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卡型号:六个切身问题(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1:40:27
六个切身问题(下)

第四个问题:"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爱民治国,能够无所作为吗?很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味。另一个是:爱民治国,能够采用"无为"的办法吗?
其实,老子这句话究竟并不是对一般人说的,因为"爱民",我们再深入一点分析,谁有资格去爱他的人民呢?"治国",谁有资格去治理他的国家呢?从而,这个问题应该是老子专门问"王侯"们的。帝王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因此,王侯以上才有资格谈治国;大夫以下,就没有资格谈治国。庄子在《天道篇》里解释得很清楚,他说:"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质言之,王侯必须无为;臣下必须有为,这是不容许改变的大道理。老子还警告王侯们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29》。就是,很不客气的说:王侯们,你们要是不"无为",而自己专制独裁,你们就一定会"失败"。如果你们一定不听,一味的想方设法,还想蛮横地把它霸住,你们就必定要把它"失去"。这话说得简直再厉害,再明白不过的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君主必须是"虚位"的,必须不实际负行政责任。否则,你们迟早就要完蛋,失去一切!老子的这句话"能无为乎?"的问题,是一片婆心的问:过去,现在和未来,能有资格和机会去"爱民""治国"所有的人们。
在中国的历史里,汉初刘桓(文帝)执政的廿三年中,很虚心听老子的话,实行君主无为,让宰相有为。就是由他建立的,在政治学里享有盛名的《汉唐宰相制》。简单的说:也就是君主有权,宰相有能的"权能分立制"。君权.相权对立统一(正、反、合)。另外设立一个"御史机构",专门监察"相权",以防"相权"太过膨胀而误事。御史们可以"闻风奏事",不必一定要有宰相行政错误的证据,只要有点影子,就可以弹刻宰相。相权与御史权对立,而统一在君权之下(正、反、合)。这个有能的宰相只有拼命的去爱民治国,错了一点,立即就要负起行政责任而丢官罢职,而他的荣誉和权位马上就被御史大夫取代。宰相的薪奉是两千担米,御史大夫是六百担。只要御史大夫能把宰相弹刻去位,他是宰相的天然候补者,马上自己就贵为宰相,富有两千担。这种"制衡机制"非常严密。所以在廿年中,中国从离乱贫穷,一跃而登"盛世"。所谓《文景之治》,历史形容:人民家家都有车子,野外到处牛马成群,仓库里的粮食堆得满了又满,装不下都流到了外面。整体说,就是达到了富强康乐,人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quot;《道德经80》的境界。到了他儿子刘启(景帝)手里,他智慧比他父亲低多了,常常想"尊儒",要专制独裁,出出风头。幸亏他母亲和他父亲一样深信老子,在这点上看得他很紧,不容许他变法。勉强在他的十六年中,还维持了"宰相制"。总共父子两个算在一块儿,中国人民享受了卅八年的盛世的幸福。一到了刘彻(武帝),他是个典型的,眼高手低的纨绔子弟,起初被祖母压着,"尊儒"了好几次,都被老祖母硬挡掉了。可是老祖母一死,他马上就"尊儒""定于一尊",大好专制独裁了起来。此后中国的君主们再也不肯放弃专制独裁而"无为"了,以后两千年成为定制,根深蒂固,好象嵌入了中国人的基因和血液之中,再也去不掉了。而刘彻专制独裁了不到四十年,中国变成了"饿殍遍野,父子相食。""各地民变,蜂拥而起。"的地步。他晚年虽然下了"轮台"罪己的诏书,还有什么用呢,西汉自此要灭亡了。
老子的要求君主"无为",是很替君主著想的。由于君主如果亲自行政,行政则必定会犯错误,就必定要负起犯错误的责任。君主又不能随便更换,有失国体稳定。犯了失误的君主又不肯自动退位,僵持下去,就必定导发革命。就是"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的必然规律,两千年来中国就在这不幸的圈圈里打滚。如果君主有相当的智慧,就自动无为,让宰相去有为,宰相一犯错误,马上可以撤换。不断撤换宰相,不至动摇国本,而且一直给人民新希望,新的气象,人民就必能得到福祉,国泰民安。君主的智慧低,只想独霸,逞一时的专制独裁威风。不想专制独裁的孪生兄弟就是贪污腐败,结果就是国破家亡。老子这个对君主的保护办法,也是对国家长期稳定的保护,更是对人民福祉的保护。后来英国把这套办法学去制度化了,加上了"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民主思想,宰相由民选,然后由君主任命。御史也是民选,转型成了国会。所以黑格尔称他为最理想的体制。而中国在汉初短短的三八年中,根本还没有来得及形成完整稳固的制度前,"无为"就整个夭逝了。后来唐初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虽然也恢复了"宰相制",而君主的介入也很厉害,不能与汉文帝的时代相比。即使是不完整的"君主无为制",也还能造成盛世。所以史家以"汉唐盛世"并称。汉初卅八年,加上贞观廿三年,开元廿九年,充其量,连头带尾,都算进去,不过九十年。在中国两千年来,只有九十年,人民才有好日子过,言之令人惭愧,令人伤心!最令人扼腕的是:在中国不仅君主们自己认为,专制独裁是天经地义的,就连一搬人民也是这种观念。譬如,大家读《三国》,读到汉献帝君主虚位无为,大家都自然而然的为他打抱"不平",痛恨曹操。因此戏台上给曹操抹了个大白脸。他自己也眼泪鼻涕,还咬破中指,鲜血淋淋的写血诏。因为不得专制,就自己觉得冤屈得了不得。绝对不以为这正是建立"君主无为制"的好机会,效法祖宗汉文帝,和那十分有为的宰相曹操坐下来,好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定成制度为以后万世造福。到了明、清两代,连宰相的名称也容忍不下,干脆彻底废除掉了,君主实行绝对的专制独裁制。等到实在混不下去的时候,日本可以照搬英国的制度,维新顺利成功,而中国的"维新"不过是个历史的悲剧笑话。即使到了民国,学了外国皮毛,皇帝的名称虽然没有了,而"无为"并没有建立。是不是,这个"能无为乎?"的问题还要问呢?把老子思想认真对待,恐怕才是根本办法吧?
第四个问题:"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这个问题里,"开阖"两个字,是一开一闭,没有什么问题,而"天门"和"无雌"就有了问题。历代很多学者把"天门"改作"天地",把"无雌"改作"为雌"。天地开阖,就是自然界的阴阳运作,为雌就是雌伏,无所作为。宇宙的运行,人类对他根本不可抗力,也没有为雌不为雌的余地。再说,老子的六个问题都是在人身上的人事问题,突然,插进来一个不相干的宇宙运行,实在是不伦不类。因此,有人把"天门"用道教的修行来解释,说天门就是百会穴,是灵魂出入的门户,修道修到了一定程度,灵魂可以自由出入,所以叫做:天门开阖。其实老子的时代,根本还没有道教。道教是几百年以后才形成的,而"灵魂"之说,也和老子的实证哲学一点都牵连不上。道教的灵魂出入之说,是在魏晋以后,恐怕很受印度佛教的影响。今且就灵魂而言灵魂,既然"灵魂"都能自由出入了,那么何必还要"雌伏"?这句话如果这样解释的话,前后都扯不通。老子虽然没有给"天门"作特定的注解,但与人身有关的这一点,是不会错的。鬼谷子说:言为心声,而口为心的门户。《鬼谷子.摩篇第八》。而老子把"言善信"列在《七善》中的重要地位,在人身上能开阖,而传达心声的门户,应该是人的"口",就是"天门"。
"无雌"的雌字,除了母性的意思外,就是"雌黄"。雌黄是一种矿物,也是中药材,也可以用来涂字改错。雌黄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不负责任的言论。俗语叫做:信口雌黄。"能无雌乎?"就是问,是不是会说话不算数,信口雌黄?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鬼谷子说:"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忌讳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这是说:信口雌黄,影响之大,后果会不堪设想的,还是多吃东西,少开口吧。
中国人都能朗朗上口的话,诸如: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可见匹夫说话不算都是不能允许的事,何况领导。领导们言多必失,或言而无信,或轻诺寡信,或朝令夕改,都是不得了的大忌讳。然而,无如"好吹牛"最误事。吹牛者可能有很好的动机和目的,好心要把事情做得好,可由于嘴巴太快了些,没有先想清楚,就顺口说了出来,又夸大了些。以后不能兑现,误人误己。从前马谡,刘先主临死的时候,特别关照诸葛亮,说他"言过其实,终无大用。"连诸葛亮都被他吹大牛,唬住了。结果街亭大败,误了大事。从中国医学来看,很可能这些好吹牛的人的肝脏机能有些问题。近代也有一个人,他的名字是:张沛纶。他谈锋特别犀利,吹起牛来,睥睨不群,目空一切。哄得满朝文武都说他是真材。在文事上,周公孔子也不过如此;在武事上,孙膑吴起也要让他三分。连李鸿章听过他吹牛,也夸他多才,称赏备至。中法交涉严重时,战事一触即发。清廷特简他为福建船政大臣,会办海疆事宜。他到了福建,与总督何景,巡抚张兆栋会晤,高谈阔论,旁若无人。何、张二人素闻他有才名,以为他有些来历,索性把军务都推到他的头上。他倒毫不辞让,到差好几个月,也不见他练兵布防,单只饮酒赋诗,围棋挟妓。人都说他,名将风流,非比等闲。也有不少人看出了端倪,参刻他:沽名钓誉,毫无实际。等到法国人兵舰打了进来,他还下令不准开炮。自己醉得不醒人事,军将们要还击,叫他不醒,没处领弹药。于是在几个时辰中,中国海军丧失殆尽,福州失陷。后来在一个穷乡鄙野的彭田乡把个蓬头垢面的他找到了,左宗棠竟然还上疏替他回护。他那时还吹牛,在他自请处分的摺子里说?quot;格于洋例,不能先发制人;狃于陆居,不能登舟共命。"为自己巧妙洗刷。结果充戌黑龙江了案。中国为他吃了败仗,把越南丢了。没有实际的乱吹牛,已经是"神经病"得厉害了,何况再酗酒?身居统帅,这么重要地位的一个领导者,在敌人打来的关头上,竟然酗酒醉得不醒人事。这样的人,居然做那么大的大官,真是古今中外无独仅有的了。
从现代心理学来看,吹牛者的吹牛,很多人都能心知肚明他是在吹牛,为什么又这么容易上当呢?原来人人都有一种浪漫性的希望,特别是在低潮的时期。譬如人在危难时呼求"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主耶稣""妈妈"等等,并非真有某某会来搭救,而是此时这人的心中,希望某某会来搭救,就好象小说戏剧中突然出现的英雄一样,被人浪漫的期待着。与其信其无,不如信其有。其实,人们相信的还是他们自己的浪漫主义,也就是:一相情愿,希望他是真的。这时,如果刚好有一个人有吹牛狂,吹得越大越有人信,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在选举时,吹牛的人吹得越大,往往越容易当选。等到事后那些气球一个个破掉了时,悔不当初已来不及了。老子说?quot;美言可以市尊(买得人的尊敬)"《62》。虽然"美言不信,信言不美。"《81》,吹牛的还是一度可以得逞的。
想一个人喝酒,居然喝到不省人事,他的肝脏和脑细胞多被酒精杀死,就会糊涂幻想。把幻想的事当真,自己编出故事来骗自己。谎话说了十遍,连自己都当作是真的。譬如李白是个大诗人,作诗的人,往往都会夸大其词,什么白发三千丈之类的话,很可能肝脏已经不妥了。再加上酗酒,就会神智不清。所以他竟然会跑到水中去捞月亮,昏头磕脑的,又不会游泳,以至被淹死。可惜才子,好在他不曾误国。不过,由此可见一般。很奇怪,一般人在谈生意时,少不了要请吃饭。吃饭时必然喝酒,而且彼此互相无所不用其极的灌酒、比酒(中国人的特别习俗),不知道大家努力把肝、脑细胞杀死后,还怎么能好好做生意?拚酒,白花了许多钱不算,常言道?quot;酒是穿肠毒药",也不知道那些人的目的是要酒,还是要命?有时遇到这种场合,看到他们那英雄豪杰的气概,一想到民族健康,不由得觉得他们十分可怜!
在现代企业里,企业的"言语",就是"广告"。如今广告最有效力的是电视广告,因为看的人多。人们现在不读书,不念报,不买杂志,却都看电视。所以百年老店的大书局都纷纷倒闭了。美国虽然言论开放,却不见电视广告里有烟酒的广告。原来,香烟可以致癌,又是第一杀手心脏病的首凶;醇酒杀伤肝脑细胞,又是酒后驾车杀人的首凶。因此严禁企业以广告诱惑人民抽烟喝酒。企业不管多有头脸,也非得自律不可。其次就是夸大其词的不实广告,也是重大刑事犯罪。就有专门的人,咬文嚼字,跟着审察检举。可见连卖点商品,都不允许信口雌黄,也都是不能以巧言欺人的,又何况其他。信口雌黄一旦被人拆穿,信誉扫地,作奸犯科,企业就要垮台,并不能受言论自由的保障。
第六个问题?quot;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明白四达",就是有充分的学识知识,能够明白事理,通达人情。这句话也能有两个解释,其一:要能明白事理,通达人情,能够没有充分的学识知识吗?其二:领导者要能充分明白事理,通达人情,能不能使自己象是"无知"的一样,尽量让部下有机会贡献他们的学识和知识吗?这个"无知"的原理和"无为"一样,要保证领导的成功,他必须有心胸度量,去兼听兼视,集思广益。反之,如果他是个鼠肚鸡肠,自卑感作祟,偏爱自己逞强,自作聪明,刚愎自用。部下不是禁若寒蝉,就是在一边看笑话。所以智慧的领导,绝不自显其能而不让部下为他极思尽虑,务期达到凡事都在预料之中,掌握之中。
黄石公的一段话,说得十分透彻,可以称为:领导者"明白四达"的座右铭。他说:"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庙廊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黄石公兵法.上略》。这是说,将帅领导者有五个方面,是一定要注意,必须要知道的:1.仁贤之智--有智能之人研究的智慧结晶,有学识的建议。2.圣明之虑--聪明能干之人的深谋远虑,出谋划策。3.负薪之言--一般人民,以至于贩夫走卒们的粗糙见解和他们的看法。4.庙廊之语--政府官员们(中外)的见解和舆论。5.兴衰之事--历史中有关成功失败的故事和实例分析,故不可不读史。
接着,他说:"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焉。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心离。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这是说,领导者如果能这样做,就能得到一定好的结果。如果他是一个思贤如渴的人,能有容纳贤士的胸襟度量,就会有四方有才能的人为他贡献良谋佳略,他就必定能胜利成功。但是,如果他一旦不听人家的善意劝谏,那么英雄豪杰就必定离心散去。他再拒绝,不采用人家的所贡献的良谋佳略,那么有智谋的人们就要灰心,甚至于投到敌方去了。如果他再分辨不出好坏,那么为他苦干的人们,就必定意兴阑珊,不愿意再继续效力了。如果他自专,刚愎自用,部下落得把责任推给他,只剩一群精神涣散,献媚的奴才。如果再自夸自傲,那么部下都成了无所事事的一群酒囊饭袋。如果他私心自用,专听小话,闲话,于是就众叛亲离了。他自己贪污,就禁不住部下贪污。他自己好色,就禁不住部下淫乱。以上这些虽然都象是很平常的劝勉,但确是领导者非常容易忽略而放任的。却实在是领导者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个人还是在企业,这些都是原理原则。明白事理,通达人情是成功的不可避免的要求。
老子在这六个切身问题中,以"营魄抱一"为始,以"明白四达"殿后。以身体健康开始,一步一步深入,到完全睿智-明白事理,通达人情-作为一个人完善自己,到完全成功的保证。这六个问题在老子问过之后,应该轮到我们自己随时问自己的了,越问越能保证完善和成功。是老子对我们的保证,也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