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绵上瘾图片:郭先登:为什么桥隧新时代跨海西迁首选红石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3:46:00
郭先登:为什么桥隧新时代跨海西迁首选红石崖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04日 16:53    点击数:808   来源:青岛财经网-青岛财经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必须的桥隧通车仪式圆满地结束了,青岛市建设的迄今为止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和中国最长海底隧道同时顺利通车,整个城市进入桥隧新时代已经“尘埃落地”。笔者作为“桥隧新时代”理论概念的原创者,现在从研究和思考的视角看,最需要深思的是进入桥隧新时代后,青岛如何抓住不可复制的历史机遇,以前所未有地大气魄、大气势进行适应生产力发展客观需要的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大调整。作为一家之言,笔者认为进行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大调整,特别要研究如何实现市级党政机关中心跨过胶州湾、迁址西海岸、首选红石崖的问题。

    一、空间功能布局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竞争力不断提高,需要把握机遇,适时进行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的大调整。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深刻地论述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决定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趋势,指导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伟大的创造性实践。在理论与实践创造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力标准的理念,深刻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科学的指导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如何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始终处于协调的状态下。青岛市建设成功的迄今为止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和中国最长海底隧道,既不是形象工程,也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坚定不移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把握住城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所实施的惠及民生、惠及子孙后代,加快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世纪工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伟大实践的创造性典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创新理论指导实施的伟大世纪工程把青岛推进了桥隧新时代,使青岛更加显现“地球村”重要成员的影响力;更加便捷地通连中国各个区域和城市;更加提高市属全域同城化水平;更加迫切地要求以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进行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的大调整。

    笔者于2010年10月23日在《青岛日报》理论版发表了《从容把握青岛经济发展走势》的文章,系统地论证了由于实践的发展,决定了青岛走进“桥隧新时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概念。其后,笔者又在《青岛财经日报》发表了数篇文章深刻论述了“桥隧新时代”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最引起强烈反响的是2011年6月28日发表的《铸塑桥隧新时代的城市竞争力》一文,当天就接到电话和短信逾百。朋友们提出最多的是为什么桥隧新时代城市空间功能布局需要进行大调整呢?为什么市级党政机关中心要跨过胶州湾,迁址西海岸,首选红石崖呢?

    桥隧新时代形成的新生产力必然推动着城市生产关系发生着深刻地变革。正是由于这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又推动着城市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按照生产力标准理念所揭示出来的内容之一,就是把握住适应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空间功能布局大调整。面对青岛完全跨进桥隧新时代,从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视角看,很需要对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的、指导空间功能布局的“概念”进行重新的思考。在重新思考中,再认识原有的某些指导性“概念”,由于受到历史局限性束缚,在城市完全跨进桥隧新时代之际,它们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了。进而,充分认识青岛已经进入空间功能布局大调整的历史发展阶段,只有确立新的指导性概念,才能加快推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重新思考“经济重心西移”的概念,确立青岛东西两岸已通过桥隧,构建成一个无通连障碍的大城市空间框架,两岸区域空间需要建立同一化的、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体的城市经济结构。

    20世纪初,由于胶州湾而形成的天然屏障,为使西海岸加快发展,城市决策层做出了以发展重化工业为主体,促使城市“经济重心西移”的决策。坦诚的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发展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重心西移,带动了西海岸区域的发展,西海岸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客观的评价,在那个历史阶段,正是由于“经济重心西移”,西海岸区域才抓住机遇上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大项目,提高了青岛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也提高了青岛制造业的规模生产技术水平,因此在国内形成了看“上海工业高地,青岛工业园区”的说法,这一说法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

    我在《铸塑桥隧新时代的城市竞争力》一文中,发布了笔者在权威性“云计算”科研单位支持下,对桥隧同时通车后在周期内城市发生影响力、形象力、拉动力变动进行了测算,以上海跨越黄浦江的多桥多隧作用于城市发展为比较对象,设定上海为1(10年周期),青岛上述的影响力、形象力、拉动力分别为0.701、0.815、0.753;“三力” 在周期内综合作用产生的经济效果对GDP的拉动值在1.5~1.7%之间;“三力”特别作用在提高城市行政管辖全域土地均值化水平上效果明显,以青岛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4月组织的《青岛市七区城镇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体系建立定级因素》所提供的资料,结合近三年全国副省级城市平均地价计算,西海岸一区(黄岛区)两市(胶南市、胶州市)城镇土地基准价在周期内同东海岸老四区比较,呈缩小趋势,最少缩小速度为年7~8%。

    随着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端产业和高端产品的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完全跨进桥隧新时代的到来,青岛发展现代服务经济,从功能空间布局的视角看,无须再分什么东西两岸,而是要从东西两岸空间功能实现同一化的视角,加快建立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体的城市经济结构。当这个历史阶段到来之际,东西两岸空间已经不存在“重心”与“中心”之分了,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也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显然,“经济重心西移”的概念,应当放进博物馆,成为历史的写照。

    三、重新思考“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中“依托主城”内容里的“主城”概念,特别是重新认识黄岛区的定位。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后期,城市决策层做出了实施“依托主城、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线辐射”战略的重大决策。毫无疑问,被简称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在实践中为建立“一主三辅多组团”的城市发展空间功能布局调整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实际已经证明,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促使青岛真正拉开了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市的框架。现在需要研究的是,由于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和惯性思维的驱使,无论是从宣传上,还是从实际的操作上,“依托主城”内容里的“主城”概念只是定位在东海岸。

    当青岛已经完全跨进桥隧新时代之际,可以肯定地讲,“主城”的区位概念已经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开始发生历史性的根本变化,那就是西海岸的黄岛区划归青岛市管辖,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特别是桥隧的通连,已经完全使之成为青岛市的“主城”区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依托主城”内容里的“主城”概念,不仅指得是位处东海岸的城区,而且也完全应该包括位处西海岸的黄岛区等区域。

    四、顺着“主城”定位概念变化的思考延伸下去,着眼于青岛已经进入空间功能布局大调整的历史发展阶段。从理论研究的视角看,青岛市进行空间功能布局大调整,已经到了研究市级党政机关中心移址的时刻了。笔者研究的成果是“跨过胶州湾,迁址西海岸,首选红石崖”。

    20世纪90年代初期,青岛市市级党政机关中心从前海栈桥附近东迁,移址现在的市级党政机关中心驻地,急速地扩大了城市市区规模,完成了城市建设史上一次空间功能布局的大调整,此举震惊全国,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哈尔滨市越过松花江北迁、深圳市大踏步西迁福田区等,建设新的市级党政机关中心驻地,极大地促进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大调整,极大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成功案例启示我们:

    青岛这座曾经在全国率先实现市级党政机关中心移址的城市,创造了城市大发展的辉煌。对此,笔者曾在2011年6月29日《青岛日报》发表的文章《波澜壮阔九十载,砥柱中流新征程》中,采访的记者引用了我说的两段话:“东部开发生动演绎了一堂‘解放思想’课,让青岛人从身边巨变中真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力,从而坚定了大胆走改革开放之路的信心和勇气”;“如果说,城市东扩实现了老城区的横向扩张、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的话,那么挺进西海岸、港口战略的实施,则让大青岛的经济空间得到空前扩大,产业布局空间得到空前优化”。坦诚的讲,发生在20年前青岛所进行的市级党政机关中心移址,尽管受碍于当时历史条件局限性的束缚,但是这样的“移址”仍然是可以称之为伟大壮举的,是彪炳史册的。今天当城市已经完全跨进桥隧新时代,铸塑城市竞争力,从理论假设的角度看,笔者认为应该抓住不可复制的历史机遇,从城市拥有的物质基础出发,坚决地进行空间功能布局大调整。

    地理学和经济地理理论都揭示了遵循建城筑市选址的一般规律所需要的三大元素是地形、地貌和朝向。笔者在进行理论假设研究中,同时进行了实地调研,认为黄岛区红石崖区域客观具有的地形、地貌、朝向三大优势,应该成为青岛市市级党政机关中心驻地跨过胶州湾、进行西迁的首选之区域。笔直在选定研究的比较对象过程中,认为红石崖区域具有地形开阔、大气,宜于伸展建设;地貌构成中的地质、水文等要素条件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海岸岸线条件好,用国际标准衡量,“海滨”感觉甚佳;朝向座卧背依胶莱平原,南朝沂蒙山余脉,伸展百余平方公里内的河流、湖泊、小溪、沼泽、山坡、林木及湿地等生态元素,决定着这里从古到今都是建城筑市选址的“风水宝地”。仅从东西两岸交通连接看,随着桥隧的通车,再假设建设跨海地铁隧道、第二座跨海大桥、环胶州湾轻轨及快速路等项目的实施,首选红石崖也是科学的选择。

    理论的假设是理论原创的准备,也是指导实践的一种使然。笔者认为,青岛市在桥隧新时代,以大气魄、大手笔,实现“跨过胶州湾,迁址西海岸,首选红石崖”,这样的空间功能布局大调整,是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伟大实践。但是,这样的空间功能布局大调整面对惯性思维的巨大挑战,是需要有继续解放思想的巨大勇气和决心。历史会证明,这样的空间功能布局大调整,必将为逾千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创造最适宜居住、创业和发展的新环境、新空间。当然,如青岛这样的特大城市进行市级党政机关中心移址,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策实施,而是需要反复地科学论证,需要多个方案进行比较,在论证和比较中选择和决定最佳的方案和时机。

    青岛市市级党政机关中心西迁后,加快促使城市东海岸主城区强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功能布局,在提高奥帆之都建设水平过程中,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等机遇,全力发展以现代旅游业、会展业、文化产业和与之相关联产业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经济。

    (作者:郭先登,著名经济学家与城市学家,青岛市社会科学院正高二级岗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青岛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