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筑协会齐会长:全国县域经济“十强”发展启示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3:36:57
全国县域经济“十强”发展启示录 2005-09-22    SRC-14

  “郡县治,则天下安”。
  集中了全国70%以上人口的县域治理,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他们的代表,全国最发达县域无疑是成功者。然而,在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结构转换的时刻,他们同样面临着新的“拐点”:在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怎样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经济社会的新飞跃,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话题。
  分析考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十强县”的发展之路,我们从中不难得到这样的启示———
  启示一“一亩地用掉七分田”成长代价需重新审视
  “全国走一步,强县走两步”。从数字来看,强县无疑是全国的领跑者。以全国百强县的前十名为例,GDP总量超过5000亿元,人均GDP指标超过5万元,除本地外,还吸纳了500万外来劳动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部分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来自资源环境的约束,来自市场竞争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正日益成为当今中国最发达县域所面临的现实矛盾。
  “十强县”就是典型的代表。与20年前相比,在这些地方,人均耕地面积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一亩地用掉了七分田”。在广东顺德,806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里,耕地面积只有1.3万公顷;江苏江阴,人均耕地已不足4分;即使在去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对土地进行最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的情况下,十强县平均每个县还是减少了5000多亩土地。
  “缺地”,已经成为强县发展最大的障碍。与此同时,在电力紧缺、水资源矛盾尚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民工荒”、“技工短缺”又再次成为摆在强县面前的新问题。
  物质资源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双重制约,越来越让这些“手中有钱”的强县,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这些困扰给强县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命题:如何对土地进行重新规划、调整、重组;如何优化产业结构,让低附加值的产业退出最发达县域的土地;如何腾挪出新的发展空间,让每一寸土地产生最大的效益;如何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加大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知名品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突破增长的‘极限’和‘天花板’,出路就在于科学发展。”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说。在总结了绍兴县等发达地区创造的土地“集约十法”、“从平面经济向立体经济延伸”等经验后,这位著名经济学家说:“归结到一点,只有科学地保护和利用资源、环境要素,强县才能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启示二“没有永恒的第一”让经济发展更具弹性
  特色就是优势,个性就是竞争力。打造自己的支柱产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群,无疑是许多发达县域共同的成功之道。
  但是,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董忠却特别提醒,发达县要注意处理好特色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关系,“不要为全国第一所累”。他说,“全国第一”是巨大的成功,但同样意味着风险的集聚。因为没有永恒的第一,经济的优势和布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当地的经济高度依赖某一个产业,也就意味着其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
  以绍兴县为例,拥有全球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生产的纺织品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5%,出口量占全国同类纺织品的近20%。然而,欧美设限和反倾销大棒一当头,纺织业就普遍遭遇效益下滑、出口受阻等困难。有人说:“绍兴经济因纺织和外贸而兴,又因其所困。”
  矛盾的突显促进和加快了发展思路的改变:今年上半年,绍兴县完成工业投资63.4亿元,纺织与非纺织的投入比由60∶40转为40∶60,非纺业投入历史上首次超过纺织业。绍兴县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纺织与非纺织产出比重调整到50∶50。
  “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专家提出,强县经济应该变得更有弹性。这种“弹性”应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要未雨绸缪,通过新产业的发展壮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逐步改变三大产业中工业比重过高、工业中某项产业比例过大的局面,在经济积累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和发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让经济变得更“轻”、更“软”。
  “发达地区离世界的经济距离最近,从国际成功经验来看,只有及时追踪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变动的大格局等,本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才能拥有更好的回旋余地。”邱晓华说。
  启示三“要加油更要换挡”知识打造核心竞争力
  “十强”并非高枕无忧。考察十强县的整体情况,专家指出:目前中国最发达的县域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已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十强县规模以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几乎没有明显的提高,去年人均创造利税还有所下降。其中的要害,就在于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动力不足。
  去年,十强县技术专利申请量为1.2万件,比起发达国家明显偏少。比如,挪威等国超过3万件,瑞典、瑞士、意大利等国每年超过12万件。而广东顺德,去年申请技术专利4000多件,在十强县中还算是高的。在十强县中,拥有世界性知名品牌特别是民族品牌的,更是微乎其微。
  在国际上,专利的数量被看作一个国家处在知识前沿的技术能力的标志,同时被认为与国家生产总值成正比关系。
  事实证明,可持续盈利能力强的国家不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也不是“世界车间”最多的国家,而多数是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国家。在生产要素链中,知识产权强国投入的是“知识”要素,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高获利性;缺少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弱国投入的是自然资源要素、初级劳动力要素,发展中的盈利性和可持续性因资源和环境的恶化而减缓。
  杭州市萧山区形象地把当前形势比喻为汽车爬坡,只有不失时机地进行“换挡”、“加油”,才能爬过这个“坡”,实现更高平台上的更快更好发展。
  在今年十强县排名中又上升了一位的绍兴县掀起了“越坎运动”:做精做优纺织业,做大做强非纺优势产业,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技术、政策、服务、管理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对接、经济循环式发展。今年上半年与宏观调控以前相比,万元GDP能耗下降13%,万元GDP水耗下降30.1%,每亩土地投资强度增加99.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由此降低生产成本6.2亿元,占同期工业利润的11%。
  专家呼吁,对于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发达县来说,再不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再不高度重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再不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现代化这道“坎”就始终难以逾越。
  启示四 “最薄弱环节最关键”强县聚焦“新农村建设”
  “中国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农村问题。”邱晓华说。为此,在他的主题报告中,浓墨重彩地论述了“新农村建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焦凯平有着同样观点和感受。今年5月,焦凯平来到年轻时曾进行过社会调查的一个小村庄。该村所在的县城在省里属于中等发展水平。他诧异而又心痛地发现:村子的面貌几乎与40年前一模一样!村里仅有的两栋小楼,不是因为主人致富而造起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各有3个儿子。
  邱晓华说,目前农村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农村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存在严重不足,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由此导致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和购买力都十分落后和低下。
  其实,即便在最发达的县,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薄弱环节也是在农村。因此,一些强县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绍兴县推行的“有保障、有股份、有技能、村庄社区化”改革,昆山规划建设的7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张家港提出“解放农民”、使农民成为自主流动的“社会人”……
  “工业问题出路在农村,城市的问题出路也在农村”,邱晓华指出,如果能够加大工业反哺农村的力度,让农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得到切实改善,那么,用不了十年,我们不仅能让大量的工业品在农村拥有更广阔的市场,而且能在解决各种社会发展失衡现象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他透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即将被写入未来的国家发展规划中,作为我国的重要方针来谋划。
  启示五 什么指标体现“最发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绍兴县获得了“全球生态500佳”的提名,他们注重城乡统筹发展,目前该县农村“放心店”、公共交通、社会保障、医疗服务、饮水安全做到了全覆盖;连续5年位列全国十强县(市、区)的江阴市在高标准修建大批公共设施的同时,深入开展“一二三读书工程”、“诚信江阴”等活动以打造城市“内在”的和谐;常州大学城坐落在武进区的中心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今天中国最发达县域追求的最高目标。
  人们注意到,在国家统计局公布十强名单的同时,全国百强县(市)在绍兴共同发表了《柯桥宣言》。
  宣言提出要努力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宣言强调了要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于生态环境,宣言透露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倡导资源节约,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兼顾效率与公平,注重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切实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大力弘扬社区文化。
  可以说,这是“GDP十强县”、“百强县”在“后GDP时代”的意识觉醒。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经济发展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发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侯岩说,实践经验表明,社会发展不进步,必然影响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浙江日报》、《解放日报》报道。整理/河北日报记者 张书泽)
  编者的话
  重构“70%”的竞争力
  9月17日,在浙江绍兴县举行的中国最发达县域经济论坛上,国家统计局根据2004年统计数据,公布了中国经济最发达十强县(市)的座次:江苏、浙江、广东的十县(市)成为县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排头兵。按照惯例,全国百强县市的名单也将于近期公布。
  县域经济是涵盖广大农村的区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的重要环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较之于实力雄厚的“十强”,我省各县(市)在各项经济、社会指标上还有一定差距,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
  从“十强”身上,我们看到,它们的发展都比较全面、均衡、协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社会进步的排头兵,还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排头兵。我省县域经济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抓好“三化”,突破口和切入点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主导产业。在推动发展中创造特色,在扬长避短中培育特色,在资源整合中打造特色,在科技进步中提升特色,念好“山海经”;必须大力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规模经营,提升档次,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推进扩权强县的重大改革。其核心是减少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占我省生产总值70%左右的县域经济如何重构竞争力?我们编发这组稿件,希望全国“十强”县(市)的发展之路能对我省的县域经济发展有所启示。(张书泽)

全国县域经济“十强”发展启示录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县域经济要走内生性发展道路 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发布 沪京苏继续位列前三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 - 孟良崮战役 全国生态示范县 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 全国果品生产龙头县 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变化特征 丰宁“三化”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连山 发展环境大改善 县域经济上台阶 皇明集团发展启示录 2011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 白米镇 [全国有名的软管之乡 全国乡镇工业开发园区 江苏科技、体育、文化、绿化先进乡镇 新型示范小城镇 重点中心镇 文明卫生镇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 泰州市经济工作十强镇] 探秘中国红歌会全国十强“水深火热”的一天 日照入围“2011中国最佳生态发展城市”十强榜 (1621)扶沟县(古称桐丘 全国商品粮 优质棉生产基地县 平原绿化先进县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 果菜十强县 基础教育 科技普及推广先进县) 治水兴邦--新中国水利事业发展启示录 红塔区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称号——玉溪新闻网 黑龙江省十强县2011年尚志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府谷 《全国县域经济前三十强谋略》出版(新书架) (0322)沛县 [淮海经济区1.2亿人口的中心城市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77位] (1088)江都市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著名的建筑之乡] 辜胜阻:以县城为依托发展中小城市壮大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