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不锈钢水箱:美国因丢掉中国而介入韩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8:41:51

美国因丢掉中国而介入韩战

2011-01-14 08:22:26

归档在 历史思辨 | 浏览 8128 次 | 评论 20 条

在1月5日博文《杜鲁门为什么抛弃蒋介石》一文中,我指出:蒋介石因其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押错宝而被新当选的总统杜鲁门抛弃是其丧失整个大陆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杜鲁门因为抛弃蒋介石,不禁失掉了整个中国大陆,而且还直接引发了战后美国介入的两场战争:韩战和越战。我们先来看看韩战。

原本美国对朝鲜半岛并无兴趣。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分别派军队进驻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将朝鲜划分为南、北两部分。随着半岛形势发展,苏联主张双方从半岛撤军,并于1948年底撤出全部军队。从1947年9月开始,五角大楼逐步倾向于放弃朝鲜半岛。军方认为朝鲜半岛没有战略价值,即使美军要在西伯利亚或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动用空军即可超越半岛地理障碍,予以有效打击。当时,美国政策战略重点在欧洲,随着美苏在柏林对峙,欧洲局势紧张。美国急需加强驻欧军事力量,以维护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因此在亚洲的所有行动仅限于“防守”。另外,当时的美国政府严格奉行低税收、低赤字的均衡预算政策,在此情况下只能确保重点,即欧洲。因此,自美军进驻半岛以来,国会在向半岛驻军拨款问题上便争论不休,致使当地驻军的经费和装备供给严重不足,后勤出现危机。最后美国军方高层批准撤军,并于1949年6月撤出在半岛的全部驻军,仅留下部分军事顾问。在战前,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估计还比较乐观,认为目前还不会爆发战争,北方可能会通过游击战、心理战和政治压力等手段实现目的,不大可能公开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艾奇逊甚至还在1950年1月发表演讲称,“亚洲的未来取决于亚洲人民,美国不会干预。受到攻击的人民必须首先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抵抗,然后才能寄希望于国际社会根据联合国宪章采取行动。”此番讲话的潜台词就是:美国不会为避免南朝鲜的“陷落”而使用武力。如果历史按此逻辑发展下去,美国将放弃朝鲜半岛。然而,当1950年6月25日凌晨4点,朝鲜内战爆发后。从25日至30日,美国政府连续召开会议,做出了一系列军事干预的决定,并逐步升级,最终全面卷入朝鲜战争。美国政策所以发生如此之大的转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杜鲁门吸取了丢失了中国大陆的教训。

从宏观上讲首先是因为美国认为,不在朝鲜采取行动将危及它的全球战略。事实上,当杜鲁门政权因为个人和性格的原因,抛弃了蒋介石政权(参见《杜鲁门为什么抛弃蒋介石》一文),导致中国大陆变色之后,世界格局因此发生巨大变化:所谓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强大而足以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对垒,世界正式进入冷战时期。此时,东西方紧张对峙,美苏在欧洲、中东和亚洲等许多地区势力范围还没有划定,摩擦不断。美国认为此次北朝鲜进攻背后必有苏联的支持和指使,必须予以反击,才能防止苏联在欧洲和中东等地的“军事冒险”。同时,美国认为必须采取行动,才能向依赖美国保护的盟国显示强大力量,否则其盟国可能会屈服于苏联的压力,西方阵营将崩溃。上述想法在杜鲁门向盟国的通报文件中得到了体现:“唯有通过行动显示美国的坚定意志,才能威慑苏联不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新的行动。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去保护我们帮助建立的国家……位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与苏联相邻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 换言之,美国认为:苏联跟东亚的韩战不是单纯的北韩打南韩,而是苏联在支持中共夺取中国大陆政权后赤化全球的又一重大举动,他们想借此探明西方世界底线。如果美国不反应的话,他们可能会进一步地赤化其它地区。所以,美国势必要有所回应,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就决定参战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中国大陆的丢失,使得美国政府如同惊弓之鸟,哪怕朝鲜这样弹丸之地的争端,它都不敢掉以轻心。

再从美国国内形势来看。1950年6月韩战发生时,也恰恰是在中国革命胜利不到一年的时候。美国国内,当时反共,麦卡锡主义在升起。美国的决策者不能再承担失去中国后,再一次承担失去朝鲜半岛的骂名。

自从美国政府确定了从中国脱身的政策以后,特别是在苏联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和中苏结成同盟以后,美国共和党掀起了对政府远东外交政策普遍不满的浪潮,他们把美国“丢失”中国的责任归咎于民主党的外交政策。麦卡锡借机指控国务院里有大批共产党,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务院里的中国问题专家几乎全部被清洗,艾奇逊首当其冲,承受了极大压力,甚至马歇尔也难免受到牵连。不仅如此,艾奇逊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也受到军方的指责和攻击。在这种背景下,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月中,以艾奇逊为首的国务院不得不时时谨言慎行,注意免遭共和党强硬派的攻击。作为总统的杜鲁门则更为重视国内,特别是国会的舆论倾向,而且尤其注意国会中各委员会主席的态度,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立法和法案的通过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这些人大多主张对一切共产党国家都采取强硬立场。共和党议员对民主党外交政策的猛烈攻击,也迫使杜鲁门为平息舆论而采取让步。共和党外交政策主要发言人杜勒斯进入国务院就是这种妥协的结果。如果说民主党政府在1950年上半年一直在寻找一个与共和党妥协,以迎合舆论,稳定国内政治统治的机会的话,那么,朝鲜战争爆发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事实上,在朝鲜问题上使用武装力量的主张,正是共和党在国务院的代表人物杜勒斯首先提出来的。

那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一主张的呢?朝鲜战争爆发时,杜勒斯刚刚访问南朝鲜后留在东京。当他听到战争到消息后,尚未搞清情况,便立即与他的助手艾利森一道,起草了一份给艾奇逊的电报,其中特别提到:“南朝鲜可能自己有力量抵住并击退进攻。假如是这样,那是最好了。但是,如果出现了他们力不胜任的情况,我们认为应该使用美国军队,那怕这样做会冒引起苏联的对应行动的风险。”这使杜勒斯成为第一个以文字形式提出美国使用武装力量介入朝鲜战争的人。艾奇逊对杜勒斯的意见十分重视,他认真阅读过以后,便把电报单独呈送杜鲁门。这封电报的意见无疑反映了共和党强硬派的立场,也无疑对杜鲁门和艾奇逊在第二天的布莱尔大厦会议上决定出动海军和空军投入战斗起到了重要影响。杜鲁门关于美国全面介入朝鲜战争的决定在国会内和社会舆论中引起的反响,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杜鲁门政府的决策受到共和党和国会压力的影响。除了塔夫脱认为杜鲁门未经国会同意而做出的决定有侵犯国会拥有的宣战权之嫌外,杜鲁门的决定在国会受到一片赞扬。曾经最严厉地抨击政府远东政策的共和党参议员惠里说:“总统目前这样的道路是唯一可采取的光荣道路。”“总统最后终于采纳了我们一些人的建议,他划定了忍耐的限度,在太平洋问题上,他放弃了举棋不定的作法,这使全国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杜鲁门的决定也赢得了舆论的支持。《纽约时报》称杜鲁门的决定是“一个重大和无畏的行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文章说,“从来没见过华盛顿这么一大部分人几乎一致满意政府的决定”。甚至连股票行市也上涨了。决定使用武装力量直接干预朝鲜战争,的确使杜鲁门政府度过了1949年底以来形成的政治难关。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美国军队在战场上的失利很快使杜鲁门政府陷入了更大的政治危机。

历史的因果就是这样环环相扣:杜鲁门因为国民党贪污即个人原因抛弃蒋介石,而被抛弃的蒋介石又很快失掉中国大陆,失掉中国大陆使得杜鲁门在国内遭遇空前压力,这种压力又迫使杜鲁门介入朝鲜战争以防再次丢掉整个朝鲜半岛……或许,这就是所谓历史的“蝴蝶效应”: 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