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平民千金百度云:病人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1:05:10

多少病人“被治死”?

吴酩
   
         几年前,一位朋友“被诊断”罹患了脑癌,对人生已经“看得很透”的他调侃说:“现在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病人 1/3是被吓死的,1/3是被治死的,只有1/3是真病死的’。我一不怕,二不治,死的可能性就剩余下的1/3 了。如果真死了,那是该着。”病家之言,权当自我宽慰,笔者听后一笑了之,没有当真。可后来的情况,居然不断做出了验证。
         先说那位朋友。京沪两地顶级医院的众多“顶级”专家,先后做了会诊,除一人“含糊”,其余全都“一致”地认为是“脑瘤”;给出的“前景”相当吓人:必须立即手术,否则恐怕拖不过3 个月。但手术的风险很大,由于病灶所处部位特殊,仅术前对确诊起决定作用的“活检”,就可能导致病人瘫痪!真正实施开颅手术,风险则更大,有可能连手术台都下不了,病人就……而有的专家还说,即便手术成功,病人的5年存活率是0,有可能再活3 年,但会很艰难,甚至完全是躺在床上;当然也可能只拖几个月就不行了。患病朋友和他的亲属,了解了这种“前景”后,下决心“不治了”,因为当时那朋友只是眩晕、头痛,日常生活还能勉强自理,没必要去冒那个“前景十分暗淡”的风险。如果是良性的,却被“活检”穿刺给“穿”瘫了,岂不太冤;即便是恶性的,明知时日无多,还受那份刀锯之苦干嘛,一动手术就“完”或就瘫,还不如“维持现状”呢。当然,做决定的过程是很艰难的,而一旦决定“不治”,朋友反倒轻松了。不治,是指不手术、不化(放)疗,并非绝对忌医。在另外的医家指导下,朋友坚持吃一些健康食品和调理药物,消除炎症,增强肌体免疫力。“3 个月”的“大限”过去了,没有恶化,症状还有所减轻;半年,一年过去了,朋友的状况持续变好,尽管变得很慢。又过了些日子,再拿片子请那些专家们看,他们都不说话了。3 年早过去了,朋友不仅自己开车外出,而且出国旅游。这不由让人经常感慨、发问:倘若当时老老实实地遵医嘱“立即手术”,那会是怎样的后果呢?
        再说一位亲戚的经历。几年前的一天晚饭后,这位年近80的老人突然感觉腹部剧痛,由于有心肌梗塞的病史,老伴立即陪他赶到附近一家出名的三甲医院看急诊。值班医生排除了心脏问题,诊断是急性胆囊炎,并说“一刻也不能耽误,必须马上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就由他来操刀。闻讯赶来的子女很快七弯八拐地“联系”到该医院的一位“熟人”。按约定,他们在医院的一个角落见了面。问明情况后,“熟人”说,从症状看,诊断没错,但不一定非“马上手术”。“为什么那位值班医生非要马上开刀呢?”“这就不好说了,也许是因为他从来还没做过这种手术吧。”“熟人”进一步建议:治胆囊病不是我们的长项,某医院做得最好,建议还是转到那儿去治。“转院的路上不会出事吗?”“拖太久不行,但从这里到那个医院,肯定没事。”最后,“熟人”还再三叮嘱:别说是我让转的院,只说“疼得轻了,回家再看看”……按照“熟人”的意见,亲戚婉言谢绝了值班医生,很快赶到了另外那家医院;医生做出了相同的诊断,但说“先住院做一些检查,几天后再决定能不能做手术”。经过详细检查,几天后,老人做了手术,并很快就康复了。想想真让人后怕,如果不是迅速“拐弯儿”找到“熟人”,70大几的老人就可能被那位“热心”的值班医生“练手”了,而患有严重胃、心、脑等多种疾病的他,能顺利地下手术台吗?
        如果说上述两例属于侥幸“逃脱”的个案,那么最近人民日报一篇文章,介绍的就是普遍存在的“不幸”情况了。报道说,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肿瘤患者是过度治疗的“重灾区”。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例如,对于一期肺癌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国际上公认的结论是,这类患者术后化疗不受益。但是,我国的治疗都是“流水线式”的,多数病人手术后都要“被化疗”。有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本来是早期肺癌,只需要做一次手术,花费两三万元,基本就可以长期生存。但是,医生做完手术后,还是习惯性地把他转给了化疗科。在做了四个疗程的化疗后,病人免疫力急剧下降,随即肺癌复发,并出现脑转移,于是又做了伽马刀手术,结果导致了更大范围的肿瘤转移。由于医生的过度治疗,老先生不仅花费了30多万元,而且踏上了不归路。(详见4 月14日《过度医疗猛于虎》)
        看来,朋友那个“1/3 是被治死的”说法,并不只是出于患者的“业余推测”,而是得到了业内的“专业认可”,至少肺癌患者是这样,那位医生所说的“很多”,恐怕不止是“1/3”。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卫生总费用2005年为8659亿元,2010年为19600亿元,5年翻了一番多,远远超过了同期GDP 的增速。有分析认为,这中间,既有物价上涨、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合理增长,也有过度医疗造成的不合理增长。而有关专家则直截了当地指出,过度医疗犹如一个“无底洞”,吞噬了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国家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无形中抵消了医保增加给百姓带来的实惠。
         一边是医疗资源依旧紧张,许多人看不上病、看不起病,一边是过度医疗普遍存在,轻率手术,重复昂贵检查,超量输液、给药。出现这种怪相的缘由,已经无需多说。当公益性机构大面积异化成逐利私器的时候,原本的“救死扶伤”宗旨就必然被“拼命赢利”所取代,视患者为羔羊,为谋求小团体和个人私利而随意“下刀”、疯狂“宰人”也就毫不足奇了。
        令人焦虑的是,医疗改革可以按部就班地逐步推进,挽救生命却不容继续“习惯性”地轻率动刀、过度治疗。非常之事,理应有非常之法。如果全面制止过度医疗还有困难,至少应该在那些业内人都承认的“重灾区”(实际就是“油水”最大的领域)先采取果断而实在的措施,避免随意“被手术”,斩断畸形“流水线”,刹住习惯性地“被X 疗”,遏制疯狂输液,尽量减少“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
        如果继续听之任之,不有效扭转过度治疗猛于虎的状况,随着全社会维权意识的增强,不甘心轻易“被治死”不断增多,医患矛盾必然愈发尖锐,医疗纠纷和官司势必翻着跟斗增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难免冲破医疗的边界,那时引发的恐怕就不是单纯的医疗纷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