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落潭招聘华润电子厂:逻辑思维中的“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9:39:19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思维形式

属性,就是事物所具有的各种性质。

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

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对该事物具有决定意义的特有属性

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就是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其他属性

例如,对于“人”这个概念来说,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其本质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据所在,至于有脚、能走、有生命等,则属于非本质属性。

又如“商品” 这一概念,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它特有的本质属性,其他种种则是非本质属性。

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词语是概念的表达形式

一般来讲,汉语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和以实词为中心的短语均能表示概念,如人、动物、唱、打、游泳、快、慢、1998年7月1日、1千克等,都表示概念;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如的、地、得、啊、呢、吗等,只有语法作用,不能表示概念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一切事物

通俗地讲,内涵说明“什么是”,外延说明“哪些是”

例如“人”,其内涵是能思维、能制造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其外延包括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现代人、古代人,残疾人、健康人等一切人。

使用概念时,为了避免概念不明的毛病,必须注意从逻辑上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概念的种类

㈠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根据外延所反映对象数量,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只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

如北京、上海、黄鹤楼,反映的都是单独一个地方;

秦始皇、李世民、莎士比亚、爱因斯坦,反映的都是单独一个人;

辛亥革命、七七事变,反映的都是单独一个事件,等等。

 

从语言角度来看,专有名词一般表达单独概念

描写或说明专有名词的短语表达单独概念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即撒哈拉沙漠;“《简爱》的作者”,即夏洛蒂·勃朗特。

普遍概念是反映某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对象,而是由两个或多个对象组成的类。

如科学家、自然数、出版社,它们所反映的对象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许多本质属性相同的事物组成的类,因此它们都是普遍概念。

从语言角度来看,普通名词表达普遍概念,如“矛盾”、“规律”、“国家”等。

另外,动词、形容词也常常表达普遍概念,如“写”、“想”、“打”、“踢”、“崇高”、“伟大”、“勇敢”等。

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外延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同一事物的群体,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如“丛书”、“工人阶级”、“森林”等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群体,而不适用于该群体的个体。如“森林”是由一棵棵树(即个体)组成的群体,但单棵的树并不具有“森林”的属性,所以我们不能称一棵树为“森林”。

非集合概念不以事物的群体而以其个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个体对象的概念。如“羊”、“花”、“工人”等都是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既可以适用于它反映的类,也可适用于该类中的一分子。如“羊”这一非集合概念既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类,也可适用于该类中的一分子,如“一只羊”。

在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时候,不仅要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还要注意分析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

㈢正概念和负概念

根据概念外延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战争、自私、美丽等都是正概念。

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战争、不自私、不美丽等都是负概念。

从语言角度来看,表达负概念的词语往往带有“不”、“非”等否定词

应注意,区别正负概念不涉及对概念的评价

四、概念之间的关系

㈠同一关系

两个概念在外延上完全重合,这种关系就叫同一关系

例如:①巴黎  法国的首都

      ②等边三角形  等角三角形

例①中“巴黎”就是“法国的首都”,它们的外延是完全重合的。

例②中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角三角形,所有的等角三角形也都是等边三角形,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同一个对象,外延是完全重合的。

例①、例②中的概念关系均为同一关系。

㈡属种关系

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包含着另外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这样的关系叫属种关系

其中外延较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种概念

例如:①工业  重工业

      ②树  松树

例①中“工业”的外延是一切工业,它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因此“工业”是属概念,“重工业”是种概念。

例②中“树”的外延是一切树,它包括松树、梨树、柏树等,因此“树”是属概念,“松树”是种概念。

    ㈢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只有一部分重合,这样的关系叫交叉关系

例如:①亚洲国家  发展中国家

      ②青年  编辑

例①中“亚洲国家”里有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里有一部分是“亚洲国家”,它们的外延部分重合,构成了交叉关系。

例②中“青年”里有一部分是“编辑”,“编辑”里有一部分是“青年”,它们的外延部分重合,也构成了交叉关系。

    ㈣矛盾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而它们的外延相加等于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便是矛盾关系

例如:①金属  非金属

      ②白  非白

例①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外延是相互排斥的,“金属”的外延加“非金属”的外延等于其属概念“物质”的全部外延,他们之间是矛盾关系。

例②中“白”和“非白”的外延是相互排斥的,“白”加“非白”等于属概念“颜色”的全部外延,所以“白”和“非白”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㈤反对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而它们的外延相加小于它们属概念的外延,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反对关系

例如:①白 

      ②富 

例①中“白”和“黑”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相互排斥的,它们的的外延之和小于它们的属概念“颜色”的外延,因此“白”和“黑” 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

例②中“富”和“穷”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相互排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既不富又不穷”的中间概念,它们的的外延之和小于它们的属概念“经济状况”的外延,因此“富”和“穷”之间也是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相同之处是:两个概念都是指在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互相排斥的种概念

它们的区别在于:两个概念的外延相加,等于属概念全部外延的是矛盾关系,小于属概念全部外延的是反对关系

五、概念的限制、概括和划分

为了使概念明确,我们应学会如何缩小或扩大概念的外延,以及如何划分概念使其外延更加确定。

这三种处理分别叫做概念的限制、概念的概括、概念的划分

㈠概念的限制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

换句话说,就是增加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规定来缩小概念

例如:①出版社→音像出版社

      ②生物→人→中国人→浙江绍兴人→鲁迅

例①由“出版社”限制为“音像出版社”,内涵增多,因为“音像出版社”不仅是出版单位,还是专门出版音像出版物的单位,在外延方面则由“一切出版社”缩小到“音像出版社”。

例②由生物→人→中国人→浙江绍兴人→鲁迅,内涵一步步增多,外延一步步缩小。

从逻辑上讲,概念限制到单独概念就到极限了,因为单独概念的外延只反映某一个特定的对象,它是外延最小的种概念,如例②,限制到“鲁迅”便已到极限了。

值得注意的是,概念的限制必须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间进行,否则就不是限制了。

㈡概念的概括

概念的概括就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

换句话说,就是减少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规定来扩大概念

例如:①大学生→学生

      ②优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教师→人

例①由“大学生”概括到“学生”,内涵由“读大学的人”变成“求学的人”,内涵减少,外延也由“一切大学生”扩大到“一切学生”。

例②由优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教师→人,内涵一步步在减少,外延却一步步在扩大。

从逻辑上讲,概括到到范畴就达到了极限,因为范畴是相关领域内的最高的属概念它的外延最广。如电视→机电产品→物质,概括到“物质”就已达到极限了。

㈢概念的划分

概念的划分就是根据对象一定的属性,将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念

换句话说,就是根据一定的属性将大概念区分为若干个小概念

划分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即划分的母项、子项和根据。其中,

被划分的属概念叫做母项

从母项中划分出的种概念叫做子项

划分必须以一定的属性作标准,作为划分标准的一定的属性则是划分的根据

例如,将“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其中“人”是母项,“男人”和“女人”是子项,而性别则是划分的根据

又如,将“编辑”分为“报纸编辑”、“期刊编辑”和“图书编辑”等,其中“编辑”是划分的母项,“报纸编辑”、“期刊编辑”和“图书编辑”是划分的子项,编辑的工作对象则是划分的根据

六、运用概念时常犯的错误

㈠概念误用

①     今年的元宵灯会特别热闹,到处灯火阑珊

②     烟酒柜的几名职工到批发部拖酒,由于马虎,摔破了15瓶西凤酒,给国家财产带来了损失,在场的职工却不以为然,一笑了之。

例①的错误在于没有了解“阑珊”这个概念的内涵。“阑珊”的本意为“将尽、衰落”。“灯火阑珊”乃是一幅衰落景象,同前面的“热闹”矛盾。正确的表述应将“灯火阑珊”改为“灯火辉煌”。

例②的错误在于没有弄清“不以为然”的内涵。“不以为然” 的本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而从上下文来看,作者是将它理解成了“毫不在意”,从而造成了前后矛盾。正确的表述应将“不以为然”改为“毫不在意”。

 

㈡概念误换

青年人要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成长,我也坚持这样做,每天不避风雨地参加体育锻炼,从不间歇。

这个例子中出现了前后概念不一致的情况。

两个“锻炼”,前一个适用的范围大,通常指人的思想、意志、品格、身体等多方面的锻炼;后一个适用的范围小,特指从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

此外,前一个“风雨”比喻艰难困苦,后一个“风雨”指自然现象,两个概念也不同。

㈢误用集合

①他正在翻阅一本科技丛书。

②节日里,我到花店买来两朵花卉,插入花瓶。

例①中的“丛书”是集合概念,不能用“一本”限制,应去掉“丛”字

例②中的“花卉”是花和草的总称,也是集合概念,不能用“两朵”限制,应去掉“卉”字

例①例②都属于“误用集合”的错误。

㈣并列不当

①他们看的黄色书刊,大多数是从书摊旧书摊上买来的。

②这些艺术团演出的剧目有昆剧《牡丹亭》······以及中国古典和民族民间乐曲等。

例①中的“书摊”和“旧书摊”之间是属种关系,它们是不能并列的,应删去其中一个

例②的错误是将具有交叉关系的中国古典乐曲、中国民族乐曲、中国民间乐曲并列在一起。此外,“演出的剧目”应改为“演出的节目”,因为“乐曲”不在“剧目”范围内

㈤概念限制不当

①他办起了一座养猪场,利用市区一些饭店食堂工厂的下脚料喂猪······。

②她到美发厅把她头上的头发作了离子烫。

例①中说用“饭店、食堂”的下脚料喂猪是合乎逻辑的,但说用“工厂的下脚料喂猪”就不对了,因为“工厂的下脚料”有许多是猪不能吃的,如印刷厂的纸边、木材加工厂的木屑和碎木块、机械制造厂的铁屑等,因此应将“工厂”改为“副食加工厂”才合乎事理。这个例子犯了“限制不当”错误。

例②“头发”当然是长在“头上的”,用“头上的”去限定“头发”这个概念,是多余的。这个例子犯了“限制多余”的错误。

㈥划分错误

概念的划分必须依照一定的规则,否则就要犯错误。

1、混淆根据

每次划分只能依据同一个标准,违反这一规则便会造成混淆根据的错误。

例如:①日场听众大多是退休职工。晚上还有青工、教师、学生和妇女。

      ②调解委员会有共产党员、老干部、大学生,还有热心为群众办事的老大妈等。

例①犯了“混淆根据”的错误。“妇女”是按性别标准划分的,“青工”、“教师”、“学生”是按职业状况划分的,把它们并列在一起造成了逻辑上的混乱,应改为“日场听众大多是退休职工。晚上还有青工、教师、学生,其中有些是女同志。

例②也犯了“混淆根据”的错误。在这个例子中存在好几种不同的划分标准,即政治面貌、社会职业、年龄等,从而造成了概念混乱。

2、多出子项和划分不全

在进行概念的划分时,划分出的各个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如果划分出的子项外延总和大于母项的外延,那么就会犯“多出子项”的错误;

如果划分出的子项外延总和小于母项的外延,那么就会犯“划分不全”的错误。

例如:①开学了,我们购置了笔、墨、纸、书等文具。

      ②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和子女。

在例①中,“文具”是被划分的母项,“笔、墨、纸、书”是划分后的子项。但实际上,“笔、墨、纸、”是“文具”的种概念,而“书”不是“文具”的种概念,这里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

例②中,“直系亲属”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和婚姻关系的人,正确的划分应为“父母、子女和配偶”。此例,子项缺了“配偶”,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

3、子项相容

划分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如果不互相排斥,就会有一些对象既属于这个子项,又属于另外一个子项,从而引起混乱,造成“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例如:报纸可分为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日报和晚报等。

这个例子由于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导致划分出的子项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容的。如《武汉晚报》,既属于地方性报纸,又属于综合性报纸,还属于晚报。因此,这个例子既犯了“混淆根据”的错误,又犯了“子项相容”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