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蓝颜txt:让生活多姿多彩的十二条准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7 00:37:46

让生活多姿多彩的十二条准则

中医世界│首页

作者:约翰·辛德勒医生

如果你能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你就朝成熟和情绪平衡又迈进了一大步。

面对人生坎坷时,人很容易就产生精神压力,表现得不成熟。所以,你最好在处理问题时制定一个明确成熟的行动计画。困难当前,以下的十二条法则能帮助你缓解压力。

 

一、享受单纯的生活

要对身边的小事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不要刻意追求不寻常----有钱人和知识分子就常常这样,但他们往往都会失败。

如果你能从身边的事物中发掘快乐,生活就会变成一场奇妙无比的大冒险。

当你望着无垠的天空和朵朵白云,陶醉其中,你看,简单的生活也可以很快乐!门板上奇妙的木头纹理,一盘美味的炒蛋,平常朴素的某某夫人突然穿上了高级服装,人们对此充满了好奇,你看,简单的生活也可以很快乐!

要是能活得像英国塞耳彭的吉尔伯特·怀特,或者像约翰·谬尔、梭罗那样,那该多好啊。他们长久生活在充满声色、气味和风景的美妙世界里。如果能够像沃尔特·惠特曼那样生活,每一刻你都会满怀欣喜。

我有幸认识这样一个人,他会因为身边的事物快乐不已。他叫英格利什。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遇到了他。那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他简直就是约翰·巴勒斯,约翰·谬尔和吉尔伯特·怀特的综合体。他享受著身边所有的事物。他的生活非常简单,仅有的需求就是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指去感受。

他从不开车旅行,因为他觉得徒步能看到更多风景。他徒步旅行一英里发现的奇迹,会比别人坐车行一万英里发现的还要多。他认识每棵草,每丛灌木,每棵树。他能叫出它们的学名,也知道它们俗称什么。他知道粉色的仙女鞋花长在什么地方,也知道哪里才能找到水杨梅。他知道印度人拿哪些植物来做食物,哪些做颜料,如此等等。他甚至知道具体的烹调方法。有少数几个人曾有幸吃过他煮的东西。他们在河滩上边烤火,边吃他煮的印度野菜,那真是人间美味啊 !

他也认识各种昆虫。那些小虫子们让他惊奇不已。通过仔细观察,他弄清楚了几种昆虫的生命演化史。而这些东西之前从来没有人发现过。他很喜欢鸟类,远远地就能发现并认出那些鸟儿。他认识的河谷和别人所认识的可完全不一样。在这片天地中,他熟门熟路,经常享受著星光和晚上林间的各种虫鸣鸟叫,很自得其乐。

他教我哪里有野鹿,哪里有獾,怎样才能骗一只狐狸,让它带我们去它的老窝,还有到哪能找到响尾蛇并抓住它。他也了解地质学、化石和岩洞。

虽然研究这么多东西,他可不是一个老学究,而只是一个总是笑眯眯、有趣的人,歪歪地戴著帽子,大步流星地走路,尽情地享受著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样东西都能让他兴致勃勃。

我曾经看见他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去观察一只跳跃的蜘蛛。当他需要钱的时候,他会去做讲座、写文章。但他对钱的需求并不大,因为他比亨利·福特和约翰·洛克菲勒两个人加起来还有钱!他听到别人的不幸遭遇会笑出来,然后问他们为什么会那么愚蠢,给自己带来那么多的麻烦。对他来说,那些人和植物、鸟儿一样有趣,于是他会带著同样的热情来对待他们。

他身边的人都打心底爱他、尊敬他。他的妻子总是说,她每天都会多爱他一点----他们已经在一起很多年了。

当然,我们不可能成为英格利什,也不可能像他那样生活。但是,关键是,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对身边的事物敏感,从中发掘快乐。能做到这样的话,生活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善于欣赏身边的事物,也意味著能简单地生活。

现在,提醒你自己,生活就像飞翔,可以飞得很高,但前提是要脚踏实地----翱翔之后又回到陆地,回到真实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飞翔。不要不切实际,脱离最真实的生活。

 

二、不要疑神疑鬼、过分敏感

世界上有这么一类可悲的人:他们总是不可遏制地觉得自己哪里出问题了----而且问题很大。这些人很可悲,永远都疑神疑鬼。他们属于一个庞大的群体----“整天有病一族”。这个群体里的人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自己:“我今天哪里有病?”

这种无病呻吟的人最需要我们的同情和帮助。他们变成这样是因为:

1.他们的家长自己喜欢无病呻吟,就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我们的身体只是个壳,里面充满了痛苦和疾病。

2.他们得了情绪性疾病,医生却说是生理性疾病。这些医生要不就是经验不足,要不就是满脑子只想着多收点钱,少花点时间。他们从不为病人着想。

3.一个很有趣的生理学现象:如果我们停下来,问自己:“我哪里有毛病?”,我们就真的可以检查出一些毛病来。那些无病呻吟的人总喜欢这样检查自己,找到毛病以后就真感觉痛得不行。要把这些小毛病变成大病痛其实很简单,你只要一直注意著那个痛的地方。很快你就会觉得那儿比原来痛了十倍。

无病呻吟的人总喜欢拿纤维组织炎大做文章。这种病其实很常见,典型症状就是肌鞘、肌腱疼痛。纤维组织炎很少会恶化成什么重病。尽管它由情绪波动引起,它也会因为肌肉频繁伸缩,气温湿度变化而恶化。它非常常见,大部分人都有这个病。

有些人,某些部位会常年疼痛,比如我。那些无病呻吟的人喜欢把一点小疼痛都夸大。他们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所以会横加猜测、忧虑不安;如果疼痛是在胸部,他们会想自己肯定得心脏病了;如果疼痛在头皮上,他们就肯定自己得脑瘤了;如果是在腹部,他们就觉得自己患有癌症,离死期不远了。

在空闲时,花一个小时,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喉咙上。一个小时以后,你就会明白一个疑神疑鬼的病人怎么会认定他的嗓子是塞住了,肿了,发炎了,有痰了,长疮了,还是生癌了----简单来说,就是突发性的大灾难----得了医生们闻所未闻的病。医生努力说服他,说他的喉咙一点毛病都没有,但却被他嘲笑。

现在有很多人生理上健康,情绪上却不健康。他们一直觉得自己有病,而且认定自己治不好了。让人遗憾的是,他们会这样想,某些医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明明患者是情绪性疾病,他们却诊断成生理疾病。

比如,一个女病人一口咬定自已肚子有东西。她为此已经动了三次大手术。事实上只是有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子宫肌瘤。

有一个不负责任的外科专家告诉她,问题的根本就在于肌瘤,所以只需要把肌瘤切除。但我不这么认为,我清清楚楚地给她解释了病因。她迟疑了一会,又回去找那个外科专家了。

那个医生给她做了手术,向她保证手术后不会再有任何问题。她也确实感觉很好。但是开开心心过了两个月之后,她又开始觉得别的地方不舒服了。

这时她想:“上次切除点什么,我的病就好了。这次肯定也一样。”对现在的她来说,更不可能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病症了。当时我又试著去说服她,但那样的想法已经在她脑子里根深蒂固。她坚信又有哪个器官病变,治不好了。她事实上从来不指望能治好。她简直就是一只甘心被宰的鸭子,等著下一个医生再推荐她做一个手术。

但有时也不是医生的错。约瑟芬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她牺牲了自己所有的时间来照顾父母。她曾经的人生梦想都不得不搁在了一边。表面看起来她很快乐,但实际上,她打心底里厌烦这样的生活。

她有溃疡,所以她藉机抱怨不休。她和她父母的抱怨实在是让人受不了,所以她的医生只好同意给她做个手术。到今天,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和以前一样腹痛,这次不同的是她没有溃疡。那个医生又被迫为她做了个手术。他知道这可以把她的溃疡治好,但是绝对除不掉她腹痛的根源----那压抑的生活环境。

从没有人像我们今天这样,被铺天盖地的健康预警淹没。各个电台和电视台不停地向人们介绍新的病症,实际是为了推销一些毫无作用的药物。有些耳根子软的人就会信以为真,然后跑去买那些名不符实的瓶瓶罐罐。日报和杂志总是大肆宣扬某某综合症会有哪些症状,这样人们就很容易觉得自己确实病了,或者马上要得病。在我们这个时代,公众如此关注和害怕那些疾病,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的情绪性疾病。

不良情绪会引发各种病症。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人们不去关注这些病症,他们就不能说是得了情绪性疾病。但是当他们开始因为这些症状而焦虑不安、自怨自艾时,他们才是真的病了。

我的一个病人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他总是处在很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当他着手工作时,会觉得胸闷。但是因为这个感觉不是很强烈,同时他也专注于工作,所以他向来毫不在意。

在一次体检中,他告诉医生他经常胸闷,然后医生对他说,他可能有早期的冠心病。从那时开始,这个可怜的人就被彻底打倒了。他整天神神叨叨,满脑子想着他的心脏。一开始胸闷,就忧心忡忡。他完全没办法工作了。于是他去全国最好的心脏病专家那里做了大量的检查。最后,他终于明白这个胸闷的感觉到底是什么了----焦虑和困扰本身就是他工作中不可避免的。

确认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一个方法可以确保你健康。找一个认真负责的医生,然后每年去他那里体检,以保证你完全健康。做完体检后,坚信自己是健康的。如果有任何事情让你怀疑自己是否健康,去找同一个医生。事实证明你的担忧毫无根据的话,不要再继续任何检查。无视医生的诊断,固执地认为自己有病,还不如相信自己是健康的。

疑神疑鬼,整天以为自己有病,会导致情绪性疾病。

 

三、喜欢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是个普通人,必须靠工作维生,那你就要好好对待你的工作,因为不喜欢工作会给你带来很多麻颂。

不喜欢工作的人会在工作时一直情绪恶劣。那样他很容易患上情绪性疾病。曾经就有人向我抱怨,说他不喜欢他的工作,于是我建议他另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我发现往往这样的人另找一份工作后,也不会满意到哪里去。根源就在于他压根就不喜欢工作本身。

很明显,不喜欢工作的人在工作时就会很不高兴。所以,这类人会时不时地找些借口不工作。不工作就没有收入,那时他们会感觉更恶劣。

游手好闲的人不会快乐。有这样一个传说,流传了好几个世纪。传说的大意是一个懒汉整天游手好闲,他很快乐。对于那些累死累活工作的人来说,这样一个快乐的懒汉多让人羡慕啊!所以,他受到了很多关注,多得有点过头。但是,他只是个例外----绝大多数游手好闲的人都过得很悲惨。我认识的25个懒汉中,只有一个人无忧无虑,非常快乐。而且他精力充沛----只不过他的精力都花在了毫无建树的地方。

除非你希望自己去世时还在坐牢,或者贫困潦倒,不然你最好说服自己去喜欢工作。对工作的厌烦会给你带来各种麻烦。

当你还年轻,还不是太固执时,要让你喜欢工作很容易。所以,你可以试著一直对自己说:你很喜欢工作。早上起来时,你可以像泰山那样用拳头捶捶自己的胸,然后大声喊:“加油,工作!来吧,工作!”这样做,你会非常快乐。反之,可就不那么愉快喽。

高中生或大学生常常会苦恼以后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或者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其实做什么样的选择并不是那么重要。每个人都可以同时适合好几种工作。有些人甚至能在任何工作上都成功。关键就在于那个人想要工作。带著这种心态,他可以成为一位好医生,一个优秀的水管工,或者一位好老师。而如果相反,不管什么工作他都肯定做不好。

一个人如果喜欢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并在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时感到高兴,那他总能在工作时给自己,也给老板带来快乐。

喜欢工作的人,即使工作量超负荷,也很少会得情绪性疾病。他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这里的“思考”是指反复想自己有哪些麻烦事。这本书的前面我提到过,在我的家乡,那些农妇们从来不会得情绪性疾病。她们要照顾很多个孩子,要看家,同时还要干农活。所以她们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或生病。就像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病人所说:“我一直都没事,直到我开始思考”。

工作就是治病良药。喜欢工作能很好地预防情绪性疾病。

 

四、良好的兴趣爱好

除了工作以外,一个有创造性的兴趣爱好绝对会让你生活得很快乐。人的两大基本需求就是对新体验的需求和对创造的需求。一个好的爱好能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

如果没有兴趣爱好,我们的业余时间会变得空洞无趣,也就很容易让我们去想自己的麻烦事。

兴趣爱好可以有无数种,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说,我觉得创造性的爱好要比收集性的爱好更让人满足。但是收集性的爱好也不错。

我记得有一个病人,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前半生的四十多年间,她总喋喋不休地讲著她的腹痛有多难受。她可以几个小时滔滔不绝,讲她怎么去寻访那些全国最好的医生;哪个人做了什么,哪个人讲了什么,哪个人又试了什么;然后她的腹痛还是治不好,甚至继续恶化。每一次讲述她都会添油加醋,好让故事听起来有点不一样。但即使这样,她的家人还是觉得越听越老套,没意思。为了不听那些倒胃口的故事,他们甚至故意避开她。这样,老太太的长篇大论里又多了一项话题----家人疏远她。

终于有一次,在她重复那个老掉牙的故事时,我插进了话:“你为什么不给白己找一个爱好?”

那时她没有回答我----又继续她的论调,讲她的悲惨遭遇。但是,让我惊讶的是,两个礼拜以后她打电话给我说:“我有了一个爱好”。

“很好”,我说,“是什么爱好呢?”

“收集纽扣”,她说。

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啊?收集纽扣?”但从那时开始,我看着她慢慢收集各种各样的扣子。我自己都跃跃欲试了。这个爱好给这位原先病奄奄的女士带来了快乐。事实上,它让她变得可爱起来了。

那之后,她经常出去搜集纽扣----往往要花上好几天。一找到扣子,她就把它们分门别类,黏到卡片上,再挂到卧室的墙。现在,每当有人来拜访她,她发现自己更想谈论那些纽扣,而不是自己的肠道病。老太太的家人也都回来了,也对她的扣子兴致勃勃。

有一天,这位老太太到麦迪逊市去找威斯康星州的州长。我记得那个时候的州长还是高德兰先生。他当时八十四岁,而她七十四岁。当她见到州长时,她说:“州长先生,我到这里来,是想向您要您衣服上的纽扣,好加到我的收藏里面。”

“我很愿意给你一个”州长回答说,“但我没有什么东西来剪我的扣子。”

老太太一早就料到了这个情况,于是从手提袋里拿出一把剪刀,递给了州长。那位让人尊敬的老先生最后把他衬衫和外套的纽扣全剪了下来。

他把钮扣递给了老太太,说道:“女士,我还想再多给你点,但恐怕我要回家去拿了。”

 

五、学会满足

如果你被人忽视、被人欺骗,或是你对什么事力不从心,那么,你有理由抱怨。但是如果一切已无法改变,生气郁闷显然没有一点好处。

比如,有这样的一个人,他整天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心烦气躁,连天气不好都要抱怨一下。因为他整天只懂抱怨,他感觉就像活在地狱。悲剧就在于,这些根本就没有必要。

你还记得在圣诞节和我一起去购物的那对双胞胎姐妹吗?她们其中一个很容易满足,看到什么东西都喜欢。而另一个,却事事都要鸡蛋里挑骨头。

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总喜欢争执不休,那他们的孩子也会不知不觉养成事事抱怨的习惯。

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别的原因才养成这种习惯。艾伯特是一个笨拙“奇怪”的小男孩。别的孩子总是喜欢让他来当替罪羔羊。慢慢地艾伯特就开始怀疑、讨厌周围所有的人。他不喜欢别人喜欢的东西。时至今日,他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很厌恶,除了他自己----他做什么事都会不自觉地自我保护。

另外有少数人,因为曾经遭遇不幸而习惯抱怨。他们天性软弱,所以战胜不了自己的不满情绪。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嫁错老公,或娶错老婆的人身上。他们的生活就像柠檬一样的酸苦。被绑在这样失败的婚姻上,这些人却没因此气得发疯,真不能不让人赞歎啊!亨利曾经告诉我秘诀在哪儿。亨利说的肯定有道埋,因为他自己就有一段失败得不能再失败的婚姻。“嗯,秘诀就在于此”,亨利说,“要培养自己去欣赏“柠檬”的味道。”

如果我有钱能给什么人树一座雕像的话,我肯定会选亨利。在33年痛苦岁月中,他被生活无情地打击。但是,他却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带著一颗善良的心,给予人们温暖友善的笑容。我觉得以前的那些圣人们连他的一半都不及。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像亨利那样的人,他们就像花儿开在某个角落,在荒凉的地方美丽绽放,却没有人欣赏。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有足够的钱来建一座雕像,或者一群雕像来赞扬他们。

喜欢抱怨的典型例子

我的一个年轻女病人因为情绪性疾病不得不住院治疗。她的生活一团糟,根本问题就在于她对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不满意。她毕业于东部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毕业后做了秘书,拥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工作。后来,二次大战爆发了,也因为这,她结识了一位年轻英俊的军官----那位军官那时常常出入她的办公室。

他们俩结婚了,到二次大战结束时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对所有人来说,恶梦结束了,除了她。她生活在一辆房车里,在那里养育著她的孩子。很快她又有了第三个孩子。

我第一次接到电话去见她时,她躺在床上,那位军官站在车的另一头,痛苦地紧握著双手。她含糊不清地对我说话,说的那些事让她的丈夫痛苦得手都捏白了。她说她不喜欢做家务----一点都不喜欢,而且她不喜欢生活在房车里,或者在房车里做家务,在房车里养孩子太恶心了,而且(这点她没有明说,但是暗示了)她不确定她是不是喜欢房车里的丈夫----还有,她很希望自己那个时候没有嫁人,而是继续做她的工作。

通过几次谈话,我了解到,她的反胃和头痛一直治不好,所以,她总是抱怨。她接受意见去住院仅仅是因为这可以让她逃离那辆房车。我没有给她看病,而是命令她(我们那时已经很熟了)去图书馆借四本《波丽安娜》系列的书。

现在很多人肯定会觉得这些书很愚蠢。但是他们这样说,往往都是因为他们像艾伯特一样厌恶一切。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书。不管怎么样,这位年轻的女士看了这些书。我什么都没有说,可她开始喜欢医院了。

有一天早上,她主动要求我给她诊断。我就知道她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她说:“我一直在思考,或者说试著去思考。天哪,我多蠢啊!我居然不满要做家务,不满要在房车里养育孩子,不满我的丈夫,只因为他不能提供给我更好的条件,我还不满我不再拥有好工作。”

“好吧,医生,我一直在想----我真是个蠢人。我改变不了这一切,至少现在还不行。你和波丽安娜赢了。我究竟为什么要这么悲观呢?其实在房车里做家务更容易。如果贾德和我不喜欢窗外的风景,我们还可以把房车开到别的地方去,找一个更好的风景。”

“至于在房车里养育孩子,孩子们住在房车里,就随时可以到广阔的野外活动。这些在《第33街》可找不到。我要开始为未来打算,好好努力,这样以后我和贾德就能拥有我们都梦寐以求的小房子。还有----上帝保佑----我不会拿这一切去和别人换任何东西,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你看,她有了这么一个想法,一个简单的想法,那就是整天抱怨还不如学会满足。她读了所有的《波丽安娜》系列的书。她很快就对生活充满了满足感。她慢慢琢磨著怎么调节情绪,并乐此不疲。其实很早的时候她的“病”就已经完全好了。

就像我说的,她很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很快她就在自己的小家庭里找到了很多快乐。最后,那对夫妻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房子。我很喜欢去他们家拜访,看着一个家庭是如此的快乐幸福----在他们知道了学会满足有多重要之后。

要感觉好并不难

关于满足和不满足的问题,有两点要记住: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满足要比事事抱怨容易得多,也让人快乐得多。唯一需要的就是你想要觉得满足。聪明人会懂得这个道理:如果你想变得失落,生活中就会有一个接著一个的挫折出现,但如果你想要让自己满意,生活中也就会出现一个接著一个的快乐。麻烦都是你找出来的。

不要强求你得不到的东西

其次,另外一个防止不满情绪的窍门就是少点欲望,不要又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当然,这个就回到了我们第一条法则讲的---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让自己的生活简单。我认识一个收入不高,却有一大家子要养的男人。他总是因为渴望一些他买不起的东西而痛苦不已。刚开始,他想要一个很贵的相机。凭著这个强烈的欲望,他拼命工作,终于买了那相机。但当他有了相机以后,他又渴望要一个动力锯。在买到那个锯子前,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个。然后,他又必须要买一个钻床。这样的情况一直继续下去。他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满意,然后,想要得更多。同时,他的家庭也因为这个原因,买不起生活必需品。

其实对这个男人来说,追求一些买得起的东西会更快乐。他所受的教育有点缺陷:没有人告诉他其实不花钱也能得到快乐。只要别人稍稍指点,他就可以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如果他肯花一美元买一本吉尔伯特·怀特的《塞耳彭的自然史》读读,他就能发现一次小小的散步比满屋子的小玩意更有意义。

学会满足可以使我们工作更有效率,状态更好,同时生活更愉快。

 

六、喜欢别人

当今世界,人们互为毗邻,地铁站人潮汹涌,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

讨厌人群并试图远离人群很不现实。

厌恶人群的人

这些人讨厌所有的人,讨厌他们从没见过的总统,也讨厌他们天天见到的隔壁邻居。他们从不夸奖别人,有的只是贬低和嫌恶。不成熟的心态让他们自我隔绝。但是事实上,他们必须生活在充满人的世界里。他们和外界接触的程度,取决于他们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

我有一个病人升职了,主管一个6000人规模的制造工厂。后来他病了。在开始的时候,他会突发性地颤抖,四肢无力,头晕呕吐。他和一个助理共享一个办公室,每次他走进那里就会有这些症状。发展到后来,他在家只要一想起办公室,就会头晕呕吐。他的体重也随之下降。因为这,他和妻子都觉得他肯定是得了癌症,而且时日不多了。

其实,病症的根源就在于他不喜欢那个助埋。他说:“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就很讨厌他。我不喜欢他的发型,不喜欢他吹口哨的样子。我也不喜欢他每次说话都以“听著”开始,然后以“你不知道吗”结束。”

进一步询问以后,我发现他根本不喜欢任何人。他不喜欢他的父亲,不喜欢他的母亲,也不喜欢他的兄弟姐妹。他根本不在乎他的妻子。一句话,他谁都不喜欢。

后来,他试著去发掘那个同事的优点,还带那个同事一起去喝啤酒,竟然就慢慢康复了。

很多人的抱怨都是出于他们对别人的厌恶。我曾经让一个病人把他讨厌的人列成单子,因为他看起来真的有很多抱怨。结果他把纸的两面都填满了。

在单子的最上面他列的是:嚼口香糖的人。“我受不了别人嚼口糖”,他说,“那让我恨得牙痒痒”。他单子上的第二项是:我老婆坐摇椅。每次她摇的时候,我真恨不得跳起来,冲下去朝她大吼一通。”他还列了:“我的女儿弹钢琴。”诸如此类。你可以想象因为这些抱怨,他的家庭生活有多可悲。

厌恶别人实质上是幼稚

这种厌恶实际上就是小孩子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这些可悲的人总喜欢躲在自己的壳里。他们从不交朋友,或者刚开始交朋友就放弃了。对于这,他们总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他们觉得那些人根本就不懂怎么交朋友。被孤立后,他们就开始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慢慢地忧郁症和深切的自卑感就出现了。忧郁、自卑,再加上对别人的厌恶让他们过得很可怜。

喜欢人们,并积极地与别人分享经历是快乐生活的源头。只有与别人分享快乐----与同事丶邻居、家人分享快乐,我们才能真正快乐。根本没有所谓“个体”存在于这个社会中,因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个体”。如果我们国家里所有人,都从今天开始将自己与外界隔绝独自生活,一年以后,估计就只剩几百人活著了。

有意识地融入人群,并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部份,这是成熟的重要表现。

 

七、多去谈论美好事物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要不整天默不作声,要不就只会说煞风景的话,弄得气氛尴尬。说多了,还会把别人一整天的好心情都毁掉。这些人往往不是穷人,就是显贵。穷人觉得自己应该抱怨,所以他们抱怨;显贵们觉得自己说的话应该衬托自己的地位,所以他们抱怨税务,抱怨党派之争;他们总喜欢痛斥下属。

其实人生中,适当的幽默比讽刺、挖苦要有益得多。我认识几个经理,他们平常承受著巨大的压力,却仍可以像街上蹦蹦跳跳的小姑娘一样快乐。他们就好像一群相处融洽的小男孩,平和乐观,从不动粗。

另一方面,多数的企业大亨们却完全不一样。他们整天暴跳如雷,对每个人大发雷霆----一句话,他们让人厌恶。你不必嫉妒这些大亨,亲爱的读者,他们是只懂得张牙舞爪的蠢人。虽然爬上了高位,他们仍和以前一样可悲。唯一的不同是,在现在的位置上,还要时刻头痛该怎么对付敌人。他们冲别人大吼大叫,只是让自己变成了惹人厌的混蛋。

要保持心情愉快

习惯以好心情作为每一天的开始。你可以在早上醒来时看着你的丈夫或者妻子,然后(虽然有点夸张)说:“早安,亲爱的。你今天看起来真不错。”

你还可以走到窗边,望向窗外,然后,用美妙的男中音或女中音唱道:“啊,多么美妙的早晨啊!”----尽量让你的声音能传到街的另一头。如果那天下雨的话,你就充满热情地说:“啊,多好的雨啊!肯定能滋润大地。”

这听起来有点蠢,但毫无疑问很值得。让你摆脱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去就是说一些愉快的话,或讲几个有趣的故事。你越懂得开玩笑,你就越不容易得情绪性疾病。顺便说一下,幽献也会让你很受欢迎。没有人会喜欢悲观主义者。大家都喜欢身边有一个幽默的人。

让你的家人觉得快乐

一家团聚时要注意:要多愉快地交谈。不要因为任何原因在家庭聚餐时抱怨不停。更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低落情绪感染别人,弄得他们什么话都不想说了。家庭中的愁云惨雾往往会导致日后更加不幸的生活。

一个人要有起码的幽默感。这其中包含了形形色色的幽默。只要用心,每个人都能培样出幽默感。

我们镇上有位牧师很木讷,完全没有幽默感。在别人谈话时,他也总插不上话。他靠下面的方法慢慢改变了情况:每天他都读一个好故事,并记下来,第二天他就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听他故事的人也常常会给他讲一个故事作为回报。如此循环往复,他积累了很多故事。再后来,他随时随地都能讲出好故事,因此他在整个地区出了名。人们一看到他走过来就很高兴。

 

八、面对不幸,转败为胜

很多人都因为遭遇不幸而患上情绪性疾病。他们在一瞬间失去了一切,所以失望、低落,充满挫败感。他们屈服于不幸,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自私自利、不成熟。即使他们周围的人去世了,他们也只是忙著算计----算计著这个人去世让他们丢了什么好处。

曾经有一个自私自利的可怜女人,丈夫去世以后就整天歇斯底里,情况严重到她儿子都必须放弃学业来陪她。“不然的话,我就要一个人待在这儿了!我不能一个人待著!必须要有个人陪著我呀!”如此云云。她根本没有真正想过她丈夫,也没有想到这会毁了儿子的生活,她想到的只是自己。

你还记得威廉吗?----那个勇敢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因为肠道恶性肿瘤去世了。他自己也是手术后大病初愈。从来没有一对夫妻像威廉夫妇那么恩爱,也没有人像他们那样相濡以沫。

他接受了妻子去世的事实。沉默了几分锺以后,他开始充满感激地谈论一些小事,谈论著他的妻子是一个多么不平凡的人。在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提及妻子或者她的死,也从不哀歎自己将要孤独生活。当他出院回到家时,他已是独身一人,但他什么也没有说,没有说自己的生活将如何改变,也没有说那个曾经称为“家”的地方再不会有他的妻子。

我去拜访他时,他还像从前一样,快乐地沉浸在让他著迷的野外世界、至于他的生活有多大的改变,或者有多空虚,他从没提及。很快他又开始出门,愉快地和老朋友们聊天(每个人都是他的朋友)。

几年后我在办公室附近的街上遇到他。“哦,医生,你好”,他说,“你好像急著要出去”。

“不”,我回答说,“我不急,习惯而已。我正要去看一个女病人,真不想见这种病人----她的丈夫四个月前去世了,那以后她一直闷闷不乐卧床不起。”然后,我又感歎说,现在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勇于面对不幸。

“这其实并不难”,他说,“如果你一直脚踏实地,当你不能改变什么事时你最好接受它,然后,想想你怎样才能活得最好。当一个男人失去了妻子,或女人失去了丈夫时,到底在伤心什么?其实只是为他(她)自己而难过吧?很多人对这种说法议论纷纷。不过我看你现在那么忙,肯定没空听我说这些。我以后再跟你说吧。”他笑了笑,就走了。

 

九、针对问题做正确的决定

在生活中,你不可能总是对的,或者总是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但是,总的来说,遵循以下法则,你就可以少犯点错,或至少不犯重大锗误。

总对自己的小失误耿耿于怀,还不如允许自己犯一些错误。对小错不释怀只会让你焦虑烦躁,进而得情绪性疾病。

你做过那么多的决定,但其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经过深入的调查和思考。许多决定也都是关于鸡毛蒜皮的事,比如是要买粉色花系列的碟子,还是买镶金边系列的。这些决定都微不足道,所以你不管怎么选择都不算错。

你做决定时要冷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好你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不要再多想。

我的一个病人有严重的周期性纤维组织炎。有时候病发得太厉害的话,她就不得不在床上躺好几个星期。什么治疗方法都没用。她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所以我觉得如果我告诉她,她的病是源于一系列不良情绪的话,她肯定会生气。然而,在观察了她一段时间后,我确信她的病就是为生活中的一些困扰。

让我放心的是,当我正愁著怎样才能让她注意到这些情况时,她主动提出了白己的猜测:“医生,我知道是什么让我发病的了。你可能会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我觉得这即使不是我的病因,至少也和我的病有关系。我的看法可能是错的,但我发现每次我丈夫陷入困境时,我的病就会发作。”

“你说的完全正确,”我肯定了她的说法,“我正准备要向你说这些。”

“这样的话,医生,”这个可怜的女人问道,“那我该怎么办呢?”

“当然,你应该帮助你的丈夫,也从他那里寻求帮助。另一方面,他陷入了困境肯定不会那么快就走出来。所以,当他情况糟糕时,你就要想好你要做些什么。然后,别再去多想。过去,即使你知道了问题的解决方法,你还是会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地想着这件事,这就是病症的根源。”

刚开始她觉得有些艰难。但是,慢慢地她发现要做到这些越来越简单。终于,面对重大问题时,她不再害怕,也能作出正确的决定。她也不再有生理病痛,当然更不会有严重的炎症了。

不能解决的问题。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面对一些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很棘手,也很重大)。要处理这样的问题关键就是告诉我们自己: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解决方法,所以不要再多想。

有这样一位K女士。因为丈夫酗酒,天天喝得烂醉,她带著孩子过得很痛苦。她用尽了所有方法想让丈夫戒酒。但是,那些方法都只能产生短期的效果。她不愿意离婚,所以,整个家庭一直都被愁云笼罩。

然后,有一天,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她对自己说,“我不能再奢望他会戒酒了。从现在开始,我不会再为这件事折磨我自己。当然,我会好好照顾他,但是,我不会再为他担心。以后的日子我要努力让自己和孩子都过得开心。”

面对这个问题她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她承认了他的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再为这件事担心烦恼也没有用。

她的调整和努力创造了奇迹。她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孩子们也不再愁容满面,而变得自信快乐。

 

十、抓住现在

改掉坏的情绪习惯不会、也不需要很复杂。把它想得简单些,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冷静的思维----就现在。

我们必须每一刻都尽量过得开心。

有些人总是活在期望中,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完全忘记了要过好现在的每一刻。

一个男生在高中时期待大学生活,在大学里,他又渴望着成为工程师,当他成了工程师以后,他又觉得和玛丽结婚,拥有一个家才会快乐,然后,他就这样一直继续期待著.....

终于有一天,突然之间,更多的期望也不再让人快乐。这时,人就会开始改变想法,显得衰老,毫无斗志。也就是在这一刻,人们不再幻想未来,而开始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而那一切早已过去。

为未来打算,但不要沉溺其中。我们都要为将来做打算,但是,不能沉溺在对未来的幻想中。除了必须的计画以外,持续不停地幻想只会带来焦虑、恐惧和忧郁。

愚蠢的人会整天担心将来爱情、事业、健康、孩子,甚至死后会怎样。但其实,担心未来并不能改变什么。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在为一些没发生的事浪费时间而已。

要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就必须抓住现在这一刻。然后,积极地工作、思考,并帮助别人----就是现在。如果你懂得怎样珍惜现在这一刻,你的未来会更美好。

 

十一、做好计画,体验新事物

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就是对新体验的需求。没有新的体验,生活就会很乏味单调,像例行公事。

总是期望着新的体验,会让你的生活充满活力。所以,你应该多做一些这样的计画。这可以是一天的出游,可以是星期天花半天做某件事,或仅仅是在你的帽子上插一根新羽毛。除了某些特殊情况以外,你的计画不必很详尽。因为重点是,那些是你一直期待的新体验。

新的体验会让你身心愉悦,计画也一样。我常提到的那个巴尼·奥兹,他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个又一个灾难,却仍然保持著平和积极的心态。最后他病了,在床上躺了三个月。又后来,病情复发,他又躺了整整一年,但他从没抱怨过。

我曾经对他说:“巴尼,总躺在床上不烦吗?”

巴尼笑了,很真诚地说:“不烦。我胃口很好,而且每天我都抽一支很好的雪茄,这样的生活很美好啊。”

被限制在床上的巴尼,比那些度假的人更会享受生活。他喜欢计画著去世界各地旅行,去西藏,去冈比亚岛、塔斯马尼亚等等。他会写信给旅行社索取各种旅游信息。他也会向图书馆借一些旅游类图书。在每次“旅行”的最后,他都对那些地方了如指掌,就好像真的去过一样。有一家旅行社怕失去巴尼这个客户,还特地派了一位代表去看望他。在那以后,那家旅行社经常给巴尼寄去各种门票复印件,来帮助他完成他的“旅行”。巴尼也因此更加自得其乐。

 

十二、不要轻易动怒

日常生活中,只要你愿意,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能让你动怒。但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事是非得让你生气的。

当你忍不住要发火时,试试用食指和拇指做一个“魔力圈”的手势,放在自己面前,然后说:“胡说,我才不会因为这种事生气。”忍不住要生气时多用用这个手势,很快你就能愉快地面对那些讨厌的事了。

 

学习能力是快乐的根源

掌握这十二条法则以后,你会朝著情绪平衡和成熟又迈进一步。你会发现自己在各方面都很有效率;你也会开始这样对自己说:“伙计,我感觉好极了!”然后,生活就会变得充满乐趣。

作为人类,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有学习的能力。行医过程中,我就看见成百上千的人通过学习,摆脱了情绪压力,拥有了平和的心态。如果人们连学习的能力都没有的话,很久以前我就不做医生去干别的了,因为医生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治疗情绪性疾病。

 

本章小结

让生活多姿多彩的十二条准则是:

  1. 保持生活简单

  2. 不要疑神疑鬼、过分敏感

  3. 喜欢自己的工作

  4. 拥有良好的兴趣爱好

  5. 学会满足

  6. 喜欢别人

  7. 习惯谈论美好的事物

  8. 面对不幸,转败为胜

  9. 针对问题做正确的决定

  10. 抓住现在

  11. 做好计画,体验新事物

  12. 不要轻易动怒


站长补充:

  • 本文摘自《病由心生》中国言实出版社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