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素丸子汤的做法:高中高三地理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3:44:31

2006 届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一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获得满意的回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取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总结如下:
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 3+x ”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 、命题更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 、遵循考查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价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 、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 ( 初中地理 ) 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 ( 高中地理 ) 的理论。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阅读与运作,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近实际,试题突出应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考虑,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 、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 、试题的取材注重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 、焦点、重大的时政热点通过基础知识反映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
7 、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8 、试题体现人文精神。
9 、考查对人的素养和潜能,不会强调覆盖面。
10 、试题越来越强调探究型,研究性学习的考查,自然地理比重和开放题有增多趋势。
二、精心制定备考复习策略
1 、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
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如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气候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考虑,自然带与气候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某些特殊行业 ( 飞机场、疗养院 ) 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缺水原因,跨流域调水、水污染、节约用水、节水农业等。
2 、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表的归类和复习
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以图表、数据的形式出现,要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气温、降水的图、表、分析气候类型;主要国家工业地带的分布与海洋运输;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城市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等。
3 、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并与教材有关知识有机融合
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教育本身是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问题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加以阐述、评价,如全球和我国自然灾害的问题,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北京申奥,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印巴问题等。
4 、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地理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随着过程性、条件性开放题的出现,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显得日趋重要。
5 、加强图文题解题、答题技巧的训练
近年来,学生在图文题失分较多,追究其原因大多学生是由于不会提取、加工、整合图中有效的信息。因此加强图文题材的解题策略、答题技巧的训练显得十分必要。
6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本图表进行提问;在对照比较中去寻找问题;进行假设性提问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爱问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7 、加强自然地理的复习。历届高考及最近消息给我们重要启示,自然地理复习一定要在扎实的基础上深化、活化,将初、高中地理
有机结合。通过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以点带面、以线穿点,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能力。
8 、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①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上学期,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强调学科内综合,抓基础,准确练习为主,并注重知识迁移,抓好基本概念,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基本规律,基本方法。
②下学期的专题复习训练,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高考大纲》,用其精神指导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进行学科内综合,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
③通过综合训练 ( 年级月考 ) ,补缺补漏;引申迁移;适度提高;加大学科综合的力度,注意解题技巧;学生非智力因素,应试心态的适应性训练。
三、在复习备考中强调以下问题
1 、等值线的判读
等高线、高温线、等压线 ( 面 ) 、盐度、降水、等震线,等深线等图的判读,分析其分布规律,得出正确结论。
2 、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强化对各类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
在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 ( 如地球的公转轨道图 ) 、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 ( 表 ) 和区域地图 ( 有时还会出现景观图和逻辑框图 ) 等等。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升 ( 如同一类图的各种变式 ) ,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 数量关系、逻辑联系等 )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
3 、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又回到课本
源于课本就是在第一轮复习中,按初中、高中一章一节地复习,立足书本,训练到位,不留死角,讲练结合。
高于课就是在第二轮复习中,用专题的形式,初中、高中的知识融化一体,将内容相关的章节,放在一起复习。

2004年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我们学校的文综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数多,人们说“优生多”,但对于文科班来说,差生更多;二是基础差,虽经高三一年的努力。但见效并不大。主观原因,我认为学生花时太少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本届学生,是我在高中教学中的第一届学生,应该说我是相当重视的,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我都力求做得完美,我把这一年当做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本人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
也许文科生早就听到他们的师哥师姐们讲过,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也许是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
二、加强政、史、地三科协调,以提高综合成绩为目标
在高三这一学年中,特别是第二学期,任教同一班级的三科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不要各自为阵,要经常交流对班级的看法,我认为将全班学生分给三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部分人,平时与他们谈心,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的文综成绩。其次,鉴于文综考试的特点,在试题的设置方面,往往综合性较强,因此三科教师要加强学科的探讨,更能把握命题的趋向。
三、要重视地理学科知识的把握,有条不紊地安排复习
㈠扎实地理功底,构建以主干知识为框架的知识体系
从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地理试题来看,试题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特别重视主干知识的考查和系统地理考查。
1.要重视复习基础知识,准确、全面、灵活掌握考点基础知识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同最能体现素质倾向的,具有永恒的,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只有具备了某一方面的基础知识,才可能从事这方面的思维活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因此,能力源于基础。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考题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不掌握知识,便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抛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虽然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具有较高的信度、交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宜的难度,但每年考试中总有一些基础知识被作为命题的对象,如2004年文综全国卷的第3题考核“佛教的起源地”,第7——8两题考核“工业区位”的选择。
其次,据资料显示,考生失分最多的往往不是那些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也不是跨学科的综合题,反而是大家认为最简单的记忆和理解层面上的试题。学生在考场上出现的问题,正好反映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我们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还有很多“死角”,个别知识复习还不到位,需要改进和加强。
首先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和限定条件;其次是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毫无遗漏地予以掌握,不能“挑肥拣瘦”,也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能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再其次是对所学知识能灵活加以运用,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会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具体问题。
2.强化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何为主干知识?其实主干知识就是牵一线动全局的知识。例如大气环流知识就是主干知识,因为一个地方在什么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就有什么样的气候状况,就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活动。此外还有地形知识、河流知识、工业知识、农业知识、城市知识等。在复习中,以主干知识为线,按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把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形成知识框架。
㈡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
1.地理计算能力。用数字说明地理、描述地理,可增加地理的精确度,运用数字是研究地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学习地理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如时间、日期、太阳高度、比例尺、海拔、气温、气压、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的统计等,都涉及到计算问题。地理计算实质是地理与数学的综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养地理计算的关键。
2.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2004年文综全国卷中有8幅图,其中涉及地理学科的就有5幅,充分展示了地理图表的学科功能。因此,在复习时必须要求学生围绕地图展开,学会读图和用图,将相关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十分注重在复习中的图文转换训练,构建空间概念,扩展空间想象,进行空间思维。读图,用图,主要掌握五点:①明了各类地图的构成和表达方法;②会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③会用地图表达相关信息;④会判断地理区位;⑤会运用地图的直观性,解答抽象的地理问题。
3.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强化审题过程中的地理信息提取以及进一步的判断、推理、归纳、分析等信息处理能力,平时训练要重视信息提取与处理的过程,不能只看答题结果。
4.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地理学科注重对规律、原理的实践运用。因此在复习中,对于规律,原理不仅要加深理解,更要学会灵活地适移应用。表述不准确也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尽量使用地理术语。
㈢抓好重点热点的复习
从近几年地理学科的试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内容为:①地理位置,最主要是经纬度位置,复习时要抓住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用以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②时间计算;③天气与气候;④等值线图;⑤区域地理;⑥环境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文综测试的聚焦点。这个热点可能是时政热点,也可能是焦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把热点地区作为空间背景,用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思路,对热点问题,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和“量”,不能用过多的精力。
㈣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
要提高成绩,必要的练习是需要的,但不能搞题海战术。应注重解法的指导。
1.选择题。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法、分析法、联想法。
2.综合题。要求在每次练习时,都必须保持卷面清楚;回答条理清晰。
㈤教师要仔细、认真研究《考纲》及近几年的高考试卷,特别是《考纲》中与前几年有变化的地方及教材观点有改动的地方,使自己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㈥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底前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一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2006年下学期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2006 届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一年的辛劳耕耘,终于获得满意的回报。为了更有用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取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总结如下:
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向
“ 3 x ”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两年地理学科高测验题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 、命题更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和巩固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其特点表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 、遵循考查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价物质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 、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 ( 初中地理 ) 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 ( 高中地理 ) 的理论。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阅读与运作,反应了地理学科的特色,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切近实际,试题突出应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考虑,存眷人类生存与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问题,存眷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 、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 、试题的选取材料注重联系时下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 、焦点、重大的时政热点经由过程基础知识反应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
7 、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8 、试题表现人文精神。
9 、考核对人的素养和潜能,不会强调覆盖面。
10 、试题越来越强调探究型,研究性进修的考查,天然地理比重和开放题有增多趋向。
2、精心制定备考复习策略
1 、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纪律,找出特点,帮忙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
地理物质和现象关于范围广,知识点多。进修的历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历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纪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经由过程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归纳综合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历程,要长于总结纪律。如天气的成因、漫衍、特性,天气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流、地形等方面考虑,天然带与天气的联系,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及某些特殊行业 ( 飞机场、疗养院 ) 的影响。水资源的漫衍,缺水原因,跨流域调水、水污染、节约用水、节水农业等。
2 、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表的归类和复习
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以图表、数据的形式出现,要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纪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及城市化历程中出现的问题;空气温度、降水的图、表、分析天气类型;主要国家工业地带的漫衍与海洋运输;美国农业带的漫衍与城市工业的发展与漫衍等。
3 、存眷社会热点、焦点,并与教材有关知识有机融合
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精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教育本身是布满着智慧和兴趣,必须密切存眷社会焦点热点,多角度、多条理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问题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加以阐述、评价,如全球和我国天然灾害的问题,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掩护环境,首都申奥,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印巴问题等。
4 、注重自主探究式进修体式格局,研究性进修体式格局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地理特有的思维体式格局的训练。
随着历程性、条件性开放题的出现,自主探究式进修体式格局,研究性进修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显得日趋重要。
5 、加强图文题解题、答题技巧的训练
近年来,学生在图文题掉分较多,追究其原因大多学生是由于不会提取、加工、整合图中有用的信息。因此加强图文题材的解题策略、答题技巧的训练显得十分必要。
6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本图表举行提出问题;在对照比较中去寻觅问题;举行假设性提出问题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爱问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7 、加强天然地理的复习。过去各届高考及最近动静给我们重要启示,天然地理复习一定要在扎实的基础上深化、活化,将初、高中地理
有机联合。经由过程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以点带面、以线穿点,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深切探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触类旁通能力。
8 、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①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上学期,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强调学科内综合,抓基础,准确练习为主,并注重知识迁移,抓好基本概念,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基本纪律,基本方法。
②下学期的专题复习训练,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当举行跨学科综合。研究《高考大纲》,用其精神指导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举行学科内综合,适当举行跨学科综合。
③经由过程综合训练 ( 年级月考 ) ,补缺补漏;引申迁移;适度提高;加大学科综合的力度,注意解题技巧;学生非智力因素,应考心态的适应性训练。
三、在复习备考中强调以下问题
1 、等值线的判读
等高线、高温线、等压线 ( 面 ) 、盐度、降水、等震线,等深线等图的判读,分析其漫衍纪律,得出正确结论。
2 、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巩固对各类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
在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 ( 如地球的公转轨道图 ) 、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 ( 表 ) 和区域地图 ( 有时候还会出现景观图和逻辑框图 ) 等等。虽则种类繁多,变化各升 ( 如同一类图的各种变式 ) ,其本质都是反应地理物质的空间漫衍、时间变化、地理物质之间的关系 ( 数量关系、逻辑联系等 )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对图举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纪律。
3 、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又回到课本
源于课本就是在熬头轮复习中,按初中、高中一章一节地复习,安身书本,训练到位,不留死角,讲练联合。
高于课就是在第二轮复习中,用专题的形式,初中、高中的知识融化一体,将内容相关的章节,放在一起复习。
2007年1月30日
很抱歉,因为您在网易相册发布了违规信息,账号被屏蔽。被屏蔽时期他人没有办法访问您的相册。
去帮忙中间,了解如何重新恢复服务。

本期,我担任高三文科七,八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心中有许多感慨,一学期的教学紧张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担任备课组长认真组织,规划教学计划,教学工作整有序进行.
本期我担任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开学之初组织备课组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就本期的教学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详细地讨论,对每一章节的课时量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有了详细的计划就能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从而使教学工作整然有序.
二,认真研究程,提高有效教学
1,备课
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每节课我都要从教参上,备课系统上,以及英特网上查阅大量的资料,综合教材,资料,练习以及高考信息设计出理想的教案.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2,上课
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在处理一些空间性强,理论性强,区域性强或综合性强的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课后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即某节课学生在学习上有不良反应时,我课后一定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然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写在教学后记中,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及时弥补,这样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我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语言组织等细节,以期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作业,辅导
认真对待每次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反馈.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反馈给学生改正,使得教学过程逐渐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迎合高考的需要精讲多练,定期测验,反复练习.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习卷,并且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三复习,练习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当然,批改练习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讲解题目加深他们的印象.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三,其他方面
及时获取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特别关注名校的教学试题,参加高考信息交流会,经常与其他重点学校教师联系,探讨有关教学的问题.还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不断提高对地理新课标的认识,并通过学习经常反思分析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和心得,不断地推动自身思想观念转变,与课改零距离接近,从而提高适应新课标的能力.同时 ,我还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虚心向老教师求教,不断完善自己的从事技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落实校教务处和教科室的部署,配合做好高中新课程工作,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三年总结与展示活动,开展地理新课程建设、教研工作、校本课程开发与课题研究、新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促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稳步深入。
2.开展高三地理考研,做好总复习教学指导工作。
⑴深入学校课堂一线,及时了解教学状况,总结和推广高三地理教学的经验。
⑵及时掌握和搜集我省高三地理教学动态和高考信息,加强新课程高考研究和高三总复习教学指导工作,以及外地市的高三地理教学交流。
⑶2--3月召集本组全体高中地理老师开展福建省新课程《地理考试说明》研讨会,对我市1月的第一次省高三地理单科考试进行质量分析、总结,布置第二轮高三地理高考复习,高考命题教师培训相关事项传达与学习。
3.开展初中地理考研,做好结业会考教学指导工作。
4.组织高初中地理教师继续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和省初中地理结业会考大纲。
5. 完成第二期课程改革课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的结题工作,总结高中新课程地理实验的经验和成果,积极探索,努力推进校本和地方地理课程建设。
6.提升新课程资源库建设、教学信息交换和教学研究的教育信息和水平,继续做好校园网、高初中博客等地理网页建设和日常工作,充分发挥教学教研功能和效益,提升我校地理教育、教学服务质量。
7.继续落实市教育局、教科院统一部署,做好教师岗位练兵工作,组织好各项教学比武活动,提高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8、按照市教育局和教科院的部署,继续组织开展“聚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构建有效课堂的研讨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水平。

各位老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地理学习情况。先介绍一下学生的情况。我来自昆山国际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生源不太好。这一届高三学地理的人数少,基础差,许多学生升学希望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面对困难,我制订的工作计划是:加强交流、拉近距离;改进方法,学好地理;树立信心,全面发展。
首先是多与学生交流,增进感情。有时间我就与学生很随意地聊天。隔一段时间就向学生了解地理学得怎样?有什么要求?下一阶段教学应如何改进?有时上课累了,就讲个地理小故事、开开玩笑,提提精神。同学们表现好,我有时会买点小食品、小文具奖励一下。人少,花不了几个钱。也不是收买学生,我们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不会在意这些东西,重要的这些小东西代表老师很在意你。大家一起分享每一次小小的胜利带来的甜蜜,使地理课变得很有劲。现在,我们的师生关系很融洽,谁的地理学不好,他自己会觉得不好意思的。
其次,是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一、自主学习。
每个人的水平有差异,薄弱环节也不同,应该有选择地自主学习,才更有效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时我会布置一些选做的作业,你认为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你就做。都会了,那你就不做;做了还不会,那你就再多学点。高三各科作业多,布置选做作业有风险,学生可能忙于其他学科硬性的书面作业而忽略地理。我主要靠鼓励来推动学生:地理作业不多,我信任大家,我想信大家会认真完成任务。有时也会用由学生讲题、默写等手段来督促。我与学生约定,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晚上9:00,我都会去教室看望大家,辅导答疑,也是给大家提个醒,别忘了我们的地理!(我们学校是全寄宿,我也住在学校里,辅导非常方便。)
有些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多次讲,学生当时好象也明白,但就是记不住。记住的关键的时候也不知道用。什么原因呢?还是学生没有真正弄懂,没有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我们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有些问题让学生给大家讲,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同化新知识。对问答题,我们要求不许照搬答案,必须在理解的基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归纳,重新组合要点。答案中不合理的部分可以舍弃,个人的观点有道理的可以加上。有创见的,作业讲评时我会及时反馈,给予表扬。
学习时要有自己的思路,要敢于质疑。我特别鼓励学生问问题。有人问,我就先夸他:“这题比较典型的,你有眼光!”“你的想法很好,有些道理!”。学生养成主动发问的习惯,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
我们提倡大家都要有一个笔记本,没有统一要求记什么,只是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典型习题、学习中的感悟记下来。笔记本就是你自己自主学习的帐本。
每天晚自习我都准时去辅导,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证。没人问我问题,我就找两个同学聊几句,交流一下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导开导,鼓励鼓励。
二 知识构建。
一轮复习,我们要求学生先看书,感知、回忆,然后自己动手构建知识体系,要尝试揭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最后通过练习来反馈、深化。遇到重要知识点,要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知识只有形成体系,才具有迁移的价值。比如分析我国当前人口流动的原因,要从迁入地的拉力、迁出地的推力两方面着手;人口迁移的影响从对迁入地、迁出地以及国家整体发展的影响来分析;可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即社会、经济、环境来展开。分析国际人口迁移及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有同样的方法。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工程也有类似思路。分析产业转移、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时也可借鉴上述思路。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能力。
三 精讲精练
布置作业,我必定要自己先做一下。陈旧的、不太严密的题目学生就不要做了。太难的也不做,我们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能高质量地完成中低档题就可以了。新的考试说明也指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者的比例大致为3:5:2,抓住基础题,就能完成任务。而且,熟能生巧,基础题做熟练了,以后,难题自然也能做。我们主要依据一本《三维设计》,题目不多,从头到尾认真做一做就可以了。
四 提高能力。
新的高考说明明确指出:重视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通过练习、感悟,从具体的解题实践中逐渐获得的。老师单单地去讲解题时要如何如何注意,没用。一定要与具体的题目相结合,有感而发。我们每天布置的题目不多,也就是20分钟左右的量。但要求一定要高质量的完成,要注重做题后的反思,通过做题提升能力。平常我把答案也发给学生,要求自己先做,然后订正,不懂的自己多想想、查查资料。再不会,问同学、问老师。第二天,我会在答疑的基础上,选有代表性的题目讲,引导学生去感悟。重要的考试过后,学生印象深刻,也有必要花大气力去反思、总结。
最近的两次统考,我们考的不错,达标率与平均分都比较令人满意,同学们也树立了信心。我们在地理上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只要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为什么不能在其他学科上取得突破呢?一定能的!
我们提出,要把地理学习中一些有益的尝试向其他学科推广,振奋精神,全面提升我们的学习,每一个同学都要取得自己的成功。在我的鼓舞和带动下,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
我们教研员顾老师,从没有因哪个学校某次考试成绩不好而批评老师,他经常说“你觉得你对得起学生就可以了”。我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自加压力,不断探索,争取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对得起学生。
谢谢大家,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内容摘要】小班下学期教学总结   中班下学期教学总结   大班下学期教学总结   下学期音乐教学总结   托班下学期教学总结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下学期教学总结   下学期教学总结   高一下学期教学总结   初二下学期教学总结
本学期中我本着认真学习、坚守岗位、尽心尽责的态度完成教学工作,并根据教学实践撰写了有关于地球运动的教学论文,加强青春期健康教育与资源库课题的研究,积极外出学习观摩,组织好全组的教研工作,以下我着重就高三的教学进行总结:
总体上,高考的趋向是简单化,尤其是地球运动部分越来越生活化、通俗化,更加注重的是应用及动态演变,尤其是注重晨昏线的移动及引起的相关变化,选择题注重概念的理解,从概念入手注意细节是以后复习的重心
一、复习方法:
1、区域地理的处理要粗略化,注重自然地理的教学即可,如世界地理仅教到大洲即可,树立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经济),气候、地形、河流、资源的概论要讲解透,并且能将其关系理清楚,而且要注意进行分层次教学,省得与必修一重叠,应该是基础与提升的关系。中国地理则是四大区域的比较,仍以自然方面为重,更加注重的是中国商品粮、工业基地差异的分析。
2、必修一:注重概念、原理的演变及运用。以高考的考点为重点方向(考法相对较死板),培养学生根据图进行信息提取的能力,这部分约10周的课时完成。
3、必二与必三:速度相对较快,但往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只教框架即共性,没有注意个性的分析,尤其是思路的主次与选择。
高二下和高三上仍然要注意抓背诵,而高三下则主干知识理解和提纲更为重要,二轮当中一点很重要的是:整合知识建立其联系的网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透知识的联系。从高二下开始准备笔记本,做知识结构笔记,并且在高三反复看从而形成一定的模板,最后两周基本是做少部分题目,看以前的试卷防止错误再犯,最后一周看笔记本和翻课本图,通过课本图回忆本部分内容及图的相关涵义,既减轻学生的负担量又能回归课本。
二、复习步骤:尽量在高二年基本完成区域地理的复习,而高三上则完成必1、2、3(包括地理基础知识),高三下先用3周选修的复习,再进行必1、2、3的二轮专题复习,最后二至三周整合知识和题目训练的讲解,并进行每天或每2天一次文综选择专练(效果良好),而综合题则选择性地练习,并且量不宜安排多(特别是不要迷恋地区质检卷,高考几乎都不考)
三、复习作业:1、教参要大量地进行筛选,不能做太多无效的作业,甚至可以补充一些练习辅助,如地球运动和大气章节,尤其是第二轮留住的练习不到三分之一,而且要先通晓全书进行作业的调整;2、作业量不宜多,一轮务必在15+2内(2综合15单选),二轮12+2内甚至更少;3、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也不要仅指导即可,务必进行监督尤其是高三上的作业务必落实好没完成的学生否则面会越来越大;4、作业的层次性:基础知识----个性知识-----拓展延伸,尤其要注意的是个性知识的练习很重要。
四、存在的不足:对于知识的个性比较及应用教学尚存不足。后果:学生选择做得不好(没能抓住本质和主因),综合题则有话写不出来也抓不住主要的因素,即主次分不清。对策:平时教学要教会学生抓住主因(尤其是通过信息的判读和提取);选择有效的练习训练,要求老师平时注意题库搜集;注意细节的教学。

一、 试题评价及分析
试题能围绕课标,紧扣考纲,按照《考试说明》要求来考察学生,试卷考察面广,容量合理,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在内容上,相对于近几年的全国卷,本次试题较为侧重人文地理,重视对学生基本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的考查,能体现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各模块所占的比重较合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比例大概是9:7:4 。以考察地理主干知识为主,重视各种图形的运用及能力的考察。
题号
1
2
4
7
8
36
对应的高考卷
2009年重庆卷
2005年全国三卷
2009年安徽卷
不足之处是原创题目太少,试题缺乏新意,对新课程改革的“新”字体现不够。2009年各省高考题出现的次数太高(见表Ⅰ)。例如:选择题1、2、4、7、8、11,综合题36题均为高考题,这样对做过这些题目的学生非常有利,而对于其他的学生不公平,得到的成绩也不利于指导教学。还有就是综合题的答案有些欠妥,如:36题的第(2)小题的答案有重复性,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与夏季风的不稳定是因果关系,没必要作为两个得分点,而原高考题答案也只做为一个得分点。再如:37题的第(1)小题,答案只考虑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影响的不利方面,而没有有利方面。
1、试题结构、难度、涉及知识
表Ⅰ
试题结构稳中有变,基本与近几年高考试题相近,但略有改变,取消了政治、历史、地理三家拼盘的综合题,是三科分化明显,便于学生作答。基本结构仍为11道选择题加上2道大综合题。难度适中,对于中游学生适合,也符合我区各校目前的复习情况,而且试题难度有层次性,区分度好,成绩也反映了这点,最高分88分,最低分4分,相差84分。
知识涉及高中三本书---必修1、2、3和初中3、4册(中国地理),自然地理部分和人文地理部分基本对半, 具体如下(表Ⅱ):
表Ⅱ
项目
题号
知识
能力
难度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②

2
公转、气候、河流的治理、极昼极夜的变化

3
地球、地图(方位的判读、球面距离)

4

5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

7
坡向、坡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②④

8

9
逆温现象


10
遥感


11
工业转移
①②

36(1)
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②③
易、中
36(2)
旱、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①②③④

36(3)
农业区位分析,农业类型
①②③④
易、中
37(1)
全球变暖的影响
②③④

37(2)
大气污染
①②③④

注: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阐述能力。                      ④论证能力。
2、试题特点
(1)以地理学主干知识考查为主
本套试题仍以考察地理学主干知识为主,突出地学的核心知识,如:地球、地图、正午太阳高度、气候、聚落、农业、工业、灾害、环境问题等,都是学生最常见的知识,本次考试都有涉及。所以学生一定要重视基础。
(2)注重能力考查(图像形式多样)
地理学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读图、析图的能力,图是地理学的载体,本套考题中图像形式多样,有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等高线地形图,体现了注重读图能力的考擦。
(3)关注热点,接近生活
36题的(2)小题,考查旱涝灾害;37题中的环境污染及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9题的逆温引发的污染物不易扩散,笼罩地表,我们当地冬季经常见到,接近生活,就是此类题有些少。应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这样会事半功倍。
(4)试题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实际
目前,大部分学校进行到一轮复习的后期阶段,由于没有进行二轮复习,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如果题难度过大,会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所以本次试题难度把握得很好,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实际。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学生得分情况分析
本次参考学生应、往届共1010人,区平均分为45.3分,最高分88分,最低分4分,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各分数段人数如下表Ⅲ (按实考人数计算)
分数段
80-100
70-79
60-69
50-59
49分及其以下
人数
4
47
144
221
594
上表可分析得出,高分段人数太少,低分段人数比重太大。各题得分情况如下:
表Ⅳ
题号
项目
单选题
综合题
36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1)
(2)
满分
44
8
12
16
12
8
正确率
65
53
54
77
86
51
57
36
43
58
90

得分率
55
35
33
44
21
73
平均分
24.2
2.8
3.9
7.0
2.5
5.8
(注:该表为抽样所得数据(人数100)。正确率和得分率均以百分率计)
从表Ⅲ中可以看出:单选题的8、9题,和整个二卷的得分率都低于50%,失分严重。8、9题说明学生对于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产生的关系不清楚;二卷分数低,一是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致使沉淀量严重不足;二是没有掌握二卷的答题思路,一味的用知识做题,没有用思维和方法做题。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地理老师要特别注意。
2、考生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沉淀严重不足,导致概念不清。
基础知识沉淀不足,导致基本概念不清楚,混淆乱用现象比较突出,分析“短 路”现象比较严重,失去了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进一步分析认识的基础。如好多学生弄不清楚以下知识:逆温现象、遥感、经度距、纬度距、地形和太阳辐射的关系、水文特征包括哪些等等,那么这些题肯定不会作了。
(2)读图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差。
地理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图像去表达空间的概念,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对考生利用地图、图表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力度在逐渐加强,读懂“地图语言”,提取图中信息,分析图示内容的变化等均是考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阅卷中发现,考生读图、识图、析图能力较弱,知识迁移、整合能力欠缺。例:5、6、7、8题均需要在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分析作答,而许多学生没有获取到有效信息(试题图2中的冬夏季风,图3中a 与坡向的关系)才导致做错,这也是该四题错误率高的原因。
(3)答题不规范,阐述能力差。
有个别学生不按指定位置答题,地理、政治答题位置颠倒;有相当多的学生在答题纸上,乱涂乱抹,更有甚者用白雪,这些都市不允许的。语言表达差,成因解释不清。如旱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这是很好分析和表述的问题,但我们的学生阐述不清,有的自相矛盾,分析涝灾竟然说到了低山丘陵水流急,易引发涝灾。分析旱灾竟然说地势平坦,易引发旱灾等等。
(4)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审题不准,不会用思维和方法答题,二卷失分严重。
例37题的(1)小题,失分最严重的一题,原题是:试分析气候变暖对是地退化及农作物生长影响的表现。而大部分学生答成湿地退化的影响,那就没分了,关键是基础好的学生也如此,审题不准。再者就是他们答题时,用知识的时候多,而不用思维或方法,例如36题(1)(3)小题,应先考虑水文特征包括哪些,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哪些,然后分析阐述,就不会因答案不全而丢分。但是我们的学生不这样思考,拿道题直接用知识作答。所以我经常给学生说:用知识作题能得分,而用思维和方法作题能得满分。
(5)综合能力不足。
地理是综合性最强的科目之一,所以综合性是地理学最大特点之一,因此,地理高考卷中的综合性题目是较多的,也是学生最头疼的。本套试题的综合性题错误率也极高,例如:6、8题和二卷,以8题为例,如果考各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那就和1题一样,简单。但多了个地形(坡度和坡向),难度就大多了,实质和热水器安装角度是一回事。但学生缺少综合能力。
3、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学生不重视教材,只重视教辅资料,盲目地、大量地、“认真地”做题。
(2)平时学习只在乎结论的得出,不思考(或不重视)得出的过程。
(3)太爱记文字(死记笔记,越记越死),不关注图表。导致图文结合能力差。
(4)只做题,不反思。
三、地理单科成绩分析
1、各校地理最高分名次(见下表):
学校
政治
历史
地理
校第一名在全区地理考生中的名次
西港
77
78
88
1
四棉
79
90
80
2
庆华
78
85
79
5
19中
65
72
77
9
宇航
75
87
77
9
34中
87
87
73
20
五环
84
81
72
26
64中
80
86
71
35
55中
74
70
67
62
62中
61
78
67
62
电建
69
78
64
93
全区
87
90
88
1010
2、各校第一名在全区地理考生中名次(与2009年对比):见下表
学校
2009
参考人数
校第一名在全区
地理考生中名次
2010
参考人数
校第一名在全区
地理考生中名次
西港
50
3
67
1
四棉
164
3
165
2
庆华
105
6
142
5
19中
84
11
73
9
宇航
80
40
73
9
34中
110
67
107
20
五环
139
1
114
26
64中
59
23
102
35
55中
69
8
74
62
62中
34
114
32
62
电建
114
3
86
93
全区
1117
1035
3、地理单科前51名中各校所占人数(与2009年对比):见下表
学校
2009年
(78分—64分)
2010年
(88分—70分)
19中
1
3
34中
0
1
55中
1
0
62中
0
0
64中
4
3
四棉
4
23
五环
19
2
电建
3
0
庆华
14
4
宇航
3
9
西港
5
6
4、各校地理成绩分档人数比较表:(见下表)
学校
2010年
(88分—70分)
2010
(69分-60分)
2010
(及格人数)
19中
3
7
10
34中
1
11
12
55中
0
1
1
62中
0
1
1
64中
3
11
14
四棉
23
40
63
五环
2
17
19
电建
0
5
5
庆华
4
19
23
宇航
9
16
25
西港
6
17
23
四、后期复习建议及实施措施
1、进一步夯实“双基”,完整学科知识结构
学生答题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原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下阶段主要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或掌握情况不理想的知识点进行专题式强化教学。要进一步做好地理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强化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指导学生纲举目张,通过思维导图扎实掌握地理“双基”。并且指导学生整理小专题,使理论体系化。
2、强化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加强识图、填绘图表技能的训练,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是掌握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的关键。要在头脑中形成“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东西半球及大洲、大洋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世界政区图”等重要的思维地图,熟悉中国分区图、世界各大洲图及经纬线与大洲和中国的关系,这是分析问题的重要基础。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正确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学材料,特别是各种地理图表,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学生认知实际且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图表,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各种统计图,也是承载地理信息的载体,就必须进行各种统计图的讲解和专练。常见的有直角坐标系统计图,三角形坐标系统计图,多轴坐标系统计图,复合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等,也许出现在数学试卷中,学生就可以进行顺利的数据读取,而一旦出现在地理试题中,就成为难点。所以不管是地图,还是统计图,老师都要进行专题训练和讲解,并且要真正得让学生有所领悟,学会读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的习惯,进而具备读图的能力,最后拥有读图的感觉。使理论图表化。
3、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从地理角度透视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在试卷中体现人文精神是高考文综命题的价值追求,从近年各地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并不回避热点问题,常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中要关注近年来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以及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如人口、资源、灾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使学生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和相关知识,掌握热点区域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
4、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地理应试能力
教学中要注意审题训练,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特别要注意试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指出、分析、概括、对比;差异、共性、特征、成因等,并总结常见问题的答题思路。引导学生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地理学科能力,如归纳总结地理事象的影响因素,描述和比较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描述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及分析成因,重要区域的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的成因和解决途径等,并能用规范、准确的地理学科语言来进行表述。
强化练习、考试的试题讲评,加强审题的辅导,引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如何检索和提取知识储备中有关知识来解答面对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同时还要强化训练常见题型的答题规范和技巧,使学生在面对新情境时能从容应对,减少失误。
5、强化二卷,形成答题模式。
根据我对高考题的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难点在一卷,二卷容易得分,只方法合理,强化二卷,必定见效。地理二卷的问题模式一般为: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地理老师可根据这种模式强化训练,这是第一种。再者就是根据地理二卷的内容分类,典型为两类,一是以地理学主干知识考查为主(试题陈旧规范);二是考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为主(试题新颖灵活);这两类也可形成答题模式,强化训练。三可根据二卷的设问方式,形成答题模式,强化训练,根据我的整理,地理二卷的设问方式一般为两种:一是单一性设问(以考查之最,典型案例为主);二是类比性设问。以上方法,时效性很强,我用后见效很快,特地和大家一同分享。
6、大胆创新,扩展课堂空间。
教室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唯一场所,真正的要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就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带到大自然中,体会自然,体会生活。亲身体验,身体力行,自然印象深刻,事半功倍。比如我在讲日出日落时,即太阳视运动时,先让学生观查本地此时日出、日落方位,太阳最高时的方位。然后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观察太阳运动,并讲解,效果非常的好。所以我认为,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大胆创新,拓展地理教学资源。

一、 命题说明
1.平均分:重点校54。4(相当百分制的62分) 及格 69。9%; 一般校44。23(相当百分制的52分)及格 29。9%; , 试卷难度为0。581。达到高考难度设计要求。
2. 试题内容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如选择题3、7、11、综合题39(3)(4)。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的同时,注重考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启发创新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如综合题36题。
3.试题涉及的内容丰富,从书本知识到发生当今世界或身边的各种地理现象(天气、气候、南水北调等),从基本的经典概念、原理到当代自然、人文地理学最新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区时计算到最新的农业节水措施),考生得到的不仅仅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是对地理学仍至其发展、研究的过程所发生的新的或更深刻的认识。即试题引导考生关注地理研究的发展,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遭到和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注意到地理学的研究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能产生的作用。
试题内容或材料的选择只是实现考查的一部分,而考试的主旨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地理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图象表达能力)这是进一步获取知识、实现创新的基础。在试卷上,这种检测是通过再认、再现或获取信息、继而进一步系列的分析、辩别、判断推论、论证等思维过程实现的。这一过程因带有地理学特色而表现出地理学思维方法的特性。
4.注意图象表达方式的考查:各种图表不仅是地理学的工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文字表述。因此,地理图表在试卷中占有相当篇幅。要求考生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达进行判读、绘制、分析;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从中获取或提取地理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进结论。地理学表达式的特殊性亦反映了地理学要求学习地理必须具有空间概念和特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状态。
5.立足于区域,要求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试题多是从一实例出发,由具体问题推导一般原理。(农作物分布规律)
6.地理学思维的综合性是最为突出的。命题在表达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互相关系时,表现了地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如40题读图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
7.命题给予了考生以一定的答题材空间,分析地理事物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变化或对已有的结论予以延伸。如39题的(5)小题。
8.命题注意传达地理研究的新进展、新观念、使试题事业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反映出地理学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南水北调、环境问题等)
9.注重考查地理思维能力,突出表现思维理性、逻辑的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各题的难度、命题思路及学生的典型错误分析(见表一)
三、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1.让学生喜欢地理,认识到"有用的地理"是复习的关键。当老师使学生体验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时,成功就已完成了三分之一。地理学源于人的关系,应该是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门科学。应时时刻刻关注周围的生活,注意将生活现象引入到教学中来。如对北方秋雨、南方梅雨、贵阳冬雨的现实解释,对我国工业布局的实际分析、对新闻联播的点评等。
2.在地理复习教学中,首先明确一点,教师不能以"我的教学要面面俱到,做到复习无漏,保证考到都是我复习到的,这才对得起学生"为指导思想。学生不能以"我必须全都复习到。力争考试中的题我都见过"为目标。事实上,地理教与学、复习与考试是要将最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分析方法和技能传达清楚,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自己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因此,地理教学与复习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想,形成一种能力。在每一知识点,每一区域复习中都应对这一点加以迁移渗透。如:复习世界各分区地理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设计自学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让学生课后自己阅读、复习。其次,老师在课堂上,只引导学生思考三个点:一是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位置关系。二是本区域内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困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特点。三是进行跨区域专题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通过这一复习过程设计,使学生不仅形成全球窨概念,还对地理学英语区域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从思路上更为开阔,从认识上更加宠观,从方法上更符合地理科学研究要求。
3.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空话,要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和复习设计上。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培养,就可做以下设计:第一步,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加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20W、160W、120E),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并想像其自转起来,结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与晨昏线的动态关系;第二步,在复习大洲、大洋,重要大地形、气候区等,此时,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的经纬仪不已经成为平面的地球仪;第三步,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十长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游泳点等,这时,学生脑海中的地球仪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学地球了。试想,复习到这一程度的学生,当你给出世界上的某一点式线时,在其脑海中涌现的将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其成因、规律、原理无不渗透在这种联系和差异中,地理学所关注的区域分析和区域对比,地理思维的综合性、独特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在这一教学、复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复习的真谛在于此,学生获得了方法和思维方式。
4.复习教学中有意识创造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批判性。每日述评绝对是个好办法。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在班中就某一现实问题,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论述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获益是巨大的。如从地理学对去年美国9、11、今年俄罗斯10、23两起恐怖事件的对比与分析,两者均发生于北半球秋冬之交的大国首都,为宗教活动、与伊斯兰极端分子有关。

南京市2007届高三“一模”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命题意图
本次测试是南京市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从地理学科高三的4次测试不同定位看,本次测试重点是在诊断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适当注意要求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运用,适当注意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与高三期末考试相比,强调了知识的迁移能力。本次测试在试卷的命制过程中,注意了主干知识的覆盖,注意了图像、图表的运用,强调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2、考试的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地理学科测试的学生人数达7022人,全市均分90.34分。130分以上几25人,120分以上270人,110分以上1060人,100分以上2403人,90分以上3882人,120分以上27人,80分以上5165人,70分以上6075人,60分以上6584人。均分在110分以上的学校6所;在100—109分的学校13所;在90—99分的学校24所;在80—89分的学校15所;从答题情况看,得分较低的题目分别为:第2题、第12题、第14题、第19题、第24题、第28题、第35题A题。得分率高的试题有:第3题、第4题、第15题、第16题、第17题、第25题。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选择题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涉及自然地理内容的试题得分率不理想。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的难点较多,学生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第2题关于太阳视运动的内容,不少学生看不懂图示内容的意思,加上该题的情境设置比较新,所以学生解题的难度就更大一些。再如第24题,该题考了两个点,其一是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其二是流水堆积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宫室遗址分布在“河流右岸”,选择难度不大;但由于凸岸水流速度减慢,造成堆积,这个答案学生判断的错误率很高。
(2)对问题分析的针对性缺乏。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比较“泛”。如第28题,学生应依据图8判断出乙湖是青海湖,再结合咸水湖来判断,而不少学生只考虑到了湖泊,套用淡水湖面积缩小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错选了答案。
(3)信息的整合、运用欠缺。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多项材料、图文材料的整合、运用能力不够,不能将所提供的材料联系起来分析、计算,如第14题不能从统计图中直接得出结论,而应将文字材料中所给的数据进行整合、换算。该题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只考虑了统计图中所提供的资料,从而造成了计算结果的错误。
2、综合题解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题号
主要问题
31
学生判读数据误差的较大,读图的准确率不够高。山地自然带的基带判读不全面,漏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问题回答不全面,不严谨。如只答七月气温高,不答一月气温低。
32
距离的计算有偏差。等温线弯曲的影响因素错误定位为洋流。台湾岛地形特征的描述不到位。东南风的成因,漏答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或错答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作图不够理想,主要是洋流的流向有错误且有学生喜欢画蛇添足,画好洋流后,给洋流加上错误的名称。
33
将“德国”错填为“法国”;国家的名称中个别有错别字现象:例:“埃及”写成“埃圾”;有学生将“俄罗斯”写成“俄国”;棉花种植区位条件的分析存在两点问题:一是对水源条件的分析欠科学,如答“水源充足”等;二是漏答土壤因素;对于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原因分析,多数学生想不到光照不足这一原因;对日本玉米进口的原因分析,容易忽视本国种植面积小,产量低这一因素。⑷题中对原因的回答中多偏重于自然原因。⑸题中“种植面积小”这一点,多人答成气候原因。
34
空间定位不准,把“沪宁杭”写成“辽中南”。表述不规范、不准确。如“矿产、能源资源”只笼统写成“自然资源”;“有色金属”只写出具体的几个如“钨、铅锌”等;铁路名称错别字较多且错名也较多,张冠李戴。不看清题要求盲目答题,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全写。对西气东输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对于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认识不到位,通常只想到供水,想不到运输。
35
A题:平原的名称多写或错写。如出现了长江三角洲平原、华东平原等;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不能答全。对“季风不稳定”的描述不确切或描述错误;春旱的自然原因分析中,往往漏写“多大风”,还有许多人都答到了社会经济因素,不能按要求答题;对“灾害”这一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把“干旱现象”与“干旱灾害”混为一谈;对重庆出现的炎热、干燥天气成因不能确定。⑷题中频次在“小于10”或“10—20”间徘徊,读图不细。原因往往答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甚至出现“准静止锋”等。⑸题中答案逻辑混乱,很少有人能答到“旱灾频次低,防灾措施不完善”要点上。
B题:对布局特点的描述不够准确;很多学生只笼统写出主要影响因素,没有具体的描述。
三、复习建议
1、加强对自然地理重点内容的理解,特别是重点与难点叠加的内容。注意结合图像分解难点,学会图解分析,对于自然地理原理、规律一定要理解,切忌死记硬背。
2、注意回答问题的规范训练。审题要全面,即读懂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含义;读图要细致,努力通过图示中的有效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信息要整合,应学会对试题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要与所学知识链接,注意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表述要清晰,在答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思维有序,在书写答案过程中条理要清晰,注意“虚”“实”,如对汽车企业选址原因(条件)分析——考虑市场因素,该地市场广阔;考虑劳动力条件,该地劳动力数量多,素质高;考虑交通条件,该地水陆交通便利……,先定性,再具体,这样就可以拿到较高分数了。
3、注意填图、读图训练。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仍然要重视读图、读图练习,因为图像、图表内容始终在地理考试中占有较大的份量,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地理能力。同时,地理空间的定位依旧要加强,这往往是解题的基础。
4、注意对问题分析的具体、细致。在第二轮复习中,在强调对地理原理、规律理解的同时,要注意在具体分析问题过程中一方面要具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另一方面全面,注意进行“踩点答题”的训练,确保答题时不遗漏要点。
5、重视对同类试题解题规律的归纳、反思。在第二轮复习中,应更加注意对训练试题的合理选择,强调针对性,反对只练不讲。应加强综合训练,进行实战演练,每周应认真做一份综合试卷,积累应试经验。在第二轮复习的做题过程中,应善于对试题进行归类总结,提炼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要有“错题本”,对做错的试题,在“错题本”上集中订正,“错题本”上要有“反思”栏目,在该栏目中写出错因分析,并自己再找一到两道相近的试题进行解题巩固。
6、注意分类指导。对于艺术、体育类文化课选考地理的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过关的训练。教师应组织这些学生认真完成前一阶段南京市地理学科高三组织的考点过关及其有关的填空题、选择题练习,并做好必修上、下册重点内容问答。

一、 试卷评价
试卷能围绕课标,紧扣考纲,按照《考试说明》要求来考察学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考察面广,容量合理,题型较新,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在内容上,本次省质检较为侧重人文地理,材料试题较为新颖,重视对学生基本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的考查,能体现高考自主命题的特色。各模块所占的比重较合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比例大概是4:3:3。
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整份考卷中线状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数量太多,所占的分值太大,其他类型的图形和表格比例较小,不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读图能力。此外,省单科质检卷要求全部是原创题目,但选择题第3—4、10—12小题这两组题是陈题。
二、答题情况
今年省质检文综地理试题满分为100分,根据我市43校上传的数据,以我市文科实际与考人数7255人计,平均分58.6分,及格率52.78%,优秀率0.87%, 最高分92分,最低分8分。各分数段统计人数如下:
分数段
80分以上
79—70分
69—60分
59—50分
49—40分
39分以下
项目
人数
累计
人数
累计
人数
累计
人数
累计
人数
累计
人数
累计
267
267
1298
1565
2264
3829
1700
5529
1054
6583
672
7255
总体上,学生对自然地理的掌握比人文地理薄弱。对自然地理的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把握差,如等值线的判读、地球运动的意义及晨昏线的判定、自然特征的描述等都不尽人意。人文地理上主要是语言表述不准确、不规范,对图表判读能力差、对区位的评价尺度把握不够等。选择题错误较多的是2、5、15、17、18、21等题。学生答题的典型错误具体有以下几点:
1、审题不清,答题不完整。如第25题北美西岸地形特征描述不完整,没有围绕地形和地势两个方面回答,对区域开发条件评价只回答有利条件,没有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第26题对福建省降水量的影响,没有从地形的影响角度看福建沿海和内陆降水的差异,而是单纯从海陆位置的影响角度看问题,导致答题失误。27(3)审题不认真,回答成影响的区位因素,而不是区位因素的变化。第29题对长江宜昌以东地区的内力作用基本没人答到要点;对水文特征的回答很多人漏掉“凌汛”这一要点等。
2、地理概念模糊。多数学生还不能灵活、准确地使用地理术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多数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经常文不对题。如第25题,学生答案中“山地”、“地势”等词语出现较少,第27题第2小题中“集约化管理”,第3小题中“品牌效应”等词语更难见到。
3、地理原理及规律掌握不牢。尤其是在实验题中如何应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很多学生对实验本身不理解,对实验过程不熟悉,造成不知道用什么原理和规律来解释。这在第29题第2小题表现得最明显,学生的答案中多数只能写出“河流侵蚀、侧蚀、堆积”等外力作用的原理,但忽视了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几乎没有学生答出“地壳上升或下降”的答案。
4、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差。只要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就是学生丢分较多的题目。29(2)差异表述不到位,就材料说材料,没有转化为地理的原理。成因分析不全面,只分析外力没有分析内力作用;第29题第4小题,学生在回答时只注意描述水文特征的特点,而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水文特征的变化,学生的答案中没有体现出“变化”这一要求。
三、 教学建议
1.进一步夯实“双基”,完整学科知识结构
学生答题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原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下阶段主要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或掌握情况不理想的知识点进行专题式强化教学。要进一步做好地理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强化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指导学生纲举目张,通过思维导图扎实掌握地理“双基”。
2.强化学生获取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加强识图填绘图表技能的训练,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是掌握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的关键。要在头脑中形成“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东西半球及大洲、大洋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世界政区图”等重要的思维地图,熟悉中国分区图、世界各大洲图及经纬线与大洲和中国的关系,这是分析问题的重要基础。
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正确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学材料,特别是各种地理图表,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学生认知实际且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图表,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3.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从地理角度透视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在试卷中体现人文精神是高考文综命题的价值追求,从近年各地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并不回避热点问题,常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中要关注近年来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以及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使学生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和相关知识,掌握热点区域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
4.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地理应试能力
教学中要注意审题训练,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特别要注意试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指出、分析、概括、对比;差异、共性、特征、成因等,并总结常见问题的答题思路。引导学生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地理学科能力,如归纳总结地理事象的影响因素,描述和比较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描述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及分析成因,重要区域的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的成因和解决途径等,并能用规范、准确的地理学科语言来进行表述。
强化练习、考试的试题讲评,加强审题的辅导,引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如何检索和提取知识储备中有关知识来解答面对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同时还要强化训练常见题型的答题规范和技巧,使学生在面对新情境时能从容应对,减少失误。

一、试题分析
试题难度适中,但是谈化了以识记为主、不便于命题、不便于能力考察的知识点。试题重视考查能力,强调知识建构过程,试题情境材料力求新颖。试题还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价值。从试卷内容上看,高三一模地理卷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地图为载体,内容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上、下册,高中地理选修一、二和初中区域地理多数单元内容,分值分布较为合理。从试题表达方式上看,尽量以图表为切入口,反映了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答题中分析,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的问题
1.读图、表能力不强,答题时只能死记书本知识,不能充分采集图中有效信息作答。
2.区域地理知识不熟,不能根据经纬度或轮廓特征定位。
3.书本知识点掌握不牢,造成失分。
4.解题习惯差,平时绘图训练少,没有养成先绘图后解题、先联系书本内容,后定向知识点,再规范答题的习惯。
5.学生答题过程中,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理解不透,只会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加以详细阐述。部分学生的基本功较差,如21题因对“背斜”和“向斜”概念掌握不牢,因而对该题无从下手。
6.许多学生不仔细审题,不会从题干和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造成答题内容南辕北撤。相当多的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太差,词不达意,前后矛盾,错别字连天,使得二卷得分率很低。
三、今后复习措施
1.认真钻研福建省《考试说明》和《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
2.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课堂上善于暴露思维过程,将能力培养落实到实处。
3.注重学生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清楚批改试卷的评分标准,确保在考试中尽可能多的踩点得分。
4.改进教学方法。改变重文字轻地图,做到精讲多练,提高讲练针对性、目标性和实效性。

一、试题特点
2010年湖北省高考文综地理试卷更加重视考查学生的地理主干知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关注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现代人生活的深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具体而言,今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1、与2009年相比,整体难度基本持平,但区分度更大。
选择题第1-2题难度比较适当,第3-7题难度稍大,第8-11题是中高难度题,学生做地理选择题所费时间约为25——30分钟左右。综合题看似容易,但难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如第36题的第(3)问和第39题的第 (3)问等得分情况不佳(若采用地理有效教学方法,并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则得分率应该在35-45左右)。
2、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一方面强调考查地理要素时空整体性关系动态分析能力。如第6-8题考查城市气温不同时段,检测结果,学习、理解、推理城市热岛效应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时空转换分析能力也成为考核的重要目标。如第9—11题,通过空间R点所观测到晨昏线与纬线的视形状,实现了有图与无图空间结合,考查对光照图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3、突出考查考生的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图表中有效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考查考生地理因果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如第36题和第39题第(1)问,要求考生从区域图中获取地理位置、水系、等高线等有效信息,运用自然地理要素整体性规律和原理,探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
4、强调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
考查新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和运用能力,体现高中新课程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如第6—8题,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城市热岛效应,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5、问题设置方式多采用递进的“阶梯式”结构。
每组选择题都采用“阶梯式” 设问结构,尤其是第4组选择题,均需要以空间物体的视形状(空间投影)为基础,进行递推思维。
总之,今年的文综地理卷在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同时,继续强化能力的培养,延续了历年高考的宗旨:依托教材、立足基础、凸显能力,体现了教材的改革方向——追求“能力立意”。文综地理试题均与地理图像信息、文字材料信息、数据表格统计信息等的处理密切相关。题面信息量大,注重题面信息与设问之间的联系,关注考生的思维过程与质量。在试题中问题设置形式采用“阅读”、“分析”、“计算”、“简述”、“描述”、“监测”、“推算”、“评价”、“原因”、“影响”等形式,彰显了文科综合考试所考查的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注重过程与方法。文综地理试题的综合题部分都强调对图、文材料的综合分析,正确提取信息,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表述,对学生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的文综地理卷难度不低,全省文综难度0.42,我市文综难度0.40,全省地理难度0,39,我市地理难度为0.37。全卷区分度和难度都体现了高考试卷的选拔功能,试卷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对教学有很大的挑战,更有对教学的创新及感悟。
二、试题分析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沿海滩涂环境对植物选择的要求。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碱性特征,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对沿海盐碱滩涂改造改良的主要措施及可行性。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盐碱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如果缩短滩涂改造的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盐度,故选D。
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下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3—5题。(图略)
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A.设计 B.提供面料 C.加工 D.送货上门
4、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5、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配送仓库 B.面料厂 C.制衣厂 D.仓储中心
【解析】
3、本题主要以商业贸易的流程为背景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考查。由题图,可知M公司内部员工完成的环节是“网站呼叫”,“设计、采购、市场销售、库存管理……”等,所以很容易判断出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其中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设计”这一环节,选项A正确。
4、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系统。由图例可知:M公司内部,M公司与供应商、物流公司、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联系是通过“实时信息流”完成的,那么公司的产品销售必须依靠“信息交流平台”,选项D正确。
5、本题考查区位选择,主要考查商业网点的选择及布局。由题图,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面料厂、制衣厂、仓储中心之间的物流都要求有时间限制,而配送仓库与仓储中心、消费者之间的物流运输限制较小,所以配送仓库区位选择最灵活,选A。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6-8题。(图略)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16℃ D.18℃
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8、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解析】
6、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图示地区中的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度差为2°C;通过仔细观察图示区域,9日6点左右市中心北部6千米附近温度最低5-7℃,9日15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21-23℃,所以最大温差取值为14-18℃,C选项16℃正确,选项为C。
7、本题考查读图析图能力,主要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由题图,白天时,因是晴天,气温高;而夜晚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故白天晴天时,昼夜温差大。而白天是多云天气的,因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反射削弱作用,温度低,而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相应较高,昼夜温差小,故选项B正确。
8、本题考查温差对热岛效应强度的影响,主要考查城市一天中最高温度的形成原因,也就是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9日是晴天,一天中的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12时,而太阳辐射能量传递给地面,需要一个过程,故地面辐射最大值是13时,而地面辐射在把它所获得的热量逐层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及高层大气,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通过读图,很容易发现,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在图示区域右侧的15时左右,选C。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图略)
9、S地的纬度
A.与M地相同 B.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低于M地
1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11、若R点沿直线RS
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解析】
第9题:该题重点考察了空物体在地球的投影或空间看地球的视形状。在图中纬线看起来是直线,显然R点应与m纬线处在同一平面(或者说R处于m纬线圈向空间延伸的某处),而S点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的投影点与空间物体、地球的球心处于一条直线上,类似太阳直射点在地面位置跟太阳、地球的球心在一条直线),所以R点在地面的投影不可能在纬线上,且m纬线离晨昏线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线圈切点距离相当近,因而S点只能低于M地,选D。如下图。属于中高难度的考题。
第10题:考查季节判读。没有位于赤道晨昏圈的视觉纬线圈所跨经度只能≤18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说明晨昏圈的视觉纬线圈范围为黑夜,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火险等级高;同时该题也可以假设“S地的白昼比N地长”,北半球为冬季,则有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和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都正确,则与第一卷选择题要求不符,反正北半球为夏季。故选B。属于中高难度的考题。
第11题:考查空间投影的想象能力。m、n分别是固定的某纬线和晨昏线,故无论上升还是下降,mn两交点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不是近大远小的问题。R上升的过程,R则与更高的纬线圈共面,m、n的视形状是弯曲相反的两条曲线;下降的过程中,m、n是方向相同的两条曲线。解题的关键:R是在与纬线圈m共面的空中.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R所共面的纬线圈的度数在增大(减小),且R与m、n的距离在加大。故选C。该题属于高难度试题。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图略)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
【答案】
(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4分)(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4分)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4分)。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4分)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4分)。
(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4分)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3分)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3分)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6分)。
【解析】
此题以葡萄种植为切入,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河流堆积的外力作用、地中海气候特点及其对葡萄种植的影响。
(1)读图a可知,甲地在河流沿岸,附近等高线密集由此可知,地形为河谷。气候条件可由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定位为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关键是答题时还要注意此地形和气候利于葡萄生长的地方。这点可从题文当中给出的提示光照和昼夜温差两方面说明。
(2)根据图中的位置判断乙位于河流出山口。可从地形和水流方面说明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出山口处由于流速的降低,水中携带的砾石就会首先沉积下来。
(3)此题首先说明乙地的气候及其特点。通过经纬度确定是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第二问是要从气候和鹅卵石两方面说明利于葡萄生长的影响。气候条件可仿照第一小题做简要描述,而鹅卵石的存在起到加强作用。因为鹅卵石增温快降温快,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的积累。
39 (2)读图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______河、黄河、_______河。(4分)
【答案】:隋(大)运 (2分)、渭河(2分)。
39 (3)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16分)
【答案】:
孟津以东河段属黄河下游,河道开阔,水流平稳,在利用人力和风力为动力的帆船时代,有利于运粮船航行顺畅。(6分)但洪水期水流湍急,大旱时河道浅窄,甚至停运。(4分)。
孟津以西至潼关河段属黄河中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河道狭窄,多险滩,运粮船难航行。(6分)。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区域定位和地物识别、河流不同河段的水运条件。要通过读图分析,在知道长安(西安)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并能联系河流中下流水文特征回答。该题其实也是考查考生对等高线的分析判断能力。第2问主要考查河流的位置;河流识记,据图作答即可,依次通过隋运河、黄河、渭河。第3问主要考查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考生通过读图6,分析孟津以东河段属黄河下游,再分析该段的水运条件并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才能完整解答此题。若考生即使不知道孟津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也可依据等高线的分布得出答案也是很好的答题思路:观察等高线图可看出,黄河在孟津以东进入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平稳,运粮船航行通畅,洪水期水流湍急、枯水期尤其是大旱时河道浅窄,大船难行,甚至停运。孟津以西至潼关段黄河穿行于峡谷,水流湍急,河道狭窄,多险滩,运粮船航行困难。
三、我市高考文综成绩及地理学科成绩分析
根据湖北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为我市提供的普通高考成绩与中学学科教学诊断报告综合文科信息数据,诊断分析我市文综及地理学科教学情况如下:
按表4一般统计特征与测试水平差异比较分析:文综卷全省难度为0.42。
按表5.1题型测试特征反应-单项选择题分析:单项选择题题型测试特征反应反映我市学生选择题得分比全省平均水平略低,文综卷全省难度为0.49,我市为0.48。
按表5.2题型测试特征反应-综合题分析:文综卷全省难度为0.35,我市为0.33,
综合题题型测试特征反应反映我市学生综合题得分比全省平均水平略低。
按表6.1内容测试特征反应-地理分析:全省难度0.39,我市难度0.37。
按表7.1能力测试特征反应——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测试特征反应反映我市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比全省平均水平略低,文综卷全省难度为0.46。
按表7.2能力测试特征反应——论证和探讨问题分析: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测试特征反应反映我市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比全省平均水平略低,文综卷全省难度为0.32,我市为0.31。
按表7.3能力测试特征反应——描述和阐释事物分析: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测试特征反应反映我市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比全省平均水平略低,文综卷全省难度为0.54,我市为0.53。
按表7.4能力测试特征反应——调动读取理解分析的分析:调动和读取理解运用知识能力测试特征反应反映我市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比全省平均水平略低,文综卷全省难度为0.13,我市为0.12,此项能力答题除沙市区外,其他县市均达到我是难度标准。
按表7.5能力测试特征反应——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测试特征反应反映我市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比全省平均水平略低,文综卷全省难度为0.41,我市为0.39。
按表7.6能力测试特征反应——运用分析的分析:文综卷全省难度为0.46,我市为0.49。
按表8.1-8.11、8.36-38、8.46-8.47测试差异和难度特征反应:地理各题难度

从上述高考文综诊断分析,充分反映出我市文科综合及地理学科教学的问题,从客观上看我省阅卷是紧扣参考答案,使学生不能得高分。从主观上看,为什么还有些地市特别是一些小地市考得那么好?我市三次质检也都在高考考点的布点范围内,学生的考分为什么不高呢。冷静分析数据,认真思考我们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多的教学问题:如基础知识、读图分析、四种能的培养以及学生答题审题不细、基础不牢、定位不准、思路不清、表达不清等等教学问题的暴露。都是教学和教研指导中的差距和问题。结合上述问题和高考试题给我深刻地反思是:1.要加强选择题训练力度、掌握做题技巧的教学教研指导。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完成。近年来,高考地理选择题一般分为比较型、材料型、等值线判读型、地图解读型、计算型五类。各类题目的答题方式各有区别,各有各诀窍,考生应对症下药;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训练。2. 要把握地理答案来源,保证综合题得分的教学教研指导。文综地理综合题的答案来源有三:首先是试题材料提供的信息,类似语文考试中科技文阅读理解。再是中学地理教材,考生一定要从课本中找到书本语言作答。最后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归纳整理规律性的结论。答题时,考生要克服答题的随意性。要特别注意答案的普通性,因为湖北文科考生近二十万人参加的考试,只有普通的答案才适合做统一答案。此外,从历次高考改卷得出的信息来看,考生的作答越接近书本原话越易得高分。3. 要加强科学应考,确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教学教研指导。要加强对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教学,避免考试时因理解错误或错误运用而丢分。准确判断区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答题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并善于运用模糊技术来处理试题,利于正常发挥。4.要加强积累教学的教学教研指导。地理学习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必须依靠日积月累,从地图、地球、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变化等到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就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取、不断地获得、不断地充实,到了高考紧要关头才会自然溢出,得心应手。5.要加强地理图表的教学教研指导。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的生命所在,是地理知识的载体熟悉各类图表对于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地图教学要渗透到地理课堂中,同一个区域采取不同角度的地图,诠释该区域本质特征。6.要加强熟读考纲的教学教研指导。考试大纲中知识要求与能力要求非常明确,特别要注意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已经给出了命题范围、命题方式及设问方法。教师经常性地用考试说明语言提问学生,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教学建议
1、 重视基础 回归教材 。常规题型依然是试卷的主流,考查的几乎都是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教学思想方法。高三地理复习应改变以往片面追求“新、奇、怪”的极端做法,回归教材,狠抓基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学习内容如自然地理的影响因素,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系统地梳理整合,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或框架,确保学生在考试中作答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
2、强化主干 突出重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不难发现:主干知识支撑了整个试卷;分值设置固定;题型固定,命题方式几乎固定;对知识的考查角度、深度相差无几;对热点知识的考查也是年年都有等等。故此,研究高考试题,以高考试题为范例展开发散思维,变式演练,以主干知识复习为核心,突出重点,目标明确,通法通解,狠抓实练。狠抓地理学科主干性知识,关注学科要素的交汇点。地理区域与空间定位、地图与地球运动、大气与海洋、工农业城市交通区位与环境保护、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这5个地理的主干性内容,学生要理解掌握。如河流、生物和土壤这些能交集地理环境其他各要素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思考,要学会分析、综合的能力。
3、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强化地理空间定位。一要从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它相关位置(区域轮廓图、地势剖面图、特征事物)等,熟记重要的经线、纬线经过的沿线地区和重要的国家,建立起地理事象空间定位的参照体系,能进行左邻右舍地理事象的空间推断,形成空间逻辑能力;二要把重点地区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转变为等值线图进行判读训练;三要加强地理位置的有关应用,推断和概括区域特征,如水文、气候、地形、经济、人文状况等。
4、以地理考纲为指导,加强学生地理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熟悉地理高考试题的考查要求和答题规范;加强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熟练地理图形语言的应用。
5、注重能力培养。能力培养要从一点一滴着手。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在课堂上语言严谨、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能力培养要有效地实现基础知识夯实、知识内化为能力、科学的语言表达三过程递推承接,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要科学严谨更要契而不舍。
6、运用新课标理念,探索复习备考新思路。高中地理新课标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文科综合试卷中逐年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一大亮点。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我们的学生应试有效,让地理教学这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再有遗憾呢?在实际教学中做到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研究性学习贴近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总之,教学中应注意三个问题、五个结合。三个问题是用足教材,打牢基础,培养能力。五个结合是:知识点与知识结构的结合,旧知识与新情境的结合,微观与宏观的结合,知识点与区域的结合,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与实践、与现实的结合。
五、备考中应注意的问题:
近几年文综地理试题的导向性明确,紧扣考试大纲的目标与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的能力目标与具体要求,充分体现出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的考查方向。考查学生能力的“活”题较多。而且试题充分展示了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着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对今后的教学与复习将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知识、能力来看,知识涵盖面越来越广,能力层次越来越高,启示我们,平时备考首先要立足基础,只有基础扎实,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我们要求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稳打稳扎地将主干知识详细地复习一遍,扎实地打好基础,做到不求速度求质量,不求难度求广度。同时,要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时,一定要善于归类、比较、整合,找出地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分解细化复杂的知识点,打好章节过关的基础。这样才能以此为生长点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运用原理和规律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才能突出过好五关:即过基础知识落实关;过规范答题训练关;过审题能力训练关;过纠错训练关;过语言表述训练关。所以在高考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夯实基础,强化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
夯实三基是关键、突出主干是重点。高考地理命题越来越重视考核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但是在高考地理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扎实掌握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规范,这一点是不变的,这也是地理课程的基础目标。所以,在高考地理复习过程中既要抓基础知识,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读图能力、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地理评价能力等)和规范的训练。其中最重要的教学策略就是,教师要跳出教材,广泛联系,教师“举一”学生“反三”,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今年许多新题就在于切入点新,设问开放,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问题,要有新思路,要重新组织知识,多给学生提供思考运用的机会。
2、重视图表技能训练,强化地图能力的培养
高考对考生空间思维和读图能力的要求正在日益提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地图叙述的地理事物图像和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归纳和总结,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在地理考试中,地理区域特征的表现、地理情境的设置、地理问题的提出等等,都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区域图、结构原理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等来表现,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鉴别能力、判断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计算的能力得以很好的考查和区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要指导学生对各种地图、图表运用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
3、重视区域地理的学习,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高考命题者的角度来看,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人文与自然地理的最好结合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展示我国和世界热点地理事物和图像的最好平台,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在备考中要把握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有机联系,任何系统地理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4、讲究学习方法,强化思维建模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的基础,是高品质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地理思维“建模”是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区域地理学习模式、气候问题分析模式、日照图的分析模式、等值线图分析模式、区位因素分析模式等。
5、关注生活,关注发展,联系实际,强化案例教学
文字素材、图表等背景材料在高考考题中大量出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及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倡导学以致用,这足以引起我们对地理教学方法的重新审视,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将地理知识内容落实到案例素材上,最大程度地使用图表、数据、文字资料等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对素材的分析,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地理原理和规律,并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一 试卷的特点
1试题结构稳定
本试卷与去年新课程的高考试卷相比:题型、结构、题量与分值不变。从试题题型的构成来看,由第I卷的选择题(48分)和第II卷的非选择题构成(52分),第II非选择题的实际构成主要由简答题和问答题构成。
2试卷的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本次试卷的难度值适中,难度的把握符合考试说明要求,较去年难度稍大。本次试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好、中、差的学生分数差别较大。
3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
考试内容的构成来看,一是以考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二是考查方式以应用高中系统地理原理分析高中与初中地理的问题,同时体现以初中区域地理案例支撑高中系统地理理论。
4新颖图表的试题呈现形式
2010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每一题组都有一幅图表,试卷共有16幅地理图表,而这些图表比较新颖,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突出考查了学生对图表进行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文图结合的试题呈现形式,图文有机结合,突显地理学科特色,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和地理思维品质。
5立足基础,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如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区域能源的调配与开发条件,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运用等高线判读地形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产业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土地利用类型、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方式、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水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等。
6注重创新,体现区域特色
试题从现实问题立意,问题的设置侧重于知识的迁移、转化、综合。如第37(3)题,以“N 国推广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等为载体,强调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实际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试题很好地体现了区域性和时代性。
新课程强调注重对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试卷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设计了37题(4)题  的切入点较新的新题型,以体现新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新课程强调应用案例分析法来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本试卷的第37(3)(4)题,就较好地落实了本要求,本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体现试题的创新性。试卷选取广东省和上海苏州河两地为载体,考查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体现区域特色。
7 能力立意,体现学科特色
试题体现能力立意的考查目标,试题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地理学科能力。如选择题的第3、4、5 、6、7、8、9以及37题,基本能反映出这一考核目标。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的能力,也是地理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本试卷的试题以图文形式呈现,每一个题组都是根据图表来设置问题,试卷共有16幅图表。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及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特别是第37题的图文材料,据此设置的第(1)、(2)、(3)、(4)小问,更能突出以能力立意的命题要求。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课程的两个重要特点,将地理问题落实到不同空间尺度的具体区域来考查,如第37题(1)(2)(3)(4)等的水量变化趋势判读、自然原因的分析、N国推广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的分析,以及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考查,均较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区域知识与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主要存在问题
①地理概念不清
②读图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差
③从图文中有效提取信息能力差
④审题能力差,答题不规范,不全面
三 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备考效益
从考生答题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考生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理概念不清、读图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差、从图文中有效提取信息能力差、审题能力差,答题不规范,不全面、错别字多等。新学年高三地理复习要特别注意针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考试题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备考效益。
1 、 注重基础落实,突出主干知识
地理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其中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球与地图、气候与自然带、地理计算、区位分析、人口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落实掌握主干知识,要做到:
第一,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对于地理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
第二,联系具体区域进行总结归纳
例如, 某区域气温、辐射特点及成因;某区域降水特点及成因;某区域气压和风的状况;某地天气变化及其原因;某区域热力环流及其变化;某区域季风特点及其成因;某区域气候类型及其成因;某区域的地形特征;某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某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原因;某一河流的水文特征;某河流补给状况及原因;某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某区域的自然特征;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海洋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选修内容也要落实在区域上。
第三,重视相似概念的比较
对于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要抓本质,少让学生死记硬背。可运用以下方法学习地理概念:运用分析比较方法,辨析学习易混淆的概念,抓本质属性;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学会抓关键词对概念加以剖析,综合掌握其内涵。
2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加强读图能力培养
区域地理一直是高考文综试题命题的重要内容。特别是37题,区域地理往往成为试题命题的切入点。从高考地理阅卷得分统计来看,考生区域地理试题方面失分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导致“全题覆没”。
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可运用以下方法:
第一,强化区域定位训练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区域定位就是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相关位置是指某项地理事物与海陆轮廓、地形区、河流、湖泊、交通线、国界线等相对位置而言)。要让学生通过对照地图,记牢、记熟重要经纬线所经过的世界及中国重要区域及其相对位置。
如: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北回归线穿过北非、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华南地区、台湾岛、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北极圈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加拿大北部、美国阿拉斯加;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0°经线欧洲和非洲西部;30°E经线欧洲中部、非洲东部;60°E经线亚洲西部;90°E经线亚洲中部;120°E经线亚洲东部、澳大利亚西部;150°E经线亚洲东部、澳大利亚东部;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太平洋中部;30°W经线 大西洋中部;60°W经线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90°W经线北美洲中部;120°W经线 北美洲西部(落基山);150°W经线 美国阿拉斯加洲、夏威夷洲等。
又如重要纬线通过我国的地理事物(地形区 河流 工业区和城市等):北回归线穿过两广丘陵、云贵高原珠江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30°N穿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长江、澜沧江、怒江、沪宁杭工业基地;杭州、重庆、拉萨等;40°N 穿过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黄河、塔里木河京津唐工业基地、北京、大同、敦煌等。
第二,加强区域地图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读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三种方式。区域地图有可能出现三个情况:其一是地图的比例尺扩大。教材中区域地理地图大都是小比例尺地图,反映多是一个大洲、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某区域的小比例尺地图。高考试题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使区域范围缩小,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详细。其二是局部区域交界地区地图增多,往往是各类专题地图示意的盲区,恰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如近几年高考出现的中国和中亚地区交界区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区域;中国和缅甸交界区域等。其三是出现虚拟区域地图,这类题目,考生不需给定或判定一个具体地区,只需根据试题提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识,分析所给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济,完成试题的解答和判读。估计以后可能出现这类试题。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将各种地理事物进行叠加,形成单元知识小结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要设计一些交界区域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如:国家交界区域地图、地区交界处地图、中国和邻近地区交界处地图、地形交界处地图。针对虚拟地图的出现,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二要加强教材典型区域的教学,不仅仅能够举一反三,而且要通过各类变式图进行知识迁移,触类旁通。
第三,加强区域对比训练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的不同特点。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要将同类地理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第三要将比较的内容逐项对比说明,不要把互不相关的内容各说各的。
第四,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正确方法
在掌握空间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巧,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换的训练。
3、 重视地理审题能力的培养
首先,倡导教师要规范严谨的教学作风。分析问题的思路要清晰,遇到学生的易混、易错点、关键点要强调,让学生弄明白,并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的语言表达要规范,尽量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达。用联系图来表示的,尽量给学生交代清楚书面表达的注意点,用简化语言来表达的,要让学生明白答题要注意的问题。
其次,针对学生审题能力差、答题思路混乱的答题现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要全面,即读懂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含义;读图要细致,努力通过图示中的有效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信息要整合,应学会对试题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要与所学知识链接,注意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表述要清晰,在答题的过程中,要做到思维有序,在书写答案过程中条理要清晰,先定性,再具体,这样就可以拿到较高分数了。
一般审题可概括为四方面:(1)审题目类型:问答题类型很多,答题前要先明确是叙述、说明、列举、对比、评价还是分析原因;(2)审时空范围:弄清考查的时空范围,答题时就能较准确选择答案要点;(3)审学科知识:弄清试题涉及的知识点;(4)审题目重点:题目中往往有答题的一些限制条件,这些条件既是对答题的限制,也是对答题的提示,从中找出答题的角度和侧重点。
第三,教会学生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主要掌握以下五个方面。
条理清楚的技巧:在很多地理简答题中,出现分析原因、优势条件等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基本上很稳定,大多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去分析回答,自然方面有“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等,社会经济方面有“工业、农业、交通、劳动力”等,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答题要点具体的技巧:答题要展开具体内容。如资源丰富,是指什么资源,交通便利,是指哪些交通运输方式等。
防漏答的技巧:如果答题没有把握,又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考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把握性大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识点放在后面。如地形类型以什么为主,最主要的放在前面。
模糊的技巧:如果名称不清楚可模糊回答,名称写错,反而不得分。
套用课本的技巧: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个时候就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如海岸带开发方式等。
2.统筹安排,做好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学科高考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初中的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高中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并且地理的学科体系学生不容易搞清楚,所以精心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轮复习工作在上学期结束前结束。复习范围主要是地球、地图、自然地理(必修1)、人文地理(必修2)及区域发展(包括必修3及有关的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内容)。复习工作的重点是完整而系统地梳理地理知识,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复习的要求是巩固和掌握“三基”,即基本地理数据、基本地理概念和原理和基本地图的空间印象,目的是为了夯实基础。
第二轮复习工作在下学期省质量检查前结束。主要是对照2010年的地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在第一阶段复习过程中学生掌握的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专题强化训练。如地理图像的判读和应用、地球运动、气候与自然带、地理计算、区位分析、人口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热点剖析、选修内容等。专题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福建乡土地理等内容的整合。
第二、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第三、继续强化“三基”,更要注重基本技能(计算技能、图表有用信息的提取、判断技能、综合分析技能、论证和表达能力等)的训练。加大训练强度和增强训练题目的综合性是该阶段的主要特点。通过一周一、二套的综合训练题培养答题的技巧,适当提高练习强度,提高答题的速度与质量。
最后一轮复习侧重过程与方法的应用型综合训练、答题规范训练、应考强度训练以及学生自我调整、反思,查漏补缺。在考前的几个星期专题讲述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答题技巧,并以2009年新课程高考真题进行“感受高考试卷”的适应性训练。让学生感觉高考试题“如此而已”,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既体现了时代性,又考查了学生的基础,反映了能力主线。试题以《2009年地理高考考纲》为依据,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学习有用的地理),也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试题具有稳、变、新的特点,无偏题怪题,无“超纲”内容,是老教材向新课程标准过度的一套好试卷。    一、2009年北京市高考文综试卷地理部分试题的特点
从整体来看,试题结构比较稳定,难度系数稳定,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而且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试卷题型比例的配置保持了近几年的基本形式,试题出得比较科学规范,知识覆盖面较广,重点知识得到重点考查,题目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起到了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我觉得今年的地理试题特点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对于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的区域地理定位能力的考查,虽然年年考,但都能做到常考常新。
地理试题分为两大部分(满分100分),即第一卷为选择题(11道题,共44分),第二卷为综合题(36题是地理学科的单独试题,36分,39题的第一问6分,第二问6分,地理试题合计12分,40题的第三问是地理试题,12分,共56分)。第一卷客观性试题我们的学生作答情况较好;平均得分在31.944分,而第二卷的主观性试题我们的学生作答情况虽然较好,但仍有很大的可提升的空间。原因较多,首先,学生学得比较死,部分学生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学法指导不到位,忽视能力培养。第三,学生对区域地理定位的方法掌握不熟,以致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图图转换不能熟练掌握。第四,第一次模拟考试以后,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不能及时做到“三回归”,(即回归教材,回归地图,回归错题“。第五,学生审题能力差,除地理本身的术语外,对于其他词语也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第六,答题语言生活化,不能正确地使用地理术语,造成失分。第七,初中地理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初中地理教育亟待完善,做到脚踏实地,稳定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否则初中开设两年区域地理基本上等于白开。
二、2009年高考地理成绩分析和复习经验
平谷区2009年文综成绩比去年又有所提高,全市平均分为163.29,而我区平均分为171.54,超出市平均分8.25分(因为我们没有全市和我区的单科成绩统计)。而今年我区的平均分171.54分,比2008年我区的平均分(164.71)又高出6.83分。
平谷区2009年高考地理成绩统计表
题号
1~11
36(1)
36(2)
36(3)
36(4)
36(5)
39(1)
39(2)
40(3)
应得分
44
6
8
5
7
10
6
6
8
实得分
31.944
3.425
3.516
3.546
3.214
3.413
3.561
3.492
4.013
得分率
72.6%
57.1%
44.0%
70.9%
45.9%
34.1%
59.4%
58.2%
50.2%
第一卷地理有11道选择题,共44分,我区的得分率约72.6﹪,满分率为4%,第二卷综合题,地理满分为56分,我区的得分率为50.32﹪,最高得分为44.5分。地理一、二卷合计平均分60.124,即总得分率为60.124%,符合地理试题的难度系数在0.55~0.65标准。统计的试卷中地理最高得分为83.5分。
今年我区高考地理取得较好成绩,首先,有赖于领导的正确决策,准确把握高考方向,增强激励机制,调动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教研员准确把握高考地理信息,制定正确的复习方案,尽量同意全区的复习进度,开展高三地理复习课型的研究,做不同阶段的研究课、公开课。第三,积极聘请市里的地理专家来我区为学生做高考地理复习讲座,并与我区高中地理教师座谈地理高考的方向以及命题原则和阅卷评分原则,使我区师生受益匪浅。第四,我区高三地理教师积极拼搏,刻苦钻研,但我们的高考信息由于多种原因相对闭塞,在教研员的组织下各校互通信息,取长补短。第五,各校高三地理教师精心设计复习方案,因校、因生制宜,坚持依靠专家,但不依赖专家,我们对学生将,我们的任课教师就是最好、最实用的专家,师生互信是取得2009年高考地理成绩的基础和关键。
三、2010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及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1)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构建地理学科知识板块和知识网络。中学地理基础知识的各个部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此间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知识网络体系,明确各个概念和知识模块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及其作用,这是对地理知识的一种精细加工其前提条件是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即要懂得文字含义,又要能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结论的使用范围。使地理知识达到条理化,网络化,精细化,同时通过精炼的文图,图文,图图的相互转化加深理解,对能力培养有很大好处。
(2)突出地理学科特点,提高解题能力。中学地理知识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高考地理试卷人文地理知识的比例有所上升,这说明地理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在增加,也符合让学生学习有用地理的新理念,而自然地理知识虽然是自然科学,但知识结构严谨,规律性较强,学生从整体上便于较系统的掌握。因此,教师在高考复习教学中,要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角度,选择典型的联系生产、生活、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为学生提供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对地理综合题的解题能力。
2.科学确立复习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讲、练、评
(1)结合实际确定每一个阶段的复习目标,保证实现每个目标的时间和质量。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是一套系统的复杂工程,从科学的复习观角度看,每一个阶段必须依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和复习计划,并配合合理的联系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做到精讲精练,避免“题海”战术。良好的教学设计包括两大要素,一是教师科学的精讲,二是学生有效的精练。讲练结合,精讲精练,讲是主导,练是主体。高考地理复习切忌出现“拿来主义”,用别人整套的试卷来做学生的主导复习材料,更防止选编练习题的随意性,这样学生的思维将受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3)协调好讲、练、评之间的关系,追求高考地理复习的最佳效果。不同学校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因而讲、练、评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也应有所不同,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追求高考地理复习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讲”、“练”是复习的基础,“评”是复习的关键,评要点睛,要有针对性,要评出问题的特征,找出症结所在,且“评”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评,也可以是学生自评或互评,防止教师一言堂。
3.利用教育新理念努力提高高考地理复习效率
(1)提倡备课小组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淡化各自为战,也为校本娇艳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淡化只注重教师的讲,忽视学生主动学,提倡师生双边互动,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复习,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2)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高考地理的复习教学,提高地理课堂的知识密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课件帮助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突破教学难点。
(3)注重学生认知过程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及时向学生介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并及时收集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补缺。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实际安排教学难度,问题设置有梯度,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情感的体验。注重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复习策略。
4.依据高考试题 制定复习策略与方法
选择题部分,每年地球运动的试题立意都很新颖,视角都很独特。但万变不离其宗,这部分内容大体上围绕四个知识点进行:①时间的计算②太阳高度的变化③昼夜长点的变化④太阳方位(太阳视运动)。
除此以外,以下内容高考常涉及:地图等值线、天气与气候、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地质作用、城市化和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河流水文特征、综合国力、国土整治等等。
综合体部分,一般会有如下五类问题进行穿插结合
①地理环境特征描述类问题——这类问题以区域典型特征为考查内容,应从区域主导因素入手,进行分析。
②比较差异类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对于区域不同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理现象,并分析影响因素的差异。
③寻找联系类问题——这类问题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发现相同或相近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然后分析找出相同或相近的影响要素。
④内在因素关联类问题——任何一种地理想象或地理事物都是由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这类问题应关注这些内在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的。
⑤旅游、城乡规划类问题——综合2一般以农业与农业区位为载体考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2004年、2006年、2008年高考均如此设题,2007年为工业区位。)
熟悉区位的影响因素是答题的基础。分析并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农业或工业等)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重点,还要学会提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今后教学的对策及管理的建议
1.滞后的教学理念是地理教学缺乏扎实的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庞大,但缺乏专业的专任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因为中考不考地理学科,初中各校的管理者把工作重点其他中考学科,这也无可厚非,学生对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形同死记硬背,个别学校的地理课还经常中考学科所侵占。再加上初、高中地理教育的不连续性,没有把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宏观管理的要求多,微观措施少,加强系统的、科学的常规课堂管理,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加强全区教学的统一指导,确实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高三地理复习的统一进度,是实现推动全区共同发展的必要前提,这样才能实现统一培训、通体辅导、共同研讨、达成共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教委的支持帮助下,平谷教科研中心才能统一平谷区高三复习进度,实现统一训练、统一要求,是我区的高考复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加强高中教学质量的监控
如今,干什么事情都讲求规范化、标准化,我区的高中教学没有统一的期末考试,教学的质量监控随意性较强,常规的教研工作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各校期末考试各考各的,缺乏区内的各校横向比较,学校、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缺乏合理的、有效的竞争机制,更可想象我区与其他区县的竞争状况。现代考试的特点是越来越能够体现能力考查,越来越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成果,越来越能够体现课堂教学的成果。靠猜题、睹题,靠死记硬背取得好的高考成绩的年代已不复存在。
4.充分发挥教科研中心的作用
任何地区的教研中心都是本地区教育业务的龙头。发挥教研中心的作用,必须调动广大教研员的积极性。

一、2007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特点
今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符合高考改革和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思路,注重题目的立意新颖与灵活性,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地理学发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意考查能力,即:依据文字资料及图表分析、推理、说明地理事物分布及其成因等(如读图能力、审题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等)。地理试卷共100分。其中选择题11道,共44分;非选择题共56分,一道大题共36分,另外,20分分散在39、40两道大题中。
地理试题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没有难题、怪题;重视考查学生读图、用图分析能力,14道题出现6幅图;强调运用教材内容回答问题,尤其是非选择题答案更回归教材;着重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二卷56分全部为简答或说明等内容,没有填空或选择。
二、我区高考地理成绩分析
(一)与今年全市地理学科平均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2006、2007年崇文区与北京市地理成绩比较
全卷平均分
一卷均分
二卷均分
2007年
2006年
北京市
50.6
43
30.4
20.2
难度系数
0.51
0.43
0.69
0.36
崇文区
58.81
48
34.01
24.8
难度系数
0.59
0.48
0.77
0.44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全卷平均分,还是一卷、二卷的平均分,我区成绩均高于北京市。最高分为汇文中学一学生90分,最低分24分。677位学生地理成绩呈正偏态分布,多数学生集中在55-70之间(见图1)。

(二)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与我区一模地理学科平均成绩比较
表2   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与我区一模中地理学科平均成绩比较
全卷平均分
一卷均分
二卷均分
一模
55.69
31.45
24.24
难度系数
0.56
0.71
0.43
高考
58.81
34.01
24.8
难度系数
0.59
0.77
0.44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我区一模地理试题不仅在复习内容上,而且成绩上也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无论一模还是二模试题,其中均没出现初中世界区域地理内容,突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察,为我区高三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内容范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1.今年一卷难度系数为0.77,有7道选择题的得分率在80%以上,除一道题外,其他小题得分率均在60%以上。全区学生平均成绩高出北京市8.21分。这个成绩的取得与高三地理教师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分不开。虽然有3位教师是第一年带高三,但这些老师工作认真努力。有的青年教师克服了孩子小,家务繁重的困难;有的教师克服身体不好的困难;有些教师是高三兼高一的课,课时多,但他们都克服了教学任务繁重的困难。广渠门中学今年地理学科无论及格率还是平均分都位于全区第一。这与雷志清老师的努力和该校采取的管理措施分不开。雷老师虽然在广渠门中学第一次带高三,但是他注重基础知识落实。从高考地理的及格率和平均分来看,我区分为三个集团,位于第一集团的是广渠门中学、汇文中学;位于第二集团的是50中、11中、96中学和109中学,其他为第三集团。
2.多数教师重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卷各小题均分第一名由2006年的和11中变为今年的汇文中学、50中、广渠门中学和96中,二卷各小题均分第二名2006为的50中、汇文中学、11中、广渠门中学,今年新增加109中、96中。50分校、龙潭中学也有小题均分进入第二、三位。这与教师们重视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抓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分不开。
四、存在的问题
从各项成绩,并结合查阅高考文综地理二卷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尖子生成绩不突出。地理成绩85分以上的学生全区只有一位。
2.学生不能准确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审题、获取信息能力差。如综合题39题第(3)题,只要知道南水北调的调水方向,看图描述京杭运河河底地势变化对调水影响即可,应是一道送分题。该小题满分10分,我区平均分只有1.57分。北京市该题也是得分率最低的一小题。如下2例:
学生1:

学生2:


上述情况反映出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复习仍以讲授为主,不能精选习题,搞题海战术,忽视学生审题能力及从图、文字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所致。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较差。如综合题36题第(1)题(见图2)。

图2
从学生答案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知道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但其叙述前后矛盾,不准确而没有得分。这情况反映出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愿花费时间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认为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完整会浪费很多授课时间。同时,较普遍存在“责任教学”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只要高考中出现的内容我讲到了,学生高考得不得分就不是我的责任了。
4.某些好学校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这些学校在某些基础题得分率较低,甚至还没有50分、龙潭的得分率高。出现这种情况反映出的问题是有的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只以复习资料内容为主,脱离教材,基本不指导学生回归教材,使得学生某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得不够扎实,学生对文综考试复习的重点、教材把握不准。
五、复习建议
高考文综“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测试内容不脱离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单科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景的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建议如下:
1.按照高考说明内容要求回归课本,重视高一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复习与掌握,兼顾高二两册选修内容,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落实到初中具体区域图上。
2.在掌握高一地理内容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网,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重点抓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确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着重训练学生审题能力、技巧和答题的规范表述。课堂习题要精选,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首先要自己探索审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表述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评,重点是讲审题的方法和答题的思路,训练学生审题和答题技巧,而不仅仅是给出答案,要规范学生用地理语言进行完整表述。
4.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注重非智力因素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地理复习中的主体作用。

一、试题分析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评价研究所和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组织了第二次高考模拟联考,本次试题命制依据《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新课程考试大纲--地理》和《考试说明》,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l、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及选修Ⅲ、选修Ⅴ和选修Ⅵ(三选一)。本次试题特点如下:
1.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分布合理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文地理方面: 主要考查了工农业区位、资源、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核心内容。(必修占34分)
自然地理方面: 地图知识、气候、等值线、自然带等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必修占56分)
2.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命题以能力立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特色。(如下表)
题号
主干知识考查
能力考查
1
时间知识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降水分布图判读
影响降水的因素及其板块的分布
判读降水分布图、判断影响降水分布因素,空间定位能力
4
地形剖面图
地形区的分布
空间定位能力
5~6
河流剖面图
等值线的判读,农作物分布知识
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7~8
地形剖面与坐标图
雪线知识、自然带知识
获取判读信息能力、地理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9
卫星云图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11
三大产业结构图
三大产业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获取判读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6
我国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综合判读降水量的分布、风能资源的分布
获取判读信息能力、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7
海南岛雨季降水量分布图
等值线图的判读、海盐生产的区位因素、海洋环境
读图分析能力,区域综合分析能力
41
欧洲西部图及景观图
旅游活动及旅游区位因素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我国部分地区旱灾分布图
旱灾的成因
读图分析问题能力
43
部分国家垃圾处理的差异
垃圾处理的方式及措施、
综合分析比较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采用社会生活中的背景材料特别是关注社会热点创设试题
命题采取一些国内外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为素材,时代特色鲜明。例如选择题1题;10~11组题; 36题等的背景鲜活,时代感强,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思考,迁移所学知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高考能力培养导向,也符合新课程学习"生活的有用地理"的理念。
4.注重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应用考查,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的特点
全卷共有十一幅图和两个数据表,图的种类多,如区域图、坐标统计图、景观图。从不同的角度检测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试题运用文字、图像、数据、图表来提供信息,并结合实际问题,把相关知识重新整合、迁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性大。要求学生根据设问,提取、加工、整合多种信息,并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进行答案的组织,对学生的有效复习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5.试题难度接近高考试题难度,有较强的区分度。
二、答卷分析(抽样统计分析)
1.选择题
根据对部分试卷的统计分析,学生在答选择题中2、3、6、7、8、10小题错误率较高,
得分率较低。第2~3题由于学生对沿纬线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掌握不清,对板块分布没有形成心理地图,所以难以定位分析。第6题是我国南方河滩地农作物种植问题,需要结合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与枯水期来考虑,我国南方的河流冬季为枯水期,河漫滩出露水面,可以种植越冬作物油菜。第7~8题错误率高的原因是学生不会在地形剖面图上看气温降水量的分布,所以得出错误的结论。第10题是分析我国沿海某发达城市2007年和2008年三大产业结构图,图中给出的单位是所占的百分比,题目中B、C选项设计的是产值变化。本题错误率高主要是学生审题不清,概念不清造成的。
2.综合题
题号
答题情况汇总
36
(1)
得分率低。分布规律不准确,许多考生不写新疆的降水量变化,缺少量的描述。成因的描述不具体、不完整,如回答时只写"受气候影响","多地形雨""受季风影响"意思表达不完整。
(2)
主要是对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如风大的原因是"位于内陆","季风的影响","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多大风","降水少所以风大"。
37
(1)
得分率较低。对等降水量的判读知识欠缺。
(2)
得分率较高。个别学生不注意审题答案中出现了人为原因,如"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
(3)
得分率低。普遍存在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的现象。如许多学生没有直接回答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所面临的海洋环境的特殊性,而是答成开发海洋资源中遇到的海洋环境问题,有的学生回答成开发海洋资源的类型等。
3.部分学校成绩统计
据提供成绩的学校统计:地理平均分为46.5分。
4.学生中突出暴露的问题
整份试卷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体现了能力考查,没有偏题与怪题,除了个别题目有较强的灵活性,绝大多数试题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但学生整体得分率不高,具体表现: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的地理原理和规律都没有掌握,概念混淆不清,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缺乏梳理、掌握。
(2)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欠佳,不能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取知识,形成针对问题解答实际问题。
(3)生活常识体验不深,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概括、归纳、分析、阐释、论证问题的能力欠强,回答不全面,分析不到位,得分率不高。
(4)规范答题欠佳。不善于用地理术语或学科语言正确回答问题。
三、教学建议
本次考试后,即将进入考前冲刺阶段,根据本试卷的特点及学生的答题情况,今后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从必修到选修,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对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构建高质量的地理学科知识结构。高考试题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综合考查考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并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对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只有在理解概念,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与规律的基础上,挖掘、梳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做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建议教师加强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特别对常考点加强理解记忆,对知识的薄弱点、遗漏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熟悉全球经纬线的分布、熟记并理解气候、洋流图、板块构造图、自然带图、中国、世界图及一些专题地图等,一定要构建"脑图"。
2.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教学,避免死记硬背。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规律等,去分析地理事物的现象、特点与成因,探究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点,正确客观地评价地理事物。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的习得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引导。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答题方法进行建模要深刻领会,能理论联系实际。如看到日照图就要通过晨昏线判断日期、确定时间;看到太阳高度,要想到纬度距离;要分析某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就要想到从哪些方面答题。结合典型试题理解答题思路,熟记解题方法。
3. 继续注重对审题、答题能力及地理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考试中普遍反映出的问题,如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题序写错、错别字多、以及读图能力差等,有待今后在教学中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希望有关学校能在高一学生中就进行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4.看考过的试卷、看解题思路、看好题与错题
5.关注地理热点地区,掌握热点地区的一些地理问题。
6.调整好心态,越到最后时刻心要越稳。恐慌、焦虑和失眠是高考的大敌,与其空想倒不如多在复习上看点东西,你捞的东西越多,进入考场的时候越胸有成竹,也只有你这样做了,有实力了,真正应考的时候,你才不至于出现意外,才能是超水平发挥。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
高中高三地理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高三英语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1 高中高三语文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001 高中高三语文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002 高中高三数学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高一地理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高二地理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下学期下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高二信息技术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1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1 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刘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 高中高二地理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一地理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下册(下学期)科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