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盈利宝官网:有感毛泽东数荐不纳“未便再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7:37:19

有感毛泽东数荐不纳“未便再荐”!

网友:彧君 2010年06月13日16:0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有感毛泽东数荐不纳“未便再荐”!--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有一则毛泽东数荐不纳“未便再荐”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折射出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党内真挚健康的民主生活,至今仍然令人称道,让人羡慕不已。

  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就同周恩来商量,要周恩来筹备建立国家文史研究馆,以便安排那些德高望重、生活困难的老先生们。不久文史馆就建立起来了,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的校长符定一被聘为首任馆长,柳亚子、叶恭绰、章士钊一起被聘为副馆长,一批各界名宿成为首批馆员。很显然,当时毛泽东建立文史馆的目的,就是为这些名宿安排一个领工资的地方,或者说是国家养士的地方。可以领工资,又享受很高的社会地位,自然有许多人心向往之。

  这个时候,杨开慧的朋友、柳直荀烈士的遗孀、时在长沙任中学教员的李淑一托人找到了毛泽东,也想到北京去当文史馆的研究员。李淑一大概没有想到,她给当时的毛泽东出了一个难题。毛泽东在1954年3月2日就这件事情专门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说:“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业,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她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给以帮助也说得过去。请函询杨开智先生转询李淑一先生,请她表示意见。”

  从这封给秘书的信里,让我们看到毛泽东的“自知之明”,毛泽东不是不想推荐,而是不好意思再推荐了。原因是他已经“数荐不纳”,荐了几个都没有批准,还好意思再荐吗?这里我们发现,毛泽东丝毫没有怪罪谁的意思,而是把自己“数荐不纳”的原因归结为“文史馆资格颇严”。所以他想,如果再荐了还是不被录用,还不如不荐了,干脆自己解决问题,从自己的稿费里拿钱帮助她的生活。

  从这样一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共和国开国之初,有着什么样的健康体制和民主气氛。毛泽东是党的领袖,是国家主席,一个并不是要害部门的单位,竟然把他的推荐数次拒绝,而在当时,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毛泽东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丝毫没有去想这是对自己的不敬。

  反观现实生活,个别领导干部却不是这样。他们滥用职权,唯我独尊,飞扬跋扈,践踏民主,“决策一言堂,说话一个音,组阁一人定,签字一支笔,大权一把抓,斧头一面砍,富贵一家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狐朋狗友都跟着沾光,“顺者上,逆者下”,把掌管的单位或部门变成“自家”的大本营,让人痛心疾首。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当下,匡正官场风气,抑制吏治腐败,愿各级党委政府从毛泽东数荐不纳“未便再荐”的故事中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