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高级职称评审: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走出的“藏书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5:45:56

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走出的“藏书王”

 

——记内蒙古通辽市首届“十大收藏家”王亚文

 

 

 

孙成元

 

人们的兴趣千差万别,多数人的爱好都可让人理解。王亚文的藏书爱好却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倾注30多年的精力,收藏图书达32万册之多,尤如一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规模,让人难以置信。王亚文的家庭藏书经历被地方和中央级相关报刊、电台、电视等媒体报道后,令世人几多赞叹。在科尔沁草原内外,他已成为人所共知的藏书王。王亚文何许人也?他成为藏书王的背后故事却鲜为人知。

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有个四十一号村,王亚文的故乡就在这里。四十一号村这块土地是民国鲍氏大财主,也就是当年张大帅手下鲍督军家的第四十一号宗地。因此,在地方史志中有个鲍督军。至今,这块土地上还没一个名人出现过,王亚文成了藏书王,上了报出了名,可以说算是四十一号村的骄傲。王亚文今年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他童年时共有兄弟和妹妹八人,乡里人称“七狼八虎”。60年代中后期,王家上下十一、二口人。在建国后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对这个十几口之家来说,可谓苦不堪言。而就在这样条件下,王家的孩子们个个爱读书,不管家境如何贫寒,每个孩子都读到了初中甚至高中毕业。好在那时上学没有学费一说。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王家有长子、次子(王亚文)、四子,还有最小的妹妹都陆续考上学了,乡里人说王家出了“四状元”。而在这四个足以让王家自豪的孩子中最具特点的就是王亚文,他不但对各类教材爱不释手而且对社会书籍、杂志、报纸都兴趣盎然,凡是在他视野内发现载有文字的纸张,都要一一浏览,看个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就保管收藏起来,有些书还专门包上书皮。从小学到高中他读过的课本一册不少,他都保管起来,就连平时用的笔记本也不例外。一次有个本村孩子借了一本他学过的初中语文课本,一年没还,人还转学去了距30里外的钱家店镇,王亚文硬是徒步走到钱家店索要回那本书。可见他爱书如痴,也许这正是他后来成为“藏书王”的韧劲吧。王亚文高中毕业是在1975年夏季,当时还未恢复高考,也不晓得有何机会,便回村参加了集体劳动。在生产队场院干活时,他兜里总是揣着一本书,休息时就看,象着了迷似的,开工时每每都是队长叫他,气得队长骂他“书呆子”。所幸村里学校需要老师一名,队长推荐王亚文当上了教员,凭他的学识水平和专一精神,教学上可谓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报刊和社会书籍,真是喜上心田。工作之余他读起书来如醉如痴,同时有机会积攒了更多的书,而且五花八门哪方面的都有。有一天,他在书堆中发现一本关于《怎样识简谱》的书,这他也不放过,开始钻研简谱。让人服气的是他后来真的纯熟掌握了那七个令人难以弄懂的音符。并在课堂上为学生上起了音乐课,不时还自编歌曲,组织学生演唱,活跃充实了教学内容,得到校领导的称赞。时运来了,1977年冬季国家终于恢复高考了,王亚文以通辽县第一名成绩如愿以偿地考入长春市吉林省银行学校,1980年以国家干部身份被分配到通辽市人民银行信贷科工作。他参加工作后,每月有了固定工资,生活自然有了改观。他很快组建了家庭,在市里安了家,小日子如同芝麻开花。可是他对书籍的渴望和对学术事业的追求超脱了那安逸的生活。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王亚文在1983年后又上了大学,随后又一鼓作气在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完成了研究生学业。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王亚文对藏书的涉猎面日益广泛。为读到更多的书,他时常花掉大部分工资来买书。为此,王亚文不得不降低生活标准,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一天,一个收购破烂的脚蹬车从他身边经过,车上装有满满的旧书刊,引起了王亚文的注意,他上前叫住蹬车人,问车上的东西哪里运?那人回答要去废品站去卖废纸。王亚文便同那人商量:“把这书卖给我点吧。”获得对方同意,王亚文在车上挑选上百册书,称一下有二十多斤,花了不到10元钱。和朋友闲聊时他知道旧书还有市场,收藏起来的书还会增值。他越发觉得自己的图书已有上万册之多,这不是无意中在搞书籍收藏吗?何不专一多搞一些收藏?于是他把生活上的琐事全然抛在脑后,聚精会神地搞起了收藏。工作之余他最喜欢到书店游览,发现有收藏价值的书籍就买几本;他时常到废品收购站转上一转,在旧书堆里选一些有用的书,以近乎废纸价格买回来。就这样王亚文用不到五年时间收藏的各类书籍就突破十万余册。以藏养藏,王亚文收藏事业逐步走向良性运行轨道。不时筛选一些书籍到市内地摊去卖。还别说,旧书还真的值钱。他结识了十几位收藏界的朋友,并与通辽市许多家废品站保持着密切联系,一有空就去挑选一些书籍还有名信片什么的,值得留存的书就纳入收藏,大众化的书就到地摊上卖,每个月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一年下来,可挣一万多元,这一来不但有钱买书收藏,而且有了资金积累,日子过得也滋润了。2003年银行实行机构改革,王亚文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一时间他觉得百无聊赖,他便把精力投入到藏书上来。他加快了藏书进度,二年后他的藏书数量突破了二十万册。可不得了!一下了惊动了科尔沁文化局和文联等部门。王亚文的做法得到了行政事业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他被市委宣传部、通辽市文联评选为“十大收藏家”之一,并任通辽市收藏协会首届副会长兼秘书长,书刊文献委员会首届副主任兼秘书长,通辽市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通辽市总支部委员会常务副部长。王亚文还在科尔沁区先后举办了“文革图书展览”和“中国站台票展览”;他还和收藏界同仁共同创编了《科尔沁藏书》、《科尔沁收藏》一报一刊,目前已累计发行15000份,推动了地方收藏事业和科尔沁文化大区建设。这引起了各媒体的广泛关注,《通辽日报》和当时的《科尔沁报》、《通辽晚报》都以大篇幅刊登了王亚文的事迹。自治区《五月风》、《草原税务》杂志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河北省《太行文学》对此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进行专栏宣传,北京《中国法制报》、《中国税务报》、《收藏·投资·拍卖》都以整版篇幅报道。由于王亚文现为通辽和自治区多家大学兼职教授和经济理论学者,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艺作品300余篇,连续20多年为大中专院校讲授经济、金融和财会专业课程,累计7000余课时,这使他在文化、教育和新闻界拥有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大家的支持下,他的藏书记录不断攀高,现在已累计藏书32万册以上。在这些藏品中,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古今中外无所不有,色彩缤纷。这令许多参观者对 “汗牛充栋”别有一番理解。特别是有许多出版年代较早的收藏珍品,其中民国时期的图书有6500册,文革期间的史料图书有近万册,还有各类精装本工具书95000多种,马恩列斯和毛主席著作等红色文献18000多种,地方文史资料类书刊9000多种。此外,王亚文30年来还收藏了大量古今中外钱币、各类邮品、各类名人字画、各类票证、历史老照片、贺年卡等藏品八万余件,可谓“耕耘肥田沃土,收取金瓯一片”。所以即使不计增值因素而仅按藏品现价估值,价格至少要超过两千三百万元。这只是王亚文藏品的表面价值,而王亚文的藏品所带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贡献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据统计,多年来王亚文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向中小学贫困学生,先后捐书5600多册,价值80000余元;他多年来先后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大中专院校师生无偿提供文献资料服务600余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社会服务效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认定,王亚文是科尔沁区草原上当之无愧的“藏书王”。他的思想境界也不断向新的高度攀升,已着眼向收藏投资、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四位一体目标迈进。笔者近日有幸采访了王亚文,交谈中王亚文向笔者透露了他的想法,一方面有机会他要开办个人藏书展,在通辽市建立民间藏书馆,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藏书快乐,另一方面,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从科尔沁走出来的学子,更想为家乡科尔沁区做点文化贡献。如果条件成熟,他计划为故乡捐建一个阅览室,他愿用自己的藏书去装添书架,让家乡的父老兄妹获得更多文化知识,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虽然这还只是王亚文尚未实现的愿望,但我还是为之感动和由衷的钦佩。

读书、藏书、教书、著书,不憾一日无书;

书迷、书痴、书海、书友,一切皆是书缘。

王亚文非常欣赏著名书法家崇先鸣先生书写的一幅对联:

    藏书万卷可教子

    买地十亩皆种松。

斯言是也,科尔沁走出的“藏书王”

 

 

            (原载于“通辽政协”季刊、“今日科尔沁”双月刊、“通辽日报”

                   头版头条)

 

                        作者地址: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

                       

                                    2011年6月18日                        王亚文QQ=1426781998=大草原山海风

 

 

                           

 

 

标签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  藏书王   收藏家王亚文 王亚文| 编辑标签  

     dcyshf=大草原山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