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4中国精神mod: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讲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1:36:52

 

内容:  道德是职业的灵魂(一)

一、职业的含义

(一)什么是职业?

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址为主要生活来源,并具有服务社会性质的社会活动。

1、职业是一种社会活动。2、职业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分工。3、职业活动具有一种长期性和固定性。

4、职业具有专业性。5、每一种职业都有特定的职责。6、职业具有谋生的性质。

(二)职业的性质。

人的生活是职业生活占据了人的生活的核心。

现代职业生活的基本性质是谋生需要与成就事业的矛盾。

职业包含着两种指向:相应谋生的需要;相应事业的成绩。

(三)什么是职业道德?

是指各种职业体及其从业人员在从事正当职业活动形成的特有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做法,以及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社会生活整体的有序运行,要求不同的产业、行业和职业之间有效合作。社会分工的日趋深入和复杂,要求着更高水平的协调,这就使职业道德成为必要,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和一种社会化的角色道德。

二、为什么职业道德它有它的客观的社会基础?

第一、就是职业特定的社会性质与地位是职业道德存在的一个客观的基础。没有相应的道德规范,职业就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它的社会职能,也就不可能长期存在。

第二、现代职业劳动的交换性质使职业道德得以必要,所以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履行义务,并通过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来履行义务。公平的利益交换是利益多赢和双赢的前提。

第三、职业道德的主体,基础在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和活动。职业道德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

 

 

内容:道德是职业的灵魂(二)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内容上的职业特殊性、社会公共性和示范性。

第二、社会地位上具有主体性和时代性。

第三、具有多样性和实践上的意义操作性。

四、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素

1、意识性要素

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它反映了一定职业和从业者的一种价值目标、劳动态度和道德责任感和自尊感。

(1)什么是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一定职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以及从业者就业前追求的理想职业和就业后追求的价值目标。职业理想建立在从业者下述三种基本需要的基础上的:维持生活、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社会职业应求三者的统一,但在初级阶段,应倡导公民在择业时把后者放在首位。

(2)什么是职业态度?

简单的说就是指就业者的劳动态度。劳动态度直接反映着从业人员的社会积极性的高低与否,反映着从业人员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觉悟和水平的高低。

(3)什么是职业良心?

职业良心就是职业劳动者对职业责任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它是推动、监督人们履行责任的强大的精神道德力量。

(4)什么是职业荣誉?

职业荣誉是对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所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以及正确的主观认识,期望和追求。(如知耻心、自尊心、自信心)

内容:道德是职业的灵魂(三)

2、规范性要素

包括职业责任、职业行为准则、职业纪律。它是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要求的直接表达。

(1)职业责任是以特定职业存在的意义、价值、权利和利益相联系的特殊的社会义务,也可以说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义务。这是因为职业人在先享有了相应的权利必须承担这相应的责任,职业责任可以分为职业的集团责任、从业人员的责任两类。

(2)职业行为准则可以包括道德准则(如军人誓词、工人守则、干部道德等)和操作规则两类,是职业道德要求的集中概括和表达,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职业纪律。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带有行政强迫力的行为规范,但由于社会主义纪律从根本上看,是一种自觉的纪律,具有法规性和道德自觉性相统一的属性,从而也成为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素之一。

3、行为性要素

包括职业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职业作风、职业技能等。它是从业人员特殊性的价值取向,情操作风、兴趣爱好、行为方式和品质的反映和体现。

(1)职业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指一定从业者不同的事业劳动方式以及与此相联系而产生的道德品质;(如产业工人的守纪律、知识分子的个体性等)以及他们在休闲、娱乐、消费、家庭生活、言谈举止、私人交往等方面的生活方式,这些是不同职业人员的价值取向、情趣爱好、行为品质的道德倾向的集中反映。

(2)职业作风,是指职业劳动者在其职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常的态度、行为和习惯,职业作风具有深刻的道德意义,作风体现的反映职业道德,比如人们常说某人人有“军人作风”,实际上是说,它的行为符合军人职业道德要求。

(3)职业技能,是一定从业人员从事本职活动的素质和能力,由于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否充分发挥,总是与一定从业人员的道德情操息息相关,从面使职业技能也获得了某些道德意义,即职业技能是实现道德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三者的关系:意识观念是前提和统帅,规范是核心,行为是目的。

五、职业道德的一般规范要求

党的14届6中全会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要求的概括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第一条讲的是从业人员对职业的应有的态度;第二、三条讲的是职业及其从业人员应有的为人处事之道;第四、五条讲的是职业及其从业人员对公众和社会的态度,也体现着职业道德的最终目的。

1、爱岗敬业

这可包括以下四方面:A、意识上对职业社会的认同和尊重——敬业意识。对职业有正确认识,尊重本业维护职业尊严,恭敬认真的从事本业;感情上的对本职业的目标理想,职业活动的热爱——乐业意识,对本业有兴趣爱好,有职业自豪感,有成就和荣誉感。意志上的对职业规则的信奉和遵守——职业规范意识;自觉履行职业规范,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良心。行为上的对职业价值与业绩的追求与奋斗——勤业精业意识、勤业表现为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执行规则、坚持不懈,精业表现为本职业工作的业务纯熟、精益求精、不断改进。

2、诚实守信

价值基础:(1)诚信是为人谋事之本;(2)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3)诚信是职业团体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誉的体现。

规范要求:个体:诚实劳动、经营、服务;群体:重合同守信用,说到做到,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伪劣假冒产品、“三角债”)。

内容:道德是职业的灵魂(四)

3、办事公道

这一规范要求从业人员遵守本质工作的行为规则,做到一个公开、公平、公正,不出卖原则,不以私害公。(1)坚持原则是办事公道的指导思想,原则就是维持本职工作,正常进行的规定,它是最根本的职业行为规范,关系本职工作的性质和社会职能的合理发挥。因此,原则就代表着本职工作的整体利益,是社会利益的职业化,只有坚持原则,才能办事公道。(2)祛邪胜私,维护公益。首先就要公开的、公平的对待服务对象,不能以私论亲属差别。其次,在思想上应该坚持以国家、集体的利益为重,反对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思想。(3)行为上不要损公肥私,不要假公济私,不以私害公,不以权谋私。

4、服务群众

为社会公众,特别是为本职业对象服务,这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或第一规范。

(1)服务群众是职业行为的本质,“服”是承担、担当的意思,“务”就是事务、义务的意思。每一种职业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它有自己特有的职业义务和职责。从业者的智力、体力或产品为特定对象或者一般对象提供特定方向的服务,也就是承担一定的义务。舍此该职业也就不存在了。职业行为的本质就是服务,服务是工作的本质特征,不同职业的差别只在于服务的具体形式、手段、范围的不同而已。

(2)只有尊重群众,才能服务群众。

(3)服务群众的落脚点应该落实在方便群众。

5、奉献社会。是一切职业道德的一种最终的归宿和职业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的最高的境界,职业是社会需要的产物,职业也一天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利益和奉献社会的价值要优先于自身职业和职业劳动者价值的维护。在社会主义时期,各行各业职业活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个人也只有在奉献社会的职业劳动中才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实现个人的幸福,实现个生价值。幸福来源于劳动,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内容:敬业精神(一)

一、什么是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人们从事活动的一种总体态度和精神状态,它是职业道德的一个民族整体对待职业的态度,即是否具有敬业精神,也就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甚至是民族精神的这样一个体现,并因此对这个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敬业精神也就成为一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重要表现。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1904年德国伟大的一个思想家、哲人马克思威伯到美国考察,他发现美国的经济非常繁荣,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他在考察其原因的时候就指出,正是因为美国文化和宗教的因素,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兴盛。他发现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都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从欧洲逃到美国的新教徒们的教义,进取有为、勤奋敬业的力量有利推动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就是他在他的著名的名著《新教论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告诉人们的他的重要的一个发现和理论的结论。可见培育人们的敬业精神对于促进一个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甚至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敬业精神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包含知情意勤四个方面。第一、职业价值与意义的高度认同。第二、热爱职业的情感态度。第三、积极主动的意志品质。第四、勤业敬业的行为意向。行为意向也是敬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从总体上来看,敬业精神就是人们在对职业的价值、意义与使命有高度认知技术上形成的一种职业的崇敬、虔诚、敬畏、热爱、专心、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忠于职守,勤奋认真,弃而不舍,精益求精得这么一种心理和精神状态。

敬业者对所从事的职业怀抱敬意和热爱的感情,以认真的、严谨的和敬重态度来投身于其中,努力去做好职业工作。而不计较这样的投入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利益回报,与此相应,因为投身并且做好了职业工作,他获得了内在的一种充实感和成就感,他已经比再把职业当做谋生的手段和工具了,也不仅仅是按其义务的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是以服务社会的心态来从事职业工作,他把他的职业当作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部分,敬业者就是根据这样的动机来行为,因为这是我的职业,而承担职业责任那是作为我,我作为人的一个天职,所以我应该这样做,我也只能这样做。人格的特质,是他们的崇高精神境界。

三、阐述什么是敬业精神?

第一、           对职业价值与意义的高度自觉。

(1)人的行为都是以思想和意识自觉为前提的,要对一定的职业有高度的投入精神,必须要有对一个职业的价值与意义的自觉认识和高度认同作为前提。包括两个层次的认识问题,一个是就是说对这个普遍意义上的职业,在主体的人生中他的意义眼与价值,以及职业的一般社会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职业认识,职业对自己所从事的具体职业的价值意义的认识。前者是每一个成年人对于职业劳动的一个普遍的认识前提,后者则是职业人的本职业价值认同问题。

(2)人对职业有了一种神圣感很使命感,态度是自己把自己的一个工作跟自己整个的生命信仰都联系在了一起,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设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神圣职业观、天职工作观,在西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和普遍性。

在中国,由于我们没有基督教的传统,但也不可否认,职业活动对每一个职业主体来说,确实是履行其社会责任,实现其社会与人生价值,展示个性的重要途径。

(3)职业责任是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职业活动是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主要的途径,在现代社会人的生活是以职业生活为核心的。第二社会身份就是你的职业,是社会识别的显著标志。职业给他提供了种种的社会资源,这是他的家庭所不能比拟的,职业就是他的人生大舞台,那是你施展才华,实现报复的大好天地,职业活动不仅仅是主体满足了他的谋生的目的,更是说服务社会是职业的另一更高的范畴和目的。所以,有这样一个认识,那么职业就变成了我的事业,就是实现自我或者成就自我的一个基本途径,社会的成就也就是他个性的成就

(4)生命的价值在于职业,职业生涯是人生价值的展现,人只有孜孜不倦的尽自己的天职,才能使生命真正富有意义,才能使生命变得更加有利和崇高。生涯这个词,在英文中他就具有人生经历、生活道路和职业、专业、事业这么一个含义,人的一生有少年、成年、老年几个阶段,成年阶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人们正在从事职业生活,是人生命全部生活的主体,人的生涯可以说就是他的职业生涯,人的一生,人的生命价值根本而言,就在于他职业生涯方面的成功和成就,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人之所以流芳百世,都是由于他和他的职业方面成功,为社会、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资财富和精神遗产。

(5)人们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自己职业,本职业所联系的“责、权、利”,是否认同和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的全部职业道德观念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本质的认同,就不会有尊重和忠实于职业的敬业精神,对主人翁地位的自我认同,我们的各项职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作为就业的每个公都是我们的一员,为我们服务本身就是人民自我服务,也就是说公民之间通过的相互服务来谋求共同的幸福,每个人的职业岗位的服务者在别的岗位面前都是被服务者。

总之,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的职业活动与自己整个人生价值联系起来,自觉认同工作是人的一种天职,工作是实现其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基本途径,职业工作不仅仅是当作谋生手段,也把它看作是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那么就可以说我们就具有了敬业精神的认知基础。

内容:敬业精神(二)

     第二、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

(1)认知基础必须有一种内热的情感态度,尽量能把自己这个职业跟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够结合起来。

(2)由于人各方面的条件、能力、经验、经济条件、机遇等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可能没有找到自己心爱的工作,但必须爱自己现在的职业,这是争取更好职业的一个前提;另外兴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培养的。我们说不能因为我们的兴趣跟目前的职业好象是不合拍,就不敬业是不对的。

(3)乐业。所谓乐业这个乐不仅仅说我们说是喜欢,还有一种情感的投入,它是一种道德情感,这种职业道德情感它不仅仅建立在我们个性完善和兴趣爱好基础上的内心,从内心发出的这种对质的热爱的一个自然执行,而且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他还包含着一种对职业的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自觉认同基础上所产生的使命感、崇高感和责任感。也就是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尽量将自己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但是两者不统一,这种职业是“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它就值得我们去热爱,去投入,去献身,无论什么职业,都是平等的,只要是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不能缺少的,从而也是我们应该去努力从事的,也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岗位。

    所以说热爱职业等同于热爱自己的生命,这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操之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伟大的、高尚的、有价值的职业都值得人们去奋斗,值得人们为此奉献热情,甚至生命。

第三、积极主动、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1)生命的本质就是激昂向上、充满创造、冲动的意志,所以拥有生命的我们,一定要使生命充满活力和热情,要使工作充满热忱和欢快,满腔热情全身心的工作中去,这不仅仅是敬业精神的体现,也可以说我们生命价值和活力的体现。

(2)具有工作热情,热情需要主动开拓意识,热情使人具有富有极强的探索精神和主动精神,不是被动的等待着新的使命和工作任务,而是积极主动的去寻找目标和任务,主动去研究、变革、尽力作出一些有益的至关重要的贡献,并从中吸取再一次成功的力量。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倍受看重的素养,它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从而有可能作出更大的贡献,所谓主动指的就是随时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成功的智慧和判断力,用于负责,有独立思考,必要时会发挥创意以完成任务,那些无论上司是不是安排任务,自己主动做业务的员工具有主动精神。主动请缨,排除万难,创造巨大业绩的这些员工就是具有主动精神的敬业者。

(3)不仅仅要主动和热情,还要弃而不舍,坚持不懈,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种主动不仅对当下的职业使命尽力去做,而且还会促进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理想不断发展,有自己长远的奋斗目标,出于一种事业、理想和使命感,而做出永不停息的努力。

(4)既要有目标,而且还要有实干精神,这样才会不断向自己的目标接近,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我们说一个敬业者,都是一种坚忍不拔,善始善终,绝对不虎头蛇尾,而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得益于这种弃而不舍的坚持精神。

敬业精神绝不能离开这种弃而不舍、持久坚持,而且知道在这个目标的实现的过程中,值得期待,因为干什么,而且它还会主动的抵制对目标实现的这种干扰的因素,他们始终坚持实干精神,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各种品质不仅仅是敬业者的特质,也是成功人士普遍具有的一个特点。

第四、勤业精业的行为意向。

(1)天道酬勤,一个有敬业精神的人必然是一个有勤奋意识的人,将工作看作是一个神圣使命的人必然是一个懒惰而非常勤奋的人,他们是非常珍惜时间的人,认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他们不虚度时光,勤还是有效能,单位工作的功率,提前上班,拖后下班的,我们说没有勤奋将一事无成,成功就等于99%的勤奋加一分的天分。

(2)精业意识就是指业务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使职业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四、中国传统道德的敬业精神

敬作为一种临视职业的态度、精神、行为规范,有以下四层含义:

1、直视职业专一。某种事业和职业要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去做,而不是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可以说是人们精神的一个总动员,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2、对待事情严肃认真。

3、敬有畏惧之意。

在文化生活领域,在师德和医德方面,典型的体现了我们中国敬业的优良传统,如说师德上的学而不厌,诲认不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等等。

   五、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敬业精神有哪些方面?

1、是职业劳动、赚钱、成功为天职的敬业观念。

2、是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敬业行为。

3、是优质服务、精益求精的人际规范。

4、是各尽职守、讲究信用的职业责任。

内容:敬业精神(三)

六、市场经济社会与敬业精神的培养

市场经济与敬业精神的关系

1、敬业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

要求不仅需要热情和勇气,还要有开拓进取、精益求精、各尽职守和讲究信用等观念。

2、敬业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精神文化基础,大力培养人们的敬业精神,必将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深圳是一个样板和明星城市,他不仅仅在于高速发展的经济成就、高楼大厦,而且他也有怎么区别于内地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深圳精神。

七、如何进一步培养职业人的敬业精神

1、就是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敬业精神形成的经济制度和用人制度

2、就是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强化人们的敬业精神。

(1)在团体内实行公开、公平的竞争淘汰,在一个希望获得可持续发展职业环境中,一个员工如果不具备敬业精神或者是职业道德,他就必须准备下岗。

(2)要强化、

3、长期进行文化建设,持续对员工进行敬业精神的教育。

(1)开展团体核心价值教育,使职工对本行业的价值与意义有高度认知和信仰。

(2)应该开展丰富多彩、具有职业特点的团体文化建设,使职工形成乐业意识。

(3)要采取各种教育训练措施,强化人们的职业意志力。

(4)要建立一种奖勤罚懒的良好团体制度氛围,提供宽松人性的发展环境,促进员工勤业、精业意识的形成。

内容: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服务(一)

一、服务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

(一)服务的定义

1、服务最基本的意思是承担、担当,是一个实意动词,如服药,物是一个名词,是指事物或者是事物的本质。

2、服务最一般的含义是指一个主体对其他主体需要的满足所提供的劳动、帮助、援助、促进、贡献以及相互帮助的活动过程。

(二)服务的特点

1、服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服务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关系中,因此服务它具有普遍性,服务既是一种满足他人需要的活动,更是一种相互服务的关系。

2、具有特殊性。

并非所有提供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关系都能称为服务,可以说是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的一方面,并非全部。

3、服务它有着道德和法律的边界。

服务仅仅是指为达到正当目的、和善的目的,并以正当的手段,即符合道德、法律的手段满足他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行为或者活动。这是服务的基本性质,也是服务最基本的道德界限和法律界限。

什么是服务?

服务是指职业从业者为了完成职业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目的,采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而进行的职业活动及其结果。

(三)服务的类型

从社会生活的宏观结构方面,服务分为三种:

1、经济服务主要涉及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当中相互满足需要的活动,基本的内容就是相互提供物质产品以及劳动的付出。

2、政治服务或公共服务,主要涉及在社会治理、权利分配等方面满足人民社会生活需要的活动。

3、精神文明服务主要是指人们在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领域当中所进行的相互满足需要的活动的一种方式。

二、服务的伦理关系本质

(一)服务体现的是职业从业者与职业对象的关系,为职业对象服务是服务的基本要求。

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是实现职业目标的内在要求。

服务就是service,七个字母每个字母都包含着丰富的含义。

S—Smile,微笑;E—Excellent ,出色;V—Viewing,看待;I—Inviting,邀请;C—Crcating,创造;E—Eye,眼光。

(二)服务是存在于同职业者从业人员之间

在任何企业、任何组织、任何团体中作为团体的一员,从领导到基层人员都在相互服务,并且以相互服务的意识来促进整个组织的发展。

(三)服务存在于职业从业者与社会的伦理关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应有之意。

服务社会是职业道德之服务精神最高的体现。它要求从业个人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当社会整体的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当以社会的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

1、从业人员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主动的创造性的做好本职工作,以做好本职工作来服务社会。

2、职业从业者把自己的职业活动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与国家的繁荣乃至人类的进步联系起来,从职业的社会责任和意义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职业,通过职业为社会作贡献。

3、当职业要求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社会利益作为选择的最根本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