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淡定的日子txt:警惕!日本是条冻僵的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6:20:42
警惕!大灾之后的日本是条冻僵的蛇  (2011-06-28 06:21:08) 日本财团中国布局

警惕!大灾之后的日本是条冻僵的蛇                              

                                          

 

     本文绝非耸人听闻,也不想过多纠缠历史,但对于近代日本大灾之后的所作所为不可不提一下。
 
    就地理上而言,日本岛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该地震带不仅集中了大量浅源地震,而且中源,深源地震也很活跃。距日本岛以东200公里处是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那海沟,全长2550公里,平均宽度70公里,大部水深在8000米,最深处查林杰海渊为11000米以上。日本也是活火山最多的国家,境内大小活火山多达83处,占世界上活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目前为止,日本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国土被火山喷发物覆盖着。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每年发生的地震数千次,其中震级在三级左右的每天就有四次。火山喷发年年都有。可以这样说,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自然灾害史。
  
    随着太平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的相互作用,日本岛沉入海底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点日本人自己非常清楚。于是,寻求新的生存地域或空间就成了日本民族最终的目标,而中国大陆就是这一目标的最好的终极地。
  
    日本自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到2011年3月11日的宫城大地震,在短短的88年中,日本就发生6.8级以上的大地震数十次之多,我们大体罗列一下伤亡最大的几次。
  
    1923年9月1日关东地区发生7.9级大地震,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
  
    1927年3月7日京都地区7.3级地震,2925人死亡。
  
    1933年3月3日,本州8.1级地震,3008人死亡。
  
    1943年9月10日本海岸鸟县7.2级地震1083人死亡。
  
    1944年12月7日中部太平洋海岸7.9级地震,998人死亡。
  
    1945年1月13日名古屋6.8级地震,2306人死亡。
  
    1946年12月21日西部地区8.0级地震1443人死亡。
  
    1995年1月17日神户7.3级地震6437人死亡。
  
    2004年10月23日新泻县6.8级地震67人死亡。
  
    2011年3月11日9.0级地震,死亡人数还未统计完全。
  
    当我看到这一连串统计之后,难免也有恻隐之心。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对日本持怜悯之情者无疑是东郭先生第二。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思想在日本深入人心,侵占,吞并中国从娃娃就做起了,以至于后来侵略中国的日本军人,非战斗杀人,与杀鸡无二。那时日本民间有大量的浪人在中国游走,而且大部分日本浪人都以个人方式自费在中国收集情报,他们收集的情报除政治,军事,经济,地质,资源等而外,已经细化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这些情报为后来的侵略中国,或“大东亚共荣圈”的制定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就连遍及中国的“仁丹广告”都制作成了日军行动的指向标。可见,吞并中国早已成为日本全民的自觉性了。
  
    甲午战争是日本侵占吞并中国的开始。战争结束第二年日遭天谴,1896年6月15日日本宫本县发生7.2级大地震,海啸造成22000人丧生。于是,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伙同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城。
  
    1923年关东大地震是日本当时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大地震。日本对自身国土的安全感大大降低,生存危机感大大增强,他们深知无论科技多发达,国力多强大,都不可能改变这一国土危机。于是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再次成为日本各阶层的共识,灭我中华再次成为全民的自觉。日本便加紧了全面侵华的准备。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出军舰运送救灾物资,发动善良的中国人民为其捐款捐物。梅兰芳为其赈灾义演。大书画家王一亭为其赈灾义卖,可最后王一亭家园被毁人被逼死。这一切都是他为其义卖赈灾的日本人干的,这以后的1927年和1933年的大地震,使日本迫不及待的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残害中国人民的事件,以至于大半个中国沦入日本人之手。

  
    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身背战败国身份的日本,深知用武力征服中国已不再成为可能,于是改弦更张,寻找新的机会,加之战后重建,经济萧条,日本暂时无力与中国较劲。在美国的监管下,及来自国内的民声,日本右翼势力失去了对政府的控制,中日两国进入了相安无事期。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进入了蜜月期。这里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注意:自1946年日本西部地区发生8.0级大地震到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49年间,日本再没有发生过损失过大的大地震,中日之间不管是相安无事期还是蜜月期,也都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和争端,为什么?

  
     1995年1月17日大阪神户地区发生了7.3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世界第二大港口神户港受损严重,一千公里高速公路被破坏,电力供应瘫痪,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占当时日本GDP2.5%。阪神大地震又一次刺激了日本民族的国土不安全感,日本再一次坐不住了。他们利用当时中国改革开放还不够成熟的市场和产业结构,对我们中国进行大量的产业渗透及思想文化渗透。
  
    当年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的主要领导人大都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思想激进,感情偏激,他们提出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日本。殖产立国主导着整个日本经济,也左右着人们的政治倾向,于是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财团产业群产生了,它不仅左右着公众的价值观,而且还主导着政府的决策。
  
    1997年,当时世界五百强排名第一,日本六大财团之一的“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市川周出版了一本书,名叫《战胜中国》,此书为再次战胜中国作了一个更大的战略布局。他提出日本对中国要有“竞争对手意识”,要充当“战斗的(东亚)家长”,海洋国家(日本)要与大陆国家(中国)对抗,要利用“非华人对华人感到的压力”广泛团结非华人国家对抗中国大陆。
 
     2002年3月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日本《文艺春秋》上撰文,题目是《战胜中国重建日本的道路》。他在文中宣称,只有同”前门虎“美国对峙,并遏制住”后门狼“中国,日本经济才可能复苏,日本才有可能作为战略国家而得到重建。他鼓吹为同中国对抗,除建立日元圈外,还要把日本建成亚洲网络的指挥塔。(以上文字引用了白益民先生文)。
 
    还是这个石原慎太郎,据英国《独立报》网站2011年3月8日报道,他在接受《独立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应该发展核武器,日本可在一年内研制出核武器,应向全世界发出强烈信息!”,有讽刺意味的是,三天后日本即遭天谴之灾!3.11大地震。
  
    2004年10月日本新泻县发生6.8级地震,11月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中山成彬,公开支持篡改历史,“教科书”风波再起波澜。
 
    这就是大灾之后的日本,它总是象冻僵之后又苏醒的蛇咬你一口。

  
    那么《战胜中国》是怎样针对中国进行战略构想的呢?市川周在书中把亚洲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东亚海洋国家和地区,它包括了韩国,台湾,东海钓鱼岛也在其中。第二个域是中国大陆。第三个区域是南亚,中亚蒙古等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要采取确保第一区域,影响第三区域,包围第二区域。其核心框架是“东亚共同体”。它与日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侵略中国时的核心框架“东亚共荣圈”如出一辙,只不过那时是日本军队打先锋,而现在是日本财团打先锋,这种换汤不换药的侵略手段,证明了日本亡我中华的贼心不死,并且更加疯狂。
  
    关于《战胜中国》里的战略构想,日本早已在实施中了。向韩国献媚,春晓油气田的争夺,钓鱼岛的撞船事件,东黄海的军演,都是日本确保第一区域的手段。对于台湾,日本政府不便出面,就由财团出面,制造了“三井宴”事件,此事件是日本财团贿赂陈水扁确保第一区域在台湾的一次行动。
  
    在第三区域中,日本拉拢越南,进军东盟,与蒙古眉来眼去,和印度抅抅搭搭。1997年中国与东盟确立了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在98年的东南亚经融危机中取得了与东盟长期合作的良好开端,而扩大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2004年日本新泻县6.8级地震后,日本加快了对东盟的影响进程。在与东盟签订的贸易协定中,从东盟十国进口货物时按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并在十年内逐步取消另外3%产品的关税,同时降低其余6%产品的关税,并伙同印度在东盟组织框架内搞了一个10加3,10加4,为日本的“东亚经济共同体”鸣罗开道。
  
    日本著名评论家长谷川庆太郎曾指出:“日本作为一个出口遍及全球的国家,一向注重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这个全球多边贸易框架,而反对区域框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出版了一本书叫《别了,亚洲》,从本书中看出,在贸易上日本更多奉行西化视角,不想与亚洲发展过多关系。而今天的日本在亚洲大施拳脚,目的只有一个:影响第三区域,制衡中国。
  
    当市川周包围中国的“三区域”理论取得战略性效果的时候,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所长寺岛实郎明确指出:日本必须“亲美入亚”,从而为日本大举占领中国市场吹响了号角。
  
    日本围堵第二区域中国大陆的步骤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在这场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棋局中,日本企业已经默默耕耘了相当长的时间,统合中国同行是他们的终极目标。”(《瞄准日本财团》白益民)什么是统合?统合就是统治和合并。
  
    就拿宝钢为例,当技术或设备都从日本引进后才发现中国的铁矿石根本不能用,只能靠进口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维持生产,一度使宝钢陷入困境。而日本却在密秘地对全套产业链的结构进行布局,从外围对上游资源取得控制权。2004年日本新泻大地震后,这条没冻死的蛇又开始咬人了。表面上看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日本也是受害者,但实际上日本在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等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中都持有股份,并为此掌控了铁矿石物流。日本以受害者的身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装腔作势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中国产业更广泛的领域里,日本财团采用多种手段,最大限度的掌握投资企业的上游控制权,可以说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在“五大抢眼板块”中评出了众多登陆中国大陆最有成长性的财团企业二十八家,预计十年以后这些企业在中国大陆的收益将大部超过中国企业,它们是:资生堂将超过总收益的50%。小松机械,日立建机将占有中国建筑矿山机械市场份额第一。商船三井,日本邮船,川崎汽船将占据中国沿海海运市场的最大份额。东芝占打印机市场份额首位。爱普生墨式打印机市场60%份额。大金空调将占中国商用空调市场35%的份额。奥林巴斯将占中国镜片市场80%的份额。这里罗列的只是一小部分急于占领中国市场的企业。在“三区域”理论思想的指引下,更多的日本财团企业,正在或者说早已经在中国完成布局,只等中国这头肥牛再壮些。

  
    在思想文化领域,日本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他们利用中国现实社会中亲西方,亲东洋的现象及一部分人信仰缺失的迷茫当口,向中国大量的输入文化。日中大视野杂志题目为《“孔子归来”引发的中国文化焦虑》中谈道:“考虑到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文化心态,这样的争议也很正常。二十世纪初,中国人被动地面对现代化的任务,而西方首先实现了现代化。于是,现代化,西方化与传统与中国之间被置于一种紧张,冲突状态。此后,中国人对孔子,对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陷入焦虑,彷徨,无措乃至于混乱之中。”
  
    日本人很聪明地看到了这一现象,他们深知自己是学习儒家文化学得最好的中国之外的一个民族,他们把儒家文化与岛国文化接合了起来,使它注入了日本原素,向中国输入。由此来嘲弄我们中国人。日本产经新闻评论员文章说道:“可怜的中国人,为何不尊孔子?孔子像走进天安门广场,是***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但浮躁的中国人却不买账,网络上用'让子弹飞'来攻击孔子像竖立在国家博物馆前,中国文化的明天在哪里?”   

  
    日本把这种文化迷茫现象看做是用日本现象来教化中国人的最好时机。实际上,这样的机会日本已经把握过一次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有几部影视作品需要提一下,最有代表性的是《望乡》和《虎,虎,虎》。《望乡》尽管对日本的卖淫救国进行了批判,但也告诉了我们日本是战争的受害国。《虎,虎,虎》是以偷袭珍珠港为背景,但却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日本是强大的!电视连续剧最具的感染力的是《血疑》和《阿信》。《血疑》讲述了一个因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后而染上白血病的纯真无邪的少女,围绕着她的病展开的故事,情节感人,催人泪下。本剧让善良的中国人,在善良中忘掉日本侵华的罪恶,在善良中同情日本,在善良中亲近日本,在善良中善良地灭亡。而《阿信》却讲述了一个经过了战争遭遇而在战后发展壮大起来的家族企业。它无非是在暗示我们,在无法用战争征服中国的今天,可以用殖业方式来征服我们中国。
  
    但这些都是成人作品,从日本长期的思想战略而言似乎没有多少效果,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我们的儿童。记得有一次我问一个正在看《机器猫》的孩子:中国好还是日本好?她说:日本好。我问:为什么?她说:日本有机器猫。尽管童言无忌,可我还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大家还记得日本动画片《一休》吗?一休的机灵让很多中国小朋友认为日本儿童是最聪明的,这无形当中也让他们感觉日本是最好的。从另一方面就产生了中国不如日本的记忆,这为他们长大后亲日哈日打下了感情基础。
  
    这样的教化有多么可怕,但在这种教化中,日本的历史罪恶会被淡化,而他们参拜靖国神社及对历史的毫无悔过就会变得常态化,正常化,甚至让中国人民习以为常。而很多看不到危机的专家学者却在指责我们煽动民族仇恨或民族主义式的纠缠历史,而这又是日本人最想看到的,因为这能掩盖他们,因国土危机而要征服中国的罪恶目的。
  
    这样的教化和影响,日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二战时日本是用刺刀和大炮作为后盾,尽管也培养出了一些汉奸,但绝大多数中国人是没有被同化的。可现在的日本却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号,用经济实力及日本人谦卑得有些变态的素质作后盾,再一次玩起了“以华制华”的伎俩。他们深知仅仅几部文艺作品和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并不能改变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而最具影响力的是知名人士,文化人士和政府官员,于是他们对大学教授,文化名人,地方官员下手了。这一次又是日本财团打先锋,他们研究了中国的意识形态及社会价值观后深知日本财团从表面上看没有政治背景,因此,中国的很多官员,学者,社会名流容易落入圈套。
  
    于是日本财团出钱出力,在很多大学里办起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心及研究会,并对许多穷困山区的教育进行别有用心的资助,在云南边远山区的小学校里,就写有“日本政府捐赠”字样的课桌。可想而知,日本财团已经把亲日教育搞到边远山区去了。他们利用教育领域这个不太敏感的窗口,接近政府官员,其目的是搏得好感,为其在地方上的殖业布局打下基础,同时又伙同一些大学,出版美化歌颂日本的书藉。最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日本人竟将手伸到了最能牵动中国人民情感的地方---南京!
  
    据南京某大学学报报道,本校中日文化研究中心,翻译出了一套日本文化系列丛书。在发布会上日本早稻田大学町田守弘教授发言提到,本套丛书“让中国读者阅读有关日本文化的日本代表性著作,这对日本人来说是件喜出望外的事情,丛书的翻译出版非常了不起。”
  
     日本人当然喜出望外,在笔者看来甚至是欣喜若狂,因为在他们屠杀了我三十万同胞的城市里,他们又培养了一批亲日分子,这是在思想文化界“以华制华”的最成功的范例。这对分化,淡除全中国人民对那段历史的记忆,有着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这简直就是天大的讽刺!
  
     他们如此处心积虑地利用高校的影响力,其目的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教化我们中国年青的一代及那些天真得让人可怜的专家学者,使他们成为日本在中国的“第二国民”。有朝一日,当日本岛深入太平洋之时,让这些“第二国民”为他们腾挪栖身之地。
  
    也许你是善良的,也许你是愿望美好的,但日本人并不这么看。他们随时都会向你露出一种谦卑的微笑,但这种微笑背后,你永远也无法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那种“否定今世的过去,肯定今世的未来”的悲情主义色彩无所不在。
  
    自然灾害频发的不安全感,使日本人冷静得可怕,温文尔雅得变态。而很多人却把它看成有修养和素质高。这是一种无奈中的隐忍,这种自我克制和压抑形成了日本人变态的民族性格,他们在克制什么?他们在压抑什么?也许没人知道,,但他们自己却非常清楚。
  
    日本3.11大地震之后,网上了出现了很多同情日本的帖子,甚至有好心的人表示:如果日本岛沉没他们还是愿意接纳日本人的。但笔者想说的是:善良的人们,你们是不了解日本人在大灾面前的那种隐忍,他们高度的一致性,超强的忍受力,面对另一个民族而言往往是最可怕的。如你们收留了他们,你们想过“国中之国”出现的可怕后果吗?
  
    静观我们的周围,你会发现,日本产品无所不在,日本技术无所不有,日本文化无所不入,“第二国民”无所不现。我突然感到可怕,我们被侵略了,甚至被占领了。这次入侵甚至比“七.七”事变后的入侵还可怕。那时面对敌人,我们可以去流血,我们可以去拚命!可是现在面对敌人,我们却不知道用什么去战斗,也不知道怎样去战斗!我们更不知道,大灾之后的日本---这条冻僵的蛇,什么时候会醒过来,什么时候会对我们中国咬上一口?

   请同胞们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