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电联行: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4:03:40
本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导处、教科室的直接领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初一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时间是每周三上午,我们两位历史老师积极准时参加,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研究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根据学校安排,每周三上午进行集体备课,我们备课组两位老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组内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教案。做到课堂教学的完全公开,逐步形成了互相观摩、积极研讨的好氛围。学校的公开课活动比较多,所以给我们老师有一个很好的展示的机会,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也促进了新课改研讨氛围的初步形成,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更要细心专心全心去做好学好新课程改革。
(二)加强教学教研工作
我们充分利用我们的学校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都比较喜欢。
1、备课方面:我们能在深入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写好规范、详细的教案并及时上传。
2、作业布置方面:我们能按要求布置作业,课时训练和填充图册,并要求在上新课之前严格、独立、认真、保质、保量完成。
3、抽查识记情况:每节课上新课之前,必须先检查上节课的知识识记情况,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更好地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4、听课方面:能按规定完成听课任务,经常互相听课,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进行有目的地评课。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模式化
教学形式疑问化和开放化。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程序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新问题,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条件,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而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点评小结,指出最佳途径,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训练化。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
(四)反思
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里我们提出几个思考: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如何让学生既能锻炼能力,又能在考试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倒翁”?
总的来说,本学期备课组活动丰富多彩,我们两位历史老师统一协调行动、共同合作、共同配合,取得较好成绩,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飞跃。
本学期,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这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 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5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五、抓好课后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六、 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努力,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
在一年多的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 下面我将谈谈对历史课程改革的心得。
首先,在教学课堂上我感受到新课程是一次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是学科 走向学生的课程改革。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能力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同时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变成师生交 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师也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地位转向课堂师生交往的平等位置。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其次,作为一名老教师,经过一年多的教改实践深深认识到,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 要根据教育目标的调整,教学要求的不同,教学内容安排的不同,上课之前一定要深入钻研,精心备课。备课要求做到,第一,备观念。反复研读课标,领悟课标的实质,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师生观、评价观。注重学生发展,突出学科探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况。用新理念去指挥和改造自己的教学。第二,备目标。课标是教学指南。具体的每一课都要求教 师根据课标,教师用书,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大了,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了,压力更大了。第三,备教材。新教材的编排变化较大, 如何处理,采取何种教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能摆在老师面前的新课题。第四,备活 动。课堂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早课堂的活动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课堂上学得的科学素养将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加强交流。面对新课 程、新教材,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究更是不可少。要坚持进行集体备课,让思想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学习历史新课标随感 满市八中 杨艳茹 伴随着课改热潮,作为历史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的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和组织形式有了明显改 变。然而,其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和偏差。在如火如荼的新课改中清醒并自我反思,让历史课改达到“改”的初衷。 据调查分析,初二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水平不如初一学生高。这种趋势逐年递增,其实,学生对 历史存在一种“原始兴趣”,历史的丰富多彩,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此诱人的学科让学生生活不感到兴趣,如何将学生对学习历史课程的原始兴趣充分挖掘出来,我觉得我们实施的新课 程理念就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是转变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强调探究式学习,大幅度减少记忆知识点的数量,强调从身边走向历史。 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对新课标的偏执也曾走过许多弯路,例如:教师抛弃传统走向另一 个极端——舍本逐末,一味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搞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却忽略了历史的基本知识脉络,造成学生对历史的一知半解,这样并未达到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激发 学生的学史兴趣。适得其反他们对本已遥远的历史更加茫然、困惑。本人认为在新课改中顺应历史学科自身特点:“容易激发学生思维,令其徜徉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适宜地调整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但它的客观性,知识的完整性又不容我们来得半点马虎和虚假。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培养终身学习,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历史。历史自身的特点 告诉我们,学史为了鉴今。如何完成这一功能呢?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角色,即一个“投石者”,一个“推波助澜者”,而真正“汹涌澎湃”的主角是学生,即是 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从而在历史的观点、看法强加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作好两个工作:一是投石激浪,即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然后鼓励学生 自主发言;二是要“推波助澜”,即学生开始思考问题后,老师千万不要马上向学生奉送所谓的真理,而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而积极的思考、自如表达,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 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逐渐形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内容繁多。如何让学生能够清晰明 了地掌握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支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我是这样设计的:整个教 学过程都是以地图贯穿,通过对比教材中所各给地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首先看《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启发学生在此图中发现什么问题学生总结 :北宋并不是当时统一全国的政权,然后学生提出问题:1、和北宋并立的还有那些政权2、他 们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是如何发展壮大的?民族首领是谁?3、他们与北宋的关系如何?二、 对比《辽、西夏、北宋的并立图》和《金、南宋对峙形势图》,通过阅读,又会发现新的问题 :两幅图不同,为什么不同?(金取代辽、宋取代北宋)。金与南宋的关系如何?小组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看到一个清楚 的民族融合的过程。 前期:辽、北宋、西夏的和战 后期:金与南宋的对峙 澶渊之盟:1、辽:契丹、阿骨打 议和:1、金建立—东辽北宋 2、北宋:赵匡胤 2、南宋 元昊称臣:西夏:党项、元英 (岁币) 通过课堂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要学习管理
年级是学校的基层管理单位,它既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实现单位,又是学校制度、方案的执行单位,更是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责任单位。年级组长要对全年级的教育教学活动负总责,必须学会管理一个年级。
特别是2004级有18个班,近1000名学生,70位教师,班级有省级科技特长班、市(校)级理科实验班、普通班、分校班4个层次,学生有单招科技特长生、指令生、调节生、三限生、分校生、借读生6类,教师既有在册的,又有待调的,还有返聘的。摊子大,学生层次多,教师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任务十分艰苦。
为此,一方面我阅读了大量的学校管理的书籍,浏览了网上关于年级和学校管理的一些资料,另一方面,我还主动向我熟悉的曾经担任过年级组长或现在正担任年级组长的同事、朋友请教。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要当好一个年级组长,必须学会领会领导意图,学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会与处室协商并执行处室的有关决定,学会指导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的工作等等。从工作程序上来说,就是要学会调研,学会汇报,学会请示,学会商议,学会决策,学会执行。
二、要使命感强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就一所重点中学而言,当年的高考成绩无疑在学校的各项工作评价中具有致关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影响力。一个年级组长要对这个年级最终的高考成绩负责,首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虽主要由自身的责任感而来,但外部刺激的作用也不容低估。
有两件事情对我刺激很大。
一是学校2004年高考一下子由2003年的一个高峰跌入低谷,我是2004届的一员,尽管我带的2号班几乎取得了和1号班差不多的成绩,但总体上的失败,让我深深地感到忧虑。我曾经给校长多次写过工作报告,为学校校庆整理过校史资料,我了解学校辉煌的历史,也知道学校所面对的尴尬的竞争的形势。我35岁调入这所重点中学,这里将是我最终退休的地方,何况妻子为了我也放弃了原本很舒适且待遇不错的单位,我和我的家庭实际上已和实验中学捆绑在一起。难道我还想再调一次单位吗?我不心甘,也很痛苦。于是,当2004年7月10日学校领导通知我接手2004级工作的时候,我便感到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带好这一届,为实验中学赢得尊严。
还有一件事,就是我参加了2005级的招生工作。先是到杨园学校;接着进驻武珞路中学,顺便也到过梅苑学校;后又返校处理签约学生的分班、交费问题,接待扯皮家长,解决招生中的一些棘手的问题。这其中,我既感受到了有关初中学校的例行公事的冷淡,又感受到了学生、家长对我们的轻视、讽刺甚至责骂,更有甚者,还有家长在三楼工会办公室当我的面拍打桌子,漫骂学校和学校领导。我当时心里真是难受啊!堂堂的实验中学何至于到了这样的地步!我在当时被很多人戏称为“扯皮办主任”,想来真是可笑!实验中学到了需要设立一个“扯皮办”的地步么?我暗自发誓,我所带的年级一定为实验中学赢得声誉。
三、要明确目标
目标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高度。
(一)预设目标
我因接手年级工作时,深感压力之大,任务之艰巨。对照以往几届的教学成绩,从“突出亮点”的角度,高一时,我将本届教学工作的目标确定为:
1、力争奥赛成绩有突破,争取有学生获国家一等奖。
2、力争完成重点指标300人左右。
3、力争上北大、清华5人以上。
4、力争600分以上人数在全市居前3名。
应当说,这个目标定得较高,可能比较理想,甚至难以实现。但因心情急切,于是给自己提了较高的要求。
(二)上报目标
许局到校后,不断给我灌输他的思想,要求我重点关注600分和重点线,不要提什么口号。我接受了他的观点,于是在高三上学期上报区局的《备考工作计划》中将本届高考目标修订为:
1、力争我校本科及重点指标完成率比06届有所提高。
2、力争我校600分以上人数在中心城区重点中学的排名有所上升。
在许局的指导下,工作中我调整了策略,重点班主攻600分,普通班主攻重点线,不提北大、清华。当然,内心里,我并没有改变初衷,降低奋斗目标。
(三)实现情况
感谢许局的英明指导,感谢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我在高一时所确定的目标得以完全实现。
1、奥赛有两人获国家一等奖,另有国家二等奖、三等奖60余人次,创近几年奥赛的最好水平。
2、重点指标完成人数接现已知至少296人。(硬考278人,保送2人,小语种9人,新加坡4人,美国留学1人,飞行员2人。
3、北大、清华上线人数6人。(其中有1人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4、600分以上94人,在全市居第三。
另外,还创造了以下预想之外的亮点。
5、高三(1)班吴笛同学以676分进入全省前20名。
6、文科有4名学生过600分,位居全市第二,仅次于武汉外校。
7、高三(7)班王恋虹、高三(5)班龙菲两位同学进入武汉市文科前十名。
8、三个理科实验班平均分602分,其中高三(1)班平均分620分。
9、理科罗浩、郭芯宏两位同学数学成绩为满分150分(全省仅5人)。
10、文科王恋虹获全省语文最高分140分。
11、高三(1)班刘元同学被美国Washingtonand Lee University(华盛顿与李大学)录取,并获16万美元(约120万元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
12、高三(4)班的张潇萌同学被美国 the University of Nebraka-Lincoln9(内布拉斯加州立林肯大学)录取,并获5万美元(约4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
13、胡思文等5名学生考上新加坡国立大学,并获全额奖学金。
14、黄靖等11名同学被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
四、要思路清晰
年级组长要管好一个年级,必须思路清晰。
(一)高一思路:
高一时,我管理年级的思路是:
1、落实制度规范:包括学校、年级的有关规定,使年级工作“有法可依”。
2、强调以人为本:将“以生为本”与“以师为本”结合起来。
3、提倡团队精神:可通过备课组教学研讨会和班主任班级管理研讨会两种途径整合、培训师资,提高团队战斗力。
4、提供展示平台:为学生、教师的发展提供多种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激励。
其出发点就是:为集体着想,为群众服务,为领导分忧。
(二)高二思路:
高二时,我将管理年级的思路简化为“五条原则”,即“忠诚组织,团结群众,以身作则,公正公平,科学管理”。
(三)高三思路:
高三,我将管理年级的思路调整为:
1、落实制度规范:就是在日常管理中,落实学校、年级的各项规定,目的是为了抓班风、促学风、治教风。
2、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将“以生为本”与“以师为本”结合起来,既关爱学生,又关心教师,从而激励师生的拼搏精神。
3、提倡团队精神:就是提倡班级科任教师的团结,提倡备课组内各成员的团结,提倡年级组五人工作小组的团结,提高团队战斗力。
4、注重科学备考:就是指在课程安排、培优补差、资料编写、授课内容、试卷评价、考试分析及阶段小结等方面做到科学决策与合理安排。
5、盯住两个目标:是指盯住重点线和600分这两个重要目标。
每一阶段工作思路的调整,都是为了适应阶段管理的需要。
五、要以人为本
年级组长要管理好年级,必须要学会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年级组长工作中如何“以人为本”?我以为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年级组长自身要以师为本: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在工作中借集体的力量通过教育教学过程的落实起到培训教师的效果。
3年来,凡有教师生病或住院,结婚或子女成婚,亲人去世,甚至有的乔迁新居,我都前往慰问或祝贺。我还经常参加备课组活动,或参加一些教师的非正式群体聚会,拉近和教师的距离,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出自己参考性的意见。
(二)要引导教师以生为本:教师要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关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做到大面提高、重点突出。特别是对借读生和分校班的学生以及其他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纯粹“以法制班”,上交学校,等待开除了事,而应施与爱心,尽可能促进这些学生转变,至少应该让其负而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处理学生问题以生为本:年级组长在处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等有关问题时要坚持“以生为本”。
年级组长在管理年级时,不可能仅仅面对教师,学生中的一些特殊问题有时也会通过或不通过班主任反映到年级。年级组长不可能采取踢皮球的方式将这些问题交回班主任处理或者上报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处理了事。年级组长也要学会处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一些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偶发事件,也往往比较棘手。如学生对某教师的教学有意见、教师对某学生的调皮很恼火、某学生与某学生有纠纷、某学生与某学生早恋、某学生与其家长关系紧张,等等。我一般采取“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这其中,就要充分关爱学生,即使对学生的批评,也要考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六、要敬业奉献
年级组长的人格魅力是年级组长思想素质的一个具体体现,是一种表率作用,是非权力影响和潜在的精神熏陶。年级组长无论带班、授课还是管理年级都要有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都要有奉献精神,无论哪一项工作都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我做年级组长三年,3个暑假几乎没有休息一天,双休日、晚上经常加班,就像元旦这样重要的节日我也有2次是在学校。备课的教案有厚厚的7本,发表、出版或获奖的论文有100余篇,有关年级管理的表格文件有许多许多。在我所经历或接触的年级组长中,真正把年级管理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且努力践行的人并不很多。有的年级组长因不懂管理、疏于管理,工作随意、决策武断,结果管理混乱,导致学风较差,教师积极性不高。我接手年级工作时,深以此为鉴。于是才有从“忧患”到“忧虑”,从“忧虑”到“焦虑”的切深感受。
七、要大胆自信
年级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中困难很多。年级组长要有勇气面临挑战、困难,勇敢行动,既不被旧的观念所束缚,也不被现实已出现或未来将出现的困难所征服,勇敢地确定自己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并大胆付之于实践。
要具有一种坚定自信、自强不息的作风。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咬定青山不放松,用自己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去影响师生、感染师生,增强师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一同实现目标,甚至于创造奇迹。
我在接手2004级工作时,失败笼罩教师的心头;加之分校第一年招生,情况很不理想,借读生较多,分校混编本部,差生面大,教师对所教对象很不满意,怨声载道;又因高一新教师较多,不能上高二、高三的教师也不少,每次开家长会,总有几个班家长反响强烈,要求换人,甚至出现了逼我到现场代表学校“要求给家长一个交代”的地步;再之,这个年级人际关系复杂(可分六类,一者从年级管理层退下的失意者,二者专业有成的孤傲者,三者专挑毛病的中老年教师,四者默默无闻的老实人,五者新教师,六者未能被人认可的弱势教师)。我凭着自己的自信、刚强与机智一一化解了许许多多工作中的难题。
八、要诚信宽广
年级组长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应以真实、诚恳、守信、厚道的态度对待教师,这既是一个品德问题,也是一个作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人格问题。这在教学管理中为教师解决问题,尤其是在评价中进行表扬、批评时显得更为重要。只有从“诚”出发,以“诚”待人,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只有构建优秀的品德和人格,让教师产生信任感、敬服感,才能使教学管理工作的决策得以顺利落实,并形成良好的级风。
现在教育理念中讲“宽容”,是因为看到了“人是有差别的”这一客观事实,没有差异也就没有世界,每个人都需要自我价值的认定,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价值。宽广的胸怀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能体谅人、理解人,特别是,当自己期望的目标未能实现时,当教师、学生、家长提出要求时,当教师、学生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时,当自己的意见与教师、学生及上级有分歧时,当听到批评意见或受到指责时,特别需要设身处地为师生、领导着想。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将“忠诚组织,团结群众,公正公平”作为我的工作原则的重要内容的原因。
当然,我的性格中有很多缺点,其中直率、过于认真似乎是其中重要的两点。关于“直率”,我做年级组长后有所改变,我深知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很多时候都需要我去适应他们,而非他们适应我。我不仅要善于倾听他们正确的建议,而且要敢于承受委屈和指责,倾听他们不太理智、甚至无理取闹的意见。我可以委屈得流泪,但决不能向教师发火。相反,我会从他们不满的情绪中,思考他们如此的原因,反省自己。“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长时间的交往,我以我的真诚终于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关于“认真”,我以为没有错,我要求年级组成员、班主任、备课组长要工作主动、反应迅速,这点决不含糊,我宁可事后道歉,也要指出他们在工作中明显存在且多次提醒而无改进的问题。当然,这点,终究会得罪一些人,但为了工作我无怨无悔。
九、要合理规划
年级工作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一定要规划合理。
(一)学生组织:
我们年级的学生会成立于学校新一届学生会成立之前,开我校年级成立学生会之先河。年级学生会参与年级纪律、卫生等的检查工作,主持年级文艺、体育、宣传等活动,是年级学生工作的一支非常重要力量。
(二)规章制度:
早在2004年8月,这一届学生尚未入校,我便草拟了年级相关规章制度,既是对教师、学生的要求,也为年级管理提供了依据。
(三)教研活动:
3年来,我参加过每一个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也曾多次参加备课组的听课、评课活动。我认为,只有听了、参加了方有发言权,对自己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工作都很有益处。
(四)班级管理:
早自习、中午、第九节、晚自习是我巡查全年级的几个主要时间段。巡查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为我指导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五)奥赛培训:
实验中学这几年在市民心目中之所以地位有些下降,最根本的原因是高考的名校人数,特别考取北大、清华的人数及600分以上人数较少。
奥赛培训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奥赛获大奖,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尽管无论从历史上我校奥赛的成绩而论,还是就目前我校生源的现状而论,我校学生奥赛获大奖,特别是获国家一等奖、进国家集训队乃至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希望不大,为此不少教师对奥赛培训持消极态度,或热情不高,但我认为要振兴实验中学,奥赛培训势在必行。一者,事在人为,就奥赛成绩而论,历史上我们不是没有学生获得过国家一等奖,我在高一时将奥赛目标定位于“争取有学生获国家一等奖”就是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出发,目的是先争取达到历史记录,而后再图创造历史的记录。二者,从生源来看,从本年级开始我校获得了向全省招生的政策,尽管刚刚起步,影响有限,生源数量、质量有限,但我们毕竟获得了选拔更高层次学生的平台。另外,就高考成绩而论,2003年高考因为奥赛成绩突出,过北大、清华线人数创近几年最佳成绩。一般而言,参加奥赛培训且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的学生做高考试题就好比高中毕业生做中考试卷,竞争能力更强。我曾多年担任过理科实验班班主任,尽管我是教语文的,但我对奥赛培训的热情和信心却比很多理科老师都强。我认为奥赛培训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竞赛本身,而是为了开启尖子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的钻研精神,为我们实施600分工程并力争北大、清华人数可观作准备的。
如何组织好奥赛培训?我的想法是:一要定位合理(不能仅仅是为了竞赛),二要领导重视(必要的人力、物力及政策支持),三要教师努力(要敢想、敢拼),四要重视招生(生源是基础),五要形成合力(举全校、全教研组之力,组成完整的教练班子,形成系统的教授方法),六要加强联系(注意与同类学校及高校的联系),七要打造特色(不能盲目照搬他校的做法)。
2004级恐怕是学校历史上第一个以年级的名义整体推进奥赛培训的年级。一是起步较早:高一上学期开始即己通过专门的家长会、学生会动员后着手进行,上学期我们还开过专门的奥赛研讨会,高一暑假我们还组织学生到武大、华工等高校参加过实验操作培训。二是舍得投入:即使在高一上学期最困难的时期,我们也保证了教练的培训津贴发放到位,尽管发放标准后因经济困难而有所降低。三是逐步推进:高一只让实验班学生参加,高二扩大到普通班部分优秀学生;将“自愿”与“淘汰”相结合;年级有专人负责,学生对象基本稳定,授课时间、地点基本固定。四是成效明显:有两人获国家一等奖,另有60余人次获国家二等奖,创近几年我校奥赛的最好成绩。
实践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一是教师工作负担很重,我们没有专门的教练;二是教师对奥赛培训的目的不能正确理解,以为仅仅是为了得国家一等奖,有的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学生的收费问题,起初我们曾收过此项费用,后因形势紧张而停收;四是培训过程的评价问题,以年级的名义实施奥赛培训过程的监督与评价,难度较大。
(六)培优治薄:
奥赛培训要解决竞赛与600分的问题终究有些勉强,也不能覆盖所有有希望过600分、上重点线的学生,更不用说是全体学生。为此,我们在高一开始,便开始了面向多层次学生的培优治薄活动。
高一我们采取“自愿”与“选拔”相结合,通过学生报名,而后年级专们举行“培优选拔考试”,参照平时成绩录取前若干名的学生,分科按实验班、普通班、分校班三个层次以讲座的方式授课,每科设一班主任。
高二及高三上学期的培优思路调整为:
A.范围缩小:高一培优基本涵盖了年级前400名的学生,高二将范围缩小至文科第21名至第100名(或前100名),理科第201名至第350名。目标对准重点线的希望生。
B.科目调整:高一要求优生培优科,高二要优生补弱科。(与奥赛培训的优生培优科亦相反)目的是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整体竞争力。
C.按时推进:在理科奥赛全部结束之后,再分别开办了文科前20名、理科前30名学生的培优班,科目仍是这部分学生的弱科,目标直指600分和北大、清华。
高三下学期开始,我们还尝试过打破班级界线,由备课组实施专题系列讲座的培优活动,另外还组织专人对艺体生、飞行员进行了培训。
(七)调考联考:
2004级高一、高二分别参加了由夷陵中学和黄石二中主办的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关于联考,我认为,参加多了并不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进度不一致,考非所学,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每年参加一次,似乎也有许多好处,它的最大好处是可横向比较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了解相关信息。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我便发现物理进度较慢、英语我们占较大优势;再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我发现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武钢三中比我们强,英语、地理、生物我们有优势,文科、理科高分分数段人数我们有一定优势。如此,便于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明确优势,坚定信心。
(八)课程设置:
2004级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及需要在时间安排及课程设置上经过了多次调整。印象中,2004级恐怕是历史上课表变化最多、最大的年级。当然,每一次调整都经过了一定范围的多次研讨,每一次调整都是为了实现一定阶段的管理目标。
总的来说,我受命于危难之机,心中危机感很强,深感责任重大,为此本年级补课起动较早,且课时量逐步增加,课时课程安排努力追求具有针对性,要求逐步提高。
(九)管理指标:
为让教师早日树立高考目标意识,我们从高一开始便给各班下达了管理指标。
所谓管理指标,是指为完成高考目标依据学生的中考成绩,将不同分数段的在籍学生人数乘以一定系数合计得出的不同层次的目标指标。
管理指标分三个层次:高分指标、重点指标和本科指标。高分指标直接对应600分以上人数,重点指标直接对应重点线以上人数,本科指标直接对应三本以上人数。
为激励教师和学生,各项指标总人数均大于高考目标数。一般而言,高分、重点、本科指标数分别按200、400、600人左右下达。
根据各项管理指标划定各科及总分有效线,由各个层次的有效线得出各班、各科对应层次的完成数,而后由各班、各科各个层次的完成数分别除以各班、各科对应层次应完成的管理指标数便可得出各班、各科对应层次的管理指标完成率。
按完成率评价各班、各科的阶段教学效果,既考虑到了班级之间的不平衡,又兼顾了“进口”与“出口”的关系,还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明确高考明标。
高三我们是直接将高考指标下达到各班。
正因为从基础年级开始就注意引导教师要有目标意识,所以许局来后,要我们实施班级捆绑制,注意有效分数的有效人数,大家才比较容易接受。
(十)资料编写:
我从高一开始,一再强调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特别要注意校本研究,不要死搬教材。高一、高二我们每一个学科都有自编补充教材和资料的行动。高三,在许局的指导下,我们明确提出,禁买资料,自编资料。先从数学组开始试验,后扩大到全年级其他备课组。实践证明,这样既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又培养了教师的团队精神。
十、要不断反思
我做事,总是先有计划,后有总结。计划不是凭空杜撰,总结不是只看成绩。3年结束,我留下了不少请示、汇报、计划与小结。
不断反思,让我这个年级管理的门外汉有了诸多体会。
为此,我有如下建议:
1.年级组长一定有魄力、亲和力,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一定要处事果断、灵活。
2.年级组长很辛苦,肩负重大责任,建议学校考虑他们的利益(比如可否比照中层干部的待遇)。
3.班主任队伍建设、教师舆论建设、团结协作精神很重要。
4.重点班是关键。
5.分层培训宜早不宜迟。
这学期,我顺应新时期教学义务的要求,从各方面严峻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员讨教,结合本校的理论条件和先生的理论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义务无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展开。立足如今,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义务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义务作出总结,希看能发扬优点,抑制缺乏,总结检验经历,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 注重研讨中学教学实践,细心备课和教学,积极参与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地下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教员的课,从中吸取教学阅历,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肉体形状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细心的笼统去面对先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止施教,让先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细心备课,不但备先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先生的理论,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进程的顺序及时间布置都作了详细的记载,细心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备,并制造各种利于吸引先生留意力的幽默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细心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结成集。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方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议了教员的教学方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义务中留意了先生才干的培育,把传受知识、技艺和展开智力、才干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要素,发扬先生的创新看法和创新才干。让先生的各种素质都失掉有效的展开和培育。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5个班,先生比较喜欢该科,上课的时分比较细心,大部分先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细心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先生,由于怕班主任指责,学习上存在的成果不敢问教员,作业也由于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效果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倡议一种细心、务虚的学风,严峻批判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窗的学习积极性,展开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先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习尚。虽然大部分同窗对该课很感兴味,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效果都很差,有些同窗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缘由,有些是不感兴味,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幽默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味;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判以后再加以鼓舞,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的,时时敦促他们,协助他们;一些先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火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协助他们找出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缘由,鼓舞他们不关键怕失败,要给自己决计,并且要在往常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窗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气,构成了良好的学风。
五、抓好课后辅导 。我使用课余时间对先生中止辅导,不明白的耐烦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气,做到对所学知识稳定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络,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中止必要的监视。
六、 细心修正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佐资料中止挑选,力图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先生的作业修正及时、细心,分析并记载先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进程出现的成果作出分类总结,中止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经过努力,本学期,先生的学习情况基本良好。存在的缺乏是,先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残缺,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本学期教学除了向学生教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等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1、课前准备充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讲好历史课,在备课前,我先把教材及资料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筛选出与本节课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将这些知识点系统组织起来教学。备课时,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备学生的同时,又备教法,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及时调整,为课堂教学服务。
2、课堂教学多样。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从教,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课件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难点,抓基础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本学期22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做到重大历史事件讲清,重要历史人物评析,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隋朝到明清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3、作业批改细致。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使学生做作业能巩固所学,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小组配合默契。利用班级四人一组,确定小组长负责,进行预习检查、作业检查、订正检查、课课清等活动,效果好。
5、检查有序进行。每节课上新课前,对上节课相关内容进行听写检测、提问,然后批改打分,予以及时订正巩固所学。期末复习主要是通过归纳概要听写检测来督促学生。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认识到少部分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凭兴趣去学,精细不够,有被逼的感觉,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兴趣,有待于以后的努力。
本学期,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以教育质量年为契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行请教,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扎实地做好了教育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使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我做了以下几点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上课 :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反思,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同时在学校我又采取让同学教,小组互帮互助的方法,让先进学生带动后进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助,他们的学习情况有了明显的进步。
4、作业 :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根据减负的要求,我布置适量作业,作业总是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并及时进行了批改,记录在案。
5、评价。注重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搞好单元测试和当堂测试。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及时做好了查漏补缺工作。本学期每讲完一个单元都对学生进行了检测。特别是总复习阶段,强化了模拟训练,并及时做好了成绩分析。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6、开展课外活动。本学期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了如下活动: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知识竞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每次活动教师都认真组织安排。收效明显。
7、德育渗透
本学期通过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品德。 1.进行了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突出了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 2.教会学生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同时,学会运用辩证法。 3.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归纳明清前期国家发展,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政府政策作用,而且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结果,使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重塑祖国统一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向历史无数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能工巧匠学习,培养高尚品德和情操。学生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
三、个人学习:
本学期我深入学习了教学理论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自学了《新义务教育法》、《新课程实施理念》和《新教学常规》充实了自己,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了教育教学。努力学习历史专业知识,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势,给自己充电,为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了准备。积极进行业务进修学习。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发表了2篇论文。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期听课达20节;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及教研能力。
四、教育科研方面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我还尝试着开展科研工作,参加了教研组教研课题的制定,并制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围绕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初步效果,使自己在业务水平上和教科研能力上有所提高。
五、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作为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在期末考时我任教的班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在这里我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作一总结。
本册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四个单元,每单元4—8课不等共25课。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读,那里写着本单元的历史线索,主要的问题和重要的学习提示。另外每一课课前还有课文提示,它虽然很短,但内容却是这一课学习中最重要的。关于课文的正文,你会发现有宋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楷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的阅读内容,是帮助理解宋体字内容的。在课文中还安插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和地图,以及那些小框框里的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令我们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引导我们去思考更多的问题。
通过对本册教材的内容分析,我们发现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任课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我的感触是很深的。
首先谈一下自己认为做的好的方面。
一、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作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二、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个体设计相应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具体的、理性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以上四点,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只不过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可能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下面来谈谈本学期自己认为做得不够好的几方面:
一、上课时有时后会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超出了中学生思维水平,这样不仅让学生没听懂本课内容,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不良影响。
二、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学生爱听,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重点也体现出来。
三、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上课时生怕会遗漏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捞,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也印象不深。
四、综合实践课没有积极开展起来,新课标精神中是很重视综合实践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借口予以推掉。
以上几方面是本儿女在这个学期中做得很不好的地方。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改正的。
总之,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现将我的几点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与能力。
二、历史教学的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活动是学生如何主动地、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学习。
三、学生学习历史不只是掌握历史知识,而是要阅读和理解人类历史进程,直接参与历史的研究。
四、学生学习历史不仅要了解过去,还要认识现实,使学生参与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培养他们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今学期我担任历史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 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 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 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 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作为年轻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在期末考时我任教的班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级(1)(3)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期初一历史除认真的向学生传授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三个班的学生参加了昭觉县举行的历史期末统考,三个班差异较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初一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
2.细致批发学生的作业,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语,使学生作业不仅仅巩固所学知识,更成为了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朋好友。
3.积极参加历史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老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6.注重研究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具。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7.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非选择题3个,各5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二、答卷分析
随机抽样数据统计表
样本数:50份
非选择题
(总分50)
非选择题(50分)
26题(17分)
27题(15)
28题(18分)
平均分
38.4
9.1
10.44
14.38
最高分
50
17
15
18
最低分
24
0
0
4
卷面和数据反映,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并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判断,反映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个别失分较严重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情况: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如“琉球”“的“琉”,八股取士”的“士”都有不少同学写错。
2、审题能力较差。第27题的材料一是《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居然有小部分同学看成“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图。
3、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略显不足。如第27题第3小题问:“从我国古代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影响分析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有些同学完全答不到点子上。
4、复习不到位。例如选择题失分较多的第16题、21题、22题,都是基础知识;第26、27题还有0分的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复习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
三、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避免走弯路。
2、在教学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一般规律。同时,平时教学中要强化历史人名、地名、历史专用名词的书写训练,力求消灭错别字。
3、平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教材或引用课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4、要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分析、概括归纳、比较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表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为了更好地做好下阶段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特对此次期中考试情况作以下分析
七年级期中试卷的命题依据是《课标》对各知识点的要求,按照难易度8:1:1的比例,尊重教材,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情况,避免繁难偏怪;同时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联系社会,贴近生活,体现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性特点。
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组成。其中选择题占50%,非选择题占50%。非选择题包括读图分析题、材料解析题。试题涉及范围广,知识容量大,考查了社区的概念及功能、比例尺与实际面积的关系、地图的使用、气候、方向的判别、等高线的识别、经纬网、大洲与大洋等知识。
本试题最明显的特点表现在
1、紧扣课程标准,重点突出,难易适中。例如:第28题对经纬网的考查,抓住了教材的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东西、南北半球的判别以及经纬网定位的掌握。
2、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9题分别考查了大洲与大洋、地形之最、气候、人种以及国家的分类等知识,综合性较强。
3、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例如:第27题考查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的等高线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择题部分,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情况。得分率较高。错误多集中在第20题,部分学生受习惯思维的影响,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2.审题不细致,不准确,理解题意不准确。例如:第26题中问到河流的流向,大部分学生把题意理解成问河流的方向,导致答案不够精确而失分。
3.第28题要求写出经纬网上各点的经纬度,暴露出学生的书写不规范的问题。
4.第29题航运的路线设计,很多学生受考前练习的影响,把霍尔木兹海峡写上,暴露了学生死记硬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欠缺。
反思与建议
1.       夯实基础,精讲精练。准确的传授知识,精选题目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训练。
2.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利用课堂,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最快最多的消化当天所学知识。
3.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审题能力、解题能力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规范学生的书写,避免在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5.       根据各班情况关心本班的后进生,提高他们对历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一、本次期中考的测试范围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内容: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星罗布棋的氏族部落,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破解彩陶之迷。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内容:夏商西周的更迭,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甲骨文与青铜器,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了解身边的“历史”。
二、考试题型五部分
(1)       精挑细选(选择题)(2)明察秋毫(判断正误)(3)牵线搭桥(搭配合适请连线)(4)学以致用(5)综合考察
三、质量分析
1、  精挑细选(选择题)共20题,40分。
学生掌握较好,得分较多。出题多样化,图问并茂,通过图形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如,北京人头部腹部像,选择北京人。彩陶,半地穴式房子的照片判定原始人类遗址,应是半坡遗址。把人当作坐骑的夏王应是桀。工艺精湛,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的照片是铸造于我国的商朝。总之,在试卷中出现图形,照片,形象直观,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立意深刻,调动思维。如,第5题: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A 中国人善于想象   B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咋一看,四个答案都对,其实B才是正确的。因为龙是多种动物形象的复合体,这一形象喻示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总之,选择题含盖了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出题好,有新意,全面考察了学生。
2、  明察秋毫(判断正误)
大部分的学生完成较好,个别学生得分不高,主要原因是对课文,对知识点,了解掌握不透彻,导致判断不准确,得分不高,这些同学该多花时间,专心听讲,全面掌握知识体系。第29题对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情,历史人物很有代表性,是不错的题型:秦朝规定了严酷的刑罚,对老百姓进行残暴的统治,因此,小华认为,秦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倒退。错。秦的统一虽严酷,但更多的是进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制度。所以应该全面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3、  牵线搭桥
第31题考核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学派及政治思想,同学们完成较好。第32题出题好,主要考核成语典故及相对应的历史人物,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问鼎中原——楚庄王,退避三舍——晋文公,揭竿而起——陈胜吴广,卧薪尝胆——越王勾践,霸王别姬——项羽。
4、  学以致用
同学们答题准确率较高,了解历史人物的贡献就能一一答对,孔子,教育宗应聘《教育观察》;韩非,主张“法治”,应聘《法制园地》;孙武,军事家,应聘《军事天地》;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应聘《人与自然》。
5、  综合考察
第34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结合北京奥运会,语文知识,引出历史人物孔子,生活时代——春秋时期。再引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引出《论语》以及孔子的经典教育理论。此题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古今结合,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帮助。
第35题是材料阅读题,由材料引出著名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变法取得成功,变法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古今结合,商鞅变法的成功引出了我县成功举办第四届涫溪蜜柚节,家乡巨变得益于党中央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
总之,本次期中考考察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喜有忧,有成绩,但更有不足。一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少做练习,少复习,成绩一般。怎样提高成绩,我认为:(1)应该加强对历史学科的认识,认识到位,才会引起重视。学好历史,对学好语文更是一种帮助。(2)重视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3)及时完成练习,做好课后复习。(4)增加课外阅读量,阅读史料,多观看历史题材影视剧。希望同学们通过努力,能考出更好成绩。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闭卷。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连线题、材料分析题和识图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初一上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参加人数共有人,其中及格人,及格率为非 %平均分分,最高分分,最低分分。达到优秀的有人,优秀率为 %。
从每个大题来看,每一大题选择题最高分满分,最低分6分,大部分同学的分数集中在20至30分。第二大题判断题得满分人数不多,大部分做对2至3个。第三大题中的27、28小题出错较多。第四大题有30%均能做全对。第五大题材料分析题普遍做得差,最高分16分,最低分0分,分数多集中在6至10分。最后一个大题识图题部分学生做得较好,20%的同学得分在10分以上。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张骞的“骞”字有许多同学都写错。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材料分析题的第2个小题,问这两段材料说的是什么意思?这道题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文字分析题,答案就在材料中,许多同学却回答不出来。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历史测试是闭卷,时间为100分钟,分值100分。题型为七大类:选择题(40分),当空接龙(12分),材料分析(4分),看图说历史(17分),探究题(6分),问答题(11分)实践题(10分)。试卷难度属中等偏上,覆盖面广,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对基础只是的运用能力,但是,从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不理想。
存在的问题:
1、七年级学生初学历史,对历史这门学科的整体感知上就一头雾水,不知道怎样学历史,更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历史。七年级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跨度大、年代多、战争多,学生容易记混,所以老师一定要在教法上下功夫,在这一点,我由于经验颇浅,没有做到位。
2、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态度不端正,总觉得是副科,可学可不学。有一次八(11)班的学生作业不交,我问:“作业呢”,“没写”,“为什么不写”“不想写”“其他科也不写”“主课写,副科从来不写”‘这是学生不重视副科,还有一个学生说:“成绩拿回去我爸从来不看我的副科成绩”,家长也不重视,还有我们每次上历史课的时候,经常有其他老师把我们的学生提溜出去,不是给好学生讲题,就是让差的学生补作业,这样学生回来过一会进来一个,班里就会骚动一会,打扰到上课,这是老师也不重视。这么多的影响导致学生不重视副科,可学可不学。
3、我的课时太多,平时还有教导处的工作,我的重心放在八年级5个班的历史,对七年级这两个班,有时课都备不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都不好,我也感觉很惭愧。另外课堂训练太少,我没有上过一堂完整的习题训练课,刚开学高慧落下一周课,我的课时一直慢,所以每节课都在上课,偶尔有剩余的时间才给学生们处理习题。
4、作为一个年轻刚步入讲台的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经验不足、讲课语速太快、音量小,可是我的周三课3、4、5、6、7、8都有课,连上六节,声音到最后越来越小,导致上课效率也不好。
改进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注重知识系统的教学,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认真钻研重、难点,对教法也要认真探究,因材施教。
2、多做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也要及时更正,训练学生的答题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
2007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工作已经结束,为了总结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吸取教训,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人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抽样分析,卷取样于本校七年级,共计60人。 一、试卷评价
1.总体评价:
2007年春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题由来宾市教研室统一命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此份试卷的命题不符合新教材的题型,有些脱离了新教材范围,有些题是旧教材的试题,还有一些难题。
2.题型及特点:全卷分五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难易情况:从总体来看,7:2:1,试题难易适中。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共计5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对历史知识的整合也有一定的要求。
第二至第五大题,共计50分。试题涉及填空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这些题包括综合归纳、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历史事件题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理解等能力,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分析、比较和概括知识的能力,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考试内容:今年七年级试卷主要考查了有关中国古代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三部分)的主体内容,从而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失分原因分析:
七年级整体得分情况统计表
参考人数
总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419人
27279
65.11
65.87%
20.76%
97
19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人均成绩良好,试题难易程度适中。但是学生两极分化情况严重,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成绩是十几到二十几分的。
抽样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题号
单选题1--25
填空题
列举题
材料解析题
问答题
26--30
31--33
34--35
36--38
满分(人数)
3
11
10
3
1
满分率
5%
18.3%
16.7%
5%
1.6%
零分率

1.6%
1.6%
3.3%
1.6%
最高分
50
10
10
10
20
最低分
20
0
0
0
0
从上表内容看,学生成绩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是,表现非常出色的学生不多,从人均分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另外,每题的得分极不平衡。
1.选择题。本大题为单项选择,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学生答题情况见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率
98.3%
95%
98.3%
95%
98.3%
100%
96.7%
88.3%
100%
96.7%
98.3%
95%
81.7%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率
81.7%
95%
90%
90%
91.7%
86.7%
96.7%
90%
88.3%
86.7%
90%
96.7
本题最高得分为50分,最低得分为20分,出错最多的是第13和14小题,题目是:1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4.欧洲出现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  )A.300年 B.400年  C.500年  D.800年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在省级单位源于哪个朝代和四大发明之一与欧洲的发明相差的时间,命题跨度范围小,针对性很强,应该说是一道容易题,但是学生的得分率只是81.7%,出现了与其他试题相差甚远的情况。查其出错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复习时不注意识记,另一方面仍然是对基础知识把握的不够牢固。其次出错较多的是第19、23小题,得分率都为86.7%。出错原因大都是对有关历史事件的地点、历史时间这些基础性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尤其是学生不能将历史和当今社会生活实事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题学生得分比较高的是第6 题和第9题,得分率为100%,其次是第1、3、5题,得分率为98.3%,第7题、第10题和第20题得分率为96.7%。
2.填空题:本部分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从抽样试卷统计结果得出:第26题学生答题情况最为理想,得分率为98.3%,由此可见学生对历史人物武则天和有关她的历史事件的基本掌握。其次是第28题,得分率在93.3%,答得最糟的是:第27小题的第二个空和29小题的第一个空,超出教材范围。成绩最不理想要数第29题的第二个空,此题学生的得分率为75%,原题是:27题:“755年唐朝发生______之乱, ,收复了长安和洛阳.”教材根本没有“唐朝在________兵的帮助下……”。“29题.____年,戚家军在_______九战九捷,基本扫除……”。
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材料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抓住主要信息,再加上审题不清,使本来很简单的答案复杂化,而且答不到点子上。
3.列举题(有3小题,共10分):答得比较好的是第33题,列举四大名著。其次是第32题。从抽样结果来看,满分的有10人。此题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4.材料解释题(2小题,共10分):第34题的第一小问,学生普遍答得不好,满分在5%,据以上材料说明北宋船队在海洋中是怎样确定航向的?此题问得怪,学生不理解“怎样确定航向”要从材料里找内容来解答,都误答以为是“用什么来确定航向”,都答成了“用指南针来确定航向”。第二小问,指南针的发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答得不全面,只答用于航海事业,应该还要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等。由于学生对问题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所以才导致了严重的失分现象。
5.问答题(有3小题,共20分),学生答得比较好的是第37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难答对的是第36题:简述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学生对此题不够理解,丢分较严重,有相当多的学生答“什么是贞观之治”,没答“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与教材正文的叙述出入太大,而课文的叙述条理不够清楚,比较“散”, 学生不容易理解、记不住,难得此题高分。严重丢分的是第38题: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加强边疆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要把教材18、19两课的内容结合起来,有很多学生答不出来,空白,有些学生虽然答了,但只有一个学生回答全面,得此题满分,因此满分率是1.6%。
四、教学建议:
1.进一步抓好双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这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只有双基打好了,做题才会应对自如。
2.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避免走弯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4. 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5.教师要强化自身素质。在全面掌握历史知识体系的同时,丰富相关学科知识,要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其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联系。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一 、总体情况:
今年中招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试题的命制体现了人性化、科学化、趣味性、关注生活与现实的特点,是一套高质量的历史中考试题。今年我市有 9914 名学生参加 中考,全市历史平均分为32.13,难度值为0.63。超过全市平均分的有市直一初中(42.05)、东金店南店初中(37.82)、市区三初中(37.09)、市直二初中(37.06)、东金店四初中(36.45)、东金店一初中(33.86)、颖阳二初中(32.48)、唐庄一初中(32.84)、卢店一初中(32.39)及菁华、朝阳、育红、大冶东施初中等十四所学校。今年的初一和七年级质量调研同样根据新课改精神,从命题形式到测试方向都靠近中招,贴近我市的教学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关注生活、关注热点。调研成绩总体良好,初一调研成绩较为突出的有徐庄、告成、宣化、白坪、卢店、阳城、唐庄等中心学校;七年级质量调研成绩为:市直一初中(人平63.06分)、市直二初中(人平51.84分)、市区三初中(人平52.68分)。
二、中招试题特点及评价:
1、考查历史常识。试题强调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力图考查教材中最显性的历史常识,达到一个合格初中毕业生的基本学习目标 ,这是 中招历史学科 命题的重要特点和基本原则。今年试题突显历史学科主干知识,以重要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重要时间和地点为考查重点。例如:涉及标志性或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的试题有选择题9“国民党一大”、10“南昌起义”、 1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0“知识经济时代”等,列举题22“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等,材料题25“西安事变”,问答题27“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28“冷战”结束的标志等; 涉及历史之最的历史事件,选择题11“平型关大捷”、13“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等。在 对主干知识重点内容进行考查的同时,试题也注意引导中学历史教学依纲据本,对历史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和重点的把握。例如:涉及具有明显历史特征的历史事件,选择题8“中国共产党诞生地”、16“罗斯福新政”、20“知识经济时代”,列举题21“口号、歌词”、23“交通运输工具”等;材料题25、26,问答题27、28则全部体现了教学的重点。
2、试题新颖,既体现了实施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试题的人性化和趣味性特色。试题题目的设计贴近了学生的现实与生活,设置了新的 历史情境,问题的提出,采用平等对话的形式 。如:“ 如果你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计划组织学生参观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旧址,如果请你担任导游,应该带领他们分别去什么地方?”等,这样就把历史与现实生活拉近了。
3、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体现历史学科的时代性和学科教育价值。试题关注重大的热点问题,特别是逢周年纪念的重大历史事件,既是学科的重点知识,又是考查重点,例如,今年是“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7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试题中的列举、材料和两个问答题分别考查了上述内容,成为今年试题考查的重点;材料题则关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解放运动等, 这样就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4.注重对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和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标准》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今年的试题在这方面有较为充分的体现,例:选择题1,列举题23,材料题24、25,问答题28等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选择题4,列举题21,材料题26,问答题28对归纳能力的考查;选择题16,材料题 25,问答题27对分析能力的考查;选择题9、14, 材料题24,问答题27对识图能力的考查;选择题3、16、17、20 ,列举题21,材料题26,问答题27对比较能力的考查;选择题2、15,材料题24,问答题28对应用能力的考查等。  材料题26,还考查了考生对两则材料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设题的新思路和新视角,提高了对审题能力的要求,同时也避免了考生简单地大段读背抄写教材结论的情况。列举题 ,问答题 都适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
5.非选择题的设计准确、严谨、规范,同时不失必要的灵活性。答案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依托教材,与教材内容相符,精神实质一致,但不拘泥于教材,考生的答案只要与题意相符,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体现了人文学科表述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使合理的答案均能得到相应的分值。
三 、考情分析:
(一)、中招试卷抽样分析:
题号
得分率
题号
得分率
题号
得分率
一、
选择题
1
63.2%
一、
选择题
11
90%
二、
列举题
21
69.3%
2
82.8%
12
70.1%
22
59.4%
3
75.9%
13
97.7%
23
56.9%
4
51.7%
14
72.4%
三、
材料解析题
24
58.9%
5
85.1%
15
98.9%
25
55.2%
6
75.9%
16
58.6%
26
58%
7
87.4%
17
75.9%
四、
问答题
27
63.8%
8
66.7%
18
56.3%
28
61.5%
9
75.9%
19
85.1%
10
82.8%
20
73.6%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 选择题,共20题,20分。由于该大题主要考查历史常识,题干和选项的干扰因素较少,没有太难的题,考生得分较高,但部分试题失分率高,例:第1、4、8、12、14、16、18、20题。其中1 、4 、9、14得分情况反映了考生历史空间概念和识图能力薄弱和考生 对基本史实、重大历史事件记不牢、辩不清的老问题。
第二大题列举题,共3题,10分。该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设问明确,但综合性较强,得分率较低,特别是22、23题,主要原因是考生应考死记硬背的多,对学科知识不能进行综合归类,也反映出世界史教学的薄弱和缺陷。
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共3题,12分。这道大题考生得分率最低, 均在60%以下,主要原因是对新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中外历史的联系与比较能力不够,考生考试时无从下笔,同时也缺乏独立运用历史知识解释历史现象问题的能力,因此得分较低。
第四大题问答题,共2题,8分。这道大题考生的得分率较材料题较好一些, 得分率在60%以上,但优秀生与一般学生的分差较大,满分率较高,0分率也较高,其中一个考场得0分者占50%,主要原因有:a.大部分初中 开课晚,以《说明》代替课本,学生对教材不熟悉,未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 ;b.教师在教学和复习备考时,忽视了教材的重点、热点问题;c.学生应试能力差,缺乏有效、积极的思考和联系。
综合分析,考生答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有:
1、基本史实的理解、掌握欠牢固、准确。在20道选择题中,考查“牢固”、“准确”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试题占近2/3,在这些题目中失分率较高的 依次是第4 、18 、16 、1  、8、12等题,这些识记性题目考查出现高难度的原因并不是试题命制偏颇,而是由于考生对历史知识记忆欠“牢固”、“准确”的缘故,还有第  3、5、6、9、11、12、13、15、17、18、19、20 题都在教材中有直接而又清楚的表述,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失分。列举题是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归纳及准确表达的能力,而考生失误则主要表现在:第一,遗漏史实。如23(交通运输工具);第二是史实混淆。例21(1)有的作答安史之乱、(2)有的作答雅尔塔会议、七一五反革命政变、(3)有的作答长征、渡江战役 等。材料题、问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综合分析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材料题中24(1)有的作答延安、天安门广场、井冈山等。问答题27(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标准答案虽基本照搬教材内容,但考生的答案仍遗漏了很多知识点。 因记忆不清,或对重要史实的理解识记欠准确、完整是 造成大量失分的主要原因。
2、缺乏将再认再现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技能技巧转化为正确的解题能力。在试题中,因考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偏低 ,使这类题成为试题中难度最高的题型。如第1题(下列叙述中,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是……),第4题(近代史上规定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第26题( 材料一、二、三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什么?),第27题(近代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斗争的共同结果是什么?) ;在材料题中,考生的比较判断、归纳演绎、读图能力欠缺,如第24题(如果请你搜集上述会议的详实材料,可以采用的途径有哪些?),第25题(……出发点、政策依据?)等试题的回答不能充分运用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演绎归纳,造成答案要点缺漏;在问答题中,考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低 ,如第28题,一部分考生未能把握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特征并进行归纳概括;还有的审题不当,未能准确把握题意,严格按设题要求作答,例如,24(2)材料二所示会议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而作答了两次会议内容等。
3、缺乏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结合现实进行创新的能力。在试题中,设置了许多新情境,要求考生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选择1、2、3、7、8、15都设置了新情境,但部分考生仍拘泥于课本,不能灵活应试;在材料解析题的第24题中,历史与现实生活不能对接,答案没能作延伸和创新;在问答题 中,一些考生不能 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27题 不能利用两幅图形成历史空间概念,28题不能从宏观上审视和概括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动等。
四、学情:
透过对考情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总体能够掌握中招考试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科能力,这说明我们的历史教学是比较扎实有效的,但通过试卷抽样分析也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平时学习重强记轻理解,学习方法单一;二是学习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缺乏对知识的延伸迁移和灵活运用,知识体系的建立不完整;四是对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关注不够,学习重点不突出;五是审题不仔细,解题方法未能熟练掌握和运用。
五、教情: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普遍能依据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组织教学,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觉悟的培养,但也存在着思想不解放、教学方法滞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少及关注热点问题、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在客观上我市正处于四年制向三年制的过渡阶段,四年级历史课开课晚,一般在3月份,个别的在4月份,大部分学校为应考采用“突击”的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让班主任、语文、数学等老师代上历史课,历史课成了大容量的读背课,教师的作用只是课堂“监督”,复习阶段学生只有读背,没有思考,教学效果差,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中招成绩,再加上考试对新课改精神的体现及学科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的加强,使我市今年中招的历史成绩较去年有所下降(去年全市人均成绩是34.46)。
五、对今后历史教学及中考的复习建议:
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和现实性、具体性和规律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多样性和统一性、时间性和空间性等十大特性”,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要求 实际上主要是针对这些特性规定的。历史知识的特性要求决定着备考复习及历史教学的方向,从目前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上看,要想取得中考理想的成绩、提升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除针对历史知识特性和学科能力考查要求,采用科学的教学、复习方法外,还应吸取考生答卷的经验教训,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复习方略。
1、以教材为依托,落实历史基础知识。分析近几年中招历史试题,可以看出客观题部分有很多直接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再认再现,主观题答案的表述或是教材中的表述、或是对教材内容的归纳、“改造”。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中考考查的主要目标之一,知识又是能力的载体,因此掌握基础知识在中考中至关重要,所以切不可将落实基础知识视为老生常谈,而应该作为复习备考的基本方略。特别是复习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教材,不能丢开课本,只看复习资料,要依据《考试说明》认真落实基础知识。
2、抓住主干,突出重点。中招考试主要考查历史的主干知识,因此要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主干知识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一般表现为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关键性和起里程碑作用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和历史阶段特征等。例如:中国古代史部分“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中国社会各阶级为强国富民而进行的探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罪恶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重点事件、人物、影响等)”,“中国共产党为创建新中国的斗争以及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经验和教训”等。世界近现代史部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美、德、日等大国的发展脉络”,“民族解放运动”,“ 国际格局、体系形成的变化和影响”,“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战争、和平与发展” 等等,这些主干知识可能会反复考(如“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等),所以,对重点知识要强化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
3、整合历史知识,建构历史体系,形成历史专题。近几年历史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比较重视历史体系及专题知识的考查,有纵向综合的专题,有横向比较的专题,有一个中心主题下设几个问题的专题,还有纵跨几个历史阶段 或横跨几个国家的专题。 针对这一特点,复习中要宏观把握中外历史大专题,也要微观落实小专题的知识点。 试题中无论是图、表 、文字 材料还是问答题 都具有历史专题的特点,都是在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不同阶段历史现象发展过程的考查,因此,根据中招试卷历史试题的特点和新课改的精神,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根据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要重新组合和梳理历史知识。如:政治方面: 中国共产党党政党风建设史、中外历史改革回眸、国家分裂与统一、战争与和平、欧洲国际地位发展史、中外关系史(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等;经济方面: 工业革命与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文化方面: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现代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和重大工程(万里长城、大运河)、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等等。
4、关注社会热点,注重人文情怀。命题的主体设计思想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挖掘以史为鉴的功能。因此我们要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现实,关注未来,将现实生活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如重点关注:民族精神、 西部开发、台湾问题、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原因、解决方法和途径、启示)等。
5、思考练习要选得精,训练要到位。教学中切忌只记不练、只学不用,适当的练习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精选题目,有的放矢。 练习 所选题目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容易混淆或易疏忽的知识点,精练方面可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把握历史知识,训练各种能力;(2)强化应试能力,学会准确解题。做题时要注意培养审题能力,掌握审题和答题的基本方法:审题时要审关键的字词、审设问点、审题题干和材料中隐含的要素、审时空概念。解答客观题,要注意用排除法,比较法;解答列举、材料、问答题,要学会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吸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
初一历史学科全市统考在2008年元月22日下午进行,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在市教育局派出巡视员,各校按要求安排监考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元月25日下午,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各校历史教师进行了统一评卷,28日完成全部评卷工作。现将2007~2008学年上期初一历史学科评卷质量分析如下:
一、总体质量情况
1、评卷抽样基本情况
永安市2007~2008学年初一学籍数为4392人,考生数为4185人,是学籍数的92.7%;与考数为4154,与考率为99.3%。以30名考生为一个单位,考卷共计为149个单元。抽样其中8个单元做为质检基本情况统计: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为6分;其中一个单位最高平均分为78分,一个单元平均最低为54分,8个单位的平均卷面为63.5分,及格率为60%;优秀率为27%。经统分全部完成后,全市初一历史平均分为63.22,及格率为61.3%,优秀率为27.7%。按中考等级制划定,A级率为16%,B级率为27.4%,C级率为16%,D级率为41%。与抽样的比例基本相符,抽样检查较为真实可靠。
2、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与省双高普九的要求和2005年以来3年中考历史学科各项指标比较,显现出较大差距,仅合格率一项距省双高普九要求差距近20个百分点,优秀率差距为3个百分点;而与前三年中考A级等级率更是相差高达30个百分点。它一定程度真实反映出历史学科在初一新的学科中学生正处在磨合期的状况,也折射出初一历史教学在相当学校中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具体从评卷上看,仅得10分以下的学生数为51个,占考生比例的1.2%,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低分群。
二、试卷分析和评卷存在的差异性
1、试卷卷面分析
①2007~2008学年上期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基本涵盖了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重点突出,题目语言简洁直白,没有语言障碍,例如综合题的第28题以秦始皇、汉武帝两幅画像做题设问,一目了然。
其次,设题巧妙,运用文物,增强了学科特征,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方法。例如选择题的2、8、18题和综合题的27题。
再次,试卷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开发能力的评价,例如材料题第25题的设置和综合题28题的第三问等等,这类题分值总为14分,较大程度体现了新课改革的要求和目标。
②试卷也存在的一些可以探讨的问题。
上述对试卷的肯定,但又出现了个别题目考生较难掌握,学生失分比比较严重甚至不得分的情况,这与试卷的要求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存在着个别题有不够严谨的问题。
例1:选择题第5小题,题目是“后人写诗称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冰获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他……”其答案正确的一项显然是“修筑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试题设置四个选项时,出现了两个不完整概念,一是A选项:“兴修水利,使关中地区成为沃野”这里学生有个知识盲点,即“关中”这一地理概念学生不懂,导致学生直接以“兴修水利”一词中猎取选择信息;二是B选项“修都江堰,消除了水患”把都江堰的关键功能“灌溉”给人为除去,致使学生对该选项游疑。抽样9个单元试卷中,答错人数为30人,占1/9的比例。
例2:改错题的提示中“每小题有两错……”这一概念模糊,指向不明,两错是句子错误?还是两个知识概念错误?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这造成了第21题多种答法。21题题目为“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由于提示不明,学生在答卷中出现多种答法,根据评卷题组组长统计,将两个句子整体判错的占答题人数的20%,虽然这里反映了部分学生答题方式上不正确,但题目本身也为这种失误,制造了客观上的因素,同时答案本身出现的多种正确答法,增加了评卷难度。
例3:综合题第28题有二处存在问题
一是两幅图示没有标明图1、图2的字样,而设问为“他们分别是谁”学生的答案,如果是“汉武帝和秦始皇”按标准答案是不给分,显然导致不得分是出题不严谨造成的。
二是第3设问中“有人说秦始皇的功劳比汉武帝大,有人认为汉武帝的功劳比秦始皇大,你的看法怎样?说明理由”从题面上看,出题教师意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用史实导史论的能力,与课标要求紧密联系。但是,题目语言有悖历史的科学认识。历史人物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推动历史的进步,形成对历史时期的贡献,非此即彼,是不能用大、小这样幼稚的概念来划分的。题目语言似乎意在贴近七年级学生年龄的接受能力,却误导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科学认识,造成失分严重。其中在抽样卷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回答问题的“人物功劳怎么比大小?谁在历史上做出贡献,谁就有功劳,就应该肯定谁,怎么能比呢?”笔者认为,这位学生的历史认识是正确的,遗憾的是没能用史实加以佐证(当然,一个七年级的学生能有此类认识,难得可贵)由于没按标准答卷回答,没有得分,这实际上并不能真正体现该题的本意。
例4、判分标准和题面要求有不适应处,如25题的第一个设问“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题面设2分,而要求学生回答的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样一个答案,只点明了孔子的身份,而题面要求的“地位”呢,这也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不少学生针对题面2分的设置,只回答“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由于不完整而失分,这类学生占抽样卷的60%。二是按题面要求“孔子地位”,学生回答“他的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因标准没有而不得分。
这样的失分和不得分现象显然和出题设的分值和导向有直接关系。
2、评卷的差异:
上述卷面存在的不足,给评卷教师带来诸多的问题。
1、如例2所指出,学生将两个分句完整互调,改动错误的知识概念,评卷教师只能按标准给一半的分数,这就有失公允。
2、能力题的能力导向不够具体,评卷教师难以做到判定得分的公正,如例3所涉及的问题。
3、学生按题面要求回答问题,但没设分值,评卷教师无法给分,如例4。
三、今后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学习基本功的训练:①错别字和不规范书法:学生回答问题中 大量存在错误字和看不清文字,例如“离骚”的“骚”字,不少生写成“蛋”、“蚕”字等,有的学生干脆随手乱写,让教师去判定。我市不少学校的语文科教师专门让学生每天一张贴的钢笔练习,这很值得推广,同时教师的板书应当规范,避免给学生写字以复面影响。
②正确的记忆导向和历史学科常识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用学科常识准确的回答问题。
③准确表述的训练,它涉及到学科间的渗透,是老师在平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必须注重的问题。
2、教材引导时对教材资源的整合。这要求教师备课要综合,全面,有效地对教材提供的导言,大字、小字、图示、注释、问题等所有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准确完整吸收资源的信息,避免学习的疏漏,养成认真阅读,理解的习惯。如选择题第14题,题目为“关于昭君忆出塞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题目语言直白,没有障碍,重点在指出“错误”,而大部分学生习惯定性选择正确答案,造成70%的学生选错答题。
再如第6题,选择成语,四个选项的成语都出自教材,但在抽样120份卷中,选错的达1/3,说明学生对教材的知识信息并未完整接受。
考试方法和考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考试是知识能力的评价,不能因为新课改重过程而轻视这样的评价。因此,考法考能的培养和训练从初一抓起很有 必要,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体现。
以上分析,是本人在本次评卷过程的一些认识和反思,并与其它评卷题组教师达成了某些共识,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考试质量分析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常规,通过分析可以了解一段时间内的教学情况:老师教的怎么样,学生学习情况如何等,以便对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设置等准确的调整与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 考试情况总体分析
1.与兄弟学校相比(15中、18中、24中),喜少忧多,有一定的劣势。思想品德课教学成绩有明显的优势,地理基本持平其他学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差距。最令人担忧的是数学、英语。数学比24中稍好,但与15中、18中相比,无论是参考人数的40%,还是80%,相差4—6分;英语差距更大,10分之多,为此,要求两位备课组长,回去后带领全组教师认真分析原因,并以书面的形式写好下一步的打算,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成绩。
2.从学科达线率上来看,除思想品德课优秀率、及格率分别达到50%、89%外,其他学科优秀率如语文:10%;数学:12%;英语:15%;地理:12%;生物:17%,从数字可知,优生数太少,甚至个别学科优生数不足100人,直接制约我校进入全市前2000名的指标的完成。及格率如数学:40%;地理42%太低,也就是说,学生总体学习成绩是令人担忧的。
3.从低分生来看,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50分的学生分别有42、124、269、219;语文、数学、英语<=60分的学生分别有68、391、255,从统计数字来看,历史、地理、生物,低分生太多,居然达到200多人,数学高达390多人,英语有255人,说明学困生特别多。
4.分析各科各班级平均分(见附表)
七年级期中考试平均分统计
班级 项目 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生物 名次
1 25 87.8 90.9 85.6 90.3 83.6 70.8 79.0 471.4
2 25 88.0 91.1 85.9 93.0 79.4 69.2 76.1 470
3 25 87.2 91.3 91.7 92.4 85.0 73.0 80.9 482
4 25 87.2 89.1 83.7 95.3 88.8 75.1 79.8 477
5 25 84.2 90.8 79.6 92.7 85.5 72.7 70.9 462
6 25 88.6 90.7 83.8 89.4 86.3 77.1 75.0 472
7 25 87.8 92.6 86.0 91.2 85.7 71.9 72.9 472
8 25 87.1 92.8 82.8 87.7 84.8 75.0 75.7 468
9 25 84.0 89.3 82.3 86.0 83.0 73.2 72.8 456
10 25 86.0 88.4 79.7 91.2 87.2 73.0 76.4 464
11 25 84.4 90.9 90.5 89.8 74.3 67.2 74.7 464
12 25 84.7 91.4 84.8 88.1 79.6 66.8 73.0 459
级部平均分 86.4 90.8 84.7 90.6 83.6 72.1 75.6 468.0
班级 项目 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生物 名次
1 60 81.7 81.9 62.1 70.8 69.6 56.5 64.5 391.3
2 60 79.2 79.4 60.1 75.8 65.1 55.8 63.3 386
3 60 79.2 81.4 59.1 71.9 67.7 57.4 65.0 387
4 60 80.9 80.1 57.9 74.7 80.4 61.3 66.0 398
5 60 75.5 81.3 53.0 70.9 69.1 58.3 56.0 372
6 60 79.3 80.9 55.6 68.3 71.4 62.5 59.6 380
7 60 80.7 84.7 63.1 69.8 75.9 61.1 62.9 397
8 60 77.5 83.4 61.8 66.3 72.8 61.4 61.8 384
9 60 76.0 80.3 55.0 67.3 70.6 58.3 59.3 373
10 60 77.3 79.6 53.3 78.1 71.2 56.4 61.8 378
11 60 75.6 83.1 61.6 70.5 62.6 53.3 61.4 379
12 60 75.4 81.1 61.5 69.6 68.5 53.1 60.4 379
级部平均分 78.2 81.4 58.7 71.2 70.4 58.0 61.8 383.7
班级 项目 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生物 名次
十四中优秀率、及格率 50% 10% 12% 15% 36% 12% 17%
89% 80% 34% 51% 72% 46% 59%
30% 87.9 92.3 90.4 94.3 86.2 75.1 78.1
60% 84.1 88.4 75.5 84.5 80.1 67.4 71.4
80% 81.8 85.4 66.3 77.7 75.4 62.7 66.9
十五中优秀率、及格率 21% 7% 14% 19% 36% 11% 31%
74% 69% 40% 61% 69% 42% 69%
30% 79.4 88.6 93.0 95.5 86.1 74.2 84.8
60% 75.3 84.7 79.5 87.5 80.3 66.0 78.8
80% 72.0 81.5 70.3 82.0 75.4 60.4 74.1
班级 500以上 480 460 440 420 400 380360340
1 7 9 16 20 23 31 33 38 40
2 6 10 12 20 26 32 35 39 45
3 10 14 18 21 24 28 34 37 42
4 8 11 16 21 27 33 37 43 43
5 5 8 11 17 22 27 27 32 37
6 8 11 15 18 24 26 30 35 41
7 6 11 13 19 23 32 35 37 45
8 7 11 15 18 23 31 35 37 40
9 6 9 12 13 17 24 30 33 39
10 5 9 13 16 19 23 27 37 45
11 4 8 15 18 21 25 31 36 40
12 5 6 12 15 23 28 33 36 38
级部 77 117 168 216 272 340 387 440 495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班级、学科发展不平衡,班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希望成绩较高的教师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成绩偏低的教师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多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争取在下次考试中成绩有所突破。
5.分析班级成绩(见附表)
二、教学反思及打算
1.抓管理、促教学。通过级部抽查、班主任日查、值日主任巡查,强化落实各时间段学生学生应该干什么(班务日志),确保学生秩序井然有序,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进一步理顺班主任值班、靠班、奉献的关系,加强班级之间的合作。
2.加强对三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力度。①对关键生:由班主任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将边缘生(级部前300名、500名)分配给任课教师,通过关键生谈话记录加以落实;②对学困生:除加强思想加以外,由班级学习带头人帮扶,采取生帮生的办法,随时随地进行帮扶指导;③对思困生:以班主任和级部帮扶为主,建立思困生成长档案,有针对性地定期找其谈话,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班级稳定发展。
3.通过主题班会的召开,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为主题的班会,旨在培养学生告别童年,迈好青春第一步,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做好人生发展规划;以爱因斯坦名言“成功=艰苦劳动 正确方法 少说空话”为主题的学法交流班会,目的是告诉学生,学习无捷径,要通过勤奋努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惜时如金才能学有所成;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会,通过学生交流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心,同学们的无私帮助,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以“加压拼搏,勇闯佳绩”为主题的班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期末检测。
4.强化集体备课,落实讲学稿的规范使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深入备课组参与集体备课、随堂听评课、不定时抽查教师、学生讲学稿使用情况加以落实。
老师们,期中考试虽然过去了,但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生活才刚刚开始,我们教育教学的路还很长,让我们本着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学生负责,让学校满意,让家长放心,努力开创七年级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学科教学工作总结汇总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1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大全 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 初中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七年级下学期下册音乐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