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海兰珠:所有谣言都是烈日下的冰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0:42:02
  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荒诞不经的谣言。它们从反面告诉人们,在信息传播畅通的社会里,在具备科学素养的民众中,各类传言自有其求证、甄别的机制。如是,谣言就如烈日下的冰雪,不多久就会融化。

  1876年:剪辫恐慌

  光绪二年(1876年),北京人都惊惶地看管着自己的辫子。传说有“白莲教匪”驱遣纸人,于暮夜之时剪人的辫子,被剪者的魂魄即被收去,生命危在旦夕。

  美国驻华外交官何天爵注意到,当时的人们“无论贤愚,也无论男女老幼,都由于兴奋和恐惧而失去了正常理智”。他还列举了许多传闻案例:有人突然感到后脑勺一阵冰凉,辫子就不见了;有人在街道上与陌生人讲话,突然陌生人消失了,该人的辫子也不见了;有人看了某个外国小孩一眼,他的辫子就不见了……

  时任两江总督的沈葆桢奏称,这场剪辫恐慌最早出现在南京一带,当年三四月间,南京要修建一座桥梁,却传出了承揽工程的石匠为了顺利合龙桥梁要收生人之魂以加固桥墩的谣言,并很快传到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南方省份乃至京城。

  1891年:长江教案

  1891年,一则谣言传遍了长江流域——西方洋教士在中国挖眼以炼取白银。在中西对峙、相互猜忌的心理环境下,这条看似荒诞不经的谣言立刻点燃了千百万民众的怒火。被谣言鼓动的中国民众冲击了扬州、芜湖、丹阳、无锡、宜昌等多个地方的教堂。这些教案总称为长江教案,构成了“义和团事件”以前最为严重的反教事件。

  在一册名为《鬼叫该死》的印刷品中,基督教被直呼为“鬼叫”,“鬼叫都有妖术,切得妇人们崽肠子奶尖子、孕妇胞胎、小孩子肾子,他拿去卖与商人配制照相的药水,熬炼铜铅,每百斤铜铅熬出八斤银。凡从叫(教)的死了,鬼叫不准亲人近前,要由他殡殓,他把眼睛挖了去,也是卖去配药……”

  《鬼叫该死》来自长沙,作者周汉是一名湖南宁乡的士绅,从1884年起,周汉寓居长沙,同时开始撰刻各种反教宣传品,总数达到三四十种。

  这些反教檄文从长沙散布出来后,再经过各地的层层复刻,总的散发量便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其中《鬼叫该死》一书,仅在湖南就散发了80万册,在整个长江流域的散布数量更是难以计数,最远的居然散播到了新疆。

  1928年:摄魂事件

  1928年三月底的一天,住在南京下关一带的姚张氏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坐马车去了城东,转了一圈之后回到了城西北的家中。当晚,孩子开始发烧。姚家人得知姚张氏带小孩去了城东,顿时感到大祸临头。一向很少出门的姚张氏,不晓得南京城里正在流传着一个骇人听闻的事件。

  据说,两年前开始修建的孙中山陵墓即将完工,石匠需要160个童男和160个童女的生魂以合上龙口。为了得到这些童男女的灵魂,市政府正在进行户口和学龄前儿童调查,要把小孩的生日时辰报上去。南京东门一带,已经有好几个孩童被摄走灵魂而夭亡。姚张氏的儿子三天后死了,街坊邻居对此更为恐慌,中山陵摄魂的谣言逐渐在全城蔓延。

  当谣言刚开始传播之际,南京市社会调查处马上报告教育局,请教育局通令各小学,细致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解释,调查学龄儿童纯是为了市民利益,办理市政,兴办教育,以此辟谣。很快,教育局就发了一张白话布告,解释中山陵需要小孩灵魂之事纯是谣言惑众。

  教育局的解释所起的作用看来颇为有限。4月中旬以后,摄魂谣言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4月17日下午两点,南京市公安局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农、工、商、妇女团体、公安局各区官员、新闻媒体,共50多人,从生理学、心理学的维度探讨防治谣言之法。根据医生诊断,孩童和市民死亡的原因实际上是一种传染病“拉麻症”。正是在修建中山陵这个背景下,东门一带孩童染病死亡这一偶然巧合,配合学龄儿童调查这一契机,谣言得以讹传蔓延。

  南京市市政府也发布了政府布告,解释摄魂谣言,公布了对市民扭送公安局的“妖妇”的审讯结果,证明所谓摄魂之事皆为子虚乌有。【《解放日报》4月1日】

> 本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