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丰都乐队演出视频:[原创]“讳疾忌医”与“文化无高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7:57:02

“讳疾忌医”与“文化无高下”

 

文/俗士

 

 

宋代有个叫周敦颐人,也就是《爱莲说》的作者,说:“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后来人们把这句话精炼成“讳疾忌医”这个四字成语,比喻有些人因为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讳疾忌医看似荒唐,然而这种意识和行为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生活中常常碰到。我今天想说一个于此相关的话题,当然不是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前两天有网友在“猫眼看人”转发了秦晖先生的几篇旧文,重提其“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和“说我们有劣根性或有优根性,都是鬼话”的观点(这可能与我的《闲话“制度决定论”》在“猫眼看人”的帖子有关。到现在已有超过25万点击,和近7000个跟帖了)。

 

我们知道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反思可以要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鸦片战争失败,尤其是甲午战争失败后,一些睁眼看过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感到痛心疾首,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中国文化和国民的劣根性。比如,严复就假友人之口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救亡决论》)而梁启超则总结、归纳了中国人的六大弊端,说:“夫奴性也,愚昧也,为我也,好伪也,怯懦也,无动也,皆天下最可耻之事也。今不惟不耻之而已,遇有一不具奴性、不甘愚昧、不专为我、不甚好伪、不安怯懦、不乐无动者,则举国之人,视之为怪物,视之为大逆不道。是非易位,憎尚反常,人之失其本性,乃至若是!”(《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 极弱之源于政术者》)后来鲁迅则通过阿Q、孔乙己、华老栓等小说人物,更是把中国人奴性、自私、愚昧、冷漠、虚伪等品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如果,我们审视现在中国的社会、人情,就会对前辈们敏锐的洞察力钦佩不已。

 

不可否认,他们对中国文化和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反思有其深刻的一面,但也存在偏激,有些甚至走向极端,比如砸烂“孔家店”“废除汉字”等完全否定传统文化的观点。而这类极端观点又成了近些年去道德化的理论依据。无论是在“尊孔”与“反孔”,还是在“泛道德化”与“去道德化”,还是在“大公无私”与“自私自利”,还是在“极左”与“极右”……之间我们都很难形成一个理性客观的共识;也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力图把问题发挥到极致,非如此不能显示自己是正确的。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人思维和行为的一个致命缺陷——极端。说矫枉过正,却只求“过”不求“正”,于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再从另一个极端到这个极端,如此反复。我认为,极端是压制理性的有效手段,这也是中国人缺乏理性的根源。

 

我觉得,今天中国仍然是问题多多,而人们的精神状态与一百多年前相比并没有什么进步,反而拜金更甚,道德沦丧更甚——不用多说,我们每天的吃穿用度饱受假冒伪劣所侵害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这些问题有制度的原因,但也与我们自古以来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息息相关。这些可以说是中国人劣根性的体现,是客观存在,虽然说,每个民族都有劣根性,但作为反思,我认为,中国人的劣根性确实太严重了。退一步说,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文化,有差异就会引发高低、优劣的价值判断。这是无法避免的。因而,说不存在“国民劣根性”,或者“文化无高下”是无视这种差异的虚无主义。

 

其实,在我们当下这样一种状态下说“文化无高下”,是由于自卑而产生的虚妄的自大。我曾(在一处跟帖中)半开玩笑地说过:“如果是联合国秘书长说‘文化无高下’,那我认同,因为那是基于对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如果是一个先进国家的人说这句话,只能说他比较博爱、平等待人,尊重差异。如果是一个落后民族的人说这话,就是矫情、不反思自己,甚至抱残守缺。”看不到差距就没有进步的方向和动力,而无视或刻意掩盖“国民劣根性”和“文化落后”的客观存在则是典型的讳疾忌医。

 

常言道,知耻而后勇。因而在我看来,我们作为一个落后的民族,尤其政治文明极端落后的民族,却不面对和反思自身的不足,这是懦弱。而对传统文化或国民劣根性反思的结果是中国人素质低不适合先进文明,如民主政治等。这不过是妄自菲薄,同样是产生于自卑心理。妄自菲薄真的没必要,民主其实很简单,比如,两个人一起去做事,如何做,互相商量一下,这就是最简单的民主。相反,如果一个人执意按他的意见去做,那就是专制的苗头了。其实,民主说白了就是建立在参与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这可以说是平等的价值观的体现。关于民主的论述可说浩如烟海,我就不在这里赘言了,我只是想说明,具有民主意识其实很简单,即:学会尊重人。我想学会尊重人,并不需要很高的文化。

 

我认为对“国民劣根性”和“中国文化”进行反思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看到不足,猛醒,反思,进取;二是,看到不足,失去希望,沉沦、绝望。前一种是积极的,后一种是消极的。而后一种情况,往往成为一些人拒绝民主的托词,即所谓的“素质论”。

 

然而,还有一点很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人以批判“素质论”为由,批判一切文化和国民性反思。而这些人,自以为自己政治正确,给所有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人扣上“素质论”的帽子,进行打压。无论主观如何,客观上,“文化无高下”的观点,成了他们的理论依据,尤其在“文化无高下”后面还有一个“制度有优劣”就更会让一些人感到自己政治正确,真理在手了。

 

前面我说过,有差异就会产生高下、优劣的价值判断,因而认为“文化无高下”这种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我想再进一步说一下这种观点的可能引发的问题。

 

如果认定“文化无高下”,那么我想问一下,“打江山,坐天下”的文化与 “平等、自由、民主”的文化,是不是也没有高下之分?我认为 “打江山,坐天下”文化的意识的现实体现就是“唱红歌”。这是对民主的反动,其意在宣传“打江山”的荣耀,以确立“坐天下”的合法性。如果“文化无高下”,这么做又何必呢?

 

还有,“文化无高下”之论还会成为一些“老夫子”们抱残守缺的理论依据。从这两年兴起的国学热、读经热,也许能看出端倪。我声明一下,我不反对研究国学,也不反对把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容传承下来。而且,我认为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被废弃得太多了,确实需要发掘、整理、弘扬。还有一些,可能需要赋予新的内容就能焕发新生。

 

当“唱红歌”和“尊孔”,这两件看似不协调的事情,同时出现的时候,有些人大惑不解,并奋力讨伐。然而,这不正是许多人推崇“文化无高下”的必然结果吗?我知道,许多人用“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作为“制度决定论”的理论依据,并自以为因批判制度而占据了政治正确的道德制高点,同时他们也极厌恶“唱红歌”,也有很多人“反孔”。然而,你们反对的和你们尊崇的竟然同出一源,其中的荒谬又有几人深思过呢?

 

胡适说:“今日的大患在于全国人不知耻。所以不知耻者,只是因为不曾反省。”(《信心与反省》)我说,抛弃“自大狂”和“受气包”心态,切莫讳疾忌医,认真反思,树立自觉意识,才是当务之急。而这样做,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先决条件,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开始,所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勇气。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sushi.vip.bokee.com

http://blog.kdnet.net/boke.asp?userid=71034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011/6/20 9:58:24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