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性爱电影排行榜:美国人在华凭什么不愿花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2:49:09

美国人在华为何不愿花钱

  

 在华美国人,去中档餐馆吃饭也担心安全,即使有钱都不敢花。

  中国人缺乏消费意愿可能是收入跟不上通胀,那为什么在华的美国人也不肯消费呢?一般而言,在华工作的美国人月收入在两万到五万人民币之间,而且不须向美国纳税,远比中国人平均收入高,但却越来越怕出门花费,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在广州的几个美国留学生和外教。

 此次和几个美国在华留学生讨论了物价问题,他们普遍反映难以承受物价上涨,尤其用于旅游的费用过高,很难出外旅游了。举几个例子,美国人在中国吃麦当劳和肯德基的费用和美国一样高,吃大快活和真功夫等中国连锁快餐的价格却高于美国同类食品;在中国住内地汽车旅店或廉价连锁旅店价格超过美国同类店近20%,电费和汽油超过美国15%,而蔬菜和肉类材料食品超过美国同类产品10%左右。

  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内陆城市,比如成都和重庆,平均日常消费品和餐饮物价均略高于广州市,贵阳物价也不低于东莞。可见,不论在沿海还是内地,从美国到中国留学已经没有节省经济开支的动力。

  另一方面美国人到中国感到无法消费的情况,是即使有钱也不敢花。有些美国人看到中国的大排档固然不愿冒险享用,连到中档的餐馆也担心吃到不卫生食品,更不敢轻易品尝街上的杂食,往往要等到有麦当劳和必胜客才敢吃饭。有一次,在成都一位美国同事在街边买了几个包子,竟然吃到里面根本没有馅的,那些有馅的竟然只是一小块猪皮,却号称“狗不理”包子。在中等档次旅店的自助餐上,发现几乎所有公用勺子都泡在汤里,包括那人人都拿过的勺子柄,结果老美们只好不吃那些汤类了。

  也许这些情况部分是由于美国人不习惯所造成的,但有些情况却是美国人和中国人都感到困惑的。在美国到任何一间连锁零售店购买物品都可以清楚知道价格,所有商品明码标价且不讲价,也没有那些导购员干扰,但在中国商场中很难做决定,一方面同个商品各店价差较大,二是价格普遍高于美国同类名牌,三是导购员们太过积极,造成购买过程压力,往往顾客最后因怕上当而放弃购买。

  在旅游区的纪念品大量同质竞争,设计单一,推销者一哄而上,从漫天要价到削价竞争快速变化,显得毫无诚信,美国人本能对此反感。比如,在广州的荔湾区玉器一条街区,共有一千多个玉器店铺,所卖商品大同小异,绝大多数都卖仿真或添色的“B货”,价格混乱,有的价格从200万可砍到两万多,真假难辨,信誉全无。其他艺术品和金银饰品市场也有同类问题。另外,在零售药店中,在广州只卖9元的同个牌子伤风素在成都却卖29元,这在美国连锁店中不可能发生。

  在医院看病最让外国人头疼,因为不同医生不同价格,根本无法评估价值所在,对所开药物更是不明不白,最后干脆不敢服用。据说在中国退货十分困难,而且往往投诉无门,所以美国人更加不轻易购买。

  中国管理商品零售工作中显然困难比美国同行更多,因为美国整个零售业大部分被沃尔玛等巨头连锁店垄断,个体零售很少,只要把管理口径对准这些自治能力很强的大零售店就基本不出问题了。这些大零售店犯法成本太高,所以通常非常自律。而中国零售业大多掌握在个体商店手上,甚至是无牌无照的摊贩手上,地方政府靠他们充场面,百姓靠他们图方便,国家靠他们维持社会稳定,城管员靠他们保持工作机会,结果永远无法真正管好食品安全和其他混乱情况。

  也正因如此,中国人有钱无钱都缺少消费意愿,但却热衷到香港买东西,包括食品和日用品类,在广州的美国人也是如此。在他们心中,唯一愿意花钱买的就是中国房地产,因为没有比把房产当成存钱保值方式更省心的了,但外国人恰恰无购房权,也根本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