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坐和吉祥坐的区别:神舟飞船----中国制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9:11:04
第三十一期 神舟飞船 历史图集   历史图集   历史图集   入选理由      

  “神舟一号”,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起飞并成功着陆,圆满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处女之行”,拉开了我过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序幕。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系统工程。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随着各项工程进度顺利,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并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揭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序幕。

神舟一号

“我们的飞船比美、苏的晚40年才发射,但飞船技术水平要和他们现在的相当,要体现技术进步,不能照抄,要迎头赶上。”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王永志说。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国力,遵照“863”高技术研究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航天专家们一致同意从研制飞船起步,开始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同时考虑到我国在运载火箭和应用卫星方面已拥有相当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研制经验,以及有可能借鉴国外研制载人飞船的的经验,我国可一步到位研制第3代飞船,即多人3舱式载人飞船。

“神舟”飞船由轨道舱(也叫工作舱)、返回舱(又称座舱)、推进舱(或叫服务舱、设备舱、仪器舱)和1个过渡段组成。我国的“神舟”飞船具有“留轨利用”的功能。这就是当航天员乘返回舱返回地面后,留在轨道上的轨道舱由太阳能电池板继续供电,舱内的仪器设备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像卫星一样自主地工作,这可大大延长飞船执行太空任务的工作寿命,充分发挥飞船的“余热”。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位于返回舱前面,这是为了增加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它一般为航天员在轨工作场所,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板、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机构。轨道舱是航天员在轨道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

发射我国“神舟”宇宙飞船的长征-2F火箭除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外,火箭还增加了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救生系统(逃逸救生塔),火箭飞行可靠性达97%,航天员的安全性达到了99.7%。[详细]

神舟飞船发展大事记   神舟飞船的特点   “神舟六号”的构成
  神舟飞船的未来计划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二号(2001年01月09日)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2002年03月25日)-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29日)-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2008年09月25日)—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行走(又称太空漫步)。

 

  第一,起点高,一步到位。虽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较晚,但并不是从“加加林”时代的飞船起步,而是一步迈过美苏的40年发展历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第二,性能先进,智能化程度较高。神舟飞船是人类目前绕地飞船中最大的,仅返回舱就比俄罗斯的“联盟TMA”大30%。
  第三,用途广泛。神舟飞船是世界上惟一真正实现人货合运的载人飞船。飞船轨道舱在航天员返回后可以留轨工作半年,开展各种科学试验。飞船预留了交会对接机构和出舱活动部件的接口,可以作为空间站的救生艇,同时轨道舱也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目标飞行器。
  第四,投入少。飞船每发射一次所需经费达20亿元。神舟飞船由于设计合理,使得一船能够多用,节省了巨额的发射费用。中国走着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
  第五,准备周期长,单件生产。俄罗斯的载人飞船几乎可以随时发射,而神舟飞船目前的准备周期在一年左右,每艘飞船都是单件生产并还在不断改进。预计到神舟八号左右,飞船将从试验性产品转为成熟产品,生产周期也将大大缩短。

 

  轨道舱:“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逃逸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留轨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
  返回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中国计划于2010-2011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下列飞船将分别与其对接成为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神舟八号(2011年)—将成为空间站的一部分[1]。
  神舟九号(2011年)—晚于神舟八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八对接,成为空间站的实验舱。
  神舟十号(2011年)—晚于神舟九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神舟十一号(2012年)—晚于神舟十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