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精神品质:中国官场的“机关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9:55:08

中国官场的“机关病”

2011年07月18日 06:41 AM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马昌博

 

在中国官场,官员们的身体状况,往往被其视为隐秘之事。一方面,完善的公费医疗体系和遍布各大医院的“干部病房”为该群体提供了远超公众的保障;另一面,官员的健康却往往难如其阶层本身那么强大,除了某些“机关病”横行,他们的精神看起来也更容易“黯然神伤”。于是,今天我们关心下领导们的健康问题——要说明的是,接下来的例证和论断,都来自相关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而非个人观感。

纯粹就疾病来说,近几年中有关公务员身体健康的调研论文不低于100篇——因为公务员体检福利好,所以数据往往齐全且连续——几乎所有的报告都在说明: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慢性病成为许多公务员的通病,这些病由此被称为“机关病”。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公务员正在变成有着高血脂和高血压的胖子。

重庆市一家著名医院公布的重庆市公务员健康状况说,高血脂、体重超标及肥胖、高血压居公务员最易患的疾病前三位;而一份对上海市某区公务员健康状况分析报告说,有近40%的男性公务员血糖异常,原因是应酬时的吸烟和酗酒。

另外,公务员也是“亚健康”的代名词,2006年浙江省一项调查发现,70%的公务员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一比例比普通劳动者高出近10个百分点。有意思的是,虽然男性公务员比女性公务员总体健康状况差,但女性公务员比男性公务员亚健康比例高。

另外一个数据更有意思,《中国公职人员健康白皮书》指出98.5%的领导者存在健康问题,而且是级别越高健康问题越突出。当然,其所患之病大都属于“三高”等“富贵病”。

医生们纷纷为上述统计结果找原因,除了烟酒伤身之外,一份《关于北京市公务员体育与健康的研究》说,调查的公务员中有60%的人不能按时吃饭;更多的报告则提出公务员们很少运动,一项调查说近半公务员出门坐车,上楼电梯,办公室久坐,几乎不运动。

对于上述病症,医生们大都提到公务员“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不过精神科的医生更喜欢用此解释另一些触目惊心的问题,比如抑郁症——在过去几年中,它往往和官员自杀事件一起出现。

最近的例子中,4月份江西遂川一名副局长跳楼自杀,病历证实死者身患抑郁症;7月份,河北邯郸市邯山区区长张海忠亦被官方认定因重度抑郁症自杀身亡。

虽然舆论对有些官员是因为抑郁还是因为政治考虑而自杀心存怀疑,但可以确证的是,相对于身体健康,公务员的精神健康看起来更糟糕些。

一份完成于2008年的《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的报告说:34.5%的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倾向。其中,重度占3.46%、中度占9.9%、轻度占21.30%。

而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公务员队伍中有近30%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中,公务员约占10%,这一比例高于其它任何职业。

事实上,2005年中组部发布的《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的文件也指出,“确有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

相关报告大都表明,官员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

一方面,中国官场的上下级之间往往被诠释为一种“庇护主义”关系,下属对领导除了基于科层结构的“公共效忠”,还要有基于个人利益的“私人效忠”,否则就难以成为领导“圈子”里的人。

横向之间,虽然同级公务员同为同事,但也是潜在的竞争者,表面上要维护关系,实际上却难有真心朋友。

而且官场上升渠道单一,除非升职,没有其他路径:第一,公务员系统超过80%的是非领导职位;第二,在中国当官也是趁早不趁晚,年龄线卡的厉害——你35岁没到正处,45岁没到正厅,再想获得组织部垂青,就难了。

所以官员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往往更强。一些人长期处于心理疲劳,甚至是心理恐慌的状态。

不过公务员们的抑郁也各有不同。《领导科学》杂志刊发的,以上海市公务员为研究对象的《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一文说:30岁以下的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因为此时他们往往自信不足。《西部某市级人民法院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也认为,30 岁左右的青年公务员的心理问题最为突出。

而30—39 岁的公务员,自我调适能力较强,而且正是最有望提拔的阶段;40—49岁的公务员开始进入倦怠期,面临升职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不佳;50岁以上的公务员晋升机会明显减少,或者面临退休,心理波动很大。

另外,副职往往比正职感觉受到压抑,不知如何既能与正职处理好关系又能发挥自己的才智。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心理压力大;表现在身体上,就是有更多的“亚健康”状态出现。

有意思的是,已婚的公务员往往比未婚的心理更健康,因为已婚者可以利用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而根据《公务员工作倦怠原因分析及干预》等报告,在不同学历中,本科学历及其以上者心理状态和压力承受能力比中专、大专学历的更好;而高中学历的公务员,因为自我期许不高,心态也反而更好。由此,大专和中专学历的官员最为脆弱。

《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还发现,西部不发达地区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普通人群——因为在西部,公务员有着稳定的收入,良好的社会保障,同时掌握着行政权力,心态自然要更满足一些。

研究表明,公务员职位越高,心态越好。调查显示,贵州一个针对厅局级官员调查的报告显示,绝大部分厅局级官员都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一般公务员中两成的调查者表示有“抑郁情绪”。

2006年至2007年,上海浦东干部管理学院曾对参加培训的400多名厅局级学员进行心理素质测试,发现这些中高级官员大多数具有积极健全的人格特征。以至于负责此测试的该院领导人认为,官员心理素质问题是被媒体放大了——需要提醒的是,对方的样本显然都是政界精英。

遗憾的是,官员们总是试图隐瞒自己的各种病症,尤其是即将被提拔的官员,以免影响仕途。相对于身体疾病,精神上的疾病更是谨慎到连医生都不去找的地步——如果一个官员承认自己精神状态有问题,别说委以重任,现有的‘领导岗位'可能都难以继续了。

所以,就算找,也是电话咨询,姓名是坚决不能透露的。有些官员实在挺不住了,打电话给心理医生约在外面谈而不去医院——在外面只是“闲聊”而非“看病”,不落口实。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文作者为《南方周末》资深编辑,《南方周末》部委观察栏目“府院新闻”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