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百世之百世:过度紧缩诱发灾难可能更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6:55:11

     过度紧缩诱发灾难可能更大  

资金紧张全面彰显,从土地出让金大规模的减少,到银行到处利用理财产品拉存款,再到高利贷肆意横行中小企业告贷无门。而需要用钱的地方却如同嗷嗷待哺的小雀儿:地方相关负债高达4.9万亿,1000万套保障房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撬动,大量的企业大呼钱紧需要融资延命。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都在关注货币政策是否紧缩到头了。厉以宁日前发文炮轰“一刀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称引发了市场“普遍感觉到紧缩状态”,由此或致使中国经济进入通货膨胀同时经济衰退的滞涨状态。在当前的形势下,在实行货币流通量向所谓正常水平回归时,很可能引起产品供应链断裂和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出现企业停产、工人下岗的情况,并使承包土地的农民收入下降。如果把已经偏紧的货币流通量误认为还没有回归到正常水平,继续紧缩,从结构层面来讲,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协调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2008年误判形势的樊纲先生对此有不同意见,认为经济增长8%才是正常的,而谷源洋却学究气十足地说,“只有一个国家的经济连续四个季度是负增长,通货膨胀高达两位数,才能说这个国家出现了滞涨”。这一次我们力挺厉以宁,因为他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连续十二次上调准备金,确实制造了全面钱荒的局面,并没有给所谓的物价上涨致命一击,反倒是推高了资金的实际使用成本。

 

我们此前屡次对于上调准备金和加息政策有异议,并非针对调控的目的,即遏制物价和土地房产价格上涨。而是针对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产生了强烈质疑,我们更愿意从历史现实的角度,指出遏制物价上涨,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我们此前有过详尽的论述,此次略说一二:

 

其一,调整信贷政策,信贷政策真正体现促进那些有效率的企业壮大,而不是贷给那些已经没有任何效率,整日依靠贷款转化高利贷和到处以此变为投机资金的企业,唯有如此,中国经济才不至于损失真正的驱动力。这比所谓的货币政策紧缩,要强上几倍。调金加剧了资本存款游资化,加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这些都是要转嫁到价格上来的,请问这是促使物价和房价下调的措施吗?还有所谓的升值消除通胀论,简直是无视历史现实胡说八道,从2005年中国升值以来,中国物价和房价下调了吗?如果说升值有利于降低通胀率,其实就是将你的成本推到山顶上,然后再摔死你,你都没钱买了,物价不就降下来了吗?实际上来说,即使摔死了,也不一定降下来,因为需求不足最终会以各种面貌出现的。答案不在书上,而在现实的逻辑中。

 

其二,降低生产和生活成本,是物价下调的关键。我们的物价成本里面,大多是税费以及管理成本,还有雁过拔毛的物流成本。中国是高税收的国家,同样,我们的管理费用也不小,有一个日益膨胀的公务员队伍,有一个收费不按法律出牌的各种各样的大盖帽和红袖章。还有横亘于马路中央层层叠叠的收费站,含着更多垄断利益的加油站,以及到处罚款以谋私利的马路经济。这样,带给消费者的是物价上涨,虽然上述部门和官僚寻租不会与普通市民和农民发生直接的冲突,但是,却将这种更为紧张的关系,转嫁给销售者、生产者与消费者。我们看到了供需双方在争论之后无声的叹息,比如说卖肉的在肉价提高之后,叹息所售猪肉减少三分之二,而销售者看着五年内涨了三倍的猪肉,也是吃不起。再比如,城管和小贩上演全武行,原因也在于,市场管理费太高,这些小贩租不起正规的摊位。紧张是现代社会的特征,我们必须要消除这些紧张关系的经济根源,就必须要从降低管理费用开始,我们要想增加我们的有效需求,就要让百姓有需求能力,不能从成本上掏空生产者的生产能力,也不能从成本上掏空消费者消费能力。

 

其三,坚决遏制银行创造准货币的做法,遏制以资源来过度扩张货币的行为。我们的货币超发了多少?现在M2的余额已经超过了76万亿,这是什么概念,很显然,大量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过度贷款所致,也是资源从没有标价到有价格再到高价的循环过程所致。比如说土地从没有价格到有价格再到越来越高,这些需要更多的货币,形成了信贷的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打破这种循环,债务危机爆发在所难免,现在地方负债已经很严重了,很多企业的债务关系也是很紧张,在股市上融资已经没人愿意投资了。

 

最后,再强调一下,我们不是反对控制物价和控制房价,而是针对控制房价和物价的方法和工具,产生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