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财色巅峰顶点:第7课 第一章 第五论??写真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5:12:20

第7课 第一章 第五论  写真度

(2010-04-03 08:07:57)转载 标签:

宋醉发

影像论

文化

分类: 我的理论文章和点评他人

第7课 《影像论》(宋岗著)

第一篇 影像创作概论

第一章 摄影概论

第五论  写真度

 

写真度是一个衡量拍摄过程是否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重要概念。写真度的不同,可以看出拍摄过程中遵循的是客观真实性原则,还是主观真实性原则,这直接关系到摄影真实性的区别与鉴定。

客观真实性原则(也称新闻真实性原则)与主观真实性原则(也称艺术真实性原则)的区别在于,客观真实性原则要求作者遵循或坚守某些限制,以确保摄影过程真实地反映被摄对象的客观像态,创作过程自由度较小,拍摄时不得干预被摄对象的存在状况,不得虚构;而遵循主观真实性原则的作品反映的是作者主观认定的真实,创作过程自由度较大,可以虚构,属于对现实的审美感受的真实。

要判断摄影过程所遵循的真实性原则,就要了解并分辨写真度。拍摄过程的写真度是摄影真实性类似于DNA的标识。

写真度指摄影过程,从被摄对象到摄影原像的视觉影像真实效果的变化程度。

所谓摄影原像,指快门按下后,在摄影机内得到的直接影像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胶片影像,也可能是存储卡里的影像,它们是摄影作品的原始图像。

随着摄影器材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摆拍技术的渐趋完善,摄影原像越来越可能不同于摄影主体面对被摄对象时的真实影像视觉效果。换一句话来说,由于拍摄过程遵循的写真度类型不同,摄影既可以真实地反映现实;也可以逼真地进行虚构。所以有必要分辨摄影的写真度,对摄影过程坚持的真实性类型进行判断。

摄影的写真度分为客观写真度和主观写真度两种类型。只有遵循客观写真度的摄影,才有可能按照客观真实性原则去反映现实。而遵循主观写真度的摄影,所反映的内容往往有虚构的成分。当然,在有些情况下,虚构的真实与客观的真实并没有太大的距离。但这并不等于说,客观写真度可以混淆于主观写真度。

1、客观写真度

客观写真度,是拍摄过程中客观地反映被摄对象真实状态的写真度类型。符合客观写真度的摄影,坚守的是客观真实性原则:只抓拍,不摆拍。

抓拍和摆拍是摄影的二种具体拍摄方式。

一般摄影人认为,抓拍指在被摄对象不知晓的情况下,拍摄其自然、生动瞬间形象的行为方式。对于资深新闻摄影主体来说,抓拍往往是一种自觉坚守的立场,或者说,是一项严于律己的拍摄原则。但是,有不少新闻摄影主体认为,适当干预被摄对象,然后进行抓拍,并不影响真实性。事实上,对被摄对象的任何干预、影响,都将改变真实性的主、客观属性。

更严谨一点的定义是:抓拍指摄影主体(包括摄影助理等相关人员,下同)在不干预被摄对象存在状态下的拍摄行为方式。

与抓拍并列的概念是摆拍。狭义的摆拍指摄影主体根据拍摄构想,在拍摄前对被摄对象进行服装、化妆、道具、神态、造型、背景等方面的修饰或安排后,再进行拍摄的行为方式。

广义的摆拍,指摄影主体对被摄对象有所干预(包括要求被摄对象摆出某种造型或表情,指挥背景里的行人、车辆、动物等)后再进行的拍摄行为方式。

干预之后再行抓拍,摄影术语称为“摆中抓”,这仍然属于摆拍,不同于不干预被摄对象的抓拍。

在摄影的具体方式中,只有抓拍符合客观写真度的要求。严谨的纪录摄影,尤其是新闻摄影,一般都采用抓拍。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虽然也有抓拍,但绝大多数采用摆拍。摆拍不符合客观写真度。

根据拍摄器材和拍摄技法的不同,客观写真度还可以细分为客观常态写真度和客观变形写真度。

A、客观常态写真度

客观常态写真度,指采用常规镜头和常规拍摄技法,使获得的摄影原像与人眼于机位视觉效果比较接近的一种客观写真度。

所谓常规镜头,主要指标准镜头,以及较之标准镜头成像视差不大的长焦或广角镜头。这是相对于视差较大非常规镜头说的。例如,超广角、鱼眼镜头,以及在镜头上加有分像、星光、偏色等效果的滤镜等,都属于视差较大的非常规镜头。非常规镜头拍摄的效果,往往与人眼于机位的视觉效果明显不同,有变形失真感。

所谓常规技法,是相对于特殊技法而言的。重复曝光技法,慢门变形技法、翻拍仿真技法、多次闪光技法等,都属于特殊技法。用特殊技法拍摄,画面效果与人眼于机位的视觉效果明显不一样。

再具体一点描述,符合常规写真度的摄影,拍摄时应将被摄主体置于景深范围内,稳定持机拍摄。不加有特殊效果的滤镜。不用慢门拍摄。按照被摄主体的灰度测光值曝光。不在曝光过程中变焦。不进行重复曝光或多次闪光。日光下不使用强烈的人工光照明。夜间采用顺向或侧顺向主光照明。不用翻拍仿真技法来以假乱真。

符合客观常态写真度的摄影,所获摄影原像与摄影机位人眼视觉效果具有一致性,因而更显得真实可信。客观常态写真度是真实性最高的写真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符合客观常态写真度的摄影原像,就绝对真实地反映了被摄对象。毕竟,来自被摄对象的自我伪装,或者阴差阳错的假象等,完全可能使摄影原像与被摄对象的真实情况相背离。这是摄影无法控制的,也不属于摄影理论范畴的话题。

摄影主体只能确保摄影过程的真实。符合客观常态写真度的摄影,只能说拍摄过程是符合真实性原则。不能说绝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现实。摄影,仅仅是现实中万分之一的截面影像,即万一的真相而已。摄影的真实,仅仅是某个(或某些)瞬间的真实。真实的影像与事物的真相是两回事。即便是组照,有多个瞬间的真实影像,距离被摄事物的实际真相,仍可能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写真度很高的摄影所反映的内容,只能说是真实的影像,不能说是实际真相。那些认为摄影可以提供真相瞬间的观点是对的;而那些以为摄影可以提供绝对真相的观点,却是错误的。

不管拍到瞬间的真相与实际真相之间有没有距离,摄影做到符合客观常态写真度,在遵循客观真实性原则方面,便问心无愧了。

B、客观变形写真度

客观变形写真度,指采用非常规镜头或非常规拍摄技法,使获得的摄影原像与机位上人眼视觉效果不太一样的一种客观写真度。

具体来说,客观变形写真度的摄影,可用超广角、鱼眼等能让成像产生较大变形的镜头拍摄;可在镜头前加改变色温的滤光镜等;可用慢门拍摄;可以不按照被摄主体的灰度测光值进行曝光;夜间可用任意方向的主光照明拍摄。但不可以进行重复曝光或多次闪光灯拍摄技法。

用超广角、鱼眼镜头拍摄,画面边缘的地方,影像弯曲变形的情况比较严重;用慢门拍摄,景物影像将随着相机与景物的相对运动而产生拖尾变形的情况。采用这些特殊镜头或特殊技法,使摄影原像的视觉效果与机位上人眼视觉效果明显不同,像差有可能很大,造成视觉陌生感。由摄影的技术上原因造成的像差,拍摄过程仍是尊重客观真实的,不论变形多么严重,视觉效果多么模式,那也符合客观变形写真度,属于坚持了客观真实性原则的摄影。

2、主观写真度

主观还原写真度,指以摆拍,或干预被摄对象之后的抓拍来还原事物真相的主观写真度。符合主观写真度的摄影,大多采用摆拍。部分纪录摄影(包括纪实摄影),多数艺术摄影或商业摄影,都遵循主观写真度。不过,遵循主观写真度,不见得就放弃了反映客观现实而只反映作者主观的审美情趣。一些纪实摄影在遵循主观写真度时,反映的却是主观认为的客观现实。因此,主观写真度还可以细分为主观还原写真度和主观虚构写真度。

C、主观还原写真度

主观还原写真度,指摄影主体以摆拍来还原事物真相的主观写真度。符合主观还原写真度的摄影,摄影主体(或其相关人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指挥、暗示、干预被摄对象,让被摄对象按照摄影主体主观认识(或设计)的画面效果,做出被认为是还原事物真相的动作造型(或姿态)进行拍摄。符合主观还原写真度的摄影,可以采用任意镜头,也可以用常规以及部分特殊的技法进行拍摄。只是不得采取重复曝光、多次闪光等技法。

符合主观还原写真度的摄影,追求的是还原事物的理想真像。套用一些新闻摄影理论的语言,符合主观还原写真度的摄影,追求的是本质上的真实。纪实摄影、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都有一部分遵循(或符合)主观还原写真度。

遵循主观还原写真度的纪实摄影,努力还原被摄对象已经过去(或消失)的某种有价值(或称有意义)的曾经存在的真实形态。当然,纪实摄影摆拍成的画面,有时候只是纪实摄影主体意识中被摄对象的真实,距离被摄对象的客观真实尚有相当距离。但这重要吗?只要受众认同纪实摄影主体的拍摄效果,是否符合被摄对象的客观真相,往往就不那么重要了。

遵循主观还原写真度的艺术摄影,往往是现实主义风格的艺术摄影。与纪实摄影不同的是,此类艺术摄影追求还原的是事物表像及其抽象意涵,而非客观事物的本质。

符合主观还原写真度的商业摄影,追求的不是还原事物的客观真相,而是还原事物的理想真像。商业摄影可以还原出被摄对象多年以前的形象,或者还原出被摄对象梦想中的某种形象,只要被摄对象认可。商业摄影的这种还原,与纪实摄影虽然不同,却也是有底线的。商业摄影不可能脱离被摄对象去凭空虚构,商业摄影说到底是将事物真像运作成理想真像。只要服务对象认可并接受了,对于商业摄影来说,一切或许都不再重要。

D、主观虚构写真度

主观虚构写真度,指以摆拍(广义)来获得有虚构成分摄影原像的主观写真度。

遵循主观虚构写真度的摄影,摄影主体及其相关人员,往往围绕被摄对象,营造、构成一种并非表现被摄对象本身的事物或情感,这种表现有时候可以超越现实的人物或时空关系,构成过去或未来的人物或时空关系。例如,拍出解构版的古代神话传说,拍出经典名著中某个桥段解构版的影像。也有利用慢门、重复曝光、多次闪光等特殊技法,拍出表现梦境或幻觉的摄影原像。
遵循主观虚构写真度的摄影,主要是艺术摄影。这是最有想像力的摄影。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解构主义等风格的艺术摄影,都遵循主观虚构写真度。

上述写真度的类型划分,为区分拍摄行为在反映客观事物真相,坚守真实性方面的努力程度,准备了精确的标签。

 

~~~~~~~~~~~~~~~~~~~~~~~~~~~~

第一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bedcf010099ft.html

我的更多文章:
  • (2010-06-03 07:12:09)
  • (2010-04-28 10:42:26)
  • (2010-04-20 09:37:48)
  • (2010-03-30 13:36:50)
  • (2010-03-25 00:22:38)
  • (2010-03-19 00:25:26)
  • (2010-03-10 10:58:06)
  • (2010-02-25 0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