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无双2全真外功:研修特色教师工作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7:04:08

研修特色教师工作方案

2008-11-19 20:17:39|  分类: 个人学习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研修特色教师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政治品德素质、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为宗旨,造就一批职业道德高尚、学科造诣深厚、教学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带动与引领全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强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让实小的教育更精彩,让师生的发展更和谐,谱写教育事业新的辉煌。

二、组织网络

(一)班委组成

班主任:栗竹青

班委会成员:王小会 焦学峰

(二)学员组成:

本期吸纳学员15名,分设语文、数学、综合3个组。

(三)后备梯队

 以“青蓝工程”为载体,骨干教师研修班1名学员引领2名徒弟,以此强力推进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学员选拔

(一)选拔条件 

1、师德要求:爱事业,积极进取;爱学生,宽容豁达;工作责任感强,作风严谨,踏实认真,教育教学成效优秀。

2、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现代信息技术等级证书》,具备相应学科要求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3、课堂教学:积极参与新课程实验,课程理念先进,教育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质量高;参加课堂教学竞赛,至少有1次获得一等奖,或者执教教研课不少于2次。

5、育人工作: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坚持素质教育,坚持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促使后进学生逐步改变自我取得明显成效。

 6、教研科研:

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至少在全校上过1节研究课;

勤于思考和总结,近3年至少有1篇教育教学的论文或1项课题的研究报告在教育报刊发表或获奖;

 7、学生辅导:在辅导学生学科(包括语、数、英、音、体、美、科技创新项目等)竞赛方面有显著成绩,辅导学生在各类竞赛获区级以上等级奖。

(二)选拔程序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教师个人提出申请,学校“教职工考评小组”考察审核,报经学校校务会审核批准。

四、研修目标

(一)总的目标:

通过培训学习,使研修班学员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学术水平、教育教学技能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任教学科发挥引领作用,对青年教师起到传帮带作用,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具体目标:

1、通过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听专家专家讲座等形式的培训,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拓展相关的学科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增强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2、通过岗位实践、参观考察、课堂观摩、评议交流等形式,提高学员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为逐步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奠定坚实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牢固树立“科研兴教”观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能独立主持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促使课堂教学更趋合理、规范、科学。

(三)研修内容 

1、每学期学习1本教育专著,参与1项教科研课题研究,完成1篇教学论文,每学年有1篇以上论文市级以上教育报刊发表(或市级以上获奖);

2、每学期执教1节校级以上的示范课或研究课,作1次教育教学专题讲座。

3、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积极培养年轻教师,努力做好“传帮带”,重点指导1位青年教师,促进其尽快成长。

五、培训形式 

1、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相结合、导师指导与小组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教教育学改革动态,教育教学原理与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策略等内容。

2、实践考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培训过程中有机结合市区的教研活动,采用执教校级以上公开课,同组学员互相听课观摩,到外地听课参加教科研活动(拟每学期至少外出考察学习1次)等形式,重在课堂,重在实践,致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课题研究。坚持先进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教育教学的热点与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倡导从具体的教育教学个案入手,专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公开示范与论文(案例)撰写相结合等方式,使研究成果能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 

五、培训实施 

1、培训周期:2008年2月——2011年6月

2、组织管理:常务班主任(教科室)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课务、日常管理与学期总结工作。

3、考核评优:每学期结束时,班委会对学员出勤情况、教育观念、学术水平、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等进行考核,并填写《教师研修登记表》。

通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民主测评、查看资料等形式,结合学员的自我评价,评选出优秀学员,进行奖励,评选比例约40%。

4、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发挥高等院校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的理论优势,寻求高等院校给予教学上的支持和交流上的便利,发掘本市各类学校的优秀导师资源,为骨干教师的培训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