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 豆瓣: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8:46:24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阅读张志勇老师《思想是名师之魂》有感

  阅读张老师的《思想是名师之魂》,忍不住对照自己思考:我有思想吗?我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吗?我们的老师中有多少是有思想的教师?
  反观我们的教育现实,盲目跟随、低头拉车、疲于应付的老师太多了。
  为了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于是开展了若干活动。每次活动通知一发,有些班主任老师就开始忙碌着和学生一起应付学校的活动。弘扬爱国精神读书演讲活动,我亲眼看着一位班主任老师忙碌了三天在网上搜索适合学生朗诵的文章,找了一篇让学生读,把一名女生叫到办公室亲自指导朗读,结果到了参赛当天又得知主题不太合适只好另换内容,抓紧上网搜索,终于找到一篇文章,打印,突击让学生读几遍参赛。
  为什么参赛,老师不曾想过,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活动,还怕自己的班级名次落后,所以亲自出马找材料、看着学生朗读训练。假如老师能够认真地思考一下,借助参赛活动,在班级里掀起读书的热潮,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然后每个人都谈一谈读书的感想、收获,让同学们选出读书最好的同学代表全班同学参赛,既是一种奖励,也是对同学的鼓舞,由此使得同学们养成读书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影响将会有多大?不仅仅是当时,而是长久的乃至一生的影响!
  但是,老师没有让全体同学参与,对于学校很久前就发起的读书活动并没有认真对待,而是忙于抓学生的学习,也就是提高考试成绩的训练,认为让全体学生去搞读书活动耽误了学习时间,等到比赛在即的时候,才想起赶紧收集资料让一个自己选定的学生训练参赛,这对全班同学产生什么影响?我以为,肯定不会是一种积极的影响。
  为了促进教师的阅读与思考,学校每周选择一篇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文章或者是美文给老师学习,要求老师们学习之后上交一篇学习体会或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文章。我却悲哀的发现,有的老师没有自己的思考,但为了完成任务,就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学习体会,就连人家的工作单位和学科都没有修改就上交了,也听到个别老师抱怨“学校吃饱了撑的”布置这些额外的任务给老师,增加了老师的负担。
  一个整天疲于应付的老师能有自己的思想吗?
  张老师说,“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没有自己的教育主张,是一般教师与名师的根本区别。”我以为,任何一名教师,都应该努力做有思想的教师,虽不能成为名师,但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有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不是机器,不是容器,他们都是活生生的、有着鲜活的个性和独立意志的人,假如老师没有思想,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机械的、重复的体力劳动,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搬运工,我们又如何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我们能允许我们的学生是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有思想的人吗?不能。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只有有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公民,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张老师无疑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方向,那就是要认真思考并处理好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理论与思想的关系、思想与实践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教育当然也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心理问题、信仰问题、道德品质问题、犯罪、吸毒、生存危机等等,我们说是全社会的问题,很多老师苦于无力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而无奈的宣布教育不是万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人的发展不仅受教育的影响,更受社会的影响,但不能由此而放弃教育。有的老师说,大环境如此,我只有随波逐流。须知,大环境是由一个个小环境构成的,一个小环境改善了,不能左右大环境;但许多小环境都改善了,大环境也必然得到改善。作为一名教师,虽说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可以影响一个班级,一群学生。当每个教师都能给学生以健康的、积极的影响,都能给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时,就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也必然会改变大环境。按说,教育的发展应该超前于社会的发展,以此引领社会朝着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很多问题产生了才开始教育,而不是在问题产生前开始教育,防患于未然。为什么犯罪呈低龄化趋势、为什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当我们能站在社会大背景下对待教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会少了些盲目和急功近利,少了些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而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
  “先有教育后有学科,学科是为教育服务的。”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中学科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育往往被忽略了?这还是教育中急功近利思想的体现。有人归结为现行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实际上也不能完全归结为评价制度,这还和一些拥有评价职权的领导者的心态有很大关系,也与教师自身的知识道德水平相关。当一位市长评价教育局长只看本市高考考上了多少清华北大、在全省排名第几的情况下,教育局长肯定就会不遗余力抓高考,只要成绩上去,就能保住官位,否则官位不保;同样,当一位教育局长只用升学率来评价校长的工作时,校长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当然也会把全部精力放在抓升学率上,“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管你是加班加点还是题海战术;再具体到每个老师来说,是只重视自己的学科教学还是在教学中关注到学生的个体生命?有很多的领导乃至学者经常说,如果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喜欢你的课堂,你就应该有好的成绩,高分数与高素质、高能力并不矛盾。我以为,这种观点并不完成正确。但考试既考知识又考能力还看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时候,高素质一定等于高分数;但当考试只考知识而无法测量能力与道德水平的时候,就不能将成绩与能力和道德水平划等号。当我将一名经常欺负同学、不尊重老师和家长甚至经常在外面干些小偷小摸的学生教育成为守纪律、懂礼貌的学生,但他考试成绩却不高,能不能说我的教育是无效甚至是失败的?如何处理教育和教学的关系,诚如张老师所言,“既要立足于学科,又不能局限于学科,必须善于走出学科看教育。”
  说到思想和实践的关系,让我想起了现在形形色色的评优课、公开课。现在对公开课做秀的抨击声不绝于耳,是因为现在的许多公开课并不是老师自己的课,而是大家智慧的结晶。集体研讨本来是无可非议的,甚至应该是一种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教学研讨形式,但现在有些执教公开课的老师没有自己的思想,完全是在表演别人的教学设计,就连提问、回答问题乃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学生提问也是提前设计好的,当然会遭到批评。许多的公开教学上出来的课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为了完成教案而上课,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上课。曾经在一次全市的评比中看到一位老师设计了美丽的课件并能够很自然的引入新课,教学过程合理、效果也不错,但同样内容的几节课听完之后,却一点也笑不出来了,因为他们的教学设计都完全相同!是他们共同备课的结晶吗?不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可能进行集体备课,而是从网络上找到的同样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简单加工之后就进行了“表演”,当然也就不可能体现出自己的思想了。
  思想从哪里来?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在反思中不断升华。只有勤于学习的人,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借鉴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只有不断地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检验理论,同时又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实践,在反思提高思想认识,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
  思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思想不会在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教学中自动生成,它需要行动,需要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