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真子女:叶挺与国民党谈判被扣押 致信蒋介石求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6:32:40
2011年07月13日 15:20来源:凤凰网专稿
',1)">
核心提示:1941年2月12日,叶挺直接致信蒋介石,信中提了三点要求:一、请即尊军令交军法判,并在上饶组织军事法庭,立付判决,并以明令公布,以免周折迟;二、请准判挺以死刑,而将所部被俘干部,不问党籍何属,概予释放,复其自由;三、或判挺以无期徒刑,并准所部少数高级干部伴随禁锢,其余概行释放。
凤凰卫视7月1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上饶集中营尽管没有《红岩》当中所描述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出名,但是和红岩当中相同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和一次以生命冒险为代价的牢中博弈,这些都是真实而无法回避的,在这些群像当中我们看到了智慧,看到了信仰,也更看到了他们的人性与尊严。
解说:北伐名将叶挺,新四军军长,在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的皖南事变中,他率部浴血奋战七天七夜,1月14日黄昏,受中央中共东南分局副书记饶漱石代表党组织委派,下山与国民党军事当局谈判被扣押,1月17日叶挺被羁押在了上饶集中营李村监狱。
蔡水泉(原上饶市党史学会副会长):军长叶挺,叶挺是最早关到上饶的,1月14号奉饶漱石代表党组织的,指示他和国民党军谈判,当时他也知道,败军之将没有谈判的条件,但是他讲他代表组织上出来的,到时候他出去以后他会证明这一条,所以他就按党组织的决定他就服从,去谈判,谈判被扣了。
陈加胜(《新四军军史》作者):14号被扣留了,在涉县街上有一家人家呆了一周,然后给他押到上官云相的司令部,然后押到江西的上饶,是囚禁在离国民党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比较近的,最近的一个李村这个监狱。
帅经芝(原上饶市文联主席):李村监狱这个地方实际上原来是一个老百姓的仓库,一个小院里有几间房子。
解说:对于上饶叶挺并不陌生,新四军编入三战区作战序列,活动在三战区所管辖的范围内,国民政府军委会拨给新四军的军需也由三战区转发,叶挺作为一军之长,自然与三战区长官部往来较多。1939年春,第三战区长官部由皖南屯溪迁驻江西上饶后,叶挺曾来过两次上饶。
被扣软禁后,国民党对这这位身份特殊的新四军军长不敢怠慢,为叶挺专门配备了副官、联络勤务兵等人,在生活上,伙食住宿条件也都高于普通被关押的新四军人员。
陈加胜:他是很有名的,比如讲共产党这一块,八一南昌起义他是代理总指挥,广州起义他又是军事上的总的指挥,起义一成功的那一天,第一次成立中国工农红军他是总司令,他的名气很大,对革命的贡献也很大,所以他那个属于上饶集中营,像一些一般的这些不敢随便来杀他的,蒋介石都要亲自来接见他,跟他谈做他的工作,下面的这些官员是不敢动他的,都害怕他的。
解说:而前来看望他的人也都身份了得,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副司令长官兼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先后宴请他,希望叶挺能够在皖南事变问题上将责任推卸给共产党。
蔡水泉:三战区长官部司令顾祝同宴请他,设宴讲为他洗尘,实际上是为了劝降。
帅经芝:顾祝同请了一些叶挺将军保定军官学校的一些同窗,就是比如说上官,这也都是他的同学,给他设宴招待他,那么在设宴招待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劝降。
蔡水泉:只要他把那个把责任,皖南事变这个责任推到共产党,讲是共产党引起的。
帅经芝:这个宴会上,叶挺将军他表现了一种大义凉然这种精神,抵制了他们这些驳斥了他们这些乱言。
陈加胜:他就讲你们杀我可以,我的条件,我这些被俘的这些新四军官兵都是我的兵,什么错我一个人负责,我是军长,因为是他们听我的,你把他们放出去,我要杀要剐随你们便。
解说:不仅如此,国民党还先后动用社会各类关系,凡是与叶挺有过交情的达官贵人或是社会名流都动员起来充当说客。
蔡水泉:说客上门来游说,叫他识时务,脱离共产党这边的这个新四军,到国民党这边共事的话,一定前程远大这什么之类的东西。
帅经芝:他不断地派人来游说。
陈加胜:还有好多旧部都来劝他,还有好多社会名流劝他,他都不屈服。
蔡水泉:他也不为他的劝降所动,也是驳斥了他。
解说:面对国民党的热情叶挺甚为厌恶和烦恼,为了摆脱这种令人心烦的纠缠,堵住说客们的嘴,他干脆用毛笔在墙上写下几行大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蔡水泉:他后来游说的人多了,他干脆就在那个牢室的墙壁上写威武不能屈,这样子的,还有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是郭沫若写给他一条条幅,他时刻记这个地方,所以他写在这个地方。什么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跟外面达官显贵到这来看,看叶挺写上面的这几个字再开口没意思了。
解说:这天原新四军军部参谋处长,皖南事变中自动投敌的赵凌波,被国民党长官部派来游说叶挺,看着这个曾经与自己并肩战斗的同志如今的嘴脸,叶挺怒不可遏。
蔡水泉:他一看到他一副嘴脸来了以后,叶挺一看就看出来,这家伙肯定叛变了,然后他还没有讲上两句话,然后他靠近,他想套叶挺的近乎,叶挺讲你给我滚,上去两巴掌一打,把他踹走掉了。
帅经芝:我们的部队的叛徒派来劝降,因为皖南事变以后,被抓了以后投降了的,叛变了的这样的来劝降,也被叶挺将军打了一个耳光赶出去了。
解说:1941年2月12日,叶挺直接致信蒋介石,信中提了三点要求:一、请即尊军令交军法判,并在上饶组织军事法庭,立付判决,并以明令公布,以免周折迟;二、请准判挺以死刑,而将所部被俘干部,不问党籍何属,概予释放,复其自由;三、或判挺以无期徒刑,并准所部少数高级干部伴随禁锢,其余概行释放。
蔡水泉:就表示自己在狱中坚定的,不改变自己的信仰,这种用词比较委婉,不改变自己信仰这种表态,叫他蒋介石你死了这条心,不要劝我了,我绝对不会投降的,他直接发给蒋介石一个代电稿。
帅经芝:要解脱这些部署,宁把自己判死刑他都在所不辞,但是要求当局能够把他的部署,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要说有责任就是我叶挺承担,这些人是没有责任的。
解说:叶挺在向蒋介石和顾祝同一再要求释放部署的同时,尽最大的努力关照同被囚禁的部署,当得知跟随自己下山谈判的随员被囚禁在七峰岩监狱,并且都上了脚镣,他甚为愤怒,马上叫来副官,要他立即向顾祝同转达强烈抗议,要求立即卸下他们的脚镣释放他们。
蔡水泉:他的随员们关押在七峰岩,还包括其他一些人也关押在七峰岩,而且七峰岩的人都带了脚镣,他马上给顾祝同提出抗议。
帅经芝:要国民党当局要求特务给他们解除锁链一些东西,改善这个待遇,或者是给他们药,给药品。
蔡水泉:后来顾祝同没有办法,就把这个七峰岩这些被囚人员的脚镣卸掉了。
解说:叶挺在上饶集中营李村囚禁了半年多的时间,国民党的长官部对他用尽了心机,但是并没有软化叶挺,无计可施的顾祝同只得上报重庆国民党当局后,将叶挺转囚磐石渡监狱,随后几经辗转,被送到了重庆看守所。
解说:赖少其,作为鲁迅眼里“中国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用他手中的木刻刀创作了讯多优秀的版画作品。
陈加胜:赖少其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也是鲁迅的学生,他在监狱里面的斗争表现得也是非常的英勇的,很突出的这么一个革命志士,他在里面创作了很多歌曲,也创作了些画了画。
解说:这天特训班的特务队长王寿山为了讨好上级,在被囚者中挑选了赖少其等几个文化程度较高的人,要求他们办一张墙壁,刊登难友们的文章。
季音(原国际新闻社金华办事处干事):他是黄埔军校出身的一个特务,他是想表示自己好像管理得好,就决定要我们出一张墙报。我们可以出,但是有一条原则,就绝不能登反共的文章,绝对不能登,我们可以把墙报作为鼓励我们同志们进行斗争的思想阵地,把它办成这么一个东西,这样墙报办起来。
解说:墙报出版后,上面既有文章又有诗,刊头上最显眼的是一幅画,画的是在密密麻麻的铁丝半空里,有一只矫健的雄鹰在展翅飞翔,飞向远方,画的替补是两个字“高飞”,作者正是赖少其。
丁公量:一个老鹰,下面是一个铁丝网,老鹰在外边飞,下面有一个铁丝网,那么这个就说明飞出牢笼。
李士俊:下面是铁丝网,我们关的那个禁闭室,上面鸟飞的,鼓励我们逃出去。
毛维青:它是墙报的报头,不是每一个墙报都有一个报头吗,他画了一张铁丝网上面一只鹰在飞,就说明我们在铁丝网里面,变鹰在里面,他飞翔,鹰在那里飞翔,我看到的。
解说:特务队长王寿山看到墙报后十分得意,他特意邀请集中营头目之一总干事杜筱亭前来参观,见多识广的总干事杜筱亭看到墙报上的这副画,立刻看出了端倪,发起火来。
李士俊:赖少其的事情闹就闹大了,他们给送过来,就让他画,画高飞,画成漫画以后特务发火了。
蔡水泉:国民党上面几个教官就发现了,肖分他看到这个不对,它幽诉了这个不对了,里面有煽动暴动,煽动逃跑这个意思。
解说:王寿山立刻查明此画作者是赖少其,把他叫来训斥,而总干事杜筱亭立功心切,立即把此事报告集中营总头目张超,张超大怒后,将赖少其训斥一顿,不久后又以企图越狱的罪民将赖少其送进了茅家岭监狱。
帅经芝:茅家岭监狱叫做狱中之狱,最残酷的地方,在这个几座监狱里头,这5座监狱里头,七峰岩、周田,周田是大本营,还有石底、李村、茅家岭这5个监狱里头,茅家岭监狱是最残酷的监狱,外面设的还有刑讯室,那个牢笼在里头,有很多刑具。
解说:茅家岭监狱原是一座葛仙庙,1939年初,葛仙庙被改作第三战区政治部情报专员室禁闭室,内设四个囚房,两个卫兵室,一个排长室和一个管理员室,集中营成立后,作为禁闭室,专门囚禁一些所谓“不服管教”的人,正因为茅家岭监狱的刑罚残酷,被人称作狱中之狱。
帅经芝:就是像特管理人员所说的,那个曾恭生所说的,他说你们就是钢铁,我也要把你们熔化,他熔化的地点就是这个地方。
解说:赖少其被关押近了茅家岭监狱,在经过审讯后,他被关进了铁笼子,铁笼子又叫做铁刺囚笼,它由几根木柱组成,周围绕满带刺的铁丝,囚笼的高度与人体相似,人关在里面丝毫不能动弹,否则就会把人刺得浑身是血,站在笼子里痛苦难忍。
帅经芝:站铁笼子据说的话,在清朝时候,到清朝末年就没有了,没有了这个铁笼子,就是在清朝皇帝都认为是这个比较残酷的,认为是残酷的这样的刑罚,那么国民党把那个笼子又摆出来对付共产党,是很残酷的。
于在海:这个铁丝人不能靠,一靠铁丝就刺了你一身,那个时候新四军战士穿的衣服都是很破的,军服打仗磨得很破的,后面就是皮肤,你稍微一靠就刺到皮肤,赖老是被吊着,吊在铁丝网搞了三天。
冯云:赖少其是我们新四军的,他也是关过那个铁笼,茅家岭有个铁笼子,住在那里面不能动的,一碰到都是刺一样的,就是这种刑具。
帅经芝:那么瘦的一个人,只能站一个人,周身都被铁刺绑着,站只能站着,背也不能靠,前面也不能靠,左侧右侧都不行,在那个里面站那是非常惨的,没有水喝,也没有饭吃。
解说:赖少其被押到茅家岭监狱以后,按照监狱的规定在木笼里开始受刑,然后毕竟是文弱书生出身,没多久,赖少其开始感到难以支持,四周的铁丝稍不注意就会扎进肌肤,这时一个年轻的女难友弄来一块木柴片,趁卫兵不注意,偷偷地塞进了木笼子,让赖少其可以在木板上坐一会儿。
帅经芝:有一个女孩子嘛,有个女孩子这样的,她看到他以后,看到他站了以后,有个小女孩开始就给他送纸条鼓励他,送了一包花生给他吃,后来又一个女孩子也是鼓励他,鼓励他以后给他送了一个柴火,从那个铁笼子里头从这头穿到那头让他靠一靠,靠一靠就比较轻松了,稍微轻松一点。
解说:眼见赖少其已经奄奄一息,所有囚室的人开始自发组织起来抗议,男囚室里唱起了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八百壮士歌》,大家集结的口号声和反抗声也开始喊了起来,女牢房里的女难友们也走出来大声抗议,监狱里顿时乱成一团,此时张超怕将事情闹大,关了三天笼子后,只得将赖少其从笼子里放了出来。
帅经芝:站了三天三夜据说是,大家声援他,唱歌鼓励他,他意志非常的坚定也没有屈服。
陈加胜:后来大家抗议了,把他放下来,再这样关下去会死人的,大家都唱着赖少其写的歌词的作词的歌来声援他,后来特务管理员最后就把他放下来了。
于在海:整个吊这样3天,3天时间,后来在难友们的整个的抗议下,就国民党那时一看赖老已经奄奄一息了,然后才把他从铁丝笼里放出来,这是一个很残酷的非常惨无人道的一种刑罚。
解说:这是拍摄与1951年的电影《上饶集中营》,在全国各地广泛放映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被毛泽东称赞为“一部深刻的电影”,冯雪峰是根据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这部电影的,他在上饶集中营囚禁了将近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
季音:有一个大作家叫冯雪峰,他在集中营的名字叫冯福春,他是我们党内有名的,鲁迅的一个好朋友。
解说:冯雪峰,1927年加入共产党,曾经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多次参加革命活动。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特务在闽浙赣等地,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冯雪峰被逮捕,关进了茅家岭监狱。
季音:他关在里头,他因为得胸膜炎,他跑跑跑跑就跌倒,跑跑就跌倒,跌成胸膜炎,叫冯福春,他年纪也比较大了。
解说:由于胸膜炎,导致了冯雪峰染上了回归热病,几次高烧昏迷不省人事,特务管理员怕他死在茅家岭监狱晦气,便叫人将他用破门板抬到周田村监狱,编入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特别训练班。在训练班,病情稍有好转后,冯雪峰被“特训班”中校特务队长王寿山看中,为了考察“学员”的思想,显示自己“管训政治犯有方”,他让冯雪峰组织囚徒编辑出版墙报。
丁健(上饶集中营研究会):冯雪峰这几个材料里面讲的很清楚,他讲反正办这个墙报如果讲不办就不好了,你讲交你办你不办公然对抗就不好,那要办也没有坏处,我们就是一个坚决不反党的,反新四军的,不承认什么新四军叛变了,不要写这些东西。
陈加胜:冯雪峰写的《歌颂普罗米修斯》,把那个火从宇宙中偷到人间,像这样的诗,国民党也看不懂普罗米修斯是什么人,有文化人他就知道普罗米修斯是个什么人。
丁健:反正他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那个,自己写。
解说:此时集中营总干事杜筱亭,为了在上司张超面前显示他的管理与学识,趁机把吴大琨、郭静唐、冯雪峰、王闻识、计惜英、叶苓和杨良赞,七个他认为会写的人从队里抽出来,单独组成“文化组”,由自己直接管理。
陈加胜:所以他利用职权就把原来那个编墙报的几个,里面会写文章的人把他抽出来,七个人归他管理,由他来管训。
帅经芝:那时候七君子他们,为什么叫做七君子呢,就是因为他们可以比较自由一点,当时对这个知识分子,他们也没有暴露身份,也没有讲是共产党员,倾向共产党,同情共产党。
解说:文化组虽与特训班其他人分开囚禁,并能享受一些优待,如不用出操做苦役,还可以在宪兵跟随下到铁丝网外散步、喝酒,他们利用有利形势传递信息,在监狱内相互通报,策划鼓舞斗志的文学篇章,从而赢得了难友们的信任与赞许,他们被誉为“七君子”。
毛维青:他们可以小店里去走走,聊聊天,喝喝茶、喝喝酒,他们可以自由一点。
陈加胜:他们七个人有两个班长,宪兵班长看守,他们出去的时候宪兵班长一起跟着出去,因为他年纪比较大,他也知道身份比较高一点不会跑的,对他们也放心。
解说:国民党对七君子放松了警惕,而冯雪峰开始与郭静唐等人商量越狱,但大家并不同意他这样做,因为冯雪峰年纪较大,其久病体弱,如果一下子跑不出敌人的警戒圈,被抓捕回来后后果不堪设想,此时他萌生了让七君子中三位年轻人先越狱的想法。
蔡水泉:七君子里面有三个年轻人,他就想跑了,冯雪峰也想跑的,冯雪峰也想越狱的,逃跑出去,后来大家讲你这身体不行,你要跑,跑不出去的话,被抓回来你就危险了,很可能就殉难了,被杀害了。
丁健:这是以冯雪峰为核心的,另外三个年轻人,那三个比较年轻的,那四个比较年纪大点,三个年轻人就讲趁这个机会,他监视比较监管比较松一点,不是有机会逃走了。
解说:1942年3月的一天,三个年轻人越狱的机会到了,这天黄昏看守三个年轻人的宪兵副班长外出打篮球,冯雪峰和郭静唐、王闻识、吴大琨由宪法班长跟随来到村外一家小酒店,海阔天空地聊天,故意拖长饮酒时间,直到两个多小时过去后,他们估计计惜英等三人已经跑远了,才在宪兵班长的一再催促下,极不情愿地的起身往回走。
丁健:他们逃了以后,冯雪峰、郭静唐几个人在外面吃酒,吃了不回来,拖时间那拖,拖到后面晚了,班长讲好喽,好喽,时间太晚了回来,到他回来他还晓得他们肯定远走高飞了,慢慢回来。回来一看那三个人不在了,问那个副班长,呀,我也不知道啊,我去打球了,哪儿晓得是逃跑了。
蔡水泉:其实冯雪峰、郭静唐这四个人,由一个班长带到外面喝酒去了,带到城外面喝酒去了,他们就是海阔天地聊了几个小时,这边的话正好他一个宪兵班长也去打球了,他们三个人就没有人管了,他们就利用这个机会,他平时也是经常去外面转悠的,有宪兵班长带,没有宪兵班带的时候,有一次他们有人带着,也就这样混出了集中营的大门,就这样逃跑了。
解说:宪兵班长发现计惜英三个人不在了,大惊失色,赶紧跑到训练班本部报告,在派宪兵追赶的同时,几个特务小头目来到囚室追查,指责冯雪峰他们是同谋。
蔡水泉:他们逃跑以后,就你们四个人就回来了,回来了讲他们怎么怎么的,跟他们讲我跟他们早就闹翻掉了,班长可以证明,宪兵班长可以证明,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逃跑跟他们没有关系。后来他们追查不下去了,特务追查不下去了,从此以后他们就不出去了,就不准再放风了,不放风以后这个文化组也不存在了,七君子以后这几个人就分到各中队去了,七君子就这样解散掉了。
陈晓楠:赖少其在上饶集中营关押期间创作了一曲《月夜》,其中有几句歌词这样唱道,“为了赶走日本强盗泣别了爹娘,离别了家乡,我的心像怒吼的钱塘江潮,我何其年轻,像钢铁一样的坚强;月儿慢慢幽暗,我伴随着孤灯默默无言”,从歌词前后的对此,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些满腔热血为国家献身的人,身陷囹圄的背后是严酷考验下的忠诚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