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超力高科技 待遇:外国人眼中的农民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1:01:00
外国人眼中的农民工

 

2009年2月11日《参考消息》副刊,读到两篇转载的文章,都是谈农民工问题。一篇是新加坡《联合早报》上郑永年所写,另一篇是英国《卫报》记者乔纳森·芬比所写。很有水平,也很犀利。故乐意附和、鼓吹几句。

 

我之愿意附和,有两点考虑。一是人同此心问题。不管是哪国人,新加坡人,或英国人,或美国人、日本人,也不管是干什么行当,只要有人心,大概对事情的感觉不会有大出入。我们许多中国人,跟外国人的感觉完全不同,不是说我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许我们这颗心的感觉功能出了大毛病。外国人能看见的,我们自己竟然看不见,这叫熟视无睹,死鱼的眼睛一般。二是出口转内销问题。许多问题我们自己感觉很真切,但一定要借外国人的口说出来才管用,才能引起重视。国内的人,任你怎么说,都跟放屁一样。这是改革开放后新增加的毛病,是脑子出毛病,是智力有问题。毛泽东说,要向实践学习。“三农”题目的实践者是农民,想解决问题,就该跟农民学习,拜农民为师。农民的问题不一定非得出口到国外,然后再推销到国内,才知道价值。眼面前你不知道价值,内销回来才惊奇,这说明你跟汉元帝的智力相等,他是把王昭君卖给匈奴后,才惊讶其艳色,可惜悔之晚矣。今天我们来说句实在话,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毛病,就是各级官僚,既得利益和权势集团,根本不甚了解群众的需求,更不了解人才的价值,今天也一定程度上是这样。所以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才一股劲儿往资本主义跑,极少相反的。哪天若是反过来,那才显示你社会主义优越性,才是人尽其才的清明社会。目今考托福、争留学、办移民的人还很多。但也有“海龟派”回来,说明我国还有生机。但求出国的人,可以戏称之为“海鱿”,多于“海龟”,说明我国还有很大问题。若是哪天,连外国人,美洲的。欧洲的,非洲的,亚洲的人,都愿意到中国来居住,所谓农者愿耕于其野,商者愿负于其途,贤者愿讲于其庭,能者愿仕于其朝,士者愿学于其堂,这一步才可称为盛世。我看我们的社会,目今虽曰繁荣,但离这一步,还远得很。

 

郑永年先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搞学术研究的。以前也多读到他的文章,经济学方面的居多,偶尔也有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都比较深刻。但这篇名为“中国应逐步废除农民工制度”的文章,印象最深。一则是我因写“也谈农村问题”的帖子,曾仔细琢磨过这个内容,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二则最重要的,是郑氏在这个问题上动了很深的感情,说了很实在的话。芬比是英国记者,不是研究学术的,字里行间自然更多情感成分,说话也比较委婉,文章的题目是“中国需为农民工找到新位置”。我要跟着他们鼓吹的是以下几点。

 

首先,学术研究,写文章,说话发言,要不要带感情。很多人的意识里,是不要带,因为学术是理性的,带感情容易偏颇。平时这句话,也不为大错。但在危机时刻,大是大非上,学术而不带感情,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句屁话,要不得。我不想在这里深谈其原理,只引一句老俗语,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你做学术研究,不掉泪,那是因为你没有伤心到极点。进而,你没有伤心,很可能是你根本没有心,或者有心而麻木了。你是拿学术当作饭碗子,当作生财之道,肉心虽在,而人心早给什么东西吃掉了。你是拿这句话,遮掩自己的没有良心、良知,无勇、无谋,推卸责任,所以才给你定义为屁话。

 

我为什么平时不愿读国内的学术文章?是因为这些文章多半是没人心的,不像新加坡郑氏和英国芬比氏那么有感情。两亿来农民工的苦痛,他们如隔岸观火,像看水族馆金鱼似的,站在外面长篇大论。这样的人,根本没有鱼的体会和情感,而他们却偏要自称是金鱼专家、经济专家,难怪乎他们说的,满篇都是不着边际的废话。我们的社会,拿出那么多的金钱去供给学术和研究,敢情养的是一帮不深入鱼缸,只在外面高谈阔论的废物点心。

 

记得金融危机发生时,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八十多岁的老人了,竟然说出全世界的人都没有说的话。她说,这么大的危机,怎么没人告诉我们呢?人家不愧是国王,一句话就点到要害处。听了这话,我觉得西方的政要,特别是全世界搞经济研究的,都该找个浴盆,头扎在水里面,憋上三天三夜,或者从金融大厦的顶层跳下来,以谢世人。当然可以穿潜水衣或带降落伞,我们不想要他们的命,只是想让他们痛醒。是呵,金融危机的损失,有人估计至少在二十万亿美元之上,造成几亿人失业,造成全世界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这么天大的事儿,而你们竟然事先不知道,则经济和学术研究这个行当,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不是要打一个天大的问号吗?我们学术界不真该惊醒了吗?

 

在下有一个很犀利的帖子,叫“教授不仁如学何”,是批评不仁之教授的。现在可以再扩展一下,叫“教授不智如学何”。学是要到达智慧的,智慧的人要能够见机,知道潜在的危机。你不能见机,说明你没有智慧。没有智慧,说明你所学的,多是不切实用的知识。尽管你学富五车、八车、百车、千车、万车,于真正的智慧还没有入门。即使你得了诺贝尔奖,也还是智慧贫乏之人。我曾留心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他们研究的题目,除了一两位差可外,绝大部分都是不着边际的。我看是跑题,跑到爪哇国闹海啸去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难怪英国女王说这些奖金得主,连同诺贝尔奖的评委,也是一群饭桶,要么是精英之饭桶,要么是饭桶之精英也。

 

我觉得做任何行业,首先要的就是这颗人心。没有人心,怎么研究人的社会?人是靠心行为的,社会是由行为构成的,经济也是人心构成的。你连人心怎么运作都不懂,怎么研究社会行为?怎么研究经济?我非常同意这名英国记者,乔纳森·芬比的话。他说,中国应该把2009年当作历史转折点,而琢磨如何彻底解决农民工问题。根据他的意见,按照他的思路,我们应该把09年当作新起点。一切现成的东西,无论你是专家、学者、教授,还是诺贝尔奖的得主,都必须从新观念的高度,重新审视,重新评价,重新取用,因为你研究的那些知识不起作用呀,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过去三十年,这一页就翻这么过去了。好的也有,坏的也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屁股是不用追着打了。但你千万不要再背着过去的成绩,背着这个陈酸的包袱,还在台上自吹自擂。

 

但是我最担心的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新起点”的真正含义,不知道它的厉害。我有时很感慨,觉得应该是常识的东西,大家一定会懂。但事实上,到后来一看,没有真正懂,所以倍感惋惜。所以我的行文和语气,必须要犀利一点,要酷一点,以引起人们的警觉。先惊醒了再说,慢慢再进之以药草。此岂余之所愿乎?有伤雅致,我不得已而为之也!

 

新起点是什么?今日流行文化盛行,耳熟能详,每个人都能说个大概其,但恰恰是这个大概其害我们。我们以为懂了,其实并未真懂。这个古人称之为“乱朱之紫”,孔子所痛恨者。你看到的是紫,而不是朱,不是真红,不是正红。你拿紫当朱,拿葡萄当红豆。比如新起点,常人一定也知道,无非是未来要有新目标,今后跟过去不一样诸如此类的话。但在下要问你,你知道新目标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跟过去不一样是什么意思吗?当然你还可以继续说下去,但我们谈上三天三夜,你也不一定能像八十岁的女王那样,说到要害处。当然,这主要不是你的过错,责任在当前的流行文化。流行文化的毛病,是口里名正言顺的辞藻,实际却不懂其中的含义,就像广告明星口里吹着三鹿奶粉,实际不知其内含三聚腈胺一样,跟鹦鹉学舌一样,跟机器人一样。流行文化只是让人看起来是那样风姿,而实际行为和内容却大相径庭,看起来是纯真少女,而实际可能是艳照之门。用孔子的话说,这叫做“巧言令色,鲜矣仁”,作秀而已,摆Pose而已。我们不要学流行文化,对自己的言行不负道德责任,因为他们是在利用公共之器,赚公众的钱。赚公众的钱,自然要合乎公众的利益。我们买他们的帐,客观上就是支持和纵容虚伪和欺骗。所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真知其意。真知而后言,真知而后行。

 

新就不是老的。新目标意味着要以新标准来判断,意味着新的价值观,新的价值观意味着新思维。比如国家的GDP,过去我们以为是最重要的,现在我们不这样认为了。因为它伴随着巨大的环境损失。新思维是实际的GDP要减去环境损失,才是真正的GDP。所以名义的GDP我们要调低,可是真正的全面的社会效益却可能是增长的。再比如薪水,过去的货币数量很高,但主要是靠加班加点,过劳工作来的,不可持续。现在薪水没那么高,但不再过劳,增加了休闲和学习的时间,可以持续,也可以为将来之新生产力储备新知识和新技能。总体算起来,个人的福利,社会的福利,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倒增加了。对货币收入,对环境,对个人福利,要有不同的看法才行。否则一定误认为低速和减薪损失太大了。这还都是小的变化,人人都可以感觉和理解的。

 

若往深里说,可就吓人了。既然是新形势,必然要新思维、新观念、新技能来适应它,也就是要推出新人。不能适应这个新变化的东西,必然被淘汰,得从台上退到台下,从演员变为观众,在家里吃退休金。你若是从政当官的,不能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不能体会“以人为本”的真意,很遗憾,你的仕途将就此打住。你若是学者,你所学、所教、所赖以生存的知识,将陈旧,将不再能获得以前的重视。你若是生意人,你现在的业务必将萎缩,而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发财。你若是白领文员,或许你现在所从事的是夕阳行业,忙碌一生而晚景凄凉。你若是学生,很可能寒窗学到的都是没用的知识,未出校园,就已经胎死腹中了。你若是市民,你将不得不为买米买菜买水付高昂的价格。若是农民。你将不得不面对阴晴不定的初级就业市场,和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过去我们看到的一切都变了,再也不是我们以前认为的价值了。

 

很多人以为这是暂时的,不久就会过去。但老羊告诉大家,阁下很可能这是一厢情愿,还是拿老思维来看,这正是我所深忧的。历史上哪一个帝国的衰落不都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动荡,甚至世界大战?而美国这样一个历史上最强的超级大国的衰落,怎么可能不动荡呢!若是往前看得再久一点,美国之能强,是因为它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四五百年的思想和科技成果。美国之衰,说明西方思想、文化、科技,在大方向上出了问题,当然这不否定在某些细节上仍然有生命力。四五百年之久,那么光辉的公主时代,而今要降为市井民妇。这么大的变动,能不伴随刻骨铭心的煎熬,和翻天覆地的激荡吗?我看深层次的问题,四五百年积累的老病沉疴,还远没有暴露出来。目前的损失,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我真希望我的看法是错的,但事实很可能证明,在下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危机不是暂时的,而是长久的,或许五十年,或许一百年。危机不是减轻的,而是阶段性逐渐加重的,直到新体制确立和定型。这些不是巫术和占卜,是基于人类的历史经验。

 

若是这番话还不能明白,那我问你,请你回答。咱今后的生活准备跟谁学呢?一些人或许还继续学美国,但我告诉你,那是死路一条。美国人折腾失败的,你怎么会成功呢?你要跟死人学长生,那是脑子有毛病。而且中国这三十年,基本学美国,现在中国的毛病,比美国的还大。疾病已经很重,要进ICU,重症监护病房,你还要学美国,不是脑出血而饮药酒吗?你说我学欧洲的,也不成。欧洲虽与美国不同,但精神是一脉的,酒精度数不同而已。美国不成的,欧洲也不成。你说我谁也不学,我自己干,这是个好想法。但我要问你,怎么干呢?过去三十年我们主要学美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疾病。学习改革开放前的毛泽东时代吗?更是死路。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什么行呢?你若是问了这个问题,就对头了。你若真正思考这个问题了,你的智慧就来了,好运就来了,这叫“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庄子说的。到底什么行,我们现在并不知道。不知道怎么走,就是新的方向还未定,而唯一能肯定的是,老路都不能用了。新未定,老不用,这就是新起点。我们得琢磨新方向,探讨新道路。这就需要新思维,新创造。没有这样大的、新的思路,就变成救火队员,疲于应付感冒发烧,而不知其实病在心火过盛,病在肾水不足也。这是我们从芬比文章中感悟到的。

 

郑氏对农民工问题的感觉是极其准确的。比如他就看到,改革开放前的第一波工业化,和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波工业城市化,都是以严重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我的感觉是,连续五十年的剥夺,请原谅我用这个可能有些过分的词,已经窒息了经营农业的生机。再比如,他说农民工对我国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的繁荣,贡献都是最大的,他甚至用“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度”这样的说法,这意味着农民工的无与伦比的贡献。可是看我们社会,对待农民工的态度,哪里是对待凯旋归来的断臂壮士?像对待做出盖世贡献的英雄的样子?我们这个社会,真地有严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了。这个内容我已经在“也谈农村问题”的帖子里谈到一些。所以郑氏认为,社会对待农民工的态度,是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原则,也是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原则。什么叫违背了“道德原则”?用俗语说,就是缺德,就是我们这个社会连续五六十年,在农民身上缺了大德。我们享受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却没有给予他们以应有的待遇和尊敬,还不缺德吗?缺德到什么程度呢?缺德到他们不能依靠这个世界上最辛勤的农耕劳动,而有尊严地自生自存,缺德到必须依靠政府的恩惠和救助才能生存的地步。而潜意识里,很多人,包括阁下,也包括我自己,都或多或少地缺过德。我们的缺德,现在演变成重大的社会问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不仁,任何压迫和剥削,最后都会返回到自身来,绝不会消失。这是孔子的仁学告诉我们的,马克思也这么说。所以郑氏和芬比都很担心,都很忧虑我们不能重视这种现状。

 

乔纳森·芬比在文章的结尾说,“曾经受益的中国现在可能希望他们(农民工)消失”,并说农民工、污染、贫富差距和腐败,是三十年改革的四大后遗症。读到这样的文字,一个外国记者写的,叫我欲哭无泪。私下里,不仅是政府个别人这么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私下里不都是这么想的吗?把农民工看作是包袱,是难以擦净的屁股,最好早早打发掉。我要说的是,这种想法一是不道德,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不仁亦复不智。我们打发不掉的。农民工不会种田,也不想种田。他们不能生存,就一定会生乱。治理污染、贫富差距和腐败,可以慢慢来,可以等上三年五载。但农民工是人,是张口吃饭的人,有思想,有感情,会说话,能行动。不仅他们自己,还有家人的吃饭和生存,若是不认真解决,一年以后就可能出大事。如果田地不能吸引,流水线和工地不能呆住,请问靠什么方法,叫这几千万农民工消失呢?消失到什么地方去呢?

 

最后,有感于郑氏和芬比氏的珍贵文章,我劝大家每天买份《参考消息》,仔细读读。里面很多好文章,十足的真知灼见,开阔视野,增加智慧。不要看小报,也要少看网上许多无聊的文字。现今信息发达,称为“眼球经济”、“眼球社会”,我们的眼球最重要。要珍视和保护自己的眼睛,非真勿视,非善勿闻,非美勿行。我们要自己的眼球在冰雪上滚,越滚越清莹,越滚越透彻。不要在红的、黄的、黑的,浮躁之雾、甚嚣之尘里滚,越滚越浑浊,越像涸鱼之眼。大家的眼睛清澈了,这个社会就会逐渐变好,是余之所深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