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毒妃红桥安元志:记者倒追猪肉价格上涨真相 暴涨暴跌养殖户叫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1:05:39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2011年06月30日06:36
我来说两句 (1877)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第1页:记者倒追猪肉价格上涨真相第2页:暴涨暴跌养殖户叫苦
',1)">
本报记者 黄晶晶 罗凰凤 本报实习生 王蓉蓉
一斤肉的涨价苦旅
本报记者沿着农贸市场→屠宰加工企业→生猪养殖场,倒追肉价上涨真相
“猪肉价格再涨下去,真的有点吃不消买了。”昨天,在仙林苑农贸市场二楼的一个肉摊前,周阿姨挑了一块巴掌大的猪肉,就花了17元。
根据仙林苑农贸市场昨天电子屏上的价格显示,条肉零售价为16~18元/斤,子排为20~25元/斤,腿肉为14.5~16元/斤,大排为17~18元/斤。“现在五花肉都要起码15元/斤了,3个月前才11元/斤左右,这段时间经常5毛、1元一斤地涨,越来越贵。”周阿姨算了算,按现在的猪肉价格,她现在每星期花在买肉上的开销要比3个月前至少多出10元钱。
但是,别看猪肉价格高,卖肉的经营户抱怨买肉顾客的越来越少,连中上游的屠宰加工企业和养殖户们也说钱不好赚。
生猪价格历来是中国农产品价格中重要观察指标。目前,生猪收购价格上周已突破19元,创历史新高。在农贸市场,条肉价涨过35元/公斤,腿肉身价涨过30元/公斤,小排更是超过40元/公斤……
肉价是怎么一步步涨上来的?这几天,本报记者沿着生猪养殖场、肉类屠宰加工企业、农贸市场等各个环节,从生猪出栏一路追踪直到市民的菜篮子,分解猪肉价格上涨的过程,探求猪肉价格上涨的真相。
1、摊主:每斤肉只赚2元
每天早上5点钟,在屏风街农贸市场摆摊卖猪肉的王师傅就已经和妻子在摊前摆放好了猪肉,等候第一批上门的客人。王师傅说,昨天他只从批发市场里拉了两整片白条肉,180多斤,差不多是一头毛猪被加工好后的分量。
“最近猪肉价格涨得厉害,进价很贵,不敢多进。” 猪肉价格的高涨,似乎看上挺美,但经营户们却开心不起来。王师傅给记者算了算账,最近几天,猪肉的批发进价为13~13.2元/斤,市场上的平均售价为15元/斤左右,每150斤肉,差不多能赚300元。但是,批发过来的猪肉只是粗加工,凌晨拉到市场还要进行再加工,这中间的损耗不小。
“要去除碎油、猪皮、碎骨等,还有猪肉的水分蒸发,平均每斤肉的损耗至少在5毛钱。”王师傅说,再算上每天摊位费将近100元,水电费20元左右,以及从物流中心拉到菜场的运费90元,最后算下来一片白条肉只赚几十元。
王师傅说,价格只有8元/斤的时候,也有2元的差价赚,价格涨到15元/斤,还是2元的差价,但是每天的销量却降得厉害。“现在一天能卖个150多斤肉,价格高,加上天气热,买肉的人越来越少,卖不动啊。”他告诉记者,往常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差不多要进两头猪,但最近一段时间,每天卖到下午5点钟甚至晚上7点,一头猪都不一定卖得完。
2、屠宰加工企业:量骤降 难赚钱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猪肉从养殖户手中收购后到零售市场,价格至少上涨了50%。但农贸市场里的猪肉,在经营户每天清早进货回来加工后,只涨了2元多/斤。那么,屠宰加工环节是不是推动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呢?
作为杭州最大的定点屠宰企业,杭州五丰联合肉类有限公司肉类销售公司负责人汪选华对公司旗下西兴屠宰场目前的运作情况颇为无奈。他告诉记者,养殖户送来代宰加工的毛猪数量最近明显下降。
“杭州主城区的屠宰量起码下降了15%~20%。”汪选华说,这是屠宰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尽管猪肉价格一路走高,但在消费终端的消费量却处于不断走低的状态,因此屠宰量也开始出现明显下滑,这对于收取固定屠宰费的屠宰企业而言是利空。
“屠宰企业的开支和成本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意味着屠宰得越多,越有钱赚。”汪选华表示目前由政府定价的屠宰费为23元/头,而今年以来,设备折旧、人工、水电气等开支在上涨,加之屠宰量不断下降后,最近的屠宰真实成本接近30元/头,算下来还要亏一点。
汪选华给记者算了笔账,昨天他们收购的毛猪价为21元/公斤左右,毛猪屠宰后,出肉率平均在72%~73%左右。经过这番加工后,白条肉的价格要到达27~28元/公斤。同时,算上屠宰过程中的下水、内脏可以销售,按照目前的行情,平摊到白条肉上,能把成本价降低1.75元/斤左右,这样形成的出厂成本价在26~27元/公斤。
3、养殖企业:前两年的亏损刚补回
“现在毛猪批发价每公斤21元左右,这两天略有波动,总体价格比较坚挺。”昨天,萧山新湾一家规模养殖厂负责人老高到养殖场绕了一圈,乐呵呵地说。
据介绍,自繁自养生猪的养殖户利润每头达到300~400元左右,这是自2008年9月份以来生猪养殖盈利的最高水平。这个行情让养殖户既喜又忧。喜的是,终于可以把前两年的亏损拉回来了,忧的是,今年初以来,小猪特别难养,存活率低。今年4月份,仔猪存活率低到60%,而往年有80%以上。”这直接影响到下半年的出栏数。”
记者从养殖户口中了解到,以玉米、麦麸等为主要原料的饲料一路上涨,被认为是生猪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老高告诉记者,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左右,玉米又占了饲料成本的66%左右,玉米的价格从年初到现在涨了400元/吨,最大涨幅接近30%。每公斤毛猪需要3.3公斤的饲料供给,这就意味着,一头100公斤左右的毛猪从出生到出栏的6个月间,光饲料就要吃掉330公斤,金额近1000元。此外,人工、运费、疫苗等成本都在上升,还有财务等间接成本,这块目前占到40%左右,平摊到每头猪的成本是600~700元。“说实话养猪又苦又脏又累,愿意做的人越来越少。”老高说,现在开养殖场的以夫妻为多,每年收入5万元左右。
“可别光看这个利润,猪不是大白菜,不是收割了就能算出一斤赚多少。”老高说,每年还有很多其他的开支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作为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每年35~40%的母猪要更新品种,这些种猪从周边采购,一头50公斤的种猪要2000多元,光这块投入每年都要上百万元,这些成本都要平摊到每斤猪肉的成本上。“日子还是2008年那阵子好过。”老高说,那时行情好的时候批发价达19元/公斤,而成本只有11~12元。
“现在猪肉行情比较高,生猪毛利率平均有30%左右,但这个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金华金达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吴经理告诉记者,按照规律,这么高的肉价,必然会伴随着跌价的风险,其实他最不希望就是价格大起大落,因为这样最后受伤的还是养殖户。
“一年行情好,两年要爬坡,三年一个循环周期”
金华、萧山养殖户:“过山车”式暴涨暴跌让我们吃尽苦头
这三年,养殖户熬过来了
现在的好日子,让很多养殖户想起了2008年的好时光。
2008年肉价暴涨时,连国际投行高盛都传出打算养猪的消息。然而,3年多来,肉价大起大落,印证着经济学上的“蛛网现象”——农产品从最初投入生产到成品上市需要一定周期。行情好时,养猪户一窝蜂地补栏,导致供应量快速增加,价格下跌。深度亏损一定时间后,又大量淘汰母猪,致使生猪供应量快速下降,价格上涨。如此涨涨跌跌,农民基本上处于小赚大亏的怪圈中。
从上一波高峰到现在,3年时间里,这些养殖户是怎么挺过来的,酸甜苦辣他们心里最清楚。
行情最低迷时,卖一头亏300多元
“现在赚的钱,实际上只能弥补过去两年的亏损。” 按照杭州市惠丰养殖公司董事长高志峰的说法,猪肉价格在2008年达到高峰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下跌,一直处在低迷状态,尤其是去年猪肉的价格低得不正常,小养殖户纷纷撤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上半年的供应缺口。
“现在看到的生猪收购价格是很高的,但我们前两年都在亏本和微利点上徘徊,现在的盈利只能说是填补了亏本。”浙江金达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经理告诉记者。
吴经理记得,2008年毛猪收购价最高达到19.6元/公斤,那时毛利润有60%。好景不长,2009年受甲型HIN1流感的影响,毛猪收购价一下子跌到9~9.5元/公斤,而当时光饲养成本就要12元/公斤。“明摆着卖一头要亏一头。”吴经理说,以一头100公斤的毛猪算,多卖一头要多亏300多元,但如果不卖继续养着,人工、饲养费加上去更是一笔大成本。
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到去年5月份他们再度陷入困境,当时肉价最低跌到10元/公斤,同时随着饲料人工等上涨,成本又涨到了13元/公斤,又回到了2009年那时的亏损状态。好在这样的日子并没持续多久,随着肉价慢慢回升,后来养殖场逐渐保本,微利。
“我们这些生产型企业投入大,靠跑量取胜。”和很多小养殖户“船小掉头快”不同,这些规模养殖厂总量基本固定,不会随意增减,这份坚持终于让他们挺过了那段艰难时光。
疫情来势汹汹,影响生猪出栏
萧山新湾一家规模养殖厂年出栏数在3万头左右,负责人老高说,作为自繁自养的规模养殖场,平均每头母猪每年产出15头小猪,才能保本,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小猪要无病无灾健康地活下来。
对疫病的防治能力,是影响生猪产量的重要因素,“小的养殖散户,疫苗打得明显少很多,不能保证85%的存活率,碰到全国范围内疫情接连发生,所以影响了产量。”吴经理说,所以从去年开始,他们养殖场在防疫体系上投入了很多心思。
除了疫苗防疫,吴经理还给每头仔猪配了很多营养保健品,比如补铁补钙。“营养跟上去了,身体强壮了,仔猪的免疫力就增强了。”吴经理说,光这个成本,平摊到每头猪上要48元~50元,比其他的养殖场高出近一倍。这个投入还是很值得的。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很多养殖场仔猪的存活率普遍降低,而金达利养殖场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萧山新湾的这家养殖厂则和萧山其他几个规模养殖场、养殖农户成立了农发合作社,目前在萧山开出了多家专卖店,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价格也比较平稳。
这一波周期中,规模养殖场赚到了大钱
“过山车”式的暴涨暴跌,不仅让养殖户吃尽了苦头,也让各个流通环节的经营者有苦难言。唯一在账面上有些赚头的养猪户们,依然担心着饲料成本的不断上涨和不可控的疫病蚕食了利润。
这个怪圈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或许跟目前仍然以散户为主的养殖模式有很大关系。”杭州五丰联合肉类有限公司肉类销售公司负责人汪选华认为,以散户散养为主的养殖模式是价格暴涨暴跌愈发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他看来,这波行情中,真正能赚到钱的正是一批规模养殖场,他接触到的不少省内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目前每头猪的毛利能达到600元左右。但目前全省生猪产出中,仅有40%左右为规模养殖场产出,其余基本都是散户散养为主,散户抗风险能力过低。
浙江省肉类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也指出:生猪产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是政府政策调控乏力的内因。大户也好,散户也好,基本上是“摸黑养猪”,赚得糊涂亏得也糊涂。该负责人表示,长远来看,无论是对稳定生猪生产和供给,还是对确保肉品安全,实现养殖、屠宰及加工的规模化发展,坚持发展商品猪基地生产、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环节的市场网络,实现产、供、销的一体化发展,是调控生产与消费的有效方式。
猪肉价格还在爬坡
据浙江省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监测,6月20日~26日,全省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白条肉出厂价和生猪收购价分别为25.11元/公斤、19.08元/公斤,环比上周分别上涨3.59%、3.13%。其中白条肉出厂价继上周再创历史新高;生猪收购价突破2008年3月17日-23日的周历史最高价18.61元/公斤,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一反往年春节后即跌走势,持续高位攀升,省商务厅市场建设处相关人士分析原因:一是异常气候影响全国生猪生产,去年冬天以来猪流行性腹泻导致大量仔猪死亡,使总存栏数偏紧。二是仔猪价格、饲料、人工、调运费用等刚性成本上升明显。三是养猪长时间亏损,导致部分养殖场户缩减了养殖规模。对于后市,随着养殖场户积极补栏,将对后市生猪供应提供保障,气温转热猪肉需求将进入淡季;但由于目前可供出栏的猪源偏紧,生猪市场价格仍将维持高位,预计短期内回调空间有限,并仍有上升可能。目前全省省市县三级猪肉储备共4.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