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搞笑言子大全:谈史料教学的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0:35:26

谈史料教学的方法

2010-06-05 07:07:00 来源: 甘肃日报(兰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依据史学专家对史料的分类,并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可把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方法。一般说来,史料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逐句过关,讲清细节。教材中的重要史料,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对一些冷僻字的读音、难懂的典故等细节,教师要给予讲解。例如,教材摘引了《八一宣言》(1935年)中一段“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阎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兄弟阎于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它出自《左传》,“阎墙”指在家里争吵,文中喻指国共两党的关系。又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天朝田亩制度》一文,就有一些知识性问题需要交待。该图片上有一行字,即“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须向学生说明,“癸好”即“癸丑”,太平天国改“丑”为“好”。“癸好”年即指1853年,太平天国将起义之年1851年定为太平天国元年,“癸好三年”指太平天国起义的第三年。太平天国文献既注明太平天国几年,又注上干支,这是太平天国标志年代的特殊之处。这些知识,尽管较零碎,但教学中应把这些细节性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应该粗枝大叶、走马观花似地浏览。

二、适当补充,加深理解。教材中现成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教学时,围绕教学目的,有时还需适当补充史料。例如教材有一段马克思的话:“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这里马克思指出三大发明在近代欧洲发挥了的重大作用。动脑筋的学生可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三大发明在其故乡———中国的情形如何?在此,不妨补充一段鲁迅在《电的利弊》中的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这段话很形象,也很深刻。由中西对比,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三大发明在近代东西方不同的遭遇,对近代西方崛起强大而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三、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通常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例如,讲明末农民战争,教材提到“均田免粮”口号,又配了一首民谣:“杀牛羊,备酒菜,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口号在农民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口号能否实现?为什么?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口号的含义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形成这样的思维线索,均田就是平分土地,免粮就是不交租税。反映了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解除沉重负担的迫切愿望,大大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民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农民战争结局不是失败就是改朝换代。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均田免粮不可能实现。至此,由设问引发的一连串思维活动过程就算完成了。通过设问,学生分析了口号的实质,又评价了它的历史作用,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锻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让学生从书本中可以找到现成答案,要有适当难度。当然,总是太难,学生会放弃思考;反之,过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