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x医治苗人凤:中国媒体软实力何时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6:43:52

中国媒体软实力何时崛起

美国媒体的新闻报道能力并非不可逾越,在信息全球化与国际权力格局变迁的今天,中国媒体越来越拥有与美国媒体竞争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王 文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19期)

    “中国新闻制造”要有必胜的自信

    不少人敢说甚至认定,中国GDP总量迟早超过美国,但在新闻报道能力上,却很少有人认为,中国具备与美国媒体竞争的能力,更不敢宣称,中国新闻的报道力、竞争力可以赶超美国。这种自信心的整体缺乏,使中国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国际传播力的定位偏低,一些国家级的电视台、报纸、杂志、电台都仅仅将传播力的影响重心范畴定位于亚洲,比如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的定位口号就是“连接亚洲(Your Link to Asia)”。

    这种定位可以理解为是实事求是、稳扎稳打的表现,但并没有遵循古人“取法其上得其中”的教诲,甚至还有可能矮化了自我,长了他国的志气。比如,近期有本讲美国媒体的畅销书就以“话语权:美国为什么总是赢得主动”为题。这显然是在神化美国媒体的能力,完全抹杀了中国媒体近年来在汶川地震、奥运会、世博会等诸多重大事件上的领衔地位。

    事实上,近年来,美国媒体转引中国媒体报道内容的比例大大上升,对华报道的积极度已有显著改善。笔者曾粗略观察,美国三大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天天都有报道中国的新闻,且在报道时几乎都会转载中国媒体的内容。可见,美国媒体的新闻报道能力并非不可逾越,中国媒体影响甚至引导美国媒体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信息全球化与国际权力格局变迁的今天,中国媒体越来越拥有与美国媒体竞争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当下的关键在于,中国媒体首先要有自信,要坚信既然“中国制造”的质量能赶超“美国制造”、 “中国制造”的数量能遍及美国大街小巷,那么,“中国新闻制造”也理应能超越“美国新闻制造”。

    中国媒体竞争力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所谓“天时”,是指当下美国实力相对衰落,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国内高涨大大冲击了美国媒体的新闻创造力,加之中国崛起所带给美国的“落差效应”,使中美媒体报道能力的差距大大缩小。

    近年来,美国常曝出以反恐、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和操控新闻报道的丑闻。曾50年担任白宫记者、有“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之称的海伦·托马斯,在2006年出版的《民主的看门狗》一书中,力陈华盛顿新闻界的没落,并揭露了联邦政府干涉美国新闻自由的微妙度。这位当时已85岁高龄的老人,在书中呼吁“在权贵面前,记者必须有足够的勇气”。海伦的书只是近年大量批判与反思美国媒体界退步的一个侧面。在战争与人权、权力与真相、支持专制政权与推行民主自由、意识形态与基本道义之间,美国媒体常常暴露出双重标准,这大大削弱了它们的公信力,也撼动了美国的软实力霸权。相比之下,随着中国软实力的整体提升,中国媒体在世界舆论格局的地位则慢慢凸显出来。

    所谓“地利”,是指中国迅速崛起的“明星效应”,使原本只属于中国的一些地方新闻越来越具有重大的国际新闻价值,中国媒体具有本地报道的天然优势,进而拥有引导国际媒体报道的潜力。

    这两年,中国国内发生的许多重大新闻事件,都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有天灾类的,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有社会骚乱类的,如瓮安、拉萨、乌鲁木齐事件;有文体类的,如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等。这些事件的传播效果通常有一定规律:只要国内媒体报道这些新闻及时、客观、理性和充分,国际对华报道就会朝着有利于中国形象的方向展开;反之,只要采取捂、瞒、谎、漏报等方式,国际媒体就会倾向于无端地猜测甚至全面抹黑中国。事实证明,在新闻战场上,尤其是中国新闻报道上,中国是否能超越“第一媒体强国”美国的关键,不在于美国媒体的实力有多差,而在于中国新闻报道自身的实力有多强。有许多国内突发事件的报道案例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客观详尽的报道,作为拥有第一手现场资料的中国媒体也不难牵到美国甚至世界媒体的鼻子。

    所谓“人和”,是指近些年来中国媒体人的集体进取与从业激情,与美国新闻精神有所懈怠甚至相当程度上的堕落,形成鲜明的反差。不少学者曾描述,西方国家像一个暮气沉沉的老人,而中国却正当年,中国媒体也处于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

    从2011年起,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媒体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随着博客、微博等新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将使中国新闻越来越展现出社会整体的威力与责任。我常常与学生及一些同行说,当下中国有点像美国1900年代前后的“进步主义时代”,虽然中国不少媒体的价值观有差异,但大家都在往左、右两个方向,一点点突破传统政治惯性导致的新闻桎梏。有些媒体及个人甚至不遗余地地致力于“扒粪运动”,通过各种新网络技术,打破常规,勇敢地揭露社会与政府的负面新闻。这些揭黑有时或许带有一些短视、误传甚至造谣的成分,但整体上,中国媒体的努力正在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完善与提升,而中国新闻报道能力也正在全体媒体同仁的努力下蒸蒸日上。

    中国新闻能力依然存在的缺失

    我们或许可以按照新闻报道对象的不同,归纳出一些关于中美两国新闻能力高低的结论。第一,在中国新闻尤其是对那些国内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上,中国的新闻报道能力理应比美国媒体强。第二,在纯国际新闻的报道上,中国媒体也越来越展现出国际一流的实力基础。然而,不能否认,中美媒体的竞争隐含着意识形态斗争,在这方面,中国的弱势很明显。一方面,中国记者的绝对数量虽然庞大,但记者年龄普遍年轻,经验非常不足。长期以来,编辑记者的事业编制使许多富有经验的资深媒体人,都晋升为领导层或调任其他管理岗位,导致当前一线采访的岗位极度缺少高级人才支撑,也滋长了中国媒体行业的浮躁氛围。加之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思想动荡而混乱,媒体界的价值共识并未形成,甚至彼此间观念互不相容,这也使以媒体传播为主要平台的中美意识形态斗争中,中国显得捉襟见肘。

    另一方面,西方对包括媒体在内的敏感行业的开放度大大小于中国。像《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新闻周刊》、路透社等一批西方一流媒体,都在中国开设中文网站,并以外文翻译、专栏作家撰稿等方式,突破了中国对网站采访资质的限制,使得西方媒体在中国的传播力大大强于中国舆论在西方的传播效果,在意识形态传播上,中国明显呈现出“知识与信息逆差”的不利态势。这种态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部分中国媒体人的自卑感,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中国媒体成为西方价值理念与意识形态的传声筒。这种逆差现象是中国未来打造可持续性的传播能力进程中必须加以警惕的。

    尽管如此,应该看到30多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中国媒体与舆论环境的整体进步。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心,随着中国崛起这条大船的“水涨船高”,只要中国媒体人持之以恒地努力,以及中国舆情治理能力的不断优化,中国必将拥有像当下令世界尊重的《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外交》杂志那样的中国媒体,中国媒体传播力超过美国,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作者为环球时报编委、首都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