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典化妆学校官网:不可思E 2011-7-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21:28:34
不可思E

产品那点破事  产品经理必读 阅读原文

来自:Denzel  1天前

作为一名产品人员,看到这行欣欣向荣着实欣慰,欣慰自己选对行,同时也看到周围的同伴越来越多。

多的可怕…不熟悉的人越来越多…忽然冒出来的专家也记不过来。我想这是好事,证明这个黑马行业在发展、在壮大、急缺相关专业人士,我说是专业人士,不包括二把刀。

回到产品的话题,以下不会涉及什么专业问题,仅仅谈一些职业操守的事。

先扪心自问,你是如何成为产品经理的,负责任的想一下,你的经历和阅历是否可以担当这样一个职位?

笔者在这个职位上也是如芒刺在背的做事,时刻不敢怠慢,并且是逼上梁山。

如今看到很多人争着抢着要往上爬,很不理解,难道虚高的利益和名声真的是大多数从业者想要的?

1、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时刻警惕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的能力发挥在哪些岗位可以为公司带来最大利益。这是基本职业道德,也是未来可以走更远的基石。

身处这个职位,尤其是执行型产品经理,经常要周旋于多个部门之间,每个部门带来的影响都会施加在产品身上,不接受是不对的,而都接受你就不需要干产品了,这是个矛盾。为此,作为产品人员有些时候心里是一直处于很压抑的状态。

而很多产品人员回从这个压抑的心态中转变,一种转型成为压抑一辈子的人、一种转型成为混日子什么都不在意的人、最后一种会把压抑的问题当成事情解决掉,并且仍然尽心尽力的做事。

请接受现实,这个行业就是这样,请正视自己属于哪类人!

2、我要随波逐流的仕途风顺,还是为理想而奋斗,都是自己选的,走哪条路也无可厚非。

看在钱和面子的份上,我愿意做产品经理,虽说笔者是被逼上梁山,但也实属自愿。

好吧,谈谈钱的话题。

产品经理一般情况下回涉及到三类钱:工资、项目奖励、分红。抛开余下两类不谈,死工资就是我们吃饭的老本,所以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往往是影响我们去哪干的重要参考。

以我个人找工作经历来说,现阶段我可以找到4K 6K 8K 10-12K的工作。待遇跨度颇大,公司类型也是五花八门,但干的都是一样的工作。而现阶段我的工资只有6500,我想大部分产品经理都要高于这个价格吧,问题出在哪呢?

有一个经典的提升模式:公司A跳槽公司B+20%工资  公司B跳槽公司C+20%工资  公司C跳槽某有钱的创业公司+翻倍工资。

只要稳扎稳打,每个公司呆一年,在职期间积极求职,3年成为10K+产品异乎寻常的容易,我的确也见到不少这类人,即便找不到10K+的工作也会坚持寻找碰运气。

3、你的能力真的值10K+么?准确的评估能力和赚的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会使你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实,并且回头看看不会有人在背后埋怨你。

一直没有提到工作和专业上的事情,接下来也不想提,因为笔者不是一名合格的总结者。

不过有一个例子,以一位运营总监为反面教材讲一个故事,但愿给产品人员一些启发:

笔者在一家奢侈品网站做产品工作,由于框架简单、东西也是轻车熟路,真是一帆风顺。

而事情总有一些巧合,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故事……

公司为了更好的提升团队,高薪聘用了一位高管,职位是运营总监,负责网站整体事物。

作为产品经理,虽工作要同总监汇报,但产品相关事宜还应全局把控,而此总监触角深入产品工作中来,严重影响产品经理正常的工作,笔者在发现苗头不对的时候第一时间与总监和老总谈话,杜绝了此事。

而开会讨论产品的过程中作为产品人员应广泛吸取各部门的意见,此总监以多处严重的判断错误干扰正常的产品讨论会,造成讨论话题越走越远,并且形成一个没有支撑理由的驳论,这种会一直开下去的意义已经没有,最后只能看谁体力好谁就赢,那么这种会不继续也罢。

在产品实施合计过程中,笔者与总监在一处细节体验中产生分歧,笔者以还算强力的B2C从业经验告诉他这么做是对的,即使错了,也不会比别人家差。而这位在快车联盟网站“联系我们”中负责开发、数据接口合作的总监以不知从哪听来的很多专业术语说服我。

套用一句老话:不要跟sb讲道理 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一个水平 然后以他丰富的经验来说服你。

笔者自认为是一名一线SEO人员,并且对SEM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战经验,此总监每天和我炫耀他做的“淘宝客”网站,殊不知笔者应该是第一位利用阿里妈妈联盟做淘宝商品导购的。

好吧,我喜欢时间证明一切这句话,本站低竞争、高质量的内容,通过各种长尾和复合词估出来60W以上的流量,现有实际能力可以做到2W左右流量的站,先在只有几百IP(继承老站)。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真的懂了,每段故事的结束都承接着下一段故事的开始。

最后送给各位产品一句话:不管你今后走到哪,不管你的仕途是否风顺,不管运气好与坏,请做一名有尊严的产品人!

本文链接:http://www.yixieshi.com/zhichang/8022.html

 


您可能也喜欢:
产品运营中的互动与关系
轻博客要成功必须打好三场硬仗
如何理解产品设计中「拿数据说话」
问卷调查中的玄机
解谜Top Girl 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MyProduct:WordPress产品展示商业主题模板免费下载 (@wpok)
苹果iCloud云服务高级产品经理离职 (@cninin)
苹果历史产品的超酷视频 (@macgg)
药监局查封8类产品 大陆产食品首次查出塑化剂 (@xinmp)
SalesLead:适合销售产品的Wordpress电子商务主题模板免费下载 (@wpok)无觅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让亲身实践者执行工作流程 阅读原文

来自:Denzel  1天前

这里,我使用“工作流程”这个词来描述“个人或团体为了完成一项活动而遵循的步骤”意义上的流程,以及组织的一般制度。随着一家公司的成长,有必要增加或整理工作流程。

最重要的利弊权衡通常是工作流程所带来的阻力,以及效率或效益上的收益孰轻孰重。

一方面,很难评估这种权衡中的利弊,因为其中牵涉到很多因素,所以有一条可能会有帮助的原则:只允许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工作流程被执行,而且要由那些直接使用它的人来执行。通常,经理和管理人员会提议工作流程,因为它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指挥、控制、协调或沟通。但新工作流程的执行不应该为这些目标服务,因为它的收益是不实际的,而且往往被高估:管理人员可以看到它带来的好处,但由于至少在一个(或多个)层面上不需要他们的直接操作,所以他们没有认识到它的真实成本。

另一方面,那些亲自动手的人(如工程师)可以很容易地辨别,何时需要适当补充组织要素或工作流程,因为他们可以更直接地认识到收益将大于成本。只有在这种时候,才应该在组织中增加一个新制度或工作流程。

经理们必须抑制住自己天生的恐惧,不要害怕由于缺乏对细节的能见度而造成的混乱或失控。他们应该重视依靠建立准确、翔实的背景情况和目标来进行领导,促进技术工人(不知为何,他们通常不是那种容易陷入无政府状态的人)之间互相合作而形成的自然组织。

影响


个人制定并执行的工作流程,会针对真实工作的情况进行更多优化调整。管理者设计的工作流程,最多能接近实际工作流程,它需要管理、优化或整理。这是许多愚蠢、低效的工作流程的来源。

在人们亲自制定工作流程时,会感到更大的自主权。在今后,随着情况不可避免地变化,也就更有权视情况对其调整,而不是任其僵化。外部强加的(自上而下的)工作流程更加难以打破,而且往往会被神化,从而产生非常大的组织惯性。

对协调和沟通的影响

对于协调和沟通,会有什么影响?这些不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吗?是的,这是他们的重要职能之一。然而,为此而创建的工作流程应该由经理来执行,而不能强加在普通员工身上。例如,团队状况和项目更新的广播是一种有用的功能,可以通知该部门或公司的其他人哪些事情正在发生。这是一个完全可以由管理人员完成的工作流程,并不需要团队中其他人的直接参与:经理可以撰写这些更新并分发给团队成员,但他不应该反过来要求团队成员也做同样的事情,因为经理与他们一同工作,可以(也应该)知晓团队运行的状况。

这里的关键是,我们有一个有益于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而这其中的成本也由他们承担,从而允许他们为自己的共同利益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这不需要(也不应该)涉及到其他任何人。

描述性工作流程的微妙危险

指令性的工作流程意思是“这是为了完成X,你必须采取的步骤”,描述性的工作流程则是 “今天我们完成X后,让我们记录下采取过的步骤”。首先,描述性的工作流程是一个普通的、看似无害的建议,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同样的不必要的工作流程要求和僵化的组织制度,因此我们应该同样积极地避免使用它。

首先,写下“我们通过这些步骤,完成了X”(其中的X可能是“推出一款产品”或“将一个想法从概念变为现实”或“申请一张新桌子”)的无害建议被采纳,而且这个工作流程被归档成一份文件,然后(也许)会被张贴在公司内部网络上。

然后有一天,一名新人问道:“我们该怎么完成X?”在回答时,我们不再像老前辈那样非正式地解释完成X要如何如何,而是让他们去参考那份文件。毕竟,这比口头解释更简单快捷。在快速成长的组织中,新人加入的速度很快;很快地,这名新人变成了老前辈。另一名新人碰巧问他们同样的问题,这次轮到他们让别人去参考那份文件了。这个过程重复循环几次,该文件就被视为完成X的权威指南了。

在公司现有的大多数人(在快速成长的公司中,新人总是比老前辈多)的概念中,原创的具有适应性的工作流程(适应性强、有机和运作良好,而且它的非正式使人们觉得它灵活)被文件所取代,文件现在被看成做某事的非常精确的规范。

巧妙、可控制的灵活性减少,而且描述性工作流程成为了规范,但这无法归咎任何人。有时会更糟,因为有意的指令性工作流程存在的背后通常有一个权威的、能够亲自站出来呼吁的特定的人支持。僵化的原创性工作流程存在的背后有一篇单独的文件支持,给人们一种无法形容的类似法律的权威感,也就是说,超越任何一个个人的权威,在必要时就更加难以推翻和创新。

长期影响

在不同时期,我都曾参与过对潜在收购目标的慎重调查。最令人惊讶的发现之一是,在许多情况下,一个相对较小的公司却有更多的正规工作流程,这主要是由它们自己的员工所导致的,也是他们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很少想法能得到执行,并最终导致了相对弱势的市场地位(有时,这是我们认真考虑某次收购的原因)。

在Facebook,公司文化与工作流程是有抵触的,引入新工作流程的通常模式是“只有在事情快要不可收拾的时候,才会考虑引入新的工作流程”。尽可能地做到这一点,而且可能要更变本加厉,因为这样你所得到的回报将是整个公司的高效率。如果你的公司比其他同等规模的公司拥有更少的工作流程,你的创新和执行速度会更快,将想法从一个概念到最后推向市场也会更加快速。在内心深处,经理可能要和更多让他们不安心的混乱作斗争,但是让人不安心的混乱和真正对公司造成威胁的混乱有着很大的区别。越接近后一时刻,就越能够对比出技术行业的最大的优势之一:执行速度。

工作流程通常建立在有规律的和大致固定的执行速度的基础上。因此,形成这种执行速度是保持长期高效的关键。如果你的公司有特定数量的工作流程,而且比其他同等规模的公司要少,那么你的执行速度会更快,而当你的公司变得异常庞大时,其中的官僚主义也比较少,这同样会产生倍增效果:当公司规模较小时,执行速度快两倍,意味着同一件事,你需要两个星期完成,而你的竞争对手需要四个星期;而一旦公司规模扩大,你可以在两年内完成的一件事,你的竞争对手需要另外两年才能迎头赶上。这多出来的两年对他们来说,可能意味着末日。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11年04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4期杂志)

来源:http://www.programmer.com.cn/5660/ 文 / 黄易山

 

您可能也喜欢:
开放平台之战:腾讯将超越Facebook
人人网市销率超Facebook一倍多
Facebook的音乐媒体新概念
消息称Facebook正与百度谈判中
传Facebook和谷歌与Skype探讨合资事宜无觅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百度推出新的个人心中 整合5类内容 阅读原文

来自:Denzel  1天前

百度“个人中心”今天开始小规模测试,部分百度注册用户登录百度首页时会直接跳转到该页面。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体验,将百度首页设置为“个人中心”或更换为传统的搜索首页。百度“个人中心”在页面顶部保留了百度搜索框,同时还整合了导航、应用、新鲜事、新闻热搜词及搜索风云榜五类内容。

其中,导航栏内除了显示来自百度贴吧、空间、知道等产品的消息提醒,还能够自定义添加各种常用网站链接;APP应用栏则与百度应用开放平台实现互通,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行添加里面的上万种热门应用并在“个人中心”页面中直接打开使用;而新鲜事完全同步更新百度空间、贴吧的动态信息,用户基于不同需求还能选择只同步空间或贴吧,只显示文章或照片等;同时,该页面上还实时展现了百度新闻首页的新闻热搜词和搜索风云榜的实时热点,用户无需访问多个页面即可了解最新事件与话题。此外,“个人中心”现有六套背景模板可供用户选择。

百度相关负责人表示,“百度‘个人中心’是一个基于用户需求开发的新产品。我们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在海量搜索日志中挖掘出用户的使用偏好,在导航栏中为每个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未来APP应用也会通过后台算法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互联网用户人群的不断增长,互联网用户的年龄、职业、地域等特性越来越明显,百度此次推出“个人中心”的初衷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而此前百度已推出数据开放平台和应用开放平台。

01来自: 网易科技

 


您可能也喜欢:
电商投资战:百度腾讯“疯”投电子商务
百度手机年底前推出 操作系统命名为秋实
百度正式推出在线翻译
百度ting上线:新的社交音乐媒体
关于Twitter 的用户增长速度和活跃度有趣的分析?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百度 BaiDu 手机操作系统命名为秋实 (@52digital)
上海装修网 关于 新站被收录后 15天打造关键词百度排名第一 的评论 (@dedeadmin)
让百度喜欢你 (@imdouz)
百度、Google的那些小事情 (@imdouz)
出百度记 (@lzhi)无觅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Ubuntu已经不再辉煌? 阅读原文

来自:Denzel  1天前

如果在高中有什么教训你必须吸取的话,那就是这个:“流行”这玩意儿就是善变的情妇。总之,“流行”等同于变化无常  就像Ubuntu在最近几周内向我们恰当地证明的那样。

突然的颠覆

Unity桌面,一推出就吸引了Linux社区的大堆眼球,甚至让某些人以为Canonical是不是迷失了方向。
自从Ubuntu Natty正式登场,这种担心的情绪就蔓延开来,并且上周发布的的某些数据让这些担心显得合情合理。换句话说,在DistroWatch (这个网站罗列迄今为止较为流行的Linux发行版)的“最受欢迎发行版”排行榜上,Ubuntu已经从长期占据的NO.1位置一路跌到了第3。

Ubuntu知道要往哪走吗

Ubuntu正在走下坡路,TuxRadar的编辑们在上周一时这样评论。各组数据近来陆续公布,women 可以清楚地看到,Ubuntu和其他Linux发行版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在过去的六月份, Mint和Fedora已经开始赶超Ubuntu了。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消息具有爆炸性。事实上,TuxRadar此后马上指出:可能我们有史以来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记名投票是:Ubuntu 未来还有戏吗?是不是改用Unity,启用Wayland,还有其他许多桌面环境的突变已经让传统的Linux用户疏远了Ubuntu呢?

反正在这之后,我们很快就听到了Linux圈子里的阵阵阵叹息声  伴随着Punchy Penguins 里的人跌落一地的眼镜。瞬间,Linux Girl 上的“争吵度量计”开始尖叫起来了,于是她丢下了手头的其他事情,当然也有眼镜,并且拿出了自己的速记笔开始记录。

正在变得平庸?

值得注意的是TuxRadar上的人们对这个话题还有很多要说。“我认为“Ubuntu正在衰落成为一个小众版本””。Tuxradar站点上评论区域里,用户dazfuller 这样写到,“那些超级用户正在向其他发行版比如说Fedora和Arch迁移。

“相反地,我认为真正的问题的是:Ubuntu是不是无法再吸引新用户了?”SpaceJase这样回应,“ Linux的新用户会去提问安装哪个发行版的Linux好,当他们看到对Unity界面的消极评价,就更不可能愿意去改变使用Windows时养成的习惯(因而也就不愿意再选择Ubuntu甚至Linux)。

“也许Ubuntu正是在变得平庸?” Eric mesa 这样认为。

要是它再稳定一些就好了

在Punchy Penguin沙龙里,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想法。

当看到更新破坏了软件包,Compiz又破坏了Unity,我的耐性逐渐被消耗殆尽。“还有其他问题,”Hyperlogos 博主 Martin Espinoza 告诉 Linux Girl,“我认为Unity界面并不是主因,“产品没有成熟就匆忙推出”才是症结所在。”

Unity界面本可以是“一个进步”,事实上,“要它能更稳定一些就好了”Espinoza 指出,“有时候会很生气,因为有个应用居然把我的显卡驱动序给卸载了了  对一款应用来说像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有时也很烦心  Unity界面又崩溃了,我必须打开终端,重启Unity。”、

“还有,Firefox在更新后也开始黑屏了,我不得不跑去用Firefox 6。但是不像我升级到Firefox4那样,Firefox 6使用了很多与Firefox 4名称相同的软件包,不能和Firefox 4共存了!”Espinoza继续补充道,“如果Ubuntu继续这样逆着用户胡来,我会十分坚决投向其他发行版,一如我当初坚决地投向ubuntu阵营。”

Ubuntu正在惹恼当前的用户

的确,“把事情搞得简单一点是有价值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大部分的PC用户对目前的KDE/GNOME/XFCE4桌面的复杂程度感到满意”,博客作者Robert Pogson 指出“我没有看到有什么迫切需要变革的地方”
Canonical 当然可以说“这为那些喜欢新UI的用户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Pogson 说。“多样化选择固然很好,但是 Canonical/Ubuntu 在人们“能承受的激进式变革”上跨出的步子太大了。我认为Ubuntu正在惹恼大部分的现有用户,并且也忽视了新用户的感受。”

对Pogson个人来说,最令他不快的的的是“对X Window轻视”,他告诉linux Girls,“在个人电脑流行的今天这不是一个好的路子”,“基于网络的UI是未来的发展方向,Ubuntu应该积极拥抱和促进它。”他总结道,“X对系统管理员来说是一个很强大的特性,对普通用户来说很透明。X 也是商业用户肯拥抱免费的GNU/Linux的主因,它等同于其他操作系统上的远程桌面协议的复杂度和代价的层次性。”

欠完善的驱动程序也不能算友好

尽管自己是一个Windows的粉丝,Slashdot 博主HairyFeet也持有相同的观点,“Ubuntu正在没落,不是吗?”HairyFeet 说,“你会去使用这样一个自认为是“为全人类设计的Linux”吗  它太过前卫了,以至于它本身的毛病已经超出了你能忍受的范围。”

推出如此一款前沿的对用户“友好“的操作系统  这样的”友好“得用我们没有听过的词来描述吧。 HairyFeet 总结道“驱动程序欠完善不能算友好,在一个版本的bug没有被尽量修复之前就从匆忙发布下一个半成品版本,这也不能算是对用户友好吧。”

我们对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了

”目前对Canonical’s 新产品的反应总是:预计会如何如何(占领多大的份额or产生如何深远的影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Slashdot 博主Barbara Hudson这样说道。

Ubuntu的辩护者正在尽力制造论调来宣传Canonical是如何面向新领域前进(比如说平板电脑和相同分辨率级别别的设备),但是这种说法我们已经听到太多次了。”Hudson继续说,“红帽公司可不是靠每年都去透支他们目标消费群体的兴趣来追逐新机遇进而获利的(Canonica现在仍旧无法盈利)。”

“这方面可不缺少教训,”他说,“你想期望用户忠诚只有你也对他们同样忠诚, Ubuntu桌面用户可不乐意被当成一群“需求总被无视”的家伙。”

每个新来者都会让Linux变得更好

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Canonical如何与已经占据巨大领先优势的Android竞争依然很难说。更重要的是,Ubuntu怎么保住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Hudoson这样认为:”Unity晚来了五年,如果他们一早入手,坚持去解决日益恶化的品质性问题,那么现在Canionical(甚至整个Linux领域)的状况会更好。”

咨询师同时也是Slashdot 博主的Gerhard Mack选择去看问题的积极一面。“开源的好的地方就是各个发行版之间的竞争异常残酷,创意总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旦人们觉得你能做出更好的东西,他们就愿意去尝试。总之,每个新加入的的领跑者都会让Linux更加优秀。”

翻译者:店小二许(这个文章翻译得很拗口,大家有兴趣去看原版的吧,欢迎指正)

原文出处:http://www.linuxinsider.com/story/Are-Ubuntus-Glory-Days-Over-72773.html

 


您可能也喜欢:
朝鲜自主生产电脑 “红星”Linux系统朝鲜制造
Linux桌面使用率前20大国家
App汇:类似豆瓣的手机应用分享社区
密码已死:未来世界隐如何保护隐私
Web开发人员应当收藏的10个网站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Ubuntu 软件中心 5.0 将改头换面 (@cninin)
GIMP:来自Linux的图像处理软件(免费软件) (@macgg)
分享苹果主题、Ubuntu系和Vladstudio系电脑墙纸118张 (@imdouz)
ubuntu中安装FCITX输入法 (@baider)
新手教程:Linux系统和Windows系统的区别 (@wpok)无觅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Google+ 的圈子:信息处理方式的再思考 阅读原文

来自:Denzel  1天前

相信许多朋友已经开始玩 Google+ 了,初看上去,Google+ 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甚至很像 Facebook。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来看看 Google+ 的一个重要概念:圈子。

Google+ 的圈子是什么?

当你将某个人加到圈子之后,你将接受他公开发布的信息和在本圈子发布的信息(他在其它圈子发布的信息你是接受不道的,比如他在自己的“家人”圈子发了一些图片,你是看不到的),同时,你公开发布的信息和在圈子里发表的信息,圈子的所有人都有能够接受到,前提是他们将你也归入了圈子。

圈子的传播范围不等于传播的实现。也就是说,你的圈子仍然是单向的跟随,圈子中那些人能接收到你的信息,取决于你是否也在对方的圈子里。

圈子的两个层次

圈子其实有两个层次:圈子是对信息流的管理;圈子是对信息流范围的控制。

先看第一个层次:信息流的管理。

Facebook 强调真实的人际关系,信息流的接收是双向的,因此需要确认。我要接收某个人的信息,必须经过他的批准,这就限制了信息源的范围;

Twitter 强调的是信息的传播,信息流的接收是单向的,因此一般不需要确认。如果我要接受某个人的信息,直接 fo 他就可以,不用经过他的批准(这里暂不考虑对方将 Tweet 封闭的情况)。

Twitter 的方式在处理信息接收的时候显然更友好, 用户在 Twitter 上很容易接收一些有影响的人的信息。因为这些人的信息一般是公开的。

但友好也是有弊端的,信息发布者无法准确管理特定信息的传播范围。比如我发布了一条关于电影的 Tweet,而我的跟随者里面很多人不喜欢看电影,这条信息对于他们就是毫无意义的,但是由于是跟随者的关系,他们还是无奈的接收了。

由于信息流缺乏目的性,Twitter 更像是一场喃喃自语。Twitter 强调的公开分享和快速传播,造成了信息过载和缺乏交流。

试想,如果我的这条信息在 Facebook 上,由于都是熟悉的朋友,这条信息很可能引起更多的共鸣。

那么 Google+ 的圈子好在哪里呢?

首先,你想要接收某个人的信息,直接把他拉进你的一个圈子就可以,无需经过他的同意。这类似于 Twitter。因此,圈子在信息接收的处理上是很友好的。

那么,如何处理信息过载呢?Twitter 的处理方式是列表。你可以建立一些列表,将自己的跟随者加到不同的列表里面。

在信息接收的管理上,圈子跟列表很像,但是,圈子是一开始就有了,在你每次增加信息源的时候,都需要把他们放进圈子里,这意味着你对信息源的管理是从开始使用就一直在进行的,相比 Twitter 的亡羊补牢自然稍胜一筹。另外,你会发现,更换某个人所在圈子很容易,在他发布的信息右上角有个标签,显示他所在的圈子,你可以随时更换他的圈子。

现在我们看第二个层次,圈子能够更好的控制信息的发布范围,更好的保护隐私,提升信息的反馈。

Twitter 的默认设置中,你发布的信息对所有人是公开的,因此你无法控制信息的传播范围。那些打哈欠和闲聊不控制也无所谓,有些信息的公开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英国的一位小伙子由于在 Twitter 上发泄愤怒遭到警察踹门就是一个闹大了的例子。

如果你想控制,可以将信息封闭化,这样做使你看起来很不友好,失去许多交友的机会。而且你也无法更好的控制信息传播的范围,Twitter 上的列表只是一个信息接收的管理,而不是信息发布的范围控制。

而圈子则可以做到最灵活的控制,同时不会显得你很封闭。你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某条信息发布到特定的一个或几个圈子。比如,我有一条信息,是发给家人的,这条信息没有必要公开发布,很简单,我直接发到“家人”这个圈子就好了。一般的信息可以公开或在“你的圈子”里发布,特殊的信息可以在特定的圈子里发布。

一、圈子一开始就是有隐私控制的。Google+ 不存在信息的全部公开或全部封闭的问题,具体信息的控制权完全在使用者自己手上。这比 Twitter 的隐私控制显然好多了。

二、圈子会促进信息的更多反馈。圈子的存在使得信息的发布有了更明确的目的地。这样大量无需公开发布的信息就被封闭在了小圈子里,对于信息过载是一个过滤,另一方面,由于圈子本身有比较明确的归类,信息的反馈会更有效。比如,如果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完全可以建一个“书友“的圈子,由于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是你定义的“书友”,因此你的信息可能得到更多的反馈。

当然,一切有利必有弊。Twitter 的信息过度分享能够促进信息的快速流动,而圈子的存在难免使许多信息被分割在各个小圈子之内,而且带来了选择上的一些麻烦,这也是为了解决信息过载和有效输出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来源:http://www.ifanr.com/45215

 

您可能也喜欢:
Google+全新社交网络详解
Google官方解释了新界面和用户体验
甲骨文因Java像Google提出索赔
Google发布Chrome 14首个开发版本
谷歌宣布关闭谷歌健康和谷歌电表服务无觅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轻博客要成功必须打好三场硬仗 阅读原文

来自:Denzel  1天前

大家对传统博客和微博都很熟了,现在说说最时髦的轻博客。轻博客的鼻祖是成立于 2007 年的美国网站 Tumblr,至今已经融资 4000 万美元、拥有1100万个博客注册用户,而且还在迅速增长当中。在中国,随着2011 年 4 月点点网的上线,以及获得上千万美元融资的轰动新闻,激起了轻博客的热潮。

若把传统博客比喻为一本书,微博就是一份街头小报,而轻博客就像是一本杂志。与传统博客相比,轻博客的方式更简洁,表达更自由多样,既可以表达理性的思考,也可以做感性的表述;而轻博客与微博相比,没有字数的限制,可以采用短信息、图片、文章、图文混搭等多种方式。

但在看似轻松愉悦的轻博客背后,正上演着愈加激烈的竞争,其未来取决于刚刚开始并将日益火爆的三场战争。

第一战:轻博客 vs 传统博客 vs 微博

无论传统博客、微博或是轻博客,其媒体性都是核心所在,就如尼尔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到的“媒体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博客,都在力图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而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以及未来的商业利益。

如今,业内有个看法是:将来轻博客会与传统博客整合,而微博则因为拥有独特的传播属性,未来或许还能独立存在。但是设想如果一个网站(比如新浪或腾讯)能够将三种博客顺畅地整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将能看到属于中国的新博客形式。

轻博客能否超越传统博客和微博,关键在于轻博客能否改变用户以往的使用惯性,提供更好的使用便捷性和使用价值、以及延伸产生的商业价值。

  使用惯性

高端人群已经习惯使用传统博客来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观念,拥有了众多的粉丝、看客、志同道合者甚至是对手;而拥有更多大众用户的微博,使得每天关注各类小道消息、笑话、与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问候和交流,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轻博客现在就是要扭转用户的使用习惯,这难度有点大,教育用户改变原有习惯去使用一个更好的产品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推广一个新产品给大众。在扭转用户习惯的层面上,现在还没有看到轻博客网站有所动作,不过,这很值得期待。

  便捷性

现在大家都有表达展示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欲望,只是或多或少、感兴趣的话题不同而已,这时使用便利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轻博客要努力使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展现出来,现在国内的轻博客网站,在界面友好、易用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也正是诸多轻博客网站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决出优劣高下的分水岭。

  用户使用价值

在用户价值层面,传统博客和微博都给了用户极大的价值,对社会的交流与发展贡献良多,同时在商业价值层面也有许多探索和应用。虽然受到内容水化、过度商业信息骚扰的批评,但在当今环境下,无论是个人还是商业机构,传统博客和微博仍然是展示表达、获得信息、沟通的最便捷渠道。

对使用价值的细分,可以有许多点,以下列出几个:

  展示:传统博客对于用户的展现,相对来说比较呆板教条,用户使用时有诸多限制。而个人、机构都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需要更多的展示形式。而在另一个极端,微博对字数的严格限制,使得用户无法进行有深度的说明和阐释。轻博客在产品构架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实践当中是否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需要时间的证明。

  内容:优质内容、兴趣的分类展示和追寻。如果不能将一些意见领袖引入到轻博客上来,优质的内容便难以产生,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更多大众用户的认可。轻博客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就是对用户发表、感兴趣的内容,用标签的方式进行分类、查询。这种基于用户自主的兴趣图谱,对于用户个人和机构都极具价值。如果哪个轻博客能把这个功能做好,就会脱颖而出。当然,这也会迅速引起跟踪模仿,这同样也是竞争的一部分。

  盈利模式:现在谈论轻博客的盈利模式,实在有点太早。但能够看清楚的是,三种博客的媒体特质各有不同,与商业的连接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这方面,轻博客还没有开始尝试,如果您是个服务于某个商业机构,不妨现在就开设一个轻博客主页,在使用中体验、比较一下。

第二战:轻博客 vs 社交网站 vs 传统新闻网站

轻博客在博客市场中的作战,只是形式之争。而与其他类型网站的竞争,尤其是社交、新闻类网站,则是用户注意力之争,将会更为激烈。

传统新闻网站日渐式微的趋势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用户的关注被社交网站所吸引,于是有了如日中天的Facebook和人人网。但我们也发现,社交好友贡献以及分享的内容,还不足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深度、持续渴求,这就给了轻博客机会。

  眼球之争

相信随着轻博客发展的日渐火热,各式市场营销活动和噱头将冲到我们面前,争夺我们的注意力,诱惑我们注册、登录、发图、发文。诸君已见,微博之营销遍布街头巷尾、地铁巴士,轻博客应该会更加激烈,期待各个轻博客网站,能设计出些新奇的活动和方式,如今这世事,娱乐好玩才是王道。

  编辑、设计之争

内容和展现形式给用户留下的第一印象,决定了用户是否会继续留在网站上。从现在的技术角度看,单纯的人工或机器方式都无法得到最优内容,于是“人工+机器”的解决方式成为了必然选择。

内容筛选排序的工作,软件工程师设计程序就可以完成。但专业编辑的人工内容选择,就依赖于优秀的编辑了。如果我们扩宽视野不难发现,现在最优秀的编辑人才依然是在平面媒体行业里,其次是在门户和专业网站,如果轻博客网站能从上述机构中吸收到优秀的人才,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类似问题也出现在美术设计层面,专业优秀的设计师,现在对于微博客的设计还不是很感兴趣。

  归属感,黏性之争

新闻网站和传统博客网站往往带有编辑的意识、喜好和倾向,社交网站的内容过于随意,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如何让拥有不同观点、喜好的用户,迅速找到自己的兴趣群体,是轻博客网站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就需要社会学、心理学知识的参与,那些有过成功经验的运营者将会成为关键人物。

  内容真实与虚假之争

这是个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探讨话题,各家轻博客在实际运营当中或兼而有之,或剑走偏锋,都有现实的需要、商业运作以及内心道德层面的面对。

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论题上,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需要,这是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见仁见智吧。

第三战:纯轻博客 VS门户轻博客

纯轻博客与门户轻博客所代表的是资本之争、创业与创新之争,这其中的纠结,外人或许难以真正体会。

  创业与创新

纯轻博客往往是创业团队的倾心之作,蕴含着创业团队的激情与执着。轻博客鼻祖Tmbler的高歌猛进,给中国的轻博客创业者们输送了强力支撑。

虽然Tumblr是很好的范例,但是熟悉中国互联网和商业环境的人都知道,完全照搬只有死路一条,在基本原型的基础上,必须添加适合中国用户的功能和特征。谁能研究出这样的创新并执行到位,才能在最终赢得用户。

  上市是个双刃剑

大家普遍认为,门户网站的轻博客会比较容易发展起来,但实际上也有许多不利因素。

对于许多门户网站来说(他们大多都是上市公司),即使看到了轻博客发展的巨大空间,但受到上市业绩压力所限,对于轻博客的资金、人员、内部资源的投入,往往受到诸多限制。

所以大象能不能跳好轻博客这支舞,就要看这些门户网站的洞察力、决策力以及执行力了,当然,还有创新能力。

  资本的力量

资本在轻博客的诸场战争中,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就像电子商务中上亿美金的烧钱比拼。

现在轻博客的进入门槛已经有点高了,因此不会出现团购那样百家争鸣的局面,竞争将聚焦在几家独具优势的轻博客网站之间,其后面支撑的是资本的力量,他们在为明天下注。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的这句话句话,对于轻博客来说也是一样。

在轻博客的战争中,高水平的技术工程师、编辑、分析师、市场人员,都在每一个小的细分领域斗智斗勇。那些能够创造性达成目标的人才、在竞争中拼杀胜出的人才,才是轻博客能否取胜的关键。

好运,轻博客!

本文链接:http://www.yixieshi.com/pd/8016.html


您可能也喜欢:
轻博客的重量
新浪轻博客低调上线 注册需邀请码
新浪近期欲推出自己的轻博客
新浪轻博客初体验
微博时代,请别忽视企业博客!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参与答题,当场拿到Qing博客邀请码(附5枚) (@imdouz)
新浪微博勋章体系改版升级 强化社区互动体验 (@cninin)
新浪微博将推出新版本 界面类似社交网站 (@cninin)
又折腾一下博客 (@niub)
微博争霸战硝烟正弥漫 (@cninin)无觅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消费分享社区需要创新不要抄袭 阅读原文

来自:Denzel  1天前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导读]随着社区化网络的盛行,社区化电子商务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其中,消费分享社区是当前很火爆的社区化电子商务网,比如,美丽说、蘑菇街等都是基于消费分享的社区网站。

随着社区化网络的盛行,社区化电子商务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其中,消费分享社区是当前很火爆的社区化电子商务网,比如,美丽说、蘑菇街等都是基于消费分享的社区网站。

谈谈我使用这两个消费分享社区网站的感受。好的方面是,这类消费分享社区网站,的确让我们感受到“社区+电子商务”给网购带来的一种崭新体验,让网购的感觉更有趣,更具真实性,如同和朋友一起逛街,一起评价某件衣服的好坏那样有“乐子”。

此外,消费分享社区也让流量捉襟见肘的淘宝C2C卖家找到一个不错的导入流量方式。让买家在参与分享购物体验的同时,还能够获得报酬,将微博、SNS植入购物之中,这种模式的确很有创新。

然而体验了美丽说、蘑菇街之后,发现这几家网站实在是太像了,无论是UI设计,还是运营模式都几乎没啥区别。两家都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社区中互动太少,互动均停留在购物层面,不丰富,所以只能够吸引那些有购物目的的用户,粘性和用户增量存在不足。由于这种消费分享类社区网站太过相似,在网站设计和运营本身就需要创新,否则难以实现差异化。

美丽说的定位非常清晰  “与最会网购的MM一起逛街,轻松淘衣服”,目标用户群、以及其做垂直型的消费分享社区的目标明确,这样虽然缩窄了社区内人群,但是有利于聚集该领域的资深用户;产品设计贴心到位,“网购达人、挑衣服、口碑好店、团购”对于网购的非深度用户非常实在好用。但是社区内容比较单一,没有主动消费需求的人难以产生登陆社区的动力。

蘑菇街的定位与美丽说类似,而且在UI设计上甚至都有很多地方相似。据说,美丽说拥有很强大的时尚达人资源方面,这帮人开始在美丽说上玩,但很快,就会被蘑菇街内容扒下来,再比如很多高校女生在美丽说上玩,充当校园特派员,看到穿着不多的女生,就拍摄下来,但这些特派员拍摄的东西,蘑菇街也会扒下来,引起用户愤慨。

从目前来看,消费分享类社区的门槛不高,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可以迅速进入该行业。消费分享类社区关键在于运作,特别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以及一些微创新。但是中国互联网的抄袭之风在新兴的消费分享社区再次刮起来,这会害了这个新兴行业。希望蘑菇街能够通过创新,迅速打造出崭新的社区化电子商务模版,而不是东拼西凑,这样只能给对手留下机会。

本文链接:http://www.yixieshi.com/b2b/8017.html

您可能也喜欢:
一个创新工场是不够的
App汇:类似豆瓣的手机应用分享社区
5种类型的社区及对应的名誉系统
腾讯发布Q拍   照片分享和互动应用
JiaThis公布5月社会化分享网站排名无觅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热门电商网“购买”按钮的体验 阅读原文

来自:Denzel  1天前

一般上电子商务网站买东西的用户分三种:

1、随便看看,就是不买

2、先看看,买不买再说

3、就是来买东西的

这样的需求反应到产品页的购买按钮上,我们一般会看到购买和收藏两个按钮,而购买又可以分为立即购买和加入购物车两种。

对于第一种用户来说,你按钮做的再大再合理也不关他的事,因为他压根就不想买。

对于第二种用户来说,购物车按钮或是收藏按钮对他来说是优先选择的按钮,因为他过一段时间才买。

对于第三种用户来说,立即购买是最合适的按钮,其次是购物车按钮,如果他需要购买多样产品的话。

我们都知道网上购物的网站比线下的用户更挑剔,理由很简单,线下的用户去商店买东西时,他已经付出了很多的时间成本甚至经济成本(路费等),所以他购买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在网上购物明显不同,他在各个网站间的挑选余地更大,也不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其中,购买按钮的功能模块就是能否促使用户购买的关键步骤,用户在这里用的不顺心跑掉也是见怪不怪的事。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个大网站在购买按钮的功能模块里所做的事情。

一、当当网

如下图1所示,我们看到当当的购买按钮是我很早以前就非常熟悉的样式。左边是购买按钮,右边是收藏按钮,按钮大小不区分,按钮颜色对比度低。点击购买按钮后跳转至购物车页面。

二、麦包包

如下图2所示,当我们对比麦包包和当当网的购买按钮,我们很清晰地发现,麦包包明显地强化了购买按钮的视觉效果,不管是按钮大小以及颜色对比度,用户第一时间看到的是“立即购买”的按钮。但是麦包包的“立即购买”是个伪概念,因为点击按钮进入后还是购物车的页面,而不是直接填写个人信息发货的页面,这跟后面要说的淘宝和乐淘很不一样。

三、凡客诚品

如下图3所示,凡客的按钮跟麦包包的比较相似,都是强调购买按钮的视觉效果,但是有一点比较不一样的是,凡客的购买按钮(放入购物车)放在了收藏按钮的右侧,这也是比较另类的设计了。

四、走秀网

如下图4所示,走秀网在强调购买按钮的设计上更激进一些,它的形式是一个按钮配一个链接,但是那个星星貌似不跟文字对齐的嘛,看起来不是很舒服。

五、京东商城

如下图5所示,京东对购买按钮的强调方式跟麦包包和凡客一样,但是在京东这里,收藏按钮有一个小小的进化,它的名字是叫“加关注”。京东对这个按钮的解释是“想实时获悉产品降价、促销、到货及相关动态信息?一键关注,实时播报,实惠跑不掉!”,这个很有意思,根据用户的收藏信息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这对于产品的销售是有好处的。

六、1号店

如下图6所示,1号店跟前面所说的网站相比,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多了一个“加入购物清单”链接。我们都知道用户去超市买东西不少东西都是定期买的,比如说卫生纸、牙膏、沐浴露等等,那1号店提供的这个功能就比较贴心了,如果把要买的东西加入购物清单,并设置购物周期后,就会定时受到提醒。

七&八、淘宝&乐淘

如下图7、8所示,淘宝和乐淘的按钮是很相近的,虽然我没有截图进来,但是淘宝和乐淘的收藏功能是有的,它是以链接的形式出现在产品图片的旁边,而购买按钮这边是立即购买和加入购物车的组合,点击立即购买就进入确认订单的页面,这会方便那些只买一样产品的用户。

把这些网站的按钮放在一起比较,不是为了比较谁好谁差,由于行业的差异以及相对应的用户购买习惯的差异,每个网站都在购买按钮的设计上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而且有些网站还尝试了创新,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您可能也喜欢:
用户体验可别忽视网站速度
Google官方解释了新界面和用户体验
苹果产品制胜原因:用户体验最大
网站用户体验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数据安全和用户体验是移动购物的障碍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Google+或吸引对Facebook感到厌倦的用户 (@lzhi)
pron.com 用户数据库被黑事件 (@2ndsky)
【评测】图文并茂体验苹果 iOS 5 Beta2 (@52digital)
苹果产品博物馆视频 (@macgg)
调查显示谷歌新闻用户44%只看标题不点内容 (@lzhi)无觅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