采矿业,谢国忠认为,澳大利亚采矿业泡沫的破裂可能切断这些资金流,并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谢国忠认为,随着中国对于原材料需求的下滑,可能对房产市场产生冲击效应。全球商品价格走低,因而采矿业将会滑坡,房产泡沫将会破裂。他并认为,房产市场的瓦解将同时令澳大利亚银行体系承压。

  他认为,西班牙与澳大利亚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西班牙的经济危机就是由房产市场过热引发的,令该国银行业积压了数十亿美元的坏账。

  但是,此后澳大利亚财长斯万(Wayne Swan)却辩称,谢国忠的上述观点是“荒诞的”,他认为澳洲的经济和经济基本面非常强劲,年率增速在4%左右,预计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均将超过其他任何的发达国家。

  他并称:“从澳大利亚的基本面来看,2012-2013年预算将重新回归盈余,失业率较低,就业创造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变强,同时原材料投资创纪录新高。”

  斯万还称,澳大利亚财政局势强劲,拥有进一步降息的弹性,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9%,水平较低,这些都确保了经济能够抵御下行风险。

  然而,谢国忠也指出,西班牙政府在危机前亦享有盈余,即税收收入高于支出水平。

  他称:“在房产市场泡沫积聚期间,西班牙同样拥有盈余,经济也非常强劲,但是此后便开始失去竞争力,而这就是目前澳大利亚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