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救援公益广告:害人的成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0:33:08
        成语最容易用错,但又不能不用。权衡来,权衡去,吃不准的时候,还是不用为好。很多报刊,不少写手,就是被成语给害了。

  今年高考作文,用了《智子疑邻》的典故,大家知道,在这里“智子”是“以子为智”的意思。有一位颇有名望的作者,为某报撰文,用到这个成语时,写道:“智子这个人,怎么老怀疑自己的邻居?”显然,他把“智子”当成一个人了。“始作俑者”本来是孔子的骂人话,骂那些开创恶劣风气的人,是个贬义词,但最近一份报纸却这样赞扬徐根宝:“‘抢逼围’风暴,徐根宝是始作俑者。”“从长计议”本来是说“慢慢来,不急于做决定”,某大学的文件里却写到:“立即行动,从长计议,坚决打赢防治非典的校园保卫战”,实在是自相矛盾。此外,像“万人空巷”、“明日黄花”、“首当其冲”等成语,也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误用。

  在关于正确使用成语的问题上,专家一再强调成语的“古语性”。所谓“古语性”指的是成语的原始出处和本来的意义。专家认为,绝大多数成语都有一定之规,逾越了一定范围,便是误用。

  但是,从来如此,便就对吗?

  专家们说,“中国乒乓球队励精图治”这样的说法不对!理由是“励精图治”是“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的意思,只能用在国君身上,不能用在草民身上。专家还援引《汉书》、《宋史》作为论据。但是,细一想,这种逻辑很有问题。如果“励精图治”为皇家专有,那么“借花献佛”岂不成了善男信女的专利?“竭泽而渔”单指打鱼人家?“先斩后奏”只说君臣政要?还有,“口蜜腹剑”出自《资治通鉴》,按其“古语性”指的是唐宰相李林甫的两面派手段,按照专家的逻辑,这个成语岂不是只能用在首相身上了?

  可见,成语的“古语性”应该有限度,如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成语的外延有所扩大,而今义又损害不到古义,不妨放它一马,允许大家用今义。像“励精图治”,完全可以搬出故宫,搬到乒乓球训练基地去;“姹紫嫣红”完全可以搬出百花园,搬到牡丹园里来。

  但是,如果今义的用法和古义有抵触,还是听专家的比较保险。拿我来说吧,自从知道“空穴来风”原来是指“有根据的传言”后,就再也不敢用这个成语了。你让我怎么用?比如我写这样一篇文章:“欧文私通,空穴来风”。了解这个成语本义的人,知道我抓到了欧文的把柄;不了解的,还以为我在扯淡呢?“没影的事,你写它干吗?有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