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膏同仁堂:当代篆刻二十人系列评论之八 祝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4:26:10
当代篆刻二十人系列评论之八 祝竹傅德锋祝竹先生治印在当代印坛独标一帜,其作以清逸灵动、温润淳厚示人。他的印作既有秦汉印的古朴,又具明清印的峭丽,同时尚不乏当代印风的灵巧。我们面对祝竹先生的篆刻作品,有一种变化无尽的空间感,用字自然大方,不有意讨巧,取意在工放之间,看似平实,却又耐人寻味。印面文字很少作夸张变形,但线条组合并不显单调刻板;章法能因字赋形,随形就势,虚实相生,疏密自然。用刀不温不火,冲切并施,一派浑穆之象。当代篆刻的总的审美特征是以写意印风为主,追求雄浑大气,奇逸多变的艺术效果。某种程度上已突破了传统的“印宗秦汉”的取法范围,在秦汉印、明清流派印现有的各种风格范式挖掘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基础上,进行着新的探索。从字法上来讲,举凡碑碣、石鼓、昭版、权量、瓦当、古陶、汉简等等文字皆可经过一番通变印化,拿来入印,营造出了全新的艺术效果。章法上也大胆吸收大写意画与“现代书法”的一些形式构成因素,强化疏密对比。刀法上则在冲切并施的基础上,又掺入一些新的技法技巧,举凡刮削划磨敲等等手法无不用之,甚至在铃印的过程当中也极为讲究,诸种因素互为作用加大了作品的信息含量。但不可否认,当代篆刻创作在较之前人有所突破的同时,也明显暴露出一些不足。片面地追求创变,导致很多印人对传统打入不够,跟风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对篆刻文化精神的深层把握,形式上虽五花八门,但内在蕴含明显不足。很多作品虽能在瞬间内招人眼球,但却不耐品读。而祝先生的篆刻创作却能够祛除上述弊端,他在广取博收前人优点的同时,尤为注重个人风格语言的锤炼,有着非常清晰的指导思想。他说:“对于古人,我们不得不心存敬畏,但事实上,每个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又总是在想着要超越前人。与其说这是一种时代责任感,不如说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这个时代让人们充分认识了这种本能,并且上升为一种理性的自觉,从而产生了超越古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潮流。我们这个时代的弱点,则在于人们让这种本能过份地膨胀了,由自负而迷恋,以至乱了方寸,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他对当代篆刻创作现状的这种理性的分析,甚为中肯。我们从祝先生几十年的篆刻创作历程来看,他无疑是一位有着独立文化品格追求的篆刻家。他“不求与古人同而不得不同,不求与古人异而不得不异”,在片面追求创新而反致于风格面目趋同的当代印坛,殊为难得。他的篆刻虽属写意一路,但却很少有时下的喧闹与浮躁之病,观其印作,便不难从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安祥的冲和之气,在古意盎然的风格统摄下,自然展现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理想。祝竹先生的印作虽在本质上是以古典印风为依归,但他贵在食古而化,能化他为我,亦不刻意求形似,不作四平八稳状,方寸之内富于变化,一些印作不仅气息上酷似古人,但在表现手法上却具有着青年印人特有的时代感,如“山阳顾工字欲善五方斋所得”、“书生之福已多”、“不效邻家鸣声”、“吕欢呼”、“何不秉烛游”“兴来小豁胸中气”等几方印即是。祝先生在篆刻上创作与理论并举,互为促进,造诣独到,令人激赏。他的印近“工”而不流于板滞,近“写”而不失之“粗野”,古典传统印风的雍容典雅与现代审美的灵巧多变在他的篆刻创作当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但他的一些印作因有意追求面目上的差异,试图从审美感觉上示人以不同的线条意象,在风格上却稍欠统一。这其实也是目前很多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守常”与“求变”的尺度与分寸的把握始终是考验一个印人功底深浅、见识高低的关键。而我们面对祝竹的篆刻作品,当中虽不乏一些小小的遗憾,但从他的作品中却可以获得从继承走向创新的某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