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性行为野驴:拿什么重塑东莞形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6:51:41

拿什么重塑东莞形象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1-07-01 15:51   作者:  字体: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政府在城市形象的塑造,在城市文化的建设方面是不是也有些缺位?

   本期圆桌,我们请到的4位嘉宾都是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营销方面的专家,且对东莞做过长期的跟踪调研。刘彦平和范红是东莞城市形象智囊团首批成员,丁晓宇则是多次到东莞作过调研,而张乃剑也是长期关注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的专家。

  外来人口推动色情业发展

  《中国经营报》:东莞为何会被戴上“性都”的帽子,是什么催生了其色情业的繁荣?

  张乃剑:改革开放以后,东莞经济开始飞速发展,成为内地连接港澳台的一个中转站。东莞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港澳台地区提供廉价劳动力,而后者主要向东莞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作为世界工厂,东莞的产业主要是较为低端的制造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分布又较为集中,因此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东莞打工。

  据统计,东莞1988年被设为地级市时,全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占了总人口的近4/5,“无户人员”数量超过千万。由于这些外来人口在东莞并没有真正安下家来,他们仅仅把这里当成淘金地,而本地人也把他们当成了赚钱的工具。大量外来人口的生理需求,推动了东莞色情业的繁荣。

  丁晓宇: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很多人只能在这里工作,却不能将全家老小带到城里来,这就催生了东莞色情产业的发展。目前支撑东莞色情行业的人员主要有三类人:一类是外商投资人员和白领。另一类是一般的打工人员。还有一类是从广州深圳过来寻求刺激的人。

  《中国经营报》: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政府在城市形象的塑造,在城市文化的建设方面是不是也有些缺位?

  丁晓宇:近年来,东莞经济高速发展,但它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3个缺陷:治安混乱,文化沙漠化,精神虚化。东莞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过于追求GDP,一心考虑如何追赶上深圳、广州,而忽视了文化建设。

  张乃剑:这些年来东莞经济飞速发展,其政府管理水平却未能与之相匹配,政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够,导致一些社会问题滞留,也造成了社会积怨,给人留下把柄。

  刘彦平:一直在搞经济建设的东莞忽视了城市形象的建设。如果不建设,不和公众沟通,放任自流,那么它的城市形象就会自发形成。比如,“世界工厂”就成为东莞给外界的城市形象之一,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形象。当地政府和企业,其经验主要是在搞好制造业和招商引资上,对于城市形象的建设确实缺少经验。

  《中国经营报》:实际上,东莞的生态绿化等环境还是不错,其正面的形象也有很多,但为何其“性都”的城市形象却流传更广呢?

  刘彦平:导致东莞被误读的原因,是东莞正面的东西没有传播出去。比如,东莞的踏实进取精神是很有代表性,比如东莞的政府办事效率非常高,“一站式”服务最早就是由东莞做出来的。再比如,东莞的生态环境不错,城市美观优雅。但这些正面的形象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

  重塑城市形象还须提升产业层次

  《中国经营报》:东莞应该如何重塑城市新形象,摘掉“性都”的帽子?

  刘彦平:正面的形象要加强,负面的形象要扭转,矛盾的形象要协调,弱势的形象要提升。我建议东莞应该请专业机构做城市形象规划,不让其放任自流,不要掩盖其正面的形象。比如东莞现在正在转型发展,建设幸福东莞,它已被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首批试点城市。东莞要将其在这方面的努力宣传出去。二是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结合整个城市的发展战略对整个城市形象塑造进行长远规划。第三,要吸引人才,招商选资,形成相互支撑的高端产业集群。

  丁晓宇:解决之道,核心问题是要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让人口能够自由流动,这样才能让东莞的流动人口在东莞安家立业。此外,东莞要提升其城市形象,一定要注入文化因素,提升人口的文化品位,让人们更多地追求精神文化的东西。  张乃剑:实际上,色情业发达仅仅是东莞城市形象不佳的一个表象,其深层原因是管理体制的失衡,尤其是社会管理体制的失衡。现在请专家来当城市形象智囊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东莞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体制。要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让外来人员真正在东莞结婚生子,有房住,小孩有学上,有社会保险等等,这样他们才会在深圳有家的感觉,不至于到色情行业去寻求满足。

  此外,东莞也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了,逐步由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升级转型,其需要的劳动力就少了,流动人口的减少,将会抑制色情业的需求。

  丁晓宇:要提升产业层次,核心是在人才的提升,干部的水平和管理水平都要提升。可以考虑建立大学城,吸引香港深圳的老板转向教育事业办大学。有了大学,其城市的研发能力也就增强了,这不仅可以提升其市民文化素质,还可以为高端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经营报》: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提升,你认为应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范红:城市形象塑造与提升工作,不仅涉及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市容美化、交通、环保、治安等多个领域工作内容,也涉及到品牌定位、城市文化、政府传播、公共关系、危机管理、跨文化沟通、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新知识和新技巧。要塑造好的城市形象,城市需要练好“内功”,需要找到自己的城市精神和核心价值,需要城市居民与社会公众对城市有很强的认同感。只有城市形象“内功”过硬,工作扎实,城市形象推广与营销的工作才有基础。由于城市形象提升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一个城市要树立好的形象,需要面对自身的问题,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主动与社会公众和媒体进行沟通,用实际行动来更正和更新公众对城市的印象,将建设城市与传播城市的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将城市的真实面貌展现于公众眼前。    

每年十五亿打造新名片 东莞着力甩掉“性都”之名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1-07-01 15:43   作者:龙飞  字体:    一场要传达“声音”的城市营销公关却以这种形式作结,究竟东莞有些什么是“不好发言”?

   本报记者 龙飞 东莞报道

  “东莞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充满激情活力,不断完善进步的朝阳城市。”从3年前开始,刘志庚就一直努力传达着这样的信息。然而在铺天盖地的“治安差”、“血汗工厂”、“东方阿姆斯特丹”的论调中,这位东莞市委书记的表述早已淹没得不见踪影。所以他想借助外力。

  6月22日,刘志庚为东莞首批形象智囊团成员颁发聘书。然而,会议刚开始,戏剧性的一幕便发生。工作人员挨个跟媒体记者说:“专家说,在座谈会环节,如果记者在场,可能不好发言,所以希望在刘书记讲话结束后,记者离场。”

  一场要传达“声音”的城市营销公关却以这种形式作结,究竟东莞有些什么是“不好发言”?

  摘名之难

  所谓“负面”者,最为难以启齿的应该是“性都”的称谓。

  “如果有人当面向你提出‘东莞是性都’你怎么回应?”这是4月底网友在东莞新闻办官方微博上的提问。刘志庚直面了这个问题:“很多没有来过东莞的人都对东莞有一个偏见或者成见,但是来到这里的人大部分都说东莞比较好或者很好。我们接触了很多高层的、中层的或者基层的朋友,没有来过东莞的时候,就说东莞色情比较严重,负面的说法比较多,但是来了以后,就说真的没有想到,感觉东莞那么漂亮。”

  2003年刘志庚刚赴东莞出任市委副书记,打击涉黄问题就是其工作的重点之一。从2009年年底开始,扫黄行动一再升级。从抽查摸底到连续的“曙光行动”,刘志庚要求当地公安机关“拿出最硬措施、执行最严标准”,严惩“保护伞”。行动中,3名警长因监管不得力、工作渎职丢了官。一批“知名”酒店被查封。

  风暴过后是一片天高云淡吗?“被查封的酒店,大部分交了罚款后又重开了。”在东莞厚街经营了多年酒店业的刘智威(化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重开的酒店又大部分重操旧业。“这不是一两句话,三五次行动可以解决的事情,这涉及到上百万人的生计。”刘表示。

  东莞的色情业与东莞的酒店密切相关,从1996年开始,东莞的酒店业开始蓬勃发展。截至2009年,这个面积为2645平方公里的城市里,竟然有97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就有22家,四星级酒店有25家,成为全球星级酒店密度最大、中国地级市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东莞是制造业城市,如果是商务往来,根本用不到如此高密度的星级酒店。”刘智威表示,因此或高调或隐晦的东莞酒店都在经营着色情行业。

  而围绕着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例如首饰、服装、性用品等行业已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据业内人士估算,东莞色情业以及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行业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高达500亿元,相当于东莞一年GDP的1/7。显然,东莞色情业的治理任重道远。

  与色情业相关的,东莞的治安问题也一直为人诟病,这也是刘志庚的另一个重任。“通过东莞近年来的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之后,社会治安确实有明显的好转,特别是‘治摩’之后,标志就是现在很多女同志敢背包上街了,敢戴首饰上街了。”刘志庚调侃道,他也承认东莞治安状况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6月初,东莞市委常委会要求全面铺开“大巡警”机构改革,构建“三级巡防”工作体系,推进警力下沉和防控触角延伸,实现社会面巡逻制度化、常态化。如果这一改革成功,这将是国内“首例”。

  每年十五亿打造新名片

  所有经典营销教材都强调:营销并非解决短板,而是成功引导目标客户的注意力。东莞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衣食住行娱”的休闲旅游之都。

  “现在,东莞在酒店、绿道、高尔夫球场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没有城市的整体营销和策划。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让外界认识到,东莞这个地方,值得来旅游休闲度假。”东莞市委常委江凌认为这只是短期目标。而东莞长远的城市规划也围绕着休闲二字做文章。 6月28日,在广东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共促转型升级大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万达宣布将投资东莞万达广场项目。

  东莞市经信局认为:“万达广场将成为各镇街地标性建筑,并大幅提升东莞商业经营水平和档次。”与会官员向记者表示,万达“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与东莞的城市经营定位有很高的契合性。

  去年年底,东莞宣布从2011年~2015年,将每年拨款4亿~5亿元用于东莞中央商圈、中央生态休闲区建设,打造出东莞城市名片。按照初步规划方案,区域面积达302平方公里的中央生态休闲区,将被打造成“岭南都市水乡”和“高端休闲会客厅”。

  按照规划目标,未来的中央生态休闲区也将增加大量公园、广场等公共休闲开放空间,从现有的47处增加到239处,新增192处。黄旗城市公园、太阳能主题公园、汽车主题公园、水濂山森林公园、极限运动主题公园……这些都是东莞中央生态休闲区的亮点开放空间。

  与此同时,刘志庚表示城市文化也会作为营销的重点。“作为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国内最大劳动力输入地之一,东莞既创造出了‘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独特文化,也存在不少文化冲突和碰撞。”此前公布的《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从今年起,东莞市财政会连续5年,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文化名城建设,用10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建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和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等4个名城。   

网友发万言书为东莞正名 “性都”称号伤害形象

2011年05月20日 06:0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111)  【字体:↑大 ↓小

  万言书建言

  让制造产业的工人阶层充实起来、文化起来,并增加他们的城市归依和幸福指数。

  东莞各行业职能服务部门中推出自己的正面人物、典型人物。以一个活生生的正面人物应对捕风捉影、真假难辨的虚假信息。

  以包容的心态,真正让占城市大多数的外来人员感受到城市的亲和力,并获得归属感。

  这些问题的解决只需要管理治安的公安部门、管理劳动者的劳动部门、管理文化建设的文化部门轻轻地走出一小步或转变一下思维格局,即可事半功倍,功莫大焉!!! ——网友“黄奇文传奇”

  昨日上午,一篇洋洋洒洒万余言的网文《东莞形象的破损与重建》出现在东莞阳光网的“莞事论坛”栏目,这篇文章一出现,很快就被版主添加黄钻予以置顶,一跃成为近年来阳光网最热的帖子。

  该帖的来由则是紧跟本报连日来追踪报道的“东莞屡屡被网友移花接木,恶意抹黑东莞”话题。

  东莞“被黑”原因:

  外来工“泄愤心理”作祟

  《东莞形象的破损与重建》长文的作者“黄奇文传奇”认为,东莞被“妖魔化”,肯定是有各方面的因素,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曾经在东莞工作过的或有过不快经历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一种“泄愤心理”作祟。在网络上,东莞有 “性都”、“黄都”、“文化沙漠”等不雅的称号,对东莞形象造成了伤害。

  作者认为,以他的观察和了解,东莞治安与周边城市并无太大区别。但社会上有一种从众的心态,东莞很不幸,被一帮在东莞遭遇挫折的底层人士抨击后,后面就跟随了一大堆不明就里的批评者。

  建议警方强推正面人物

  对此,作者建议,东莞各行业职能服务部门中推出自己的正面典型人物。以一个活生生的正面人物来吸引社会、吸引媒体、吸引网络,用一个正面的形象应对捕风捉影、真假难辨的虚假信息。

  特别把平常警察破案过程中出现的不顾个人安危的典型人物,对公众进行推介,让大家更了解警察这个群体。

  《东莞形象的破损与重建》长文气势恢宏,洋洋洒洒一万余言。全文分三大部分,涉及到在治安问题突出的环境下,公安部门如何确保有所为、有所不为;劳动部门如何让劳动者在东莞过得更加体面;文化部门如何搭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环境。

  背景:

  谣言网帖引发大讨论

  5月11日,一些知名网站论坛突然出现一篇帖子,标题为“东莞××中学女生被打受辱”。本报记者经过多方了解后,发现这是一篇谣言帖子,图片中的女生被打的画面,实际上是发帖者拷贝一起安徽望江县的新闻图片。这已不是第一起抹黑东莞的事件。

  本报以《东莞你惹谁了》为题,将这起网络事件由浅入深,深度探讨东莞在网络世界中形象不好的原因,引起了东莞网友及市民强烈共鸣,并由此掀起了目前正在演绎的“东莞正名”网络活动。

  官方意见:网上说法以偏概全

  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智勇说,自己约20年前来到东莞工作,总是听外界在传“东莞治安差”,但他就表示自己20年来在东莞从来没有被偷过、抢过。“也许我的生活是家和办公室两点一线的缘故。”

  对此,东莞市公安局副局长卢伟琪昨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就说:“应该讲的要讲,应该宣传的要宣传。这些年我们所做的和取得的效果,群众都不知道。”卢伟琪认为这些年来公安部门的确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东莞人一向的低调作风”,公安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

  卢伟琪表示,他有意以开放的态度与媒体合作,将公安的业绩和正面人物通过媒体宣传出去,让更多的百姓知道。

  学者:背后有着社会原因

  东莞市政协常委、民盟东莞市副主委汤瑞刚:

  在“被黑”这个问题上,东莞自身的问题多一些。直观上来看,这是在出现谣言后,没有及时地去查证,去更正辟谣,政府还缺乏一套反应灵敏的机制。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治理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何艳玲:

  东莞“被黑”的原因有两个层面。首先,东莞确实有被“黑”的把柄存在。这些年来东莞经济飞速发展,但政府管理水平却未能与之相匹配,导致一些社会问题滞留,也造成了社会积怨,给人留下把柄。这也是很多经济先发达地区曾经或正在经历的。

  东莞“被黑”另一个层面的原因是城市被误读。导致这种误读的原因又可能有两个:第一是东莞正面的东西没有传播出去。比如,东莞的踏实进取精神是很有代表性,但是可能在传播上并未得到有效强化。第二是东莞正面的东西被误解,比如东莞被人诟病的治安问题,据我所知,这两年东莞治安已有很大改善,但大家可能还是认为东莞治安很差。 (记者陈明、陈臣)
  虽然东莞离广州很近,可是我从没有去过东莞,倒是走高速公路路过几次东莞,看到的都是整片灰压压的工厂厂房,这也不奇怪,东莞是世界工厂,提起东莞,几乎所有人都会联想到打工仔、工厂、外来工、乱这一类的词。近年来东莞给我的另一个印象就是富豪,新闻报道过东莞一富豪开直升飞机送孩子上学,看来成千上万的务工人员给这个城市造就了不少有钱人。中国的产业发展转变方向,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全球化的压力之下,东莞的继续发展需要谋求另一种发展模式,密集的厂房大量的劳动者要逐渐减少,更多的知识型人才要引进,而留住人才必须要提高城市的文化氛围、发展空间,东莞需要思考的是让人才定居下来,不要让人才成为流动人口。——高欣婷  来看下话题援引的两种观点吧。(1)“东莞就那几条工业大道,几个卡拉OK厅和溜冰场,太枯燥了,除了上班,下班都不知干什么好。”(2)“他可能不知道,东莞有玉兰大剧院,有展览馆、会展中心,也不知道东莞镇区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开支动辄几百万元的节庆活动和庆典。”两相对比之中不难发现,前者的着眼点在娱乐性文化,后者的着眼点在展示性文化,其实都是出于特定人群自身不同的文化需求。必须得有一定的“境界”才能坦然地“花钱去看别人炫”,否则多数人会选择“安步当车”或者“买车来开”。城市文化建设必须为市民服务同时又能引导市民,但外来打工者显然以他们的“身份”让这种“文化”碰足了尴尬。让高劳动时间低收入人群花上很长的交通时间和不低的费用去“欣赏”不能给紧绷的思维带来多少刺激性愉悦甚至还必须有更累的思考的展示性文化呈现,这现实吗?要重建“这些人”眼中的“东莞形象”,就必须思考这个问题。——小迷城市问题的形成是历史时间状况积累出来的,东莞从发迹开始就是密集型产业链的基地,它的整个文化也是衍生于“密集型”产业,这就完全造成东莞全国出名的“小文化”。东莞要重建,一定是需要冲出密集性产业的这个圈子,换种新的发展方式。就当是建一座新城,拆一座旧城,在建设文化的同时更是产业链结构调整的契机。——杨文底层人民的口碑就是最真的政绩。尤其是发达地区、大城市,一般的工人阶级(除去国有经济体职工外)和外来务工者,基本是作为底层人士来对待的,收入尚处于温饱线上,与一些政府官员、商界大亨、个体老板的富足体面优越生活条件根本无法相比,从这个层面上讲,后者的富裕,正是建立在对前者的一般性收入分配不公甚至剥削基础之上的,尤其是官商勾结特权腐败和血腥压榨,所以,并不奇怪,不同的阶层,对同一个生活环境的评价会截然不同。一句在南方打工者的经典体会和辛酸,就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机器使。文中提的好,东莞为什么被底层人士抨击?如果他们在当地工作、生活的很好,幸福感很高的话,他们会去骂这个城市吗?东莞欲改善形象,根本的,要认真对待外来工,积极提高劳动报酬,改善底层务工人员生活水平,使得发展成果为大众所共享,以此增加他们的城市归依感和幸福指数。——栗彦卿这应该也是“误读”吧!就像全国都在疯传河南人是坏蛋一样,这都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编造出来的骗局,而大多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则信以为真。何为以讹传讹?这就是。——李特空穴来风,如果不是自己没做好,怎么会有传言呢?我们谁没有接到过东莞打来的诈骗电话?这些往往是我们与东莞的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我看来,东莞就是有很多骗子。我认为这是正确的认知。我不管他到底是怎样的,他能跟我有关系的地方,就在于要小心防范不要被来自那里的人欺骗。——龙在天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层。虽说,而今已是人人平等,但是偶尔还会像彩虹鸡尾酒一样分层,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有些人说出了这种现象,有些人埋在心里。东莞的形象,如何重建?首先就是做到真正的平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应该健全,东莞有玉兰大剧院,有展览馆、会展中心,可是那些地方是所有务工人员可以来去自如的地方吗?想改变人们的口碑,就要让他们真正的体会到幸福和人情味。——刘鹏飞创造一个新城市容易,改造一座城市就没那么简单了,而重树毁掉的形象则是难上加难。东莞,要努力呀。——程鹏丽首先,我没有觉得东莞的形象受损了。一个地方的服务业讲信誉、敬业而又有职业精神,这怎么能说形象受损?东莞之所以声名在外,不仅仅因为其“特殊服务”的产值大,更重要的是“服务好”。也就是说,是一种“软实力”。在GDP盛行,只讲数量不讲效率的当下,东莞这种发展精品服务业的道路值得借鉴。更重要的是,这种精品服务业的形成,不是政府策划的结果,而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这充分证明了自由市场的力量。也许,只有在市场精神最健康的广东才会形成最健康的产业氛围。一个开明宽松的政府对此是有贡献的,我希望东莞的政府继续开明下去,别管得太严。我还要说两句,现在性产业是非法的。但是,今天非法,不等于永远非法;非法的也不一定就是不合理的。回想以前,私人买卖粮食都是非法的,更不用说彩票、私企了。时代是进步的。我本人赞同性产业合法化,这对这个社会有好处。如果真有这一天,东莞的实力才会真正显现出来。——王俊岭且不论东莞的形象。只说为什么不能取缔这些“嫖娼卖淫”之类的场所。有个出租车司机很认真的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减少社会暴力问题,强奸之类的事情就大大减少了。”所以,也许,中国是需要这么一个城市,不管形象如何,都是必须存在的。——潘昕妙一个人的形象可以眼观可以用心评判。而一个城市的形象则是很难简单评判,加之评判标准也不统一。但是,城市形象也可以评判,从城市建设的风格,从城市发展的思路,从城市里人的特征等等都能评判。我想城市形象的提高最根本就是要注重民生保障,注重科学发展,这才是每一个城市在形象重建中都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倪卫校对于一个城市形象的评价,表明了居民的一种生活感受,也表明了一个城市的客观发展水平。尽管政府做了很大,但如果能让居住于此的民众开口称赞,那才不至于让政府陷入王婆卖瓜的难题。——李展蓝东莞在城市文化上是一个特殊的典型,一方面他的经济在迅速地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所需的文化和精神旗帜却未能树立起来。一个城市不仅应当给外来打工者工作和发展得机会,还应该给予他们文化和精神的土壤。——义君首先,万言书的作者说,东莞很不幸,被一帮在东莞遭遇挫折的底层人士抨击后,后面就跟随了一大堆不明就里的批评者。这一点听上去就很刺耳,底层人士,是凭什么来把人类划分这么多阶层的呢?在我看来,一个城市的形象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的民风,如果当地人热情好客,会给外来人员增加很多幸福感,也会让人们在这个城市生活得舒心。本身对东莞没有什么偏见,反而看了这篇文章后,对东莞人的印象很不好。——胡倩好也是坏,坏也是好。——冯晓君只需两个字——用心!——李斐建个“故里”吧,但不做“宇春”姑娘与“诸葛”先生故里的“形式流”,而是像树柏林墙一样,用令人羞愧的阴暗蒙羞之面鞭笞自身。——严颜想说别人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羹吗!如果真的不是确有其事别人干嘛凭空污蔑这座城市呢?东莞是有玉兰大剧院,有展览馆、会展中心,但是组织过咱们打工着去参观游玩过吗,他们说工业区娱乐设施少,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这是不折的事实,要想改变东莞在人们心中的既定印象就得下定决心做出点样子来,要加大对底层打工者的关心,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当然不是黄赌毒了。要为东莞正名需要东莞市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张欢说不定那万言书背后的作者就是当地的政府呢。——林冉冉 

                                                   东莞形象的破损与重建
  
  
  前面的话:东莞怎么做?
  
  近期,由各大媒体发起的“为东莞正名”的系列报道,引起了各方关注,并结合民间智慧,并采用专家现身说法、网友互动、市民参与等对东莞外部形象屡屡被“黑”被“栽脏陷害”现象出谋划策、众说纷纭。
  作为区域营销和城市营销的重中之重的形象品牌塑造,对于一个城市的经营发展和经济建设起着很关键的感性影响作用。那么,一个城市的形象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暴力诽谤、错位移植,一个城市的形象频频出现负面影响和公关危机,作为一个城市管理者或作为一个具有理性思维的城市居民,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窘境?我个人觉得,政府危机公关的根本,还是要从内部入手,进行反思!
  一个人也好,一个城市也好,千万不要成为民众的“公敌”或“假想敌”!一个城市的哀退或“空心化”,往往是先由形象恶化开始。大家知道,一个城市的衰退往往伴随着产业受挫或企业外迁、经济衰减、失业率上升、企业不景气等现象,这种形势会促使居民(包括流动人口)、企业加速外迁,从而影响旅游与会展业,从而出现企业破产率提高、犯罪率提高,最终使整个城市“空心化”。
  我觉得,东莞被“妖魔化”,被无端攻击,肯定是有各方面的因素,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曾经在东莞工作过的或有过不快经历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一种“泄愤心理”作祟。东莞有 “性\都”、“黄\都”、“文化沙漠”等不雅的称号,网上东莞被误传的象“老板喝婴、儿汤壮、阳”、“东莞少女被扒、衣受、辱” “女律师、遭遇10多个歹\徒轮流折磨”“女学生惨遭八人轮\奸”、等信息,都对东莞形象造成了伤害。
  有句话叫“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城市气质、城市管理对象的质素,是城市外部形象的最根本表现形式。个人认为东莞走出屡屡被黑,形象破损的尴尬现状并不难,也并不复杂。只需要从对城市居民和建设者进行物质满足和精神需求满足。
  说简单点,就是首先要给大家一种安全感,这其中包括了治安环境和生活氛围。其次是社会保障和劳务权益保障。东莞说白了,是一个移民城市,我们所取得的经济辉煌,和一代又一代的外来务工者休戚与共。我们现在遇到的用工荒的问题,其根源我觉得就是用工环境的恶化和企业信用的缺失所造成的。其三,建设互动式的城市文化艺术供给体系。特别是一些镇区的大型工业区和产业园区的文化硬件及互动渗透文化的开展,需要加大力度。让制造产业的工人阶层充实起来、文化起来、并增加他们的城市归依和幸福指数。其实这些问题的解决只需要管理治安的公安部门、管理劳动者的劳动部门、管理文化建设的文化部门轻轻的走出一小步或转变一下思维格局,即可事半功倍,功莫大焉!!!
   下面,本人以在莞十五年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视角,作出个人的一些分析和见解,以期抛砖引玉。
  
  安全感: “其实我们只需这么一点点,你们只需要做出那么一点点”
  关键词:城市安全感
  城市的安全感是生活在城市的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体验,是精神状态长期保持平静、和谐、稳定的反映,它源于城市各个群体自觉不以违法犯罪手段伤害城市的文明心理,是城市认同感、归属感的产物,是利益共处机制去除掉互损因素之后的正常社会状态。城市的安全感不能仅由增强警力来体现,它更应该体现为制度跟进,减少各个群体在城市里生存的不稳定因素。
  案例故事1:
   这是一个发生在东坑镇的故事,那一次,东莞一家大型台资企业(似乎叫永胜)经营不善,要倒闭了,一大帮东莞的供货商闻讯而来,他们和讨薪的工人们一起,堵住了工厂的大门,拦住了想要溜走的台\湾人,他们当中有把全部身家垫在这个供货项目里面的,也有初次创业就栽在这里,更多的则是在这里打工几个月没有拿到工资的。
   这一刻,我看见这个台湾老板及其随从们的冷漠与无耻,还有随后发生的警\察们价值取向的问题。
   台\湾人坐在车里懒得与讨债者交流,他们只是不停地的打电话,任凭外面的人拦住车辆。一位供货商强压怒火,拍打着车门大声对立面喊叫:“我只要你一句话,我的钱还有没有希望拿到?”里面的台\湾人只是斜视他一眼,继续打电话。
   警\察来了,打工者、供货商欢呼了一下,他们以为,警\察会让躲在豪华车里的台湾人出来,双方一同找个地方谈判,至少会给他们出一下主意。
   但供货商、工人们很快失望了,警\察们没有丝毫的劝解与沟通,一上来把讨债者往外赶,有反抗的,难免会招来一些粗暴的对待,好在有新闻记者在场拍照,这些人才没有更大的危险。
   结果是豪华车在警\察手拉手的保护下,慢慢的开出追债者们的包围圈,直接扬长而去,供货商们、工人们被警\察们隔在外围,眼睁睁看着最后一线希望消失,他们他们有气无力地哭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地的执\法者在关键时候失去了最基本的公正,在这种纠纷中站错了位置,失去了民心。在场的几百个供货商、打工者失去了最起码的依靠,从此以后,他们会把警\察们当成助纣为虐、帮强者欺负弱者的帮凶。
   而这样的情况,不断在发生,只是事件、地点、具体的场面有所不同。
   有人被抢,还不如不报警,因为报警,除了耽误几个小时做笔录,没有任何用处,弄不好还要被警\察训斥两句。
   劳动者拿不到工资,去了劳动局,劳动局将责任推给居委会,居委会又将包袱推给工厂,到最后,工资照样拿不到,他们多半对政府职能部门功能丧失表示失望。
   平常见到治安队员怒目金刚,骑着摩托车威风凛凛,呼啸而过,然而到了大朗,迎亲队伍遭遇打劫、喜事化为悲剧之际,当新娘子的亲戚倒在血泊中之际,见不到“骑士们”的身影。
   公交车上,老公为了保护老婆,被持刀凶徒残杀,至今凶手渺无音讯,东莞的安全感就是在这种一桩又一桩骇人听闻的故事中渐渐失去。
   于是,很多从东莞撤离的人现在谈到东莞,就有了一大堆言简意赅的形容词:东方的巴格达、抢劫之城、黄都等词汇,以至于有人在制定好男人十大标准时,最后一条是“不要去东莞”!
   在这里我想说说“包容”,一个城市没有包容心,注定会离心离德!那所谓“包容性城市”是指城市中每个人不论财富、性别、年龄、种族或信仰,得以参与城市所能提供的生产性机会和报酬。包容既是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参与式的决策过程是实现包容性城市的重要手段。城市执法者要为弱势群体代言,不要为了所谓的税收保障而成为不良老板的保护者。
  
   点评:与周边城市深圳、广州、佛山、惠州相比较,东莞治安真的有太大的差距吗?未必。那么,为什么网友们、打工者们不去一味的攻击其他城市,偏偏不放过东莞,对东莞紧追不放呢?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范围之内,用的是同样的法律,吃的是同样的大米,我不相信有太大的区别。我想唯一的差别应该是东莞执\政者在出了问题时不注重形象公关,顾着所谓的“低调办实事。”结果是实事办的七七八八,却忘记了或者不愿意与社会上最广大的民众去沟通,从而让群众认为是“傲慢,冷漠的一群。”这其中,公\安部门承受了首当其冲的压力。
   建议:河南人当年承受了坏名声的压力,自从徐\光春主\政河南后,在公\安方面推出了任长霞这个正面典型,在打工者方面推出了舍己救人牺牲的李学生,甚至紧抓九江大桥垮塌的契机,在广东推出了两个捡破烂的救人老汉(成为当年感动中\国十大候选人)……现在我们看看,是不是河南人的坏形象开始慢慢的被人淡化,不再被人反复攻击。
   看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应该知道我的意思了吧。没错,就是要让政\府在各行业职能服务部门中推出自己的正面人物,典型人物。以一个活生生的正面人物来吸引社会、吸引媒体、吸引网络,用一个正面的形象应对捕风捉影、真假难辨的虚假信息、治安案件,那是有良好的效果的。以包容的心态,真正让占城市大多数的外来人员感受到城市的亲和力,并获得归属感。譬如,其它城市经常推出的警\察开放日活动,让普通市民零距离接触平常看上去冷若冰霜的警\察同志们亲民的一面。特别是在平常警\察们破案过程中出现的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典型人物,对公众进行推介,让大家更了解警察这个群体
  
  
   劳务保障和维权:让法制
  为外来工撑腰
  
  关键词:外来工维权
  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相当长一段时间产业模式是以劳动密集型代加工企业及作坊为主。由于经济环境变异、企业破产、订单下降、金融危机等因素而发生劳资纠纷或因工伤理赔而发生的经济补偿纠纷,在东莞不胜枚举。从而演变着一场场的悲剧和闹剧。跳楼的、跳桥的、爬上高压电线杆的、劫持资方代表的、堵路的、集体上\访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也成了东莞的一大“特色风景线”
  
  案例故事2
   还记得刘汉黄这个打工者吗?就是东莞大朗连杀三个台\湾老板的工伤受害者。
     东莞大朗镇展明五金制品厂工人刘汉黄受工伤整只手掌被切除,成了独手人。以后他回乡种地已经有点不现实,继续找工作,也极为困难。他不是大学出来的知识分子,也不是掌握IT技术的精英分子,他只是个工人。
     媒体报道说,按照广东省的有关工伤赔偿标准,刘汉黄应该拿到的工伤有十七万左右。即使是这十七万,对于来自贵州松桃县偏远农村年仅26岁的刘汉黄以后几十年漫长的下半生而言,也是杯水车薪。
     然而,在拖了将近一年时间之后,台湾老板仍然拒绝支付刘汉黄这一点点微薄的但合法的工伤赔偿金。
     走投无路的工人刘汉黄在捅杀资本家之前两天甚至试图用自杀逼迫资本家履行合法赔偿的义务。但老板根本不把工人的生死当一回事。刘汉黄的跳楼没人理会,他连死都没地方去死。连死都没有办法换来自己的合法权益。
     他真的走投无路了。
     在没有任何正当渠道可以让他维护尊严的情况下,绝望的刘汉黄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他决定走上与人同归于尽的不归之路。有人说,他杀红了眼。冲进台\湾老板的办公室,他连捅三名高管。实际上是三名台商!结果是两死一重伤,他自己的生命也很快走到了尽头——后来他被处以极刑。
   ……
   值得吗?
   不值得 ,刘汉黄不值得。
   三个台\湾老板更不值得,工人是他们的,受了重伤不给适当的补偿,最后弄得同归于尽。
   东莞值得吗?也不值得,这事发生在东莞的土地上,成为一道永久的、难以抹去的伤疤,成为员工维权血泪史上重重的一笔。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唯一的价值就在于活着的人对此应有的反思和检讨,包括众多的老板们和东莞的劳动部门。
  
   点评:在东莞这个制造业城市,90%是文化程度不高、离乡背井远道而来的打工仔,雇佣双方地位悬殊,这就需要劳动管理部门的公正执法。但是事实是,在东莞,劳动者想要获得起码的权益保障是很难的。为什么?根源在于劳动部门遇到劳动纠纷,自然而言的将政策的天平倾向于财大气粗的企业方,将劳动者扔向了维权无门、无依无靠的绝望地步。比如,刘汉黄的工伤事件如果能够得到劳动部门的和法律保护,何至于发生这样的悲惨结局。
   大部分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在维权的时候患得患失,不得不考虑实际情况,大多数情况下,为了保住工作岗位的而不得不选择妥协和放弃,很多时候的维权是员工在孤注一掷下的选择。
   此外,劳动法律法规的普法程度还不够,尤其是对出于强势的企业普法不够,使很多企业藐视法律、傲慢对待员工,藐视社会公正,引发劳资双方的对立,再延伸出仇富、恨富的社会生态。
   对于很多事情,劳动者不知道是否已经被侵权了。
   这些打工者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被关怀、被保护、从而对这个地方产生归宿感,进而愿意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而不是仇视这里,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这里忍气吞声、苟且过活。
   劳动执法部门(监察)的执法消极或不作为从另一个层面加重了这个现象,其实明明知道有很多情况存在,可就是坐在办公室里不去主动作为。这更助长了企业主的嚣张气焰。
   目前劳动争议的案件采用的“一裁两审”制,对于裁决是最多可以90天结案的时期,这样,用人单位完全可以采用“拖“字诀,拖得劳动者身心疲惫,拖得劳动者心灰意冷,最后就不了了之,或草草收场,也就从另一个方面助长了黑心公司的强硬态度。
   而目前的仲裁员队伍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也客观上使得仲裁这个程序成为劳动者维权的“拦路虎”。
  
   建议:学习苏州,把占东莞80%人口的外来工放到高一点的位置,从制度上、内心上尊重他们,给他们以应有的地位,遇到劳资纠纷、工伤、工亡纠纷,劳动部门本着人民公仆的责任感,尽到对的起自己这份工作的应有义务,不拖、不回避、不倾斜,公平、公开、公正的迅速办理,处理,设立一个外来工维权管理办公室,24小事值班,只要做到这一点,我保证,东莞的外来工怨气立即消失80%,说东莞坏话的外来工、网友立即转向说东莞的好话。刘汉黄这样的的悲剧将不会再发生。
   另外,重视外来工权益,还要从实际行动出发,来重塑政府形象。
  (1)观念创新。首先,把外来工看作是“新莞人”和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外来工子女可以平等享受当地义务教育,外来工可以当选当地人大、政\协代表,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其次,改变劳资对立的观念。开展了“职工爱企业,企业爱职工”的“双爱”活动,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实现企业和职工 “双赢”之路。
  (2)制度创新。首先,通过健全和维护劳动合同构筑维权的制度底线。建立健全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并举的关口前移机制、区域性维权机制、职工安全保障机制;其次,通过建立“小三级”网络把维权网络延伸到最基层。东莞市总工\会应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工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所有乡镇(街道)、拥有10家以上企业或工业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以及拥有25人以上员工的企业全部建立工会。
  (3)机制创新。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资源和社会资源,初步形成社会维权网络。首先,增强工会的能力,提高工会的影响力。东莞市总工会应通过加大培训、增加投入、多办实事等方式提升了工会在当地的影响。其次,利用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司\法等各部门力量,形成维权工作的合力和“强制力”。如与劳动、司\法等部门联合在工业园区和职工集中地区不定期开展 “欠薪举报、现场接访、法律援助”活动。再次,应有效动员社会资源,提高维权的社会参与性。市总工会应主动与新\闻\媒体、商业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联合。如在广播电台开设“维权在线”,开通维权热线;联\合电视台推出“就业直通车栏目”。
  
  
   文化建设:从貌合神离到水乳交融
  
  关键词:文化名城和一镇一品
  《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讨论稿)》终于出炉,《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的若干政策(试行)(讨论稿)》也正式出台,全面揭开文化名城建设的序幕。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和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勇气可嘉。从“五年见新城”到打造文化名城,东莞一路“凯歌”,而东莞“满天星斗,不见月亮”式的一镇一品,一窝蜂上的镇区节庆活动,从节庆形式到内容、运作方式和推广途径都似曾相识。各据一方的镇际营销与“每天绽放新精彩”的东莞总体品牌形象之间,到底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案例故事3
   我有一个朋友,一年前从广州的职业技术学院掉到了理工学院做老师,工资据说比原来要高很多,文化这个字眼比较虚,很难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来描述,但建立在雄厚物质之上的文化,却是触手可及。
   我有另外一个朋友,或者说是早年前的工友,从常平镇的一个工业区离开东莞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我问他为什么不回来,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东莞就那几条工业大道,几个卡拉OK厅和 溜冰场,太枯燥了,除了上班,下班都不知干什么好。”他可能不知道,东莞有玉兰大剧院,有展览馆、会展中心,也不知道东莞镇区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开支动辄几百万元的节庆活动和庆典。为什么占据东莞人口三分之二多的外来工,特别是工厂的工友,感觉不到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我们的舞台离他们究竟有多远?
   东莞缺乏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所以让人没有归宿感,没有认同感,故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品位差;虽然人口多,但是没有形成向心力;虽然政府花钱公关努力做文化,但是往往不得其门而入。
   我觉得,东莞的制造业文化,打工者文化,就是东莞的文化灵魂,朝这个方向去深挖,一定能够挖出他的含金量。实际上,民间也在努力,比如,有些机构为这些缺少交际舞台打工者举办了万人相亲会,尽管收100元的门票钱,依然有很多愿意争取一份缘分,收门票的做法在广州、在深圳就无法做到,为什么,其他地方没有这种需求。
   东莞必须要发展新莞人文化,为什么?因为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新莞人占了90%,这样大的悬殊比例,已经成为一个移民城市,而且这个移民城市比起深圳来说,还有一个差距是,深圳的移民白领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东莞的移民则是以工厂工人为主。
   发展多元文化,适应外来工、外来创业者、外来投资者,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也是需要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文化拔苗助长。
   点评:而现在,东莞正在走入一个误区,这就是,在内部受众文化感严重缺失的情况下,东莞的外在荣誉还是有很多,比如文明城市、宜居城市、花园城市等等,不用讳言,这些荣誉称号,为不明就里的投资商、初到东莞的外地朋友,留下一丝惊讶之外,这些荣誉并没有为东莞带来多少尊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反讽。
   东莞的文化就是制造业文化,就是打工者文化,不需要去生拉硬扯什么千年秋枫、百年牛墟、曾经经销和贩卖过的沉香、并没有多少产业基础的花灯。这些生搬硬造的“文化”产物除了劳民伤财,带不来任何的品牌附加值。只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
   建议:将打工者做为城市进程中的主要贡献者,在文化新城建设方面进行资金倾斜,特别是在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将名村建设模式移植到工厂聚集的工业区,开辟文体园地、演艺舞台。发动基层团组组和工会能动性,以镇街为单位,策划各类企业联赛类的文娱活动,并提升档次,给予扶持,形成品牌。成立各类职能机构,就新莞人的吃住行,情感和心理进行安抚,特别是婚恋方面,用阳光方式加以引领,杜绝暴\力犯\罪事件产生。为打工者参政议政提供途径,最好在镇级单位每年增设新莞人\代\表参\政席位。
  
   失去 ,依然在失去
   我丝毫没有怀疑东莞执\政者想要扭转东莞的糟糕形象的良苦用心,细心的新老东莞人或许记得,东莞最近一直在花心思下功夫。
   我所见过的书记刘志庚书\记,无论打工者们如何叫骂,相对来说,他其实是一位比较务实、比较有想法、也比较看得清形势的领\导。比如,在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处于马屁文化,恬不知耻的说“东莞的治\安可以打100分。”记者对此向刘志庚请教,刘的答复是“不可能,东莞的治安还有上升的空间。”“打满分也不符合辩证法。”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东莞的形象糟糕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在于直接面对普罗大众的基层执\法人员(公\安、劳动、城管为主)长久以来的傲慢、懒惰。这些人藐视占总人口80%的新莞人权益,忽视他们的感受,没有尽到起码的责任而出现今天的局面。
   凡是有因就有果,今天东莞的治安乱、干群关系严重失和,进而导致东莞
   比如去年,花高价邀请所谓清华大学的一帮专家来从事东莞城市形象的课题合作,有朋友说为此花了几百万价钱,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总之,效果是很差的,因为这个项目劳师动众,搞了几次座谈会、搞了几个演讲,搞到最后,弄了一个“每天绽放新精彩”的城市口号。老百姓都说是空洞,虚的,这句口号满世界的城市都在这样说,凭什么你东莞拿来宣传自己,难道说广州、深圳就不绽放新精彩了吗?
  虽然“东莞市的宣\传部门从年初就开始忙碌,策划构建东莞城市品牌标识系统,确定城市形象主题口号、形象表示、形象代言人、城市吉祥物、城市动漫形象、城市礼物、城市图书等等;还要占领网络宣传阵地,探索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机制等等。”但我觉得,一个城市品牌仅仅依赖于视觉识别,是不是太牵强了?想办法解决东莞“知名度高,美誉度低”的病态现象,才是重中之重啊。
   一个城市品牌,除了外部形象塑造,还要注重理念识别和行动力创建。
   行动力在哪里呢,问问九百万默默奉献的可爱的人们吧!
   

东莞其实并不“黄”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1-07-01 15:52   作者:裴钰  字体:    东莞,能不能成为中国的哥本哈根呢?城市营销就是“底气”!

  当一个城市被个别负面新闻纠缠不清,比如,广东东莞市,就绝不能陷入“惶恐、澄清、检讨”的营销恶性循环,城市营销不是公关,营销手段也不是花钱消灾,也不能按照公司文化建设的路子,临时抱佛脚“补习”文化,一夜之间“编”出城市历史。请记住根本一点:城市营销是城市的“底气”,是城市公司经理人(市长)基于本地新型优势产业,借力新型业态建设,快速有效地服务于区域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大账,不是媒体公关的小算盘。

  笔者于2010年10月深入东莞考察,考察主题是别墅地产和五星酒店项目,东莞的服务业到底是怎样的?东莞市2010年三大产业比例为0.4:51.4:48.2。显然,在今天,东莞依然是国内典型的制造业中心城市,其第三产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57.02%),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一般旅游业被误认为只属于消费服务业,其实并不尽然,旅游业中的旅游地产、会展、工业旅游等,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在线旅游和机票预订,则涉及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其实,东莞是国际著名的商务旅游目的地,早在2006年,东莞就有五星酒店10家,四星级酒店39家,高星级酒店的密度世界第一,高尔夫球场、温泉会所、度假别墅均为国内顶级品质,东莞商务旅游形成了“高端商务 休闲”的成熟模式,中外客商到东莞,谈3天生意,打2天高尔夫球、泡温泉,高端写字楼和别墅被跨国公司租用,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高,其规模竞争力很强,有效聚集了市场竞争能力、新业态、新产品。从区域经济视野看,东莞作为世界主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所以,它必然拥有着国内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所以,认为东莞服务业档次低下,旅游经济很差,城市风貌草率等等,都缺乏对东莞的深刻认识,不足为怪。文化旅游和商务旅游没有谁高谁低,旅游是本经济账,产业效益是唯一标准。

  城市营销是“底气”,面对负面新闻炒作容易慌乱,关键在于“底气”不足,过多关注了地区制造业转型,而对地区现代服务业升级缺乏足够的战略重视,五星酒店、私人飞机、宝马奔驰、茅台拉菲,东莞服务业还需要升级吗?东莞这个城市还不够奢华和雄伟吗?东莞的发展还不够一个产业奇迹吗?

  城市营销不是图面子,而要找到精准的营销路径,真正引领东莞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升级,从而促进东莞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一,要更新旧有的宜居理念,对老年人、残疾人生活需求升级,即重视大气环境、儿童就学、亲水亲绿等,贴合养老休闲地产和主题度假别墅。其二,除了未成年人的教育,还要高度重视成年人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为居民和非户籍人员提供完整的培训服务,特别是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既促进教育咨询服务业,又能促进区域对外开放。其三,要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安全、安心的治安环境。其四,要营造人性化社会,以尊重和保障个人权利为核心,把“以人为本”细化。这四点,其实就是国际区域性城市如大阪、亚特兰大、哥本哈根等地的营销规律,东莞的城市转型,不是越来越“制造业”,而是向着珠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升级。东莞,一个“国际制造业中心城市”,一个“中国高级服务业(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中心城市”,两者并不冲突,反而彼此交融。

  笔者在大排档和朋友侃大山,感受了东莞民间文化的热烈和纯朴;笔者到某环湖别墅区调研,原为荒地一片,人工挖湖,华丽转身为顶级环湖度假别墅区,东莞人的创新能力给笔者印象深刻。

  东莞,能不能成为中国的哥本哈根呢?城市营销就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