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央公园是几号线:江苏省淮安市涟水能仁寺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8:33:38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能仁寺简介

     能仁寺位于江苏省涟水县城中山路西首,距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北约30公里,南濒碧波荡漾的古黄河,东依风光旖旎的涟漪湖,西临通贯南北的宁连高速公路,昔日誉为“涟水八大景点”之一。能仁寺始称“文殊院”,后改“承天寺”(又名“承天院”),宋仁宗时易名为“能仁教寺”,简称“能仁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该寺始建于唐初,距今至少有1400年历史;寺内妙通塔,始建于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80多年历史。
    能仁寺因妙通塔而誉满天下,妙通塔因证因大师而名闻遐迩。据史料记载,宋真宗祥符三年(1010)五月,皇太子生,昼夜啼,诏天下能止啼者进宫诊治,当时涟水承天寺有一位姓娄名守坚、自称“道者”的高僧、药师应诏,治好太子夜啼症,并为其指出致病的前因后果。真宗帝大喜,便赐号娄道者为“证因大师”,又赐以御偈、金器等物,偈曰:“慧目朗然,烛天之秘。保朕皇储,以克永世。号称证应,恩光尔被。”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仁宗登基,从太后处得知自己当年事,欲思报恩,可惜此时道者已圆寂。仁宗感其恩,遂敕其家乡涟水建塔,以藏道者舍利。天圣八年,赐额其塔为“妙通”,改“承天寺”为“能仁教寺”,并加赠道者谥号“蹈宝华如来”。
     据妙通塔地宫出土的《敕赐承天院造塔记》载,能仁寺祖师证因大师娄道者“一奉两朝”,“入内供养”:一奉太宗皇帝,二奉真宗皇帝。圆寂后,仁宗皇帝又为其建妙通塔藏其舍利。一个僧人,受到三朝皇帝如此尊崇,实属罕见!
     据民国时期留下的妙通塔照及其地宫挖掘考证,其整体建筑遵循宋代《营造法式》的规制,结构严谨精巧,用材简洁合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楼阁式,高60多米,七级八面,内无寸木支柱,皆砖石砌成,巍峨雄伟,古朴凝重。地宫内的八角形塔基与藻井,方形宫室以及仿木建筑的倚柱、斗拱等,都具有宋代的形制特征。其主体风格与河南郑州开元寺塔基、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相近,属于宋代早期建筑。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庆徽方将祖师证因大师的骨灰安葬于塔内。
     妙通古塔建成后,能仁寺亦扩建整修一新,当时有大雄宝殿、卧佛殿、韦驮殿、藏经楼、观音阁等,气象雄阔,美轮美奂。由于妙通塔是皇家敕建,藏有高僧舍利,能仁寺也就成了苏北一方著名的丛林,从宋到清,高僧云集,群贤毕至,梵音余袅,香火鼎盛。明清时期著名禅宗大师嵩乳道密、南庵大依等都曾在这里进行过佛事活动。苏东坡、米南宫及历代漕抚、知府等的游足络绎不绝,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如明朝诗人王启运《七律.能仁宝塔》诗云:“中拄涟城半壁天,晓昏青锁万家烟。西归卧佛何时醒,百丈浮图斗气连。”妙通塔也在这浓厚的文化韵味和缭绕的香火中逐步融入涟水人的生活,成为古城的象征、涟水人的骄傲。
     能仁寺跨越千载,历经无数磨难。民国时期,战乱频仍。1948年7月,妙通塔不幸毁于战火,能仁寺也因此随之消失。
     建国以后,涟水人民非常怀念这一千年古塔,海内外很多有识之士曾多次呼吁重建妙通塔,再现涟水昔日风采和曾有过的辉煌。二十世纪末,欣逢盛事,政通人和,涟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顺应民意,于1992年8月,批准在原址复建妙通塔、能仁寺,前后约用九年时间建成。1998年6月,挖掘妙通塔地宫,在塔下发现了佛牙影骨舍利、金棺、银椁等佛教圣物,曾经轰动一时,为能仁寺带来了佛教圣地的灵韵,天人合一的灵气。
     复建后的能仁寺占地48.8亩,总建筑面积9645平方米。建筑布局规整,左右对称。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是天王殿、妙通塔、大雄宝殿、卧佛殿、藏经楼、方丈楼。天王殿前是照壁,壁上嵌“慈航普渡”四个大字。山门(即天王殿正门)两边是能仁寺住持曙正法师亲手题书的对联:“童真入道安邦护国度群迷,菩萨化身辅正摧邪弘圣教”。门上方悬挂的“能仁寺”匾额,系已故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题写。寺院内,天王殿东侧是钟楼,西侧是鼓楼。妙通塔东侧有两殿:南文殊殿,北观音殿;西侧有两殿:南普贤殿,北地藏殿。大雄宝殿东侧是伽蓝殿,西侧是祖师殿。卧佛殿东侧为兴涟阁(系涟水县佛协办公处)。藏经楼东侧是法堂,西侧是讲堂。方丈楼东侧是戒堂,西侧是律堂。寺院内西侧有围墙相隔的是生活区。
     复建的妙通塔塔基直径22米,塔高68.88米,总建筑面积1719平方米。地上七层,塔内置佛像及壁龛坐佛68尊;地下一层为地宫,面积400平方米,用于妙通塔地宫出土的宋代珍贵文物的展出。
     大雄宝殿为寺院主殿,外观高大敞亮,气势雄伟,飞檐翘起,优美威风。殿门柱上镌有楹联:“普门示现证入甚深诸法性,梵宇重新度脱一切苦众生。”阶下置六牙白象一对。殿内正中供奉祖师释迦牟尼佛,左边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右边阿弥陀佛,各尊佛像总高9米。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像高两米。佛像和罗汉像均采用传统泥塑贴金工艺,面目丰润,神态自若,简练准确,色调明快。
     寺院整体布局和谐紧凑,浑然一体,佛塔矗立,巍巍壮观,宝刹宏伟,法相庄严,南濒古黄河,东依涟漪湖,把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
     2008年3月,经省、市政府宗教部门同意,淮安市佛协聘任曙正法师接任能仁寺住持。为续佛慧命,绍隆佛种,他高举爱国爱教旗帜,以弘扬人间佛教思想为理念,努力践行佛陀慈悲济世精神。他带领两序大众,首先做好僧团组建工作,完备合法手续,注重寺院规约制度的建立健全,制定了寺院管理规章和各项制度。各执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其次,发扬六和精神,广结善缘,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注重对僧众的培养和管理,定期举办各种佛教法务活动,正确引导佛教徒学习佛法、实践佛法。建立教室,普及佛学基础知识;设立念佛堂,组织僧众念佛共修;开办讲经堂,举办水陆、皈依、祈福超度法会;礼请海内外高僧大德来寺参访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各大寺院的联系;邀请省内外书画名家来寺举办书画展,丰富寺院文化内涵,并编印内部《能仁》季刊;几百次接待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及僧俗信众、企业家、商人等来寺视察、参访、礼佛和交流。其三,大力弘扬佛法,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进行各项弘法利生活动。汶川大地震期间,组织僧侣信众捐款捐物,支持灾区人民;并多次到敬老院、贫困户家问寒问暖,赠钱赠物。其四,加强基础建设,创建模范道场。在能仁寺百废待兴、经费奇缺的情况下,曙正法师不辞劳苦,殚精竭虑地筹措资金。在一年多时间内,就塑造泥塑贴金佛像30余尊,雕刻匾额40多块,定制佛前供桌,购置钟鼓、石狮、木鱼、六牙白象和办公桌椅等,回填土方近4000方,移植树种2000余株。并改建了六和院,建立了电脑室,装修了僧人寮房,整治了寺院周边环境,从而使圣迹重光,古寺重辉!
     在做好以上各种准备后,于2008年11月15日,隆重举行了能仁寺揭匾仪式;2008年下半年,由能仁寺住持曙正法师牵头发起,在市、县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全县佛教徒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筹措准备,于2009年5月24日在能仁寺顺利成立了涟水县佛教协会,召开了全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法不孤起,仗缘方生。能仁寺、妙通塔复建后,经过二年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能仁寺已建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具备各项配套设施的僧信融和共有的道场。如今,四众云集,群贤毕至,晨钟暮鼓,梵音高扬,充满浓郁的佛教气息,已初步具备佛像开光的要求,故由寺院向县宗教部门提出申请,经市、省宗教部门批准,于2010年3月23日至25日隆重举行寺院落成、全堂佛像开光暨曙正法师晋院升座系列庆典活动。期间,将首次举行妙通塔地宫出土佛牙影骨舍利瞻礼供奉仪式,举办大型佛教书画展,邀请著名法师开示,并举行水陆法会熏坛仪式。这次庆典是能仁寺乃至涟水佛教史上第一次举行两岸四地的佛教活动,高僧聚汇,海众云集,因缘殊胜,人天欢喜,意义十分深远。
     能仁寺是涟水佛教断层六十年后复建的涟水唯一寺院,它的兴起,是涟水佛教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涟水佛教进入崭新的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能仁寺一定会建成一个戒律严、道风正、环境好的模范丛林。

                                                                         ( 作者楚永明 淮安市涟水县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海涛法师在能仁寺开示视频:
          http://www.kaixin001.com/repaste/79128937_504219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