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话区号:6月23日现场实录:邵亦波、张颖和创业者面对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0:06:01

6月23日现场实录:邵亦波、张颖和创业者面对面推荐者:草而无根 (积分 706) | 原作者:经纬创投  
0   顶一下  
 收藏  
google_protectAndRun("render_ads.js::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主持人:现场的各位朋友,我先简单跟大家沟通一下今天的互动形式。邵亦波和张颖会先做一个个人的简单介绍,接下来我们会挑取前两天在微博上征集的一些问题,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对这些问题集中的做集中回答,之后我们有大段的时间交给现场朋友,和邵亦波、张颖面对面的交流。另外非常感谢车库咖啡为我们提供的场地和服务,我们原意不想做媒体的报道,但很多媒体朋友以私人的名义来到现场,我们也表示欢迎。谢谢大家。
   
    邵亦波:首先非常谢谢大家过来聊一聊,我们没有特别的目的,我想到作为一个创业者,或者想创业的人,其实是蛮迷茫和孤独的一个事情,因为我自己经历过,我们也看到很多创业者经历过这个事情,创业真的是很难,这里大家多少是已经在创业了?请举手(现场举手)这么多。多少人想创业?(现场举手)。这么说大家都已经开始创业了,所以就知道创业真的很难,如果你是创业者,最终去做很多决定,你知道都会去影响公司的成败,和打工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你知道你今天的这个决定,就是会决定这个公司长久的成败,决定你员工的命运,客户的命运,决定你的公司往那里去。不做老板的时候,完全不会理解。
    我有很多的员工,在易趣的时候,这是十年以前的事情了,他们那时候会跟我吵架,后来他们自己去创业,会找到我跟我说,邵亦波,现在我才知道你当时的心情和压力有多大,真的,做了高管和创业不一样,创业真的很孤独,没有人跟你说答案,你的决定就决定了公司的一切和你自己的未来,这是很可怕的一个事情。我们有些经验,关于创业的经验,融资的经验,所以就找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两个跟大家聊聊,我们不做任何的演讲,就纯做回答问题,我们会当场回答大家的问题,在微博上也会采集一些来不了朋友的一些问题,我们一个一个回答,就是这样的时间表,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了。    张颖:之前我们也参加过很多的投资大会,我觉得现在很多的投资大会效率越来越低,很多真正来参加大会的嘉宾也不能真正的放开,去讲他们内心的想法。所以,我就和邵亦波,选择我们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选择纯粹的创业者来做这种最直接,一针见血的沟通,虽然我的同事们通过微博已经筛选了一些问题,但我希望大家在场可以问多一些问题,可以问得稍微简洁一点,大家在问问题的时候也考虑其他人的时间,我们把这个东西变得最高效,我们两个也努力把我们的答案以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回答给大家。
    很多人大概都知道,我们2008年1月份成立到现在,我和邵亦波一直认为我们只适合做早期,随着很多其他的基金规模越做越大,中期,晚期,传统也做很多创业板上市,我们自己认为我们的主战场还是高科技早期,所以我们在早期投资最近一年半左右有明显的加速,今年按照现在这样的速度,我们今年有可能会投超过50家公司。当然我们的风格是投完之后让公司自己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去执行出来,而不是到处去讲,所以有可能很多的公司你们都不知道。但是我想在这里说的是小到几十万人民币,多到几千万美金,我们都希望能寻找和大家合作的机会,谢谢。
   
    主持人:我先代表网上微博提问的朋友,总结他们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来问两位。
  第一个问题,创业团队几个人合适?一个人创业行不行?    邵亦波:最短的回答是两个人最好,别人可能有不同想法,但是我觉得2-3个人比较适合,因为一个人真的很孤独,没有人可以商量真是很惨的事情,你找到一个好的投资者和你商量有可能,但是还不一样。二是一个人很难可以有全才把这些东西全部做好,你虽然可以招人来,但是想招到好的人是很难的,做一个互联网公司需要一个开发很强的人,有些商品需要销售,有些需要做市场,一般3-4个方面的能力是公司早期特别需要的,而很少有人一个人全部都能做,两个人都能解决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3个人会更多,但是决策会有问题,做决策就会慢。我们的想法是希望公司的创始者做到上市的时候,这个人能够有20%这样的股份,如果3个人创业,一开始分掉,每个人1/3,稀释到1/5,第二轮变成1/7,每个人吸纳很多的话,这样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好,我们希望创始者每个人拥有多一些,这样大于大家在一起。这是我的感觉,我觉得两三个人差不多,比较好。  张颖:我补充一句,不管是两个人,三个人,还是有一些创业团队的4个人,我们看早期的时候,关注这个团队里面要有一个灵魂人物,简单说就是他们几个人跟我们一起开会的时候,我心里清楚有一个人是领导,能够组织大家,团结大家,同时又敢于承担,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灵魂人物,我会比较担心公司以后发展的过程中碰到一些艰难的情况下,大家会群龙无首,会有很多的冲突。所以我觉得你们创业的时候,不管两个,三个,四个人的时候,一定要问一下谁是我们的老大,谁是我们的灵魂人物,这个非常重要。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创业团队如何组建,特别是早期的核心成员怎么招过来,怎么找到?    张颖:我觉得怎么组建,这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但是我们把它细分到互联网和无线,最重要的就是产品和技术,这是最关键的。在我们寻找种子期,或者早期投资的时候,基本上我们的人最关心的创业者就是技术和产品出身的,在大公司呆过的,自己带过团队。在组建这个创业公司的时候,我希望你们第一个考虑的是谁来主导产品,谁来主导技术。
    第二,你们创业伙伴最好是你们了解他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知道他们的背景,做过什么事情。
    邵亦波:我觉得基本上就是这样,但稍微补充一点是,首先产品经理大家知道做什么事情吗,这个人出身可以是技术,也可以不是技术。出身技术的话,但不是一个普通的编程人员,他一定是对商业有一些了解的,对用户的体验有很深刻的了解,对商业有一定了解,对用户体验有一定了解,什么事情技术可以实现,什么事情技术是不可能实现的,他有一定的直觉,这种人一定对商业,对用户体验有了解,可以说他是商业的,但是他对技术和用户体验有一定的敏感度。这种全才才能做成好的产品经理,大多数互联网和移动商务移动企业,一开始没有灵魂性的产品都很难做起来。
第二,张颖说到创业大多数情况下有很大的上上下下的起伏,会有利益冲突,所以从前有一个好的朋友的关系,互相了解的话,会在很多关头上互相信任,这时真的需要很多的信任在里面。如果大家没有这个基础,不是说不可能一起创业,但是我觉得闹翻的可能性会大很多。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在考虑到要投项目的时候,这两个找我们融资的人是刚刚认识不久的,跟我们谈的过程中就崩掉了。不过这个还好,如果做起来再崩掉的话就更惨了。所以两个人的团队,一个是你给他工作,一个你是他好朋友,让我选,我会选择后者,不会选择前者。    主持人:第三个问题,在早期团队成员中怎么样激励,股权组建,还是资金薪酬这种激励方式?
    张颖:我觉得早期还是必然要用股权和很长远的一个心态来绑住团队。本来一个创业公司也没有太多的钱,如果某一两个人对现金的回报,每个月拿多少工资,有要求,或者家庭就是需要这些钱,我觉得一定要想好再创业。不因为早期的创业公司还需要用现金,还要追求大公司的回报是不现实的。创业本身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对很多创业者也蛮理解的。在我们自己参与的很多项目里面,当公司发展得非常好的时候,有更多的资金介入,我们会建议那两三个,或者三四个关键的创业团队自己稍微套现一点点,这样子可以带一些钱回家,让家里面人知道你是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他们有时候衡量不出来你做的东西是对还是错,发展快还是慢,但是如果你能带回家几十万人民币,一两百万人民币,我觉得对你以后这种心态,对以后事业的发展还是蛮重要的。
    邵亦波:我觉得会比较看重成立创业团队的时候每个人对创业的投入程度是不是相近,我们看到很多穿帮的时候是因为有些人说为什么你不够努力,我这么拼命在做。如果一个人拿很多的现金的话,不一定是坏事情,不一定是不好的,但是是一个警钟,这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勒紧裤腰带和公司一起做的时候,他是不是有这个决心,如果他拿很多现金的话,这绝对是一个警钟要敲响的,看看这个人的出发点在哪里。
    我觉得老实说没有结婚的创业者会比结婚以后的创业者牢靠。为什么呢,因为你结婚以后,就会有不同的责任在你身上,我们也投了很多结婚的人,不是说不投。你去找创业伙伴,如果他结婚的话,你要了解一下这个人的太太对他的创业是怎么样的看法,是不是完全支持他,是否对他有金钱的压力。必须去了解,因为这个人接下来你是跟他工作几年的。所以你一定要了解这个人在自己另外一边有多少压力,是不是得到支持,这个很重要。当然如果没有结婚,压力会小很多,他每天可以工作到很晚,不需要回家吃饭,我2001年之前有未婚妻,但是她在台湾,我一个人在上海,天天可以工作到10点,11点,没有问题。但是结婚以后,我又是一个怕老婆的人(全场笑),所以差不多一个礼拜五个工作日里面总是至少有三四天是要回家吃饭的,有时候中饭还要和老婆吃,这样的话,其实对公司是不好的事情,好在公司已经正常运行了,还比较ok些。这一点大家可以借鉴,如果你的创业伙伴是结婚的人,你要了解一下他家里人对他工作的支持,你的伙伴是不是情愿18个小时工作,大家说清楚,你可能少一点,我可能多一点。清楚以后,我觉得以后才会少吵架。
    张颖:这里我补充一点我们感触蛮深的一件事情,在你们天使这个阶段融资的时候,千万不要出让太多的股份,我们经常会看到比较优秀的创业团队来找我们融资,深谈之后在股权结构方面我们很吃惊发现他已经让出了40%,50%,甚至控股权都让出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VC来说会非常难去投资他们,如果你把公司的控股权在种子的时候或第一轮已经让掉,那就说明你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太多的信心,公司的现金重于控股权,我会比较担心。
    第二,现在有很多的天使,各种各样的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很多在副总级别套现之后大家都在外面做天使,我想在座的应该也有一些。做什么事情都要换位思维,都要把自己的定位想清楚,一个公司的成功永远是和投资者关系没有那么大,当你们要做那个投资的时候,我觉得更靠谱的事情是少拿一点人家的股份,而且多帮助人家。我觉得最适合的就是把它控制在15%-30%之间,你拿得太少,没有太多的股份,也不应该,但是去拿人家40%-50%的股份,我们不会去做这种事情。
   
现场提问:两位好,现在的投资环境可能没有前一段时间那么热了,假设经纬是我最想要的VC,我一开始是不是就要去接触经纬,还是就像找工作一样,先找其他VC练一下。你们觉得应该第一时间去接触你最想要的VC或者天使吗?    邵亦波:这是蛮好的问题,我想怎么诚实地回答你。首先说一下我自己有这样的经历,我是读物理的,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一个咨询公司来找我,不错的公司,但是没有到最高层的那种。他找到我,让我想到我要去尝试一下这个工作,于是我就第一个跟他面试了,很惨,因为没有经验,根本没有要我。不过,因为有这次经历以后,我和麦肯锡、BCG面试,结果都要我了。如果我第一个去和它们应试,就进不了这样好的公司了,我了解你的想法。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两个平衡,我们会希望越早了解创业者越好,为什么,尤其早期项目就是看这个人了,而这个人不是见一面就能决定的事情,我们希望能跟这个人见好多次面,一起沟通了解之后才做决定,如果你不给我们太多时间,我们就会了解错了,所以我们希望创业者越早了解越好,拿你最好的一面给我们看。但是我觉得我们有一点信心,我们还是有本事看得出来这个人的本性是什么样的,哪些会紧张得说不出来话,我们还是看得出来,尤其接触几次以后,会把当初如果最开始觉得太紧张,表示不出来的东西,我们可以分开来看。
    张颖:我建议大家在融资的时候,多跟几家去谈,多跟几个天使投资人谈,你心目中有可能我们是最适合的,但是有可能我们不这么认为,最后影响到你的融资。这块我很有信心,你们和其他几家公司,天使投资人去谈,只要我们也有兴趣,早点你跟我们接触了,估值在5%的差别,我相信大家还是会找我们。我为什么建议大家去多跟几家谈,每一家有每一家的风格,每个天使投资人都有他的价值,优点和缺点,多跟几家去谈,如果你对你自己的创业项目有信心,随着你做得越来越大,你也会更加的全面,不单只是产品和技术,你也要知道怎么和资本沟通,关键的时刻把资本的链接住,这是很重要的。    邵亦波:找投资和结婚也差不多,真的是这样,很多时候也不一定说一个投资者就适合所有的人,很多时候其实你不是看一个公司的,是看这个公司里面和你谈的人,两三个人跟你接触的感觉,因为他会给你帮助,而且接触最多。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这边的人真的是蛮好的,但是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多接触绝对是好事情,这样你对自己也会有多了解。我和我儿子说你多多去找女朋友,结婚的时候就知道喜欢什么样的女朋友,不要见到第一个女朋友就结婚了,你做错误决定的可能性很大。你看了十几个以后,但不要滥交(全场笑),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再做更好的决定。
    张颖:当你们去跟投资人,或者是天使打交道的时候,你也要去揣摩他,了解这个人的基因,他的性格,和他以前做过的事情,如果你挑错了人,以后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我和邵亦波都是比较直,有相似的地方,有什么说什么,经常会得罪人,所以我们一般不去参加投资大会。但是我们也有很鲜明的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邵亦波参与投资的项目他参与非常深,他对数据,理性的数据分析,讨论,各种各样的比率,他是非常介意的,而且公司找人他会帮很多忙。而我一般投资的风格会在投资前跟团队花很多的时间去理解,跟我们的投资团队去理解行业,理解竞争格局,理解这家公司的基因,投完资之后我一般出现得不是太多,一般还是希望创业者自己去摸索,不要犯大错误,勤犯小错误,但是需要我的时候,需要我出面帮助我就义不容辞,而且我的性格不是太好,我比较喜欢帮助弱方去跟更强大的对手打仗(全场掌声),所以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我们的茹海波,华东,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在我们了解你的时候,你也要花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投资人,天使投资,这非常重要。
    邵亦波:我觉得蛮奇怪的一个事情,在中国我们基本上没有碰到过创业者问我们说,你能不能给我一些你从前投过公司的人的名字,我要打电话给他,我觉得这个是务必要做的。在美国那边这是很经常的事情,一个创业者来到公司大家谈好以后,你能给我几个公司的CEO,我要打电话去了解一下你作为投资者,作为董事对他有没有帮助,有没有添乱,我觉得这是特别重要的,现在为止我们没有碰到过创业者问过我们这个问题。我会强烈建议大家问的,如果是一个好的投资者,你问这个他会更尊敬你,不会很不舒服。
   
现场提问:我是从哈尔滨来的,想问一下经纬创投对于生物科技企业是不是有投资的兴趣?投资企业的时候比较注重这个企业短期内可能创造的社会价值,还是商业价值?如果一个企业比如我们前期投到几百万去做项目研发,但是推广的时候遇到了资金的障碍,这个时候该怎么样融资?谢谢。    张颖:第二个问题我开始回答,我们是一个投资机构,最终是在商言商,我们需要赚钱的。所以帮助我们投资人赚钱,帮助我们团队赚钱,帮助我们自己赚钱,现在应该是超过社会的责任,当然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种对社会也做一些事情,所以在商言商,我们是一家投资机构。
    第一个问题,对生物领域的投资力度,我觉得我们是有兴趣的,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学医的,做癌症研究,这个领域里面我们暂时选择不参与新药研发,因为时间太漫长,中国的审批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但我们会参与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疗设备。
    现场提问:营养保健品呢?
    张颖:我们会考虑。最后一个问题我没有听得太懂,你的意思是我在这个过程中突然需要一笔额外的钱去做市场的铺垫。我觉得创业者对大局的把握,你从第一天就要开始对每一个方面大概花的钱有一个预测,我经常和很多来的创业者说,他们本来跟我们的投资经理谈我需要100万美金,约了两三次之后变成150万美金,和我和邵亦波见面的时候就变成了300万美金,我每次给大家的建议是你回去和你的几个创始人琢磨出来你到底需要多少钱,而且知道在某一段时间里需要多少钱,一般这个时间是一年到一年半左右,你要把产品做到某一个阶段,获得更良好的发展,如果这个基数是1,我建议里再乘以1.3,或者1.5,多留一点空间,你算完了需要100万美金,你跟外面就要说130万,或者150万美金。
    如果你今天产品研发差不多了,需要持续资金的投入,那怎么办。如果你真正对产品前景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你就通过你最熟悉,最信任的人,先把最燃眉之急的钱融到度过难关,公司有很高的估值的时候再去融外面的钱,因为到外面融钱需要时间,程序,过程。当然如果你对这个东西的前景不太清楚,你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但需要这个钱,那你就非常被动,估值就会很低,这种东西都要自己去平衡。
    邵亦波:我补充一个关于到底要融多少钱的答案,因为很多创业者问我们说,我这次去融资的话,到底应该拿多少钱。有些人会说拿越多越好,有些人说我要求稀释不超过25%,33%。,这些方法我觉得都不靠谱。我是比较理性的人,几个事情,一个是我至少接下来12个月需要多少钱,为什么说是12个月呢,是因为融资是一个很花时间的事情,不管哪个VC跟你说多快或者怎么样,其实都会花你很多的时间。我做易趣的时候,大概有1/4的时间在融资,而且我觉得我那时候融资能力还挺强的,我花1/4的时间,很可怕的,所以要有心理准备说我要去做融资花多少时间,甚至我会说18个月。和VC融资3-6个月,开始到结束钱到位的话,3-6个月的时间,至少12个月,包括融资的时间,比较靠谱是18个月。市场疯狂的时候,有的公司每6个月融一次资都有,这个当然是特例,大多数情况是12-18个月融一次资,然后看对应需要多少钱。
    第二,每一次融资都希望我的公司的价值和上一轮是不一样的,有提高。不然的话,人家下一轮不会很容易进来,会很难。怎么样提高呢,设立一些里程碑,一个是产品上线,这是一个里程碑,第二个里程碑是产品上线以后得到一些用户的反馈,这个反馈可能是用户说的东西,有可能看到一些数字,它使用的频率,带来的效果。第三个里程碑可能是用户大幅增长的一个趋势出现,第四个里程碑是你能够收到钱了。第五个里程碑可能是你的收到的钱有很明显的趋势,第六个里程碑是盈利了,当然每个企业里程碑是不一样的,我会把我的企业好好看看接下来一步一步发展下去,有多少企业价值有大幅提升的里程碑,我融的钱一定要有信心稳稳当当的能够达到下一个里程碑。避免在产品没有做出来之前,没钱了。这样投资者看我的价值是能够上去的。所以第一笔钱要稳稳当当能够把产品做出来,我在设计的时候就知道我融了这笔钱一定要能够达到下一个里程碑,有上台阶这样的价值的体现。
   
现场提问:作为早期的创业公司,团队当中如果有一个人是在大公司,暂时不能放弃,对我们创业公司有没有帮助,你的股权怎么给他设置?    邵亦波:我在做易趣,1999年刚回国的时候,那时候是很天真的,觉得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做易趣。虽然我当时已经接受了签约,他给我两三万美金的奖金,我说对不起,我在暑假里面,要做我的创业了,做易趣了。我当时预计在9月份就把企业做得差不多,接下来我可以准时来工作,这3个月我会找到一个CEO帮助我做这个企业,这是我天真的想法。总之,我先3个月把它上轨道了,就可以交给别人做,然后我自己继续去做稳当的工作去了。但实际这是不可能的,做一个创业者真正要有贡献,一定要全部的身心扑进去做。
    如果有一个人说他不肯放弃现在的工作,你觉得他可以对你有很多帮助的话,我觉得没有问题。但在他全职加入之前,我不会觉得他是公司的核心创业者,我会给他一些股份,但大概是个咨询工作的股份,直到他全职过来以后才是创业者团队,有些创业者找到有一点像半天使半创业很有资历的人,他们投了一点小钱说我可以帮助你很多忙,然后这个创业者给他20%的股份,我觉得这个就错了,除非这个人全职来做。因为全职和兼职差别太大了,创业成功与否就取决于创业者团队是不是每天吃饭睡觉都在想这个问题,能够把产品做好,把客户服务好,这是百分之百投入的事情。
   
现场提问:两位老师好,我是北京通联世讯,基于无线互联网的业务在做。我有一个问题,现在我看到很多公司都在加入投资行业,甚至有些地产公司都在做投资,各种各样的公司都开始在做。我想了解的是像经纬这样一个专业的投资公司和他们比起来,你们的特点是怎么样?而且每一家公司投资都会有一些不同的阶段的成长期,像经纬这样的公司会给这些被投资的公司提供什么样的成长帮助?不仅仅是钱这方面。    张颖:我先说一下我们投资行业的竞争,大家也知道现在中国的这种现状,就是有无数的公司,无数的人在做各种各样的投资。我对这个东西的理解是这样子,我觉得投资还是一门非常难的行业,到今天为止我越做越觉得早期投资很难,越觉得有很多的因素,完全是在我们把控之外。每一个人进这个行业都要交学费,不管你智商情商有多高,有多少关系,特别是早期投资。所以,我觉得现在在做各种各样投资的,特别是PE,创业板以短利为目的的,到时候都会死翘翘,投资就是大浪淘沙,15%的公司赚80%的钱,我们深信我们是那15%的公司。我和邵亦波在过来的路上还在聊天,说我们的追求是什么?是希望能够在中国打造最好的一个早期投资品牌,但我知道这件事情其实最终如果能成,跟我们两个的关系不会非常大,主要还是看我们的同事,海波,华东这些人,看看他们能不能成长,他们能不能变成一个全面的投资人,独挡一面,真正去找到早期最优秀的创业者。
    关于第二个问题,提供什么价值,我大概举一个例子吧,当一个公司来找我们,我们跟他谈得非常好,最后我们决定投资,最大的价值第一就是钱,在它最关键的时候,最需要的时候,我们把这个资金以最快的速度,最不折腾人的方式给到他。第二,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公司很大的一个特征,所有在我们公司做投资的人,特别是互联网行业,百分之百是行业里面的人,他们以前是技术,资深产品经理,甚至有很多人自己以前创过业,所以我们一般投完之后马上会聚焦,开头脑风暴会,有时候还会派3-5个人跟老总系统谈他需要什么人,帮助他去找人。
    在它的发展中,不管是资本运作,还是高层的招聘,最后的资本退出,我们总是能在适当情况下会去帮忙。今天我觉得真正的又懂早期,而且在过程中团队又能帮忙,最后又对资本市场有比较充分的理解,可以帮助这些公司去给它足够见解,到底去哪里上市,怎么上市,怎么去比较,这样的风险投资公司真的是太少。我们希望能变成其中的一家。
    邵亦波:我觉得对于早期投资来说,投资以后做的工作是一个蛮难的平衡,其实任何投资都会变成这个问题。一个极端是我们应该信任,投资者应该信任创业者,他们想做什么事情,也不要管他,不要去添乱子。另外一方面,投资者,尤其是比较有经验的投资者,他们看到过很多失败的例子,成功的例子,他们有很多社会资源,战略上的经验,数据分享的经验,可以教给创业者,让他避免一些错误,更快更顺利的成长,少走弯路。这两个东西其实是一个平衡,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做投资的时候,我们都会在想说怎么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平衡,一方面是创业者我们要充分信任他,帮他去做这些事情。另外一方面我们能够给他足够的帮助,让他能够如虎添翼。
    怎么取得这样一个平衡呢,我觉得没有人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摸索有一些原则,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是创业者一定是特别想去学习的创业者,因为说到底的话,他想学我们才有教,或者他想去去了解这些经验的话,经验才有用。如果他不想学,我们硬塞给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只要不是刚愎自用型的,纵使有很强的自己意愿,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他特别想去了解别人的意见,学习充实自己,去做更好的事情,这是学习能力和意愿,我们觉得会更好。我们挑创业者的时候就希望挑这些人,如果他东西不懂,他会找我们,因为我们找他没有很大的好处,他会很烦,更希望他会主动来找我们。
    二是我们尽量少说话,不要说每次董事会都指望我们会帮弄清楚。我要给建议的话,我会说我觉得这个东西我们看到过,你看着办吧,适合不适合你,我不知道,我只是给你参考的意见。我们很少说这个东西一定要这样做,因为其实我们知道我们对企业不怎么了解,远远没有创业者懂,但是我们会给他一些建议,这是我们看到的情况和数据,你可以去参考做你的决定。但是很少会拿出绝对的语气,你必须去做,这种强调的方法我们会说得很少,很小心说这种话。因为你说多了,错了以后,创业者不会记住你对的,会记住你错的事情,我们会特别小心,这是关于帮助的事。
   
现场提问:谢谢两位,我是做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产品项目的。我想问一下两位,在经纬所经历的案例,互联网方面的案例,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案例中,您认为这些被投资对象他们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很顺利的那些经验有哪些?遇到很大的障碍和共同的,尤其是导致失败的一些因素有哪些?两个方面的大概情况给我们分享一下,谢谢。    张颖:海波,华东,你们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华东:我简单讲一下,我觉得顺利的,就是在产品投入之前非常清楚这个产品能够给用户解决哪些需求,这一点是最关键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很多人在做不同的产品,但是你要考虑你这个产品是不是帮助用户解决了他的核心需求,最关键还是这一点。
    不顺利的话就很明显了,拍脑袋想一个产品就做出来了,也不考虑用户会不会长期用。
    海波:其实您提的这个问题和我们看项目的标准也非常像,一般我看项目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你选的方向,第二个是团队,你所选的方向中,大方向是要非常有前景的,小方向则要清楚知道你的切入点,第一步要怎么做。这样,小到足够小,大到足够大。小到足够小是你现有资源能够做得好,大公司不会靠资源优势把你击跨,它跳进来之后和你是同等的竞争优势,它的资源完全用不上力。大到足够大就是你从这一步跨出去,核心满足之后,你的衍生需求有广阔的空间,可拓展的方向也很多。
    第二点是你要想清楚你的竞争策略。你想到的点子通常会在同时期一两个月之内,有5-6个比较有实力的团队都能想得到。你要想清楚这些人跟你竞争时,你用什么样的差异化办法跟他们区隔开来,让用户记住你,又如果大公司三五个月后抄袭你的路线,你要想清楚自己的竞争策略,怎么让大公司无计可施。
    团队方面,团队构成要非常合理,你的产品人员要非常强,技术人员要非常强,商业伙伴也应该有非常强的实力,三个人之间的配合要比较默契。
    第三点需要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变动是非常剧烈的,所谓短周期变动,从2002年移动梦网的出现是移动互联网的开始,通常2-3年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化,2002-2005年是SP最繁荣的时代。2005-2007年是MTK兴起,低端机把中国手机的市场完全颠覆了。2008年Iphone的出现,2009年Android的出现,下一个2-3年的变化很有可能是宽带的接入,这种短周期的变化对投资和创业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好的一面就是我们永远有机会,创业者也永远有机会,新的机会会不断涌现,坏的阶段是不管你现在做得有多好,两三年之后都有可能发生巨大的颠覆性危机。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有没有能力应对变动,这个挑战也是非常大,创始人对环境的敏感度是非常重要的。
    张颖:通过这个问题你们也可以了解,以后关于无线互联网,没有必要找我和邵亦波。我们这些团队,他们很明白,而且都是非常专注在看一个细分的行业。我经常会接到邮件,电话,邵亦波也是,有些创业者就说我只想见你们两个,或者什么什么,因为你们能做决策。在这里有那么多优秀的创业者,我把这件事情说得再清楚一点,不要用其他投资公司的观点和眼光来看经纬创投,我们是比较怪的另类,或者说是家不一样的机构。我们所有做投资的同事他们都有某种程度上决策参与权和主导权。我情愿你们花足够的时间去跟他们沟通,把一件事情说明白,说服他们认可这个商业模式。如果他们不认可,我们绝对不会认可,除非他们对人有判断错误。因为他们对行业和产品的判断比我们要好。而且如果他们判断是对的项目,他们会利用他们的资源协调,把他们想要认可的投资的东西告诉我们,而且同时参与决策。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跟他们多花一点时间,在适当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面对面去讨论。
   
现场提问:首先感谢两位老师,谢谢你们的时间。我有一个问题,也是很多创业者都会面对的一个问题,我是创业者,在创业早期我们会面临一个问题,资源很有限,要钱没钱,要人也找不到那么多的人,这个时候招聘一些高手不容易,可能很多时候要适当的借用一些外部资源,不管是产品经理,技术高手,投资人这方面。两位也是创业者出身,你们怎么度过这个阶段的,怎么调用外部资源的?    邵亦波: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哭爹喊娘去求人,这是创业者的本事。哈佛商学院对创业有一个定义,资源不够,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做市场,这就是创业,肯定是这样的。易趣最早的时候,我刚回来,没有技术人员,我学过计算机,也算有一个和电脑有关的本科学位,但是我不会编程。这个时候找了两个兼职的人来做,上海电力局IT系统的两个人,因为1999年的时候很少人做过网站,后来我给他们两个人2%的股份,他们都拒绝了。当时没有坚持做,现在他们很后悔(全场笑)。
    易趣1999年8月份上线的时候,还是没有专职的技术人员,还是这两个兼职技术人员在撑着。我去求一个CTO,他也不肯做,没有到我们这里来。网站上线后,流量不错,每天大概宕机一两次,所以去找高手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中学的师哥,高两年级的。他有别的工作,但我只能求他帮我解决问题。创业者没有什么诀窍,你有没有本事把这些人在没有给他特别多利益的时候让他帮你的忙。这些都是创业者自己要经历的事情,没有什么诀窍,是创业者必要的一个条件。
    张颖:刚才我想到两点,一是对我们来说优秀的创业者一个很大的特征是他能有说服人的魅力,他能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找到比他强的,比他聪明的,适合现阶段发展的人才。所以说当我们每次跟创业者聊天,这一个特征也是我们非常渴望能挖掘的,他有没有魅力,有没有办法说服比他能干并且似乎不可能加入你公司的人加入了,这个很关键。
    第二,我一直这么认为,包括我们投资团队的很多同事,以及很多创业者,在中国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导致了大家在很多的时候没有那种创新思维,海阔天空,毫无边际去考虑问题,解决方案,永远不接受NO这个答案。而甚至很多创业者,太过于接受现实和现状。如果你们要去创业,今天这个大环境其实是非常适合创业的,要做这件事情就要有更多的创新和想法,不拘小节,海阔天空,然后用最新鲜的方法,最节省成本的方法,达到你们网站或者无线互联网某个产品的用户增长。
   
    现场提问:刚才邵亦波也提到了,在与VC互动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一下他以前投过的项目。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比如说我调查VC曾经投的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他投过有潜在的,或者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作为创业者应该怎么去考虑这个事情?
    张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当你一年投两三家公司,你可以很理直气壮说,在某个细分行业我永远不会投竞争对手但当你公司基金越来越大,团队也越来越大,特别像我们今年有可能投50多家公司,我们无法绝对避免在一个细分行业投竞争对手的公司,我们只能这样做,当我们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主动的直接的,诚实的和创业者去沟通,告诉他现状,告诉他我们的想法,然后让他来决定应不应该拿我们的钱,这是第一点。
    第二,创业者也需要换位思维,也考虑一下我们做一个在商言商的基金,我们需要投行业,我们也需要在行业里面投超过一家的公司,如果你们这种潜在的公司竞争是一年,两年,三五年后产生的,你也要稍微理解一下,给我们一些空间。不能说我有可能一年之后就要做同样的事情,你其他的公司现在就都不能投。因为同一件事情它的到达过程,切入点都会是不一样的。这个方面我们也寻求创业者的理解,诚实地和创业者去沟通,如果你想好不拿我们的钱,那就不拿。如果最后两家变成了直接竞争,我们就会让不同的人参与这两家公司的管理和发展。因为对我们来说作为投资公司,声誉特别重要,特别是投早期,我没有必要为了这一件事情来伤害我们的信誉。
    邵亦波:这个问题对我也很敏感,因为我自己做过创业,我自己融资,做过创业的融资,易趣做了三次,医药公司做了三轮,另外一个公司传统企业做了两次。其中作为创业者和投资者站在对面谈的时候有六七次,我又是创业者又是投资者也有过两次,我比较敏感,因为我受过伤。
    有两个东西我会建议,一个是不同的行业是完全不一样的,像易趣这样的行业只会有一家赢家,不会有两家赢家的,这个情况下我们绝对不会投两家的,这是一种行业。另外游戏行业或者电子商务卖女装的行业,游戏行业这些公司几十家,上百家,中国服饰电子商务公司有几十家,每一家可能占2%,3%的份额时候我们就觉得没有太大的问题,不是说你多了1它就少了1了。这是我们判断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到底是一家通吃的行业,还是一个最终会很分散的行业,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第二个原则一定要透明,不管怎么样,我要投你,我也会告诉你,这个透明度特别重要。我自己受过伤就是我在做易趣的时候,1999年-2003年,我就不说谁了,作为天使投资人投了我一点,但是过了大概四五个月就投了我另外的竞争对手,而且没有跟我说,而且易趣这个行业是一家通吃的行业。后来我就永远不让他们进入,于是我对他们的评价就会很低。这个公司很有名,我不说了。因为我觉得它不透明,二是这是一家公司独大的行业,它不可以那么做,这一块我们会很小心,会有这样两个原则。现场提问:作为创业者去融资,已经知道了VC投了另外一个竞争对手,他应该做什么选择?    张颖:你就应该去问问这个VC的人品,这家机构的信誉怎么样,如果他们经常做这种事情,沟通也不是很透彻,就要小心了。你问完之后觉得他们还是蛮有信誉的,我觉得你可以去敞开了谈。
    很多创业者来的时候说我有一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的点子,我说你不用跟我说了,你跟我说的任何的点子我一定听过5次,10次,在中国最不值钱的就是你的一个创新的点子,最值钱的,95%是你的执行力,你的团队的执行力。如果你想要需拿钱,融资,你就要把你的点子讲明白,讲透,如果你没有平台去证明你有没有执行力,这一点不要纠结,有什么说什么。
   
现场提问:邵老师您作为创业者,曾经接触过投资人,在创业初期的时候,接触投资人的方式,敲门砖的方式,大家都非常在意的,我听到一些信息,其他的投资人认为创业者在接洽投资人的时候,最忌讳的办法就是直接上门,去投资人办公室。很多创业者初期的时候资源很少,投资人推荐的办法就是经人介绍或者有这方面的资源,但是我认为创业者初期的资源很少的状况下会很难。在邵亦波老师创业初期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您怎么看?    邵亦波:我觉得大家知道每个人之间都只有6个人的间隔,意思是如果我通过6个人以后,我可以认识世界上所有的人,我不相信创业者找不到我们。首先有介绍会好很多,完全没有来的话,当然我们也可以看,会看很多,时间就会少很多,一定是要有介绍会好很多。作为创业者你要有这个本事和勇气,不是直接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在北京找三四个人,三四圈以后肯定找到我们其中一个人,因为在全世界6个人就可以找到,发挥聪明才智连过来绝对是可以的。
    如果完全没有介绍,我们也会看,但是我们不一定会回,太多了。如果寄东西给我们绝对要简洁,我觉得把你最亮的点,解决用户最大的问题说清楚,这个产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或者说你把自己的背景,为什么适合做这个事情,你哪个地方特别强,两三点,不要说这个项目有史以来最大,你们一定要看,这个就不要写了,把最重要的实际的你可以写出来的要解决的问题,背景,最简洁的很短的邮件,可能性会比较大一些。
    林翠:我是经纬创投的林翠,你们要找到我们其实一点也不难,我们网站上有每个人介绍,每个人关注的项目和邮箱地址,找到我们非常容易。
张颖:我经常听到我怎么拿到你的联系方式,我有些东西要发给你,有很多人重复的发这个问题,我就很无语。我心里就在想如果这一个简单的问题,你都不能很创新很快的去解决,怎么可能我们坐下来就谈融资,拿我们的钱,这方面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不要再问了,很容易可以找到我们任何的人。现场提问:我是一个大学生创业者,大三。经纬是不是投资一些学生创业?    邵亦波:我的回答不一定是你想听的,我觉得创业要看是,有不同的很多创业,大学的时候要去涉足社会,是不是大学创业一棍子就会被打死呢,总的来说大学生更适合加入创业公司,自己成熟了一点,有更多的技术,再去创业会把握得更多一些,有特别好的也不一定,总的来说中国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如果今天我回来的话,绝对比1999年难很多了,整个环境不一样了,看怎么定义创业,我觉得小创业可以做,吸收社会和商业的经验,我要做很大的事情做创业,不是说绝对没有可能,但是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鼓励大家去参与创业公司。
    张颖:我以前比较顽固,我的观点是大学生不应该去创业,今天我觉得可以稍微把它讲得更细一点,看你想去做什么,如果你是想创建公司以后去改变世界或者变成一家上市公司,那我觉得在大学生的时候你更加需要的还是去找一些比较实际的经验,参与其他公司的实习,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为自己的创业做准备。如果你自己的想法,我今天想开一个餐馆,咖啡厅,我有可能去卖一些小的东西,赚一些钱,帮助家里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或者得到一些社会经验,你只要想清楚了,你有这个能力,可以去尝试。总的来说,中国的大学生现在和社会还是比较脱节,还是缺乏真正的社会跟人打交道的真正技能,还是要慎重,把自己的目标想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我觉得有一点,我在微博上重复提过几次,你可以骗所有的人,但是对自己要诚实,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一定要PK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缺点是什么,我的优点的是什么,我的能力是什么,能驾驭什么东西,去做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件事情,做最有可能成功的那一个项目。很多的人,我们碰到,坐下来15分钟,20分钟,我就知道这个没戏,盲目创业,不负责的创业,最终的结果是损兵折将,把自己的钱浪费,一少部分人能够从失败的废墟里站起,总结,重新调整,再次创业重新成功。大多数人一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在这方面,你可以去骗投资人,但是对自己要诚实。因为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影响,对家里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看过太多的负面的案例,所以一定要正确的深刻的了解自己。
   
现场提问:我是来自微软的,我有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当我去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应该什么时间去找投资人谈这个事情,是刚有主意,或者还是已经上线了。如果做到上线阶段,凭借个人的力量则需要花很长时间,找到资金的话则会做得很快。   邵亦波:天使或者我们做的投资,在几十万人民币的时候就可以参与。只要这个模式是好的,人是靠谱的,我们都可以投。我们也不是唯一一家,应该也有很多天使投资做这样的事情。但找几百万美金,就需要特别靠谱,有成功的经历的人,没有产品直接谈也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是一个还没有太多经验的人,产品还没有做出来的话,这种情况下一般我觉得比较小的投资,和天使类这样很早期的去接触会比较好。
   
现场提问:现在VC多半关注一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传统项目大家有没有兴趣?我是做停车服务,连锁停车,停车虽然说是每次收入很小,但是是细水长流的项目。    张颖:第一,有可能我们的基因是更加高科技为主,也看一些医疗的,但是外面有成千上万的投资公司,而且有很多公司专门看传统的,面对消费者的。有可能我们不是最适合你,但是不代表外面没有适合你的投资公司。
    关于连锁,我担心你怎么在异地扩张,怎么和车管所,商业楼宇把这些谈成,即使你在一个城市谈成,怎么在5个城市,10个城市复制,这是最大的一个部分。我不觉得某一个团队能够在中国做到全国性的连锁,停车为主的商业模式。
   
    现场提问:我是厚德地产的刘玉斌,我们做的是商业地产交易,请问两位老师,商业地产交易领域有没有机会?
    邵亦波:商业地产绝对是有机会的,美国有两个上市公司是做商业地产交易的,绝对是有机会的。
    现场提问:我们的团队是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之一,你们会考虑一下吗?
    张颖:假设你说的是真实的,我们当然会考虑了。
   
    现场提问:我们现在创业大概7个月了,第一个月就开始盈利,但是赚得不多,我们的竞争对手他们都已经疯狂的拿到了钱。我就在想我现在到底要不要拿VC的钱,拿完了以后它对我实际上价值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不拿的话,人家竞争对手都拿到钱了,好像我们得不到肯定一样。
    张颖:我觉得就一句话,你必须要去拿钱,你的竞争对手已经拿到钱了,你现在盈利是小盈利,你可以安于现状赚这些小钱,但是如果你为了发展,以后要做大一个公司,没有办法,你必须要拿钱。这种问题你问我们,其实你已经知道答案了,这种问题还不如不问。
   
现场提问:我有一个困惑想请教一下,我们公司已经做了8年,是一个创业公司,两年前因为想做更大的业务有更大的发展,所以触及了电子商务这一块,但是成绩非常小,我现在不知道是继续做它,还是回到主营业务上?    邵亦波:这个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很难给你回答,我建议做一些数据分析。我们会去分析在电子商务做得不好的原因,到底是因为投入不够大,还是吸引用户来了以后,他们觉得这个服务没有吸引力,没有继续再回来,这是本质的区别。究竟是来的人不够多,还是来了用户以后不会继续留下来。如果留存率很高,我就加大投入,或者如果我算出来,这个用户来了,我赚的钱甚至不够我的成本,我再加大投入只是亏得更多而已。
    张颖:这其实是蛮好的一个问题,很多创业公司都在自己的领域有小小的发展,但是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发展他们都想进入电子商务,或者类似的这种领域。邵亦波从数据的角度,我们风格比较迥异,我从更加宏观来考虑,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只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所以说转到创业来说,一个公司也知道只能把一件事情真正做好,也许你做了七八年,在某个领域小有成就,看到了电子商务的机会,你认为你在电子商务也会大有作为,不一定,因为你团队,思维方式,都不是做电子商务的。
    我前两天刚刚见过一家公司和你说的差不多,如果你真正做电商就要大刀阔斧,以自己的逻辑和方式得到教训和经验,重新再慢慢的发展。我觉得不一定能等来这一天,但你觉得和你现在的业务有很好的结合,就找最靠谱的人去做这件事情。
   
现场提问:我是做招聘服务的,第一,我们的竞争对手有2-3年了,我们是初创的企业,这种情况下你们有没有可能投他们?第二,在接洽的过程中,决策和分析过程会有多长,我们公司怎么去安排自己的工作。    张颖: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邵总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因为他有招聘行业的投资经验。这个流程也可以跟大家说一说,一般是这样子,我们的投资团队会有初期的沟通,他们如果觉得不错,会跟我们其他同事安排会议进行沟通,如果他们达成共识,马上会安排和我或者邵亦波沟通。如果一个公司我们认为没有投资的可能,我们给他NO的决策也是非常快的,另外我们再给人家一些建议。有很多公司是在黑与白之间,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需要了解你的行业,需要花时间去了解这个团队。这样的情况下时间有可能会拉长一点。如果我们的反馈不是非常鲜明,不是非常的主动,我觉得你们应该去跟其他的天使投资,其他机构同时间去谈。另外,怎么去平衡融资和工作,这是很好的问题。有时候融资变成一个巨大的压力,一个创业者会花50%-60%的时间去找天使,找投资。我们蛮理解的,我们也尽量希望我们的行为举止能不太多的影响创业者真正去做事。
    但是我觉得你自己要想清楚,去找最靠谱的投资机构,压缩时间,把所有能留出来的时间还是花在工作上。
    邵亦波:如果具体说招聘的话,看团队,看相对的价格各方面的事情。招聘这一块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做,我们已经做过一个招聘的投资了,不知道你们具体做什么事情,如果跟他们做完全重叠的东西,我们就不会投了。
   
   
    现场提问:一个事情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可能做好,一个是可能做差,做差的情况下VC方面有什么退出机制?另外我也有信心做得非常好,做到分公司,作为资方有没有什么相应的要求?
    邵亦波:总公司的分公司当然好了,我们投了很多公司,做得好的话,还有在全国去开的。从一个公司到两个办公室是一个质的改变,管理一个办公室和管理两个办公室,对管理的要求会大很多很多,因为看不到公司的文化,这是很大的质变。至于公司如果做得不好,退出的话,我们现在为止也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实说如果投资不好,赌错人,也没有什么退出机制,逼债不可能的事情,没就没了。
   
    现场提问:我们是做电子商务,便民生活类的。第一个问题,你们对国内的B2C电子商务市场有什么看法?第二个问题,创投对创业型公司看重三点,一是商业模式,二是行业发展前景,三是你的团队,创业型团队没有很多行业背景,比如说电子商务,以前在京东创新型的经验,你们对这三点做排序怎么进行排呢?
张颖:第一就是两个字,看好。第二,回答你的问题,团队先,然后商业模式,然后行业。    主持人:我们稍微改变一下规则,我们分一分,刚才有很多人问到移动互联网的问题,我们把机会留给互联网,电子商务,或者是其他的领域。互联网行业大家有比较疑惑问题的。
现场提问:创意型公司估值的问题,起步值100或者1000万确实是创业者一厢情愿的问题,投资公司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颖:这是蛮好的问题,在种子期和早期完全是拍脑袋,我们想占的股份一般都在15%-30%,那就看创业者需要多少钱,整个过程还是拍脑袋的过程,没有任何的科学指标在里面。
    邵亦波:和团队有关的,团队没有办法量化的,如果没有经验,风险大得很。后期比较容易一些,后期可以看它的收入是多少,或者是三年以后赚钱是多少,给他一个PE,倒算回来,这些都可以做,今年不赚钱,但是这个模式可能是10%的净利润,今年还是负的,我可以把最终理论上的10%加到今天的收入,算今天的盈利是多少,没有收入的时候都是拍脑袋。
    张颖:我在微博上看到几个问题,有人说你们对退出的期待是什么,很多风险投资公司他们投1000-4000万美金,三四年之后追求两三倍的回报。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是早期,种子为主的,任何一家公司如果我们要投期望还是10倍以上,低于10倍也不值得我们投资,因为早期的公司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我们还是要追求高回报,高回报最终的结果也是会有一些公司血本无归,我们接受这种投资风格。
第二,对儿童电子商务的看法,母婴,童装等等。总体来说我们是看好,但是这个母婴市场有可能是一个,它不像服装或者3C,它的受众还是比较窄的,一两岁小孩用的东西和五六岁小孩用的东西又截然不同,整个母婴市场可以细分到年龄,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碰到的问题它更加的明显,更加被格局化了,所以不太容易,所以我们看好。现场提问:生活和工作怎么平衡?    邵亦波:创业初期是没有平衡的,创业的第一年,第二年基本上没有生活,这个没有办法,等到了第三年,第四年,才能平衡。第二年以后,我才可以考虑这个公司接下来还要做五六年,早期没有什么。
    张颖:在座所有创业者你们的追求应该80%都像邵亦波这样子,生活和工作平衡得非常好。
   
现场提问:两位老师好,我想问一下,你们已经投了很多公司,也见证了很多公司发展,股份比例怎么最合理?邵老师你也不是很懂技术,当初怎么说服那些懂技术的人占小头,你占大头?    邵亦波:这个是好问题,首先就是我说到创始人为什么应该拿到最大的股份,因为他是最累的人,融资,员工的工资这些扛在身上,这个人绝对值得拿大股份,不管他做技术,做产品销售,只要他是创始人,他是在发工资的,这个肩膀上的重担绝对是在他身上的话。最终的公司股份怎么分配,要看公司融了多少钱,总的来说我们会希望说最重要的创始人这一两个人,最终在公司占的股份,我觉得不要跟一个单独的投资者的股份差太多,这是我的感觉,两个创业者加起来的股份和一个投资者的股份,我觉得至少要差不多。好几个投资者就是另外一回事。作为投资者的股份,最简单就是一个投资者和一个CEO比较,在中国我们希望我们的投资者占的股份不要超过CEO太多,几轮融资以后,我们投了很多钱以后,都希望不要占太多。这是理想,如果公司需要很多钱,只有我们能出,那就没有办法了。
    张颖:两家股权比例,假设如果是三个人创业,有一个明显的灵魂人物,而且他是产品和技术导向,另外两个有可能是以前的同事或者是认识多年的朋友。我再讲一个真空环境,比较完美的创业,我会觉得这个创始人应该拿60%,剩下两个人拿20%,20%,引入天使投资,如果天使投资只是给钱,没有什么行业价值,后期融资,10%-20%之间就差不多了,最好控制得低一点,资金使用率控制在一年左右。二是你找正式的机构投资,我们想寻求的一般都是在20%-30%之间,我们稍微温顺一点,天使不能高于20%,第一轮在20%-30%之间,第二轮,15%-20,第三轮10%-15%,你可以这么算100×0.85×0.8,再乘以0.8左右,这就是最后每个人的股份,最后上市之后大概是多少。
    邵亦波:还要减掉期权。融了三次资以后,创始者我们很关心说我们第一轮希望给天使投资人不要给太多,如果一开始给掉了40%,融资到最后真的就太少了。
    张颖:60%里面还有团队的期权,还有你作为一个团队的灵魂人物领导人。但是反过来说,很多创业者把不低于50%当成一个底线,或者是不可跨越的底线,这是不成熟的想法。在今天你去看百度,腾讯,马化腾只占10%都不到了,除非你不融资,除非你不上市,除非你用自有资金持续滚动发展。马云只占很少一部分,他都有绝对的控制力。最终的方向不一定是50%,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投票权,否决权,董事会,不要单纯把它控制在50%以上。
   
现场提问:关于股权的事情,有一些团队进入A轮,会有一些人员选择性的退出,管理层如何对现有的股权进行分配,该引入投资者吗?
    张颖:我理解你的问题就是如果有人阶段性退出了,他们的股份怎么处理。我觉得想尽一切办法回购回来,如果你没有钱,但是公司发展得非常好,你跟你的投资人说让他想尽一切办法,配合你的情况下把股份收回来,你的管理团队虽然没有出钱,希望投资人把一部分的股份转赠给创业团队。如果这些人有苦劳离开的,不要赶尽杀绝,留一些股份给人家,就算你有机会能把人家全部买回来,但是他真正对公司做出了贡献,也应该留一点给他。回购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给人家赚钱的空间。
   
现场提问:我来自天津的一个创业者,我现在从事的行业是我创业两年在做,这个模式比较原始,不可能做到上市,因为我以前在外企做财务。我需要积累经验,在探索玩具电子商务和食品有结合的模式,在这个阶段我是不是可以和天使投资人接触?我一直认为投资更多是人,通过这个接触让他了解我这个人和我的风格,不知道这个思路对不对?我现在连一个好的主意都没有,我现在有的这个行业并不适合去投资。
    张颖:我大概明白了,我的答案是如果你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能变成一个上市的公司,就不要跟机构的时间浪费你的时间,你不去找机构不代表世界上没有钱了,你可以去通过天使投资,战略企业的投资,通过煤老板,社会的资本,很多的渠道可以去融到钱。
    第二,如果你认为你这家公司很长时间不会上市,但是能变成有收入有利润的公司,你一定要告诉你的团队,大家对未来的期待是一致的。不要你觉得这个东西要慢慢做,永远不会上市,会导致团队错误的认识。
   
    现场提问:经纬创投现在是注重早期投资,种子期,今年您规划的50个公司有多少是投天使,有多少是投种子期,有什么样的偏好?
    张颖: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不是说我们准备投50家,按照现在的发展我们应该会投50家左右,超过一半以上都是100-500万人民币左右的投资,超过1千万美金的单笔投资会占10%,有可能5-6家,剩下大概40%,20多家应该是在100-500万美金的融资金额。从行业角度来说,互联网和无线应该会在70%以上。
   
   
    现场提问:如果天使投资的投资比例在15%-30%之间,如果投资人不靠谱,会不会影响你们投资A轮?
    张颖:绝对会。
   
    现场提问:不靠谱的天使投资人一般什么样?
    邵亦波:会投竞争对手的,对未来会指手划脚的,对下一轮投资他有很有意见的。其实对天使投资人的基本要求就是,投资人什么都不要管,完全听我的,不要有很多顾忌。我给了你钱,我就不管了,但是他能够帮助你是最好的。相当于他是你的一个朋友,或者是爸爸,姐姐给你的钱这种感觉,给你了,我不管了,这种就比较好。
    张颖:我补充一句,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我们对这个行业里面大多数的天使投资人中比较靠谱的最起码20-40个都非常非常了解。我们判断这个天使投资人靠不靠谱,是看他们对项目会有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如果有负面影响我们会非常婉转建议创业者把股份调得更加的靠近创业者。
    邵亦波: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帮助创业者去争取更多的股份。创业者真的没有经验,40%就给掉了。我们会帮助他争取,通过各种方法回购40%的股份。但是这个过程中,谈判是很艰难的过程,我们帮助他一起在做,我们会有很多建议,最后他来做决定,他去执行。如果明显这么友好的他都不能解决,股份拿不回来的话,我们就会失去很多的信心。
    张颖:这个创始人他要是一个能扶得起的阿斗,有些项目我们觉得对他的帮助,给他的建议,他自己平衡不了,最后达不到能帮助他的效果。而且有些人更加盲目的把我们给他一些观点反馈给天使投资人,导致我们之间的摩擦。这种情况也发生过。
    我刚刚看到一个问题说,我们是不是所有副总都要求博士。我觉得恰恰相反,这有一点主观和绝对,很多拿到博士的人都是在细分领域有很深的研究,导致他们看不到更多的森林,他们看到的是树。
   
现场提问:第一个问题,经纬中国一年大概在中国投资规模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接触三个多月以后的成功率是多少,参与第一轮以后的失败率是多少?
    张颖:我尽量回答,我们人民币,美金加起来,50家公司一年,一个正常的合理的大概是在30多家左右。第二,第一轮3个月之后的成功率,这个东西你可以琢磨出这个答案,我们看很多的公司,最终投30-50家公司,这个比例是很低的,失败的很少。我们第一个基金投了三十四、五家公司,2008年成立,到今天为止没有一家血本无归,大概有三四家公司的发展和它当初的预期是大大不吻合的,但是他们也还是有足够的信心,也还在非常努力的工作,没有到生与死关键的环节,到今天我们还没有一家死翘翘的公司,但必然会有。
   
   
    现场提问:我来自于上海,我们刚刚涉足电子商务,想问上海这个环境和北京的环境,整个的投资或者是人脉等等这些资源,哪方面您觉得好一点?
    邵亦波:我觉得判断去哪里创业,我的答案是你自己在哪一边人脉多,去哪一边。上海、北京的区别有很多,但是关键是你自己的人脉。我在上海创业,因为我是上海人肯定在上海创业。但真要说区别是,北京现在人才比上海多,技术各方面比上海多很多,肯定是好事情,但是竞争也会比上海多一些。上海的成本比北京只高而不低。上海的好处就是它商业的氛围可能比北京好一些,尤其豪华品牌,跨国品牌在上海多一些。如果移动互联网在上海做,这是缺点。移动要么在南方,广东那一边,要么在北京。看行业不同了。总的来说我不会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去创业,因为我人脉在哪里好,我就在哪里创业。
   
    现场提问:对于已经盈利的电子商务公司,估值一般是怎么估?我们一年的盈利已经达到上百万,从VC的角度,对于盈利性的公司怎么估值?
    邵亦波:有盈利估值就比较容易。如果亚马逊是50倍或者多少倍,比较好的估值方法看2-3年以后你的收入会多多少,今天你是2%的盈利,这个模式可以到5%的全盈利,但是到了3年以后估计可能到了10亿,乘5%就是5千万,把5千万的盈利乘以30倍,20倍,那就是三年以后的价值是多少,我今天要赚钱的话,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要求,5倍,10倍,因为还有很多风险在执行里面。
    张颖:你们如果已经盈利了,还是恭喜你们,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投了蛮多的电子商务,也看到很多电子商务,大家都在融钱,烧钱,这个阶段快速就会结束了,真正能生存下来还是王道。
    另外,他说赚钱引发了我一个感触,我觉得不管怎么样,如果有一天一个公司,互联网,无线,医疗,任何公司你如果能得到盈亏平衡,你的底气,你的自信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就知道不管怎么样,我哪怕不融资也能活下来,而且我也能活得很好,这样对公司以后的良性发展,对创始人的自信,团队的团结和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非常理解,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很多公司都在追求用户,追求规模,快速圈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也一定要想清楚怎么平衡,好在不久的将来把公司做到收支平衡,盈利。这样你们的提升会是非常大的,不要盲目追求用户规模,随时想清楚这是一件买卖,我要赚钱。
   
    现场提问:我上周有幸去了经纬创投聊我们的项目,给我们反馈是过于早期,没有办法判断是否投资的阶段。从数据方面看,什么样的一个项目达到一个什么阶段是可以投资的阶段呢?
    海波:我觉得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从数据的角度来看,而是看你对这个问题想得有多清楚,你已经想好你的答案,你的敌人是谁,你分几步走,每步的策略是谁。当你想清楚了,而且你要做的和你的团队能力非常匹配,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就觉得可投资了。同样你做出了你的产品,有数据得到验证,第一个一百万可能是你的初级用户,当你到这个里程碑的时候就可以去和投资人谈,我花多少时间,自然发展会到什么程度,我做一些营销会到什么程度,你会有预测。如果你能非常合理地验证,那是可以做非常早期的投资。我们做很多早期投资实际上是没有数据的。有时刚刚有一个想法,但因为他过去做了非常成功的事情,团队的背景很好。思路也非常清晰,所有和这个事情都非常匹配,我们就会投。这样可靠性就已经很强了。
    张颖:我们每年面对面见几千家公司,最后反馈到我们最终投资的就算50家,比例也是非常低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拒绝,不管是我,还是邵亦波,还是我们同事,我们拒绝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位,换位思维,充分理解你们的苦衷,给你们一些靠谱的建议。如果你们生气,觉得我们不靠谱,那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会比较努力的把自己的观点,把不能投资的决策,更快更清楚的告诉大家。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肯定会得罪不少的创业者,希望你们能够理解,稍微换位思维。
    邵亦波:我觉得我们会说“不”很多次。但是我自己经验来说,我很希望一个投资者会很干脆的跟我说不,而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一直拖我好几个月,最后才说不。直接说不可能会大家有一些打击,但是也是负责任的。我融资的时候最恨的是他完全没有特别大的兴趣,还说给我多一些数字,再过两个礼拜我再去问,说我还在看,一直拖。其实从投资者来说,他其实不愿意说“不”,因为作为一个投资者说“不”的话,其实对他没有什么好处,因为说不了,创业者不高兴了,以后万一做得好他还怀恨在心。我现在不说不,拖着的话,说不定他有起色了,还可以继续看。有些比较短视的投资基金,会拖得比较久一些,不会明确跟你说。我们尽量会说我们如果决定说我们不能做的话,我们很快就说不,给你们一些建议,希望对你们有用。
   
    现场提问:当创业者他想融资,他有个计划融多少钱,出让多少股份。假设这个项目投资公司觉得还好,投资额是不是一定按照他说的那个投资额,按照他说的那个比例,是会选择一定的额度,比例再跟他另外商量?如果觉得不能投全部,就不投这个项目了?
    邵亦波:我们一般不会,我投中早期的话一般不会超过一千万美金.我们会问创业者你要这些钱,为什么要这些钱,为什么要这300万美金,算给我看一下.需要多少钱,有多少人,算一下你达到下一个里程碑有多少时间。我们会给创业者介绍我们看问题的一些方法,我们也希望创业者用这些方法去思考他自己的融资计划。如果他最终跟我说我考虑过了,400万,可以。因为我们不只看数字,更关心的是它的逻辑在后面是什么,然后做出自己的决定。
    张颖:这种活动我们第一次做,和邵亦波坐在一起跟大家讨论,可能是三五年前了,之后我们也不会参加任何的投资大会和聚会,这一类的沟通如果大家觉得有价值,我们以后在北京,在上海,在杭州,广州其他城市我们也努力再以这样的形式多做几次。    现场提问:很多投资公司在中后期的产品形态,市场模式,和创始人最开始想的不一样,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可以分享?
    邵亦波:中国的市场千变万化,我们看项目时的模式和真正做两三年以后的模式有不一样,这样的情况可能有1/3,或者更多。第一个主意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们还是看人。因为在中国有这么多的机会,只要人对头,创业者是靠谱的,他总能找到方法赚钱。第一次的模式不是完全准确,问题不会太大。这和在国外不一样,国外是每个模式都已经占好坑了,改模式很难。中国机会太多,很正常,不会有问题。    主持人:团队扩张的节奏应该怎么把握比较好?
    邵亦波:团队扩张的节奏,是很有学问的东西。总的来说我觉得我经历过的创业者大多数都是请高层的人找得很慢,需要很多的时间。很多时他们觉得我找解决事情的人,比如能够编程的人,不会花足够的时间找高层。他们觉得高层现在进来没有什么用。但是我觉得如果真是高速发展的公司,早一点找有经验的人帮助他一起做,这个大部分情况决定都是对的。当然不一定是找跨国企业的,而是找产品上很强的高手,有经验的。一般创业者犯的错误是太晚找,而不是太早找。
   
    现场提问:我想请教的是投资额的问题,投资者问我需要多少钱,我做了十多年了,传统模式转互联网,假设这件事情钱多我干3个月,钱多干6个月,这种说法投资者不接受,我们怎么说合适?
    张颖:你要去融资,基本上要融一年到一年半之内的钱,乘以1.3,1.5,留一定的空间。可以是一百万美金,也可以是一千万美金。
    不是融资金额的多少,以你自己的能力把控这个团队,多少人比较适合,你能承受多快的增长,团队的扩建,而不是为了迎合投资人的习惯,告诉他想听的数字。真正靠谱的投资人,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他能知道你是什么样规模的公司,从数据分析看发展情况,最后推断出来你大概在团队的扩充中应该怎么样,看看我们推算出来的东西和你是不是吻合的。
    邵亦波:企业的发展,钱再多还是有瓶颈的。如果我们看到连锁的企业一下子要发展100家,肯定是不靠谱的,因为要找到这些人来做这个事情,是要考虑的。钱是一部分,而人的成长,增加的速度是有限的。如果你说纯市场投入会造成电子商务很大的发展,你确定不了多少的话,可以做两个计划,一个是你给我一千万做出这样的结果,给我三千万做出这样的结果,讨论一下哪个比较好。最终不是我们叫你融多少钱,公司好的发展是需要你们自己来决定的。
   
现场提问: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每轮期权的发放节奏,发放给什么样的员工?    邵亦波: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一般我们VC投的话,第一轮希望10%-15%,下一轮融资还会继续保持,因为大家可能会稀释,原来到15%,下一轮稀释就变8%-12%了,这时候要加,保持总体10%-15%左右。如果公司三个创始人都管好了,不需要招很多人,就可以少一些。为什么给10-15%,是有一定道理的,你要找一个CxxO,早期给2%-3%的股份,后期给1%的股份,两三个人去掉这些。早期1-1.5%,后期0.5%-1%,总监级位的人早期0.5%,后来变成0.2%,0.3%,10个人,加起来一算就去掉了10%-15%。    现场提问:我是融过好几次资的人。如果投资机构给两三家直接竞争的公司融资怎么办?如果你的投资经理没有理解清楚投资人的想法,你怎么保证信息传递详尽,投资过程的客观?
    张颖:我回答第一个问题,你刚才说两三家直接竞争的公司都在融资,都到了决策层面,我们怎么决策,这个不会发生。如果他们都在融资,我们必然会都见他们,见完他们我们自己的筛选体制一直都在动,我们内部会很快选择一家我们认为能做大的一家去深谈,最后给他回复。我们不可能三家都投,两家也几乎不可能。我们需要看行业,有一些平台性的公司,一家独大,他就能把所有市场吃下来。但是有另外一些,比如说是游戏公司,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切入点,我们选择投2-3家,沟通会非常透彻。
    邵亦波:首先关于我们投资经理,我们为什么找来都是在行业比较有经验而且比较年轻的人,好处是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比我们深很多,而且老实说在移动这一块,30岁的人对移动的了解绝对没有18岁20岁的人了解更透彻。我们希望我们招来的人给我们汇报的话,会以比较好的方法来写这些东西,我们也会问很多问题,写得不清楚的我们继续沟通。当然没有理解清楚创业者想法的潜在可能性是在的,我们直接和创业者沟通也是这个原因,我们一般会在比较早的阶段和创业者直接沟通。
    张颖:我觉得今天差不多了。我想表达的,我们应该是一个风格比较鲜明的投资机构,而且我自己又是一个比较直,有时候比较冲的一个人,但是这样有可能在直接的或者间接的会得罪一些创业者,或者是在开会的时候问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或者这种一针见血的讨论。不管怎么样,我,邵总,包括我们所有的同事,我们的本意是希望能够换位思维,真正去理解和尊重这些创业者,特别是早期创业者。我们不投晚期,中期,我们只有在早期才有影响力,所以我们希望大家某种情况下也能够理解我们。如果你不理解我们,不喜欢我们也是非常正常的,很大的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这就是我们。谢谢大家今天过来,我们没有提供用餐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希望你们真正能够学到一些东西。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的光临,谢谢大家!来源:草根网(www.20ju.com) - 互联网界的读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