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的网站排名:冬游平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5:47:18

冬游平遥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军与清军大战,烽火燃遍大江南北,直逼京津地区,交通阻塞,一来一去的军饷都无法运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京城应收到“京饷”700万两,但到秋天,仅仅收到100万两左右。

各地官员焦急如焚,因为其后果轻者丢乌纱帽,重者掉脑袋。皇上和文武百官也急得团团转,没有钱,国家机器运转出了问题,就连三宫六院的娘娘也大喊“饿肚子”。皇上只好提笔批阅:同意“设法汇兑”。据不完全统计,1862—1893年期间,经由山西票号汇兑到北京的

“京饷”高达6000多万两,平均每年190多万两,其中大多来自平遥。

汇通天下日升昌

关于山西票号的起源,中外学者有唐朝“飞钱”之说、李自成宝藏之说、鸦片贸易之说等等。当地老百姓相信亲眼所见:平遥城西大街上打出了票号的招牌——日升昌。

日升昌票号的产生,经过了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它的前身是山西平遥的西裕成颜料铺,以制作铜绿颜料为拳头产品,即印染布匹绸缎的颜料。西裕成财东李大全,为人豪爽慷慨,助人为乐,喜交朋友。他注重产品工艺,销售红火,很快刺激了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在北京、天津、沈阳、四川等地建立了分号,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模式。

西裕成的总经理雷履泰更非等闲人物。他是平遥县龙跃村人,少年家境贫寒,在跳槽到西裕成之前,他住在平遥城内北门头拐角宝房内,是个看宝盆的把式。看宝盆,乃是宝房(赌博场所)的专业术语。当赌徒揭开宝盆(赌具容器)盖,显露出几颗骰子上的点数,就要计算出赌银输赢的数额。一日,西裕成老板李大全心血来潮,到宝房看热闹。当宝盆揭开时,雷履泰脱口而出报出数额,其反应之快,让李大全大为惊叹。几年后李大全又在这个宝房与雷履泰相遇,看到他洒脱自如,气度不凡,觉得这位“脱口秀”的同乡很有潜力,便上前拱手相邀,把雷履泰请到了西裕成颜料铺。

果然不出李大全所料,雷履泰是个人才,他先是在北京、汉口分号担任经理,又回到平遥总号做总经理,生意越做越红火,这期间,李家的西裕成颜料庄开始发展为全国性的大商号。

渐渐地,雷履泰注意到资金汇兑的问题。平遥颜料坊与外地分号运货、资金往来业务频繁,两地之间就有专人往返,许多老乡商民常常托西裕成分号捎信或带钱。雷氏与李家都讲信用,安全带到。众商民担心路上被劫银,雷履泰就叫伙计收下商民的现银,然后叫专人带信回平遥总号,由后者付款给指定的人,这样避免来回携带银两的麻烦。此善举不胫而走,于是借款的、存款的、周转的纷纷上门,请西裕成进行资金调度,无形中形成了商业资金的异地汇兑流程——初步的金融活动格局。

相比之下,颜料生意反而“冷”了。雷履泰注意到:异地汇兑是个魅力无穷的大宝盆,无论怎么翻腾,揭开宝盆后的赢家总是“庄主”。雷履泰踌躇满志、胸有成竹,便向财主李大全建议成立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金融机构——票号。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一,平遥城大街上挂出了“日升昌”的崭新招牌。李氏和雷履泰等人都没想到这一举动,竟在中国近代金融界掀起一场“大革命”,晋商沿着“票号”登上了“天下第一商”。日升昌的三个“掌柜”成为当时人们的“英雄”偶像。民间流传一句俗语:“人养好儿子,只要有三人,大子雷履泰,次子毛鸿羽,三子没出息,也是程大培。”

“老大”雷履泰对于日升昌票号倾注了毕生精力,年逾六旬时,他依然壮志凌云,常以历史上的名相大商勉励自己。在日升昌旧址前院的二街门楼上,刻有一副楹联,“我学鹦,栖鹂处”。这是雷履泰晚年心态的真实写照。他全力支撑日升昌,不仅建立起一套规章制度,还首创了一套汉字“密码”方式。

因信用可靠,不但山西商人与日升昌交往频繁,外省、沿海一带米帮、丝帮亦通过日升昌汇兑款项。由于雷履泰经营有方,日升昌门庭若市,利润大增,一片兴旺景象。有鉴于此,山西商人纷起效尤,投资票号,先后出现了蔚泰厚、蔚盛长、百川通、协同庆、宝丰隆、日新中等票号,形成了“平遥帮”。从此山西票号业大盛,鼎盛时期,更执全国金融界牛耳,业务遍及全国并扩张到俄罗斯、日本、新加坡、旧金山等地。

寻访老票号

平遥位于晋中地区,与相邻的太谷、祁县在19世纪后期被称为中国金融业的“金三角”。“金”字带头,有钱有势,光芒四射。

平遥在汉朝时曾被封为中都,其主人正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恒(代王),“吕后之乱”后他接任帝位,死后被追奉为孝文帝。中都古城在平遥县城的西北,传说汉武帝大驾光临时,看见中都宫殿上有神异之光闪闪,便下令赦免除死刑之外的罪人。这神异之光,在1700多年之后仍然庇护着这里的商民,终于孕育出晋商票号“日升昌”——旭日东升,昌盛似锦。日升昌首任总经理雷履泰等人取此名时,不知是否联想到汉武帝的传说。

在今天的平遥县城内仍然可以寻访到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的旧址。这“乡下祖父”日升昌旧址坐落在平遥古城西大街南侧,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现已僻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在这里可以了解平遥票号的百年兴衰历史。

日升昌前临繁华街市,后通幽静巷道,占地1600余平方米,有大小建筑21座,形成一座完整的、功能齐全的商业店铺院落。它建筑规划兼收并蓄,既采用三进式穿堂楼院,体现了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又吸收了晋中商业店铺的风格,达到了使用功能和建筑艺术的和谐统一,是我国北方传统建筑中颇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在几个聪明的山西人的指挥下,从这个院落中产生了中国最初的专业化、网络化的货币汇兑机制,南北大地终于卸下了实银运输的沉重包袱而实现了更为轻快的商业流通,其所必须的存款和贷款,就由这个院落大口吞吐。

生活在平遥

平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原型。600年来城市面积和规划格局基本未变——古城墙巍然屹立,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保存完整。漫步古老的巷道,处处可看到繁华过后留下的点点痕迹:密集高阔的铺面,都是老字号的旧址;雕梁画栋的楼阁和寺观,都有碑记刻着各商号在重修时捐银的纲目;跨街而立的市楼,象征着古城商业欣欣向荣;气势威严的深宅大院封闭了多年,古色古香,都是财东、掌柜的私宅;大型公共建筑以左祖右社之势对称分布,如左文庙右武庙、左城隍右县衙、左道观右寺院等,完整再现着明清时期繁华小城的风貌特征。

今天的平遥城,在繁荣落幕之后,更像平民百姓的生活家园。灰色高大的城墙内,围拢的是红红火火的北方人的日子。明清一条街的一溜灰色屋顶下,清代中国的“华尔街”,现在则熙熙攘攘地过往着游客。街边依旧张灯结彩,卖小吃的,卖平遥牛肉的,卖推光漆器的,卖鞋垫、刺绣、剪纸窗花的,各色各样的传统店铺一字排在巷道两旁。当年平遥的大富大贵、纵横捭阖的气势,都像电影片段浓缩在古城里的细枝末节;街头巷尾气定神闲的平遥人,淳朴憨厚,散漫逍遥,全无经商挣钱的精明样,却张口就能讲出自家祖辈的经商故事;武侠小说般的明清客栈门前,高高挂着吉祥富贵的红灯笼;古玩字画店的老板就像半个说书人,如数家珍地叨念着店中无数明清古董的来历与故事。

云锦成客栈的老板带着主顾走进大院中的“窑洞客房”,坐在暖烘烘的炕上,对面摆着原汁原味的太师椅和清朝茶桌。老板笑着说:“这里可是当年大户人家小姐住的闺房!”在这样的窑洞住上一个晚上,时光倒流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清朝末年,冲个热水澡,躺在炕上,暖和,舒坦,一直到骨子里。

德顺隆饭庄,则摆弄着山西著名面食的十八般武艺。中外游客都被平遥的面食撞了腰,狠狠地饱了口福。据说山西有280多种面食,每日三餐轮番换的话要足足吃三个月才吃的过来。德顺隆的特色莜面靠姥姥、搓鱼儿、平遥碗脱、猫耳朵、油糕等等,都好吃便宜得不像话。

满街都是铺子,院子,老字号,老房子,随处可吃,随处可玩。平遥的外在是磅礴凝重的城墙老屋和巨商大贾遗址,内在的却是朴实厚道、口拙心实的北方人生活。

(来源:地理论坛 查看原始帖 发帖者:gaobo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