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铭的家庭背景:价值观:企业文化的CB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6:35:37

     

        没有一种文化,像企业文化这样具有特殊的“文化味”;没有一种文化,像企业文化这样蕴含独树一帜的企业经营管理哲学。
   
       企业文化有特定的文化属性,每个企业家烹制出来的“企业文化”都别有风味,并且自家的企业文化“套餐”别人未必吃得了,即或吃了可能也难消化吸收。正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尊师重道,离经叛道;循门而入,破门而出”。
   
       作为一个集团的董事长和CEO,在企业实践中摸索了近20年,积累了一些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经验,并于2007年1月出版了《思想的跨越——一个企业实践者的思考与感悟》,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列入“经营管理培训大师”系列丛书,它是名实集团10年来经营管理的智慧结晶。本书以创新为契机,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企业的八大创新,其中在“文化创新”章节中对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进行了理性的剖析。
   
       从狭义上看,企业文化最终是一种自身企业的价值观念文化;从广义上看,企业文化最终是一种具有个性的商业文化,文化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以下是笔者对企业文化的实践感悟与理性思考,主要包括“四大理论”、“四大观念”和“四大意识”,仅作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四大理论:思想远行,企业文化领航
   
       “四大理论”即:模糊理论、问题理论、发展理论和合作理论。该四大理论是企业文化的经营管理哲学,犹如企业文化的“大脑”。
  
       1、模糊理论:企业战略之道。企业战略是模糊科学,模糊才能走向精确。模糊理论在企业战略及经营管理中,并非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而是企业的“目标清楚,过程模糊;大事清楚,小事模糊;战略清楚,战术模糊;宏观清楚,微观模糊”。
   
       在精确中模糊,才能宁静而致远;在模糊中精确,才能一览众山小。战术模糊到战略清楚的过程,犹如雾里看花花满楼,又恰似水中望月月当空。清楚到模糊的过程,是一个由实向虚转化的过程,它好比把一条弯曲的绳子拉直一样。
  
       2、问题理论:企业生存之道。“找问题,找大问题,解决大问题,包容小问题”,这就是问题理论。是企业就必然存在问题,如果哪位总经理说他的企业没有问题,那他的企业一定大有问题,并且这位总经理也是一个问题总经理!
   
       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的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一个企业,最核心的一个人决定其生存。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我面对的只有问题,而没有困难。因此,企业始终是带着问题发展的,也是带着问题倒闭的。企业家如何与问题“大决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3、发展理论:企业成功之道。从战略意义而言,企业的发展之路其实就是企业的运作之道、创新之道。企业如何发展,其中蕴含深厚的经营、管理学问,诚然,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成功之道、发展之道和运作之道,但企业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深浅结合地稳步发展,最终才能有大空间,能大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硬是道理,硬发展是道理。发展是硬道理,是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看的;发展硬是道理,是站在企业自身建设角度来看的;硬发展是道理,是站在理论及发展的客观规律层面来看的。
  
       4、合作理论:企业发展之道。合作才能多赢,合作可谓“胜人者有力”。合作是企业的主旋律,合作更是社会和国家的主旋律。唯有大合作才能有大发展,一个闭门自封的企业家,一个不求合作的企业,注定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只有走大合作之路,资源才能共享,它能使最短的木块共享最大的容量。大合作之路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大合作才能“胜人者有力”。

       合作是大主题,合作大是主题,大合作是主题。合作是大主题,是站在企业、社会、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的;合作大是主题,是站在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看的;大合作是主题,是站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合作共进的大合作主旋律来看的。

       二、四大观念:强行有志,观念决定价值

       “四大观念”即:是非观念、强行有志、深入浅出和厚积薄发观念。在四大观念中,是非观念是核心观念,也是企业文化的心脏和灵魂,恰似企业文化的“CBD”(中央商务区、商务中心区或中央商业区)。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基础要素组成,两者通过企业家的优化组合后,最终升华成企业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才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否则,缺少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便没有意义和生命力。

       l、是非观念:在“是”中找出“不是”,在“不是”中找出“是”,这是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看似简单,做起来似乎也很容易,但在实践中并非易事。

       “和气营造氛围,批评找到价值”是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内涵。企业是一个特殊组织,需要一团和气的和谐氛围,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每位员工都是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在企业这个大家庭,批评教育可以让大家明辨是非,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只有在“是”中找出“不是”,在“不是”中找出“是”,最终才能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念。

       “先做人后做事,先正己后正人”是我们企业员工的座右铭。在企业中,只有自身表率,以身作则,这样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也才可以服人,或者领导别人。好比武术,先打自己后打别人。
  
       2、强行有志:“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是”的要坚持,“不是”的要反对,强行方见有志!恰如一位历史名人所言:“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真理往往掌握在信息量大,并有宏观意识的少数人手里。老子说的更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有位记者曾经这样问我:你追求什么?我回答了这样一句话:寻找做成一件事的感觉和再做一件事的目标”。的确,只要是自己认准的事,认为值得去做并且富有意义的事,就会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地把它做好,可谓“强行有志”。这也是做事和励志的座右铭。
  
       3、深入浅出:不深入不行,不浅出更不行。深入浅出之后,便知“简单、直接和深刻”了。简单,是一种境界和风格,难乎其难,其实很不简单。

       做企业同样需要深入浅出,深入的是如何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企业就是在做事业,要具有投入和忘我的精神;浅出的是能够从多年做企业的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一些具有共性和高度的东西。前者是耕耘,是实践投入;后者是收获,是理论升华。
  
       4、厚积薄发:无“厚积”,则无以“薄发”。有句话这样说:“一分耕耘,一分积累,零分收获;五分耕耘,五分积累,零分收获;九分耕耘,九分积累,零分收获;十分耕耘,十分积累,百分收获”。看似很朴实的语言,却道出了耕耘、积累与收获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耕耘是因,收获是果,积累是沉淀。只有“十分耕耘,十分积累,最终才可能有百分收获”。

       原始积累不仅在于资金或资本,而且包括品牌、信息、人才、技术和社会资源等,品牌和人才是最大的商机。正如我们的企业理念一样,以“品牌立业,规范守成;长线投资,级数效益”为企业经营管理核心,在社会上树立品牌,在市场中建立诚信和信誉,在投资发展上追求的是长线投资,最终收获的是级数效益。

       商界实属功利团队,但你如果相对不功利一点,或许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无私才能成就最大的“私”。“短线见快、长线见大”,因此做企业不可急功近利,眼光放远一点,最终收获的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硕果。

       三、四大意识:目游千仞,尽览无限风光

       “四大意识”即:创新意识、超前意识、合作意识和危机意识。作为一个企业家,应当具备这四大意识,因为企业总是在创新中变革、在决策中胜算、在合作中发展、在危机中突围。
  
       1、创新意识:企业永远不变的主题就是“变”。“变”要企业家敢于承担风险,这种风险就是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大胆创新。

       “变”的开始是未知数,“变”的结果是加数还是减数?是负数还是级数?这需要企业家心里要真正有数!舍弃“神辫”,走一条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个不创新的企业,一个不“善变”的企业,表面上看很平稳,实质上背后潜在的风险性更大。也许一个亚洲金融风暴吹过,或者一个什么“世界寒流”扑来,这种企业便身染重病,半死不活了。
  
       2、超前意识:预则立,不预则不立。“山那边有个海”,做任何事情都应具备超前意识,唯有超前,才能把握先机,把握了先机,胜算的把握也才能更大一些。

       做企业也是做事,只不过做的事非同一般。企业家做事,做的是大事,做的是决策,如果在极其重大决策中失策,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可能直接危及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家必须要有前瞻的预见性,只有这样对需要决策的投资项目,在投资前就进行综合的调查、理性的分析、深度的思考,才能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

       决策需要超前意识,这种意识不只是观念上的,更需要体现在行动上和思想上。好比下围棋,走一步要提前看三步,甚至是看五步、十步,并且要把握全局,控制全局的输赢,一盘棋赢多输少才是最后的胜者。行棋度子,崇尚随机应变,算它几步何妨;处世待人,谨奉豁达开朗,遇事三思而行。
  
       3、合作意识:1+1>1。你的智慧和能力加上他人的智慧和能力,大于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正如古语所言:“下策,君尽己之力;中策,君尽人之力;上策,君尽人之智”。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家,需要集众人之力和众人之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的更大、走的更远。

       企业的“企”是由人和止组成的,企业一旦没有人才,必然停止发展。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与企业的每位员工密不可分。有句话这样说:“人聚集的地方就有生意,心聚集的地方就有大生意”,福利和慈善是心最密集的地方,所以是最大的生意。凡是优秀的企业总能把人气和人心合二为一。

       作为一个企业家,能把人气和人心把握在手,除了企业家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领导才能外,企业还要建立留人机制。即所谓“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有舍有得,不舍不得,是谓“舍得”之道。

       1+1>2。你的企业加上别人的企业,即走大合作之路,整合企业各自优势,竞合共赢,大合作才能大发展,这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一个企业自身的资源毕竟有限,如社会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等,在这些资源中,每个企业各有各的优势。如果你的企业能够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这样资源就可以共享,能够充分发挥合作后的资源优势,更利于企业的发展。

       在现代企业运作中,竞争的残酷让很多企业不得不进行多渠道、多方面的合作,合作后可以进行信息、人才、资金和社会关系等资源重组,譬如,联想与IBM笔记本事业部合作,IBM看中的是联想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平台,联想看中的则是IBM笔记本可靠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
  
       4、危机意识:三年河东,四年河西,沉舟侧旁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危机产生的动力,永远是最大的动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家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家的决策及经营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同样当企业出现危机时,企业家责无旁贷,并且要及时化解危机,解除危机警报。企业家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化解危机的能力,才不会在危机来临时措手不及。

       微软公司创始人、前微软公司主席比尔&S226;盖茨便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他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之遥!”世界著名大公司的老板尚且如此,作为一个企业家,就更应该认识到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危机四伏,“危机意识”岂能没有?

       刘禹锡有首诗中这样写道:“沉舟侧旁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然表象以一种意境描述危机现象,但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你的企业现在做的可能很好,但不等于将来也做得好。
       结语:企业文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企业,而企业文化又打造了一个具有个性的企业家园。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中心”,那么企业价值观则是企业文化的CBD(核心及灵魂)。企业文化不是单一的“文化”而文化,其中包括更深层的东西,如“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经营管理哲学、创新发展观、大合作思想”等。

       一个企业在创业初期可以没有企业文化,但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还没有自身的企业文化,那么这种企业是极其可悲的!可以断定这种企业迟早会变成企业文化的“植物人”,因为企业没有企业文化,恰似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犹如行尸走肉。

       一个企业家可能是金钱的富翁,但他又可能是文化的贫民。现代企业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人或老板,不仅口袋里要能装得下金钱,脑袋里要能装得下文化,骨子里还要能装得下社会。唯有这种胸怀宽广、眼光长远、富有文化的企业家,他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企业家既是企业文化的谛造者,更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在做好企业文化这盘大菜的同时,更要为企业的发展从长计议。因此,作为现代企业家,必须要有驾驭全局、举重若轻的雄才大略,审时度势、因时而动精确的判断能力;能屈能伸、趋利避害、出生入死、大厦倾于前而不惊的大将风度;另外还要有不拘一格的用人之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包容气度,以及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唯其如此,才能在现代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