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高教自考学校:改造升级 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3:00:39
改造升级 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 2009-10-21 14:44     在政企联手应对金融危机,实施工业经济“保稳促调”发展战略中,传统产业工业基础性地位突显出来,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同时充分暴露,为进一步夯实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传统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委[2008]44号)文件,通过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企业主对于企业转型升级意识增强,传统产业技改步伐加快,截止目前,县备案技改项目53只,总投资3.98亿元。其中:针织行业备案项目29个,拟引进电脑横机752台,已到位478台,政策绩效初步显现。如何进一步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更好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已成为当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三位一体”战略重要环节。
    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产业在我县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比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我县逐步形成了桐君街道轻纺、横村镇针纺织、分水镇制笔等数个传统产业块状经济,在致富地方百姓,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以加工为主,“两头在外”的我县传统产业受国内外市场制约较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我县传统产业遭受严重冲击,许多传统企业措手不及,应对办法不多,面临发展困难,部分企业甚至破产、停产歇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工业经济保稳促调的基础。
    二、我县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截止2008年底,全县有传统产业企业4121家,包括皮件、针纺、服装、箱包、制笔等产业,占全县52%的企业数量,近60%的职工,但只创造了45% 的工业销售产值,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整个产业中最大的杭州桦桐家私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产值也仅有5.44亿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从结构看:无论是企业数量、销售总产值、从业人员数,传统产业都是排在前列,是全县当前最大的工业产业群。但从竞争力看,传统产业却远远落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如针纺织行业,2008年全行业利润总额2.7亿元,同比下降17.4%。应交所得税、应交增值税分别同比下降18.6%,17.5%。其次是发展后劲不足。2008年针纺织业投入5.0亿元,同比下降8.3%。2009年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项目仅有3家。
    从规模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铺天盖地的小企业比重偏高,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比重偏低。数据显示,我县的企业多为加工型的小企业,规模以下的企业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2.23%;规模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受国际形势影响,部分规模企业出现萎缩。2008年底,桐庐富春江织造有限公司销售产值2.8亿元,同比下降14%,杭州绫绣针织有限公司1.4亿元,同比下降41%,桐庐雅丽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0.9亿元,同比下降50.4%,桐庐羊绒针织有限责任公司 1.1亿元,同比下降10.2%。
    从技术看:传统产业的产品一般是人们身边的生活用品,其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而且其投资成本也比较低,市场准入门槛比较低,容易进入。如针织业的主要设备手摇横机每台只需2000元左右,少的企业购买3、4台机器就可以加工生产。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数量众多,造成市场竞争激烈,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大。以针纺织行业为例,至2008年底全县针纺企业1987家,企业家数同比下降6.5%;职工人数40525人,同比下降3.0%。
从人员看:传统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职工的科技知识、技术要求不高,职工主要以农民工为主,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产品以对外加工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企业家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意识不强。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过去几年市场行情一片大好的形势下,许多传统产业企业家存在急功近利心理,将企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规模的扩大和人员的增加上,热衷于追求短平快效应,对于需投入大量资金,引进高技术人才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项目重视不够,存在着短期行为的思维方式,尚未充分认识到传统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严重阻碍了企业进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进程,错过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最佳时期。在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国内外市场大幅萎缩,产品价格空间不断压缩的不利形势下,企业家才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被迫性的进行技术改造,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给人以亡羊补牢之痛,但可以肯定的是为时不晚。
    2、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深度还不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全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该说已在全县上下已形成共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近些年来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积极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和微小企业上规模培育计划,加快电子商务进企业,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当前我县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在深度上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企业改造提升主要还停留在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更新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意识不强,缺乏技术研发。在块状经济优势较为明显的针织业和制笔业中,针织业仅有三源织造、华艺针织等少数企业注册了产品品牌;制笔业中也只有华奇文具等4家制笔企业荣获杭州市名牌称号。传统产业中几乎没有企业建有独立的设备研发中心,产品生产设备主要依赖引进。
    3、企业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仅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优惠政策。但以代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企业家十分重视实用型熟练工人,对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研发型人才应用意识不强,缺乏人才培训机制,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才作用,体现人才价值,造成人才不足与浪费、引进与流失并存,严重影响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业升级的速度。产品缺乏品牌效应,非价格竞争缺乏优势已成为传统产业实现质的飞跃短腿。
    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对策思路
    1、提高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要性认识。要辩证的看待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传统产业是相对高新技术而言,但传统产业并不是落后产业,更不是夕阳产业。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积蓄资金、人才转型发展高新产业,高新技术的发展也要靠传统产业做支撑。充分认识我县当前工业结构现状,传统产业比重下降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形成并不一躇而就,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传统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县的重要产业之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十分紧迫和必要。要始终坚持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
    2、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县委、县政府为帮助企业应对危机,减负企业负担,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扶持力度之大,扶持内容之广为历年来罕见。当前最为关键的是抓好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切实让企业了解政策、利用政策,增强发展信心、提高技改动力,激发发展激情。要开展政策下乡、下企业宣传活动,扩大“黄金”政策的引领带动作用,让政策在促进企业发展上真正起到“四两拔千斤”作用。要深入基层、企业了解掌握企业所想、所需,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内容,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在政府门户网上建立专门的扶持政策专栏,分类整合各部门优惠政策,加大对外宣传,加强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调整政策文件,方便企业对号查找。充分利用省市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向上申报扶持项目,争取扶持资金。重点加大省市技术创新项目、技术中心项目、信息化项目、技改项目申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能力。
    3、鼓励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调整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做强做细各个环节,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公关策划等环节从生产经营中脱离出来,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形成独立的科研中心、产品孵化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把实施名牌战略同我县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通过动态管理、平台建设和对外推广等配套措施,大力带动全县品牌建设的兴起。鼓励企业入驻商务区,建立总部,发挥总部经济、集团经济、税源经济作用。
    4、提升服务助推企业改造提升。发挥服务拉动作用,通过搭建服务平台,转变企业经营思路,缓解要素制约,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多渠道开拓企业技改融资。加大银政企对接会协议放贷资金的督促落实,继续推进与合作银行开展的“银政通”企业技改贷款活动,发挥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作用,建立贷款应急周转资金,并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抗风险能力,更好的为全县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国内、本地市场,确保企业基本面稳定。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引导和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会,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行动,增加企业订单,保障企业经营发展,为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创造稳定的环境。三是积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提高企业技改主动性。举办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各类培训班,帮助企业练好“内功”,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意识,提升应对风险能力。
    5、实施传统产业梯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发展战略(即: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一批、中小企业扶持成长一批、招商引资新增优化一批、自主创新做强做大一批),大力实施三个十大示范项目(即:十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十大新型制造示范项目、十大转型升级引领项目),努力造就一批引领全县传统产业发展的带头企业,提高产业带动能力;积极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和微小企业上规模培育计划,排列出一批中小型和微小型传统企业扶持成长计划,明确推进举措,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形成良好的传统产业企业梯队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