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镶玉大理石材质贴图:民主党派组织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5:31:18
  民主党派组织建设
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民进青岛市委会   亓发成

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发布15年来,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作为多党合作事业的维护者、实践者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获得一些重要体验。本文在调研基础上,拟从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实践意义、实践问题、实践分析及对策探讨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实践意义
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重要基础,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必然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要求,必将加快执政党建设的步伐。参政党支持共产党提高执政水平,也必须尽快地提高自身水平。民主党派只有自觉地把自己建设成为高素质参政党,才能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才能更好地体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友党关系,才能充分体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有助于增强民主党派的凝聚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党派队伍中来,形成民主党派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础性的工作。它同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一起构成了参政党建设的体系。组织建设的目标是以深化政治交接为主线,坚持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优良传统,保证民主党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组织建设的原则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原则,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和体现参政党政治联盟的特点,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组织建设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全面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民主党派工作随意性、无序性和盲目性严重制约和影响自身建设,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反映参政党政治成熟的程度。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应该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实践表明,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形成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制度的过程,就是自觉地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提高组织建设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
二、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正视和思考,这些实践性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或解答,将会成为制约和影响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发挥参政党职能的重要因素。现实中存在的这些实践问题已经滞后于新世纪新阶段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战略目标要求。
当前领导班子建设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领导成员年龄结构不合适。任期制与现行年龄结构存在矛盾,50岁左右年龄出现“断层”,任期满届后,各党派普遍存在继续安置问题;2、主委办公会与常委会规模不合理。主委会组成人员与常委会组成人员规模不合理,不利于科学的决策方式;3、兼职与专职结合的领导体制缺陷,主委会由5人组成,主委和副主委共有3人兼职,2人专职,如今后秘书长不进领导班子,仅1人专职,难以做到有效地决策实施;4、本职工作与党派工作矛盾突出,兼职领导成员由于本职工作过多过忙,很难顾及党派会务工作,“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工作机制和规则难以建立并实行。5、领导成员结构不适宜党务政务工作特征。领导班子成员中学者和科研型人才比例明显高于行政管理型人才,许多成员不习惯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行为和组织生活,容易形成“一言堂”或“自由化”两种倾向;6、缺乏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有效地监督制度与激励机制。不管届内干好干坏、成绩大小都是5年。7、兼职领导成员分工的党派工作是全讲奉献还是应有适当津贴,认识难统一。
在民主党派机关建设的实践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有:1、主委与驻会副主委的职责界定存在矛盾。党派机关是法人单位,主委是全面主持党派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但由于兼职不能承担党派机关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故由专职副主委作为法人代表承担责任,这在法理上是矛盾的。(全国各地情况也不尽一致)2、驻会领导结构配备存在缺陷。多数党派机关缺乏适合机关建设行政管理和党务管理经验的人才,党派机关建设与管理进展不快。3、党派机关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适应工作要求,机关人员流动难、交流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4、党派机关缺乏激励机制,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已经严重滞后于全市其它机关,成为“死角”,对机关干部考核缺乏有效的评估办法,不少党派机关出现忙闲不均,干部晋升“齐步走”,年度评优“轮流坐庄”现象。5、长期以来,党派机关工作无序性、随意性情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
在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实践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各党派组织发展中的界别特征弱化,雷同性倾向增加,如各党派组织发展中的经济、科技、教育界别的重合率已达15%以上,并有继续上升趋势。民进与民盟的界别已逐步倾向雷同。民革与致公也由于客观形势重大变化,正在发生界别弱化倾向;党派成员的年龄结构呈现“老化”与“年轻化”两个明显的分界倾向。2、基层组织建设仍然是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由于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会员已经成为党派组织的重要构成,他们面临着本职工作任务繁重、竞争压力的增强和同从事党派工作的尖锐矛盾,致使参加基层活动锐减,据统计,党派基层组织正常活动每年保证4—6次只占15%,大多数基层组织活动是1—3次,也有极少数没有活动的。3、对于基层组织活动,老会员比较积极,出勤率较高,但喜欢“娱乐型”活动,不太喜欢单纯的学习和议政型的活动。4、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骨干,大多是单位的业务中坚,他们要在业务竞争和工作考核中来权衡能否顾及党派基层工作是比较普遍的想法和做法。5、大批年轻骨干会员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他们希望通过党派工作的实绩能得到政治价值的体现也是比较普遍存在深层次意识。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组织期望得到活动经费,活动场所等条件改善和环境的保证,他们对所在单位中共基层组织和党派的期望值往往较高。7、党派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已经严重滞后于党派基层成员多元化思想倾向加剧,质疑性问题增多的现实情况。8、基层组织成员发展工作偏重高学历、年轻化,有忽视政治素质的倾向;总体上新成员发展速度较快,年龄下降,民主意识强,政治意识淡化。部分基层骨干政治热情减退,参政意识减弱。
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明确和理顺民主党派培养、推荐后备干部与党管干部的选拔和使用的“对接”机制问题。解决好民主党派培养推荐后备干部的方式和渠道方面的问题。同时,应着力解决后备干部统战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培训较少和学习出勤率较低等相关问题。
民主党派专委会建设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对专委会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都仿效政协的专委会设置,按界别组成各专委会而实际运作过程中,大多数专委会有形式而缺乏实效,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专委会独立工作开展活动的情形较少。基本上是采取党派机关“搭台”,专委会“唱戏”办法。除了议政调研委员会等少数专委会有某些工作活动内容外,多数专委会是“形同虚设”。这种现象在全省民主党派范围内带有普遍性。
三、实践问题的基本分析
当前,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是民主党派在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集中反映了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在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还没有全面、协调发展。以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为特征的民主党派工作机制建设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现阶段民主党派包括组织建设在内的自身建设主要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对照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的要求,民主党派在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有不少差距。民主党派在组织建设方面还没有按照高素质参政党标准和需求进行实施,尤其在领导班子建设和机关建设方面还存在认识上的较大差异。随着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性换代已经完成,新一代领导班子如何成为坚强而成熟的,能够长期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领导集体已经成为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因此,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特别是组织建设,正确地认识、理顺和处理好组织建设实践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把对多党合作理论知识的诠释同民主党派现实问题解决和解答相结合已成为民主党派共同的呼声和共识。中共中央(1989)14号文“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公布15年来,在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为完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创新了许多重要经验。完善多党合作与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相伴而成长和发展,需要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努力奋斗的过程。现在,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正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重要转折期。由于民主党派组织构成已经发生较大变化,下一届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因此,民主党派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需要给予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的帮助。民主党派现阶段表现出的活动社会性,工作岗位分散独立性,各级干部兼职性特点,更需要我们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组织建设体制、机制和制度,为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组织保证。
四、对策探讨
1、领导班子建设是组织建设的关键。进一步搞好政治交接,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是民主党派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任务。搞好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交接,是关系到党派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否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能否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大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着重做好加强理论学习、贯彻好民主集中制和大力培养后备干部三大重点工作。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明确参政的基本点,明确衡量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标准,明确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准则,要切实实行集体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建立领导班子内部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机制,形成团结合作,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勤勉清廉的良好作风。要以这次民主评议、届中考察为契机,加大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切实提高新一代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要特别注重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积民主党派历届的经验,领导班子建立在共同理想和抱负上的团结,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前提,是统一思想的保证,是凝聚力量,战胜困难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团结出智慧、出干劲、出合力、出干部,领导班子成员要维护团结,增进团结,以良好整体形象带领广大成员前进。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应着重于研究党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保证措施。总结近几年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好作法、好经验。进一步完善好领导班子分工职责、议事规则,理顺党派法人管理责任制,规范适合党派特点的民主集中制实施办法,规范主委办公会、常委会、全委会合理规模等一系列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专题调研,从民主党派和统战部门两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加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的问题,从而制定出有关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的具体意见,协助和指导党派开展工作。
2、基层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广大会员施展参政议政才能的基本场所。党派部分基层组织活动不经常化,活力不强,亲和力和凝聚力不高的趋势有增长的事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市委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重视和关心基层工作,领导干部要保持同基层会员的密切联系,千方百计地帮助基层组织活动的正常化,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及内容形式的多样化。要下大力气解决那些相对后进的基层的问题,深入了解情况,争取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的支持、采取有力措施,使之尽快改变面貌。同时,也要了解和掌握基层骨干及成员的思想动态,协助和解决他们本职工作与党派工作矛盾和问题。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帮助解决某些合情合理的实际问题,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政治思想教育的学校,成为参与所在单位民主管理的积极力量,成为建言献策提供信息的重要来源。因此,有必要通过专题调研,从统战部门和党派两个方向上,研究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调动广大成员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从而制定诸如基层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参政议政成果和党派工作实绩纳入考核等一系列相关规定。
随着各党派在县(市)区基层组织的较快发展,应按照各党派章程界定的地方组织与基层组织定义和实际需要,加强由(市)区基层组织发展成为地方组织的前瞻性研究工作。同时也应积极探讨实践基层组织“条、块”结合和属地管理。
3、组织发展是党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看到,近几年,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和界别结构趋同的两种不利的倾向。当前,民主党派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问题,不是靠数量型的发展年轻成员就能解决的,而是靠质量型的合理结构的优化调整。各民主党派必须始终坚持各自的界别特色发展成员,按照各民主党派(1996年)组织发展工作纪要规定,落实好组织发展。那种为解决活动经费、活动场所为主要目的而发展非公有制人士的作法;那种为解决某些有政治安排要求的人而不顾政治素质,发展新成员的作法必须得到纠正。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党派组织发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由党委统战部门主动协助民主党派把好组织发展关,协助民主党派制定统一的《青岛市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程序》,促进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地进行。
4、机关建设是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工作规律和特点决定了党派机关地位和作用的独特性。党派机关要适应为履行参政党职能服务,为基层和广大成员服务的高标准要求,需要有高度责任心、高度自律性和高超业务能力的各类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上能够形成互补与竞争的态势,以利于建立激励机制。驻会副主委和秘书长必须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经历和能力,以适应党派机关工作的特征,便于决策的执行。党派机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公务员管理,人员要跨部门进行交流流动,有计划地吸收新人;相对年轻的驻会副主委和秘书长在同一职务连任两届,任职期满应提前作好到政协、人大等部门的妥善安置任职工作。下一届驻会副主委可以改称为常务副主委,法人代表应改为主委,并授权常务副主委承担法定职权,以利于新形势下依法行政的要求。党派机关应根据新形势变化要求,重新制定机构“三定”方案,做到精干高效。党派机关应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力度,尽快提高政治业务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机关执行力。党派机关应纳入全市统一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去,并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参加全市各项考核评比工作中去,明确党派机关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主体。同时应加快办公现代化进程,以推进党派机关建设与管理,按照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进行运作。因此,有必要由市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在总结各党派作法和经验基础上,制定指导性意见,协助党派机关解决实际问题,从抓好党派机关工作机制入手,推进党派机关建设与管理上新水平。
5、培养后备干部是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要从多党合作和党派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建立干部队伍的梯次结构,确保党派后继有人。根据党派领导班子以学者专家型为主的特点,在选配上要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形成一定年龄梯度和知识结构、界别结构的差异互补以及资历、性格等方面的优化搭配,从领导班子组成的“基因”上打好团结和谐的基础。这是被实践证明的重要经验。
建立健全后备干部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机制。目前,需要重点加强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建立与党管干部原则相适应的党派工作程序。制定党派干部的培养选拔推荐计划,重点抓好党派成员在人大、政协、政府及所属部门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举荐工作;二是建立后备干部的锻炼、学习、培养体系。把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培养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培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有计划地安排党派骨干成员到政府部门去挂职锻炼,建立健全党派人才后备库。同时,应该在党派与外部、党派之间人才流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上有所突破;三是畅通党派举荐人才与中共组织部门安排使用人才的“对接”程序和办法;四是需要各级党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党派干部安排使用。切实做到党派干部使用的“四个明确”:即进一步明确规定必须配备党派干部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单位;明确规定配备党派领导干部的职数不能占用;明确规定没有党派领导干部人选的单位和按要求必须配备党派领导干部的单位,必须把党派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列入本单位党建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规定组织部、统战部在党派干部管理上的职责,以确保党派干部使用安排到位。同时,应强化统战部门在“安排人事”职能上的统一协调和主导作用,并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和程序,推进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有必要由党委统战部门为主,与民主党派共同研究制定一个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推荐和使用机制。
6、党派专门工作委员会建设是组织建设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专委会建设并没有纳入组织建设中进行实践探讨和理论研究。所以,致使党派专委会一直是党派会务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党派专委会设置不同于政协专委会的设置,它属于党派非常设机构。应该按照党派界别特征和成员组成的实际情况以及履行职能的需要进行简化精干设置。党派专委会性质应是以界别为主的各类人才的聚集体,它的作用主要是发挥界别人才优势,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载体。通常,党派带共性的专委会应该是议政调研工作委员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和思想理论研究会。其它可根据各党派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因此,有必要由市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对党派专委会性质作用和任务等相关问题进行一次专题研讨,达成共识,进一步推进党派专委会工作有新进展。

2004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