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蟒龙传说:中国介入利局势仅仅是为石油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3:17:11

中国介入利局势仅仅是为石油吗? 

    邱 林

    利比亚经历了近100天的战争后,卡扎菲政权和反对派同时面临着难以支撑的困境。但是,这种局面为利比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带来了契机,换句话说,也为中国介入利比亚局势,争取在利比亚战后的利益带来了机会。利比亚反政府组织——“国家过渡委员会”执行局主席马哈茂德·吉卜里勒近期在中国进行访问,此行引起了中外媒体的极大关注。

    吉卜里勒访华的目的很明确,自从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成立以来就一直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目前世界上只有十几个国家承认该委员会为利比亚唯一合法代表。中国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吉卜里勒是来向中国政府介绍战后利比亚重建的构想,表达他们的立场以及诉求,同时争取中国政府的支持。

    而中国与反对派的接触,表明自己不再置身利比亚冲突之外,开始扮演起双方调停者的角色。有分析认为,中国政府似乎已开始背离自己一再声称不干涉别国内政的传统原则。过去,在类似情况下,中国总是支持当权者。今年3月份,联合国安理会在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问题进行投票时,中国与德国、俄罗斯和印度一起,投了弃权票。此后,中国一再对北约空袭利比亚提出抗议。

    但是,随着利比亚战事的变化,特别是5月25日,与中国处于同一阵营的俄罗斯首先反水,承认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在这种情况下,迫使中国作出选择,要么继续与卡扎菲政权为伍,要么扩大与利比亚反对派的关系,后者很可能有一天控制中国国有企业入股的利比亚油田和基础设施项目。

    尽管曾经有几万中国工人在利比亚工作,但并不说明中国在那儿有无数巨大的利益。事实上,在卡扎菲当政的40年中,利比亚石油资源大都是与西方世界做交易,不论是开发油田,还是建立油厂,大多数的大合同都在西方国家手中把持。由于石油出口本来偏向西方,而向中国出口的石油只占中国全部进口的3%。

    不过,近几年,中国扩大了在利比亚的石油开采投资。截至到2010年,投资累积约200亿美元。因战争爆发,中国这些项目现在全部告停。这也许是中国对利比亚政策调整的关键。石油、能源等都属于具体利益,作为大国,中国还需要考虑其他一种利益,即国际形象、大国负责任态度,这种公共外交是不能以物质来衡量的,中国需要通过利比亚问题,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环境。

   观察家指出,中国眼下与利比亚双方都保持接触,而且中国并未正式承认利比亚“过渡委员会”地位,这让中国在利问题上保持某种灵活性。中国虽然可以为利比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做一些工作,但无法最终影响到该问题的解决,解决的意愿仍需靠利比亚各派势力,以及英美法等北约国家的态度。

    中国两面下注是要赌个输赢的,这有什么关乎输赢的赌注吗?其核心是,一旦中国介入利比亚局势,将有可能远离其传统的不干涉政策。把“宝”全都押在冲突中的某一方是危险的,需要扩大接触,特别是两方面的接触,而不能只局限于跟政府打交道。中国在利比亚冲突中正在寻求更积极的角色。从政治现实看来,卡扎菲政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趁利比亚发生战事,中国积极介入今后才有可能分一杯羹,反之,则亦然。

    众所周知,在国际上,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关系。正如中国一位学者所言:1979年我们只跟伊朗国王打交道,1989年则是罗马尼亚垮台的齐奥赛斯库,1999年又是跟米洛舍维奇的塞尔维亚打得火热,结果全都是得不偿失。直到今年利比亚战事爆发,中国才学聪明了,知道两面下注的重要性。

    实际上,“干涉政策”对中国而言并不是陌生的东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曾喊出“造反有理”的口号,支持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才逐渐停止。时隔多年后,中国的“干涉政策”在利比亚又复活了。况且,这次中国这样做也许是迫不得已,其主要动机并不是意识形态,而是为了石油资源、为了保护中国在利比亚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