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嶂要求皇位:【佳片U约】德.荷电影:《玫瑰围墙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0:48:39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影视展播》
德.荷电影:《玫瑰围墙》
[影片海报]







[热诚推荐]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时直194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他近乎疯狂的反犹主义,大量犹太人被捕,这里面当然也会有许多德国女性的犹太丈夫.影片从20世纪的纽约开始,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纳粹时期的那个特殊群体,许多被尘封了的往事,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影片简介]
影片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在194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许多犹太人遭到逮捕,其中也包括很多德国女人的犹太丈夫。这些德国女人在丈夫被捕后来到柏林盖世太保司令部外抗议,最终成功的迫使纳粹政府释放了她们的犹太丈夫。
故事开始于2001年的美国纽约,德国女人鲁丝埋葬了她的犹太丈夫,在悲痛中,鲁丝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最后她决定恪守犹太教传统,进行一场为期30天的哀悼。同时,鲁丝禁止女儿汉娜与南美洲的罗易斯结婚,汉娜无法理解母亲的这种怪异行为,远赴柏林寻找答案。在那里,她遇到了现年90岁的丽娜,从丽娜那里,汉娜知道原来母亲的父母都是二战时期遭到驱逐的犹太人,而丽娜就是当年母亲的朋友,那时她们都还在柏林的罗森斯塔塞街,在那里,发生了很多尘封许久的往事……
[基本信息]
导演: 玛格雷特·冯·特洛塔
编剧: 玛格雷特·冯·特洛塔
主演: 卡嘉·瑞曼 / 玛丽亚·丝奇拉德 / Martin Feifel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荷兰
语言: 德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03-09-18
片长: Canada: 136 分钟(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Switzerland: 136 分钟 / USA: 136 分钟 / Argentina: 136 分钟
又名: 罗森斯塔塞街的女人们 / 玫瑰大街 / Rosenstrasse
玫瑰围墙的获奖情况
2003年
威尼斯电影节 SIGNIS Award - Honorable Mention 玛格雷特·冯·特洛塔
2003年 威尼斯电影节 UNICEF Award 玛格雷特·冯·特洛塔
2003年 威尼斯电影节 最佳女演员 卡嘉·瑞曼
[精彩影评]
Rosenstraße 是这部影片的原名,直译应为玫瑰大街。其典故是二战后期,德国政府突然撕毁原先的承诺,将当时生活在柏林的犹太人逮捕并集体关押在一个修道院中准备送往集中营。而这些犹太人的德国妻子们则自发地聚集在关押地所在的玫瑰大街上进行抗议示威。
《玫瑰围墙》从犹太人的德国妻子的独特视角入手,向观众呈现出一个可能会因为《辛德勒的名单》或《钢琴师》的光环而被忽略的特殊群体——在纳粹德国统治下的犹太人的德国配偶。导演没有刻意去渲染所谓的“大义”或“慈悲”,女人们直抒胸臆的呐喊:“把我的丈夫还给我!”代表着普通民众对正常生活的向往。女主角莱娜丝毫没有觉察到她的拜访者是与她一同矗立在凄风苦雨的玫瑰大街上并最后受她抚养的犹太小女孩的后代,当被要求重新描述那段历史时,她并没有以过去的事迹进行邀功。对她而言,往事犹如亲手酿制的酒,数十年后再来品味,没有故作姿态的眩目包装,却有一段沉重历史所带来的苦涩和相濡以沫的甘甜。即便在战后,她也没有将营救自己丈夫和其他犹太人的行为作为资本来追求荣耀,我们看到她只是依靠犹太慈善团体的资助而平凡地生活并甘之如饴。导演似乎有意避免为人物套上英雄的花环,而以夫妻深情对霸权的直面来含蓄地表达人道主义的润物细无声,而正是这种低调姿态的呈现使影片拥有一种独特的感人之处。
在荷枪实弹的士兵面前,妇女们在坚韧的支撑后面仍然是脆弱的生命。一触即发的机枪让人疑问所谓“人性的光辉”在暴力面前是否真有能够扭转命运的感化力。影片的发展让人觉得,一个在历史上恶行滔天的政府对自己人民的权利仍然怀有一定的尊重。而正是因为这种尊重使得子弹最终没有从枪膛射出,被关押的犹太人也终于回到了妻子们的怀抱。如果一个执政党不想改变独裁的状态,那么至少也该对人民的权利多加尊重,否则就连纳粹都不如了——这是我看完影片的另一个感想,虽然有些滑稽。
二战是现代电影的一个重要题材,而犹太人又是二战题材电影的一个重要题材,自〈辛德勒的名单〉名单之后有很久了我都不愿意再看二战犹太人题材的电影了,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眼睁睁的看着长达一两个小时的人间悲剧,已经足以让人压抑的吃不下饭……不过,今天还是看了(罗森斯塔塞街的女人们,玫瑰大街 / 玫瑰围墙)。
这个电影描写的角度有些特别——用倒叙和第三者讲述的手法描写在二战中犹太与雅利安人通婚家庭的遭遇:有的德国丈夫抛弃了妻子,妻子被抓起来,孩子沦落街头;有的犹太人丈夫被抓,贵为贵族的雅利安人妻子收留了沦落街头的犹太孩子并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在关押他们的地方(Rosenstrasse)抗议示威,以求与她们丈夫团聚,经历一番坎坷她们达成了愿望……爱情的伟大暂且不提,以前也看过很多更惨的或者更煽情的有关犹太人遭遇的电影,这次却在一个结局还算圆满的电影里却看出了比以前更多的绝望,感觉到了比以前更多的无助,也就更理解了犹太人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的要建立自己国家的迫切(其实这些“更多”跟电影关系并不很大,纯粹跟自己个人的想法和认识这些年的变化有关)——灾难面前的无依无靠让人生出了对“家”的无限渴望。
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些事——我很好奇在南洋的华人们对中国到底是一种什么态度,人民政府对东南亚华人是一种什么态度?在印尼两次排华屠杀的时候,那些祖先来自一个据说民主文明富强的泱泱大国的人们在面对恐惧和死忘的时候会想些什么,他们会不会比犹太人被纳粹所屠杀时更加绝望……
[请您观看]
',1)">
编辑于201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