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中共桃江县委关于制定桃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4:05:20
作者: 来源:县委办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5日 点击数: 315
中共桃江县委
关于制定桃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12月21日中国共产党桃江县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益阳市委关于制定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结合桃江实际,就制定桃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正确认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1、“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6.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8%;财政总收入4.37亿元,年均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年均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39元,分别年均增长13.9%。“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2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1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4∶33∶43调整为2010年的23∶44∶33。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城镇发展速度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劳动就业持续扩大,文化体育、国防科技、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创新,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制约因素。从全球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绿色发展蓬勃兴起;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转型,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贸易和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为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度融入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全国来看,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力度加大,对“三农”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扶持加强,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对我县发展总体有利。从省内、市内来看,湖南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打造“3+5”城市群,加快一体化,将带来财富、人才、产业等资源的整合,益阳地理区位优于其他城市,将在长沙先导区西进步伐中抢占发展先机。随着桃花江核电站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迅速聚集,将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也要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水平偏低、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三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四是公共服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课题、新挑战,和谐发展的压力上升。
3、“十二五”时期的阶段特征。“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期、重大基础设施完善期、社会管理方式转型期。
二、明确“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战略
4、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后发赶超,加快富民强县,致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5、基本原则。坚持跨越发展,建设“小康桃江”;坚持“两型”引领,建设“绿色桃江”;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创新桃江”;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民本桃江”;坚持公平正义,建设“法治桃江”。
6、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挺进全省“二十强”。“十二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7∶35。“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4%以上,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
——城乡发展进一步协调。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总体服务功能和承载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到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4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
——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城乡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就业比较充分,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扩大。社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60%左右,森林蓄积量和城镇建成区绿化率明显上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宜居水平明显提高。
7、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大力实施“人才立县、工业强县、农业富县、文化兴县、商旅活县、依法治县”六大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和优化升级“电能、竹木、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五个工业产业,突出做好“城镇、核电、楠竹、旅游”四篇文章,加快建设中国竹城、中国内陆能源新城、中国生态旅游名城和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基地。
按照均衡发展、优势互补、功能彰显的原则,着力构建“一纵两横五区”的空间开发格局。“一纵”是指以S206为纵向发展轴线,“两横”是指以资江沿线、S308为横向发展轴线,利用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产业带。“五区”是指以县城为中心,辐射高桥乡、浮邱山乡、石牛江镇,形成县城综合提升发展区;以竹海以东、桃益公路沿线为中心,形成桃花江“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区;以灰山港镇为中心,辐射牛田镇、松木塘镇,形成新型建材冶金产业区;以马迹塘镇为中心,辐射武潭镇、鲊埠回族乡、大栗港镇资江以南地区,形成加工贸易产业区;以沾溪镇为中心,辐射三堂街镇、修山镇、鸬鹚渡镇、大栗港镇资江以北地区以及桃荷公路沿线,形成核电服务产业区。同时,根据全县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带动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等五类主体功能区。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
8、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优势优先与整合提升并举、壮大规模与提升品质并重,培育壮大和优化升级竹木、建材、食品、矿冶、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加快建设湖南省千亿竹产业工程核心基地。
9、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的要求,加强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建立技术创新、投融资服务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发展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0、加强园区建设。完善园区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突出建设好桃江经济开发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强化入园项目把关,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环境污染小、财税贡献率高、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就业人数多的项目。加强灰山港、马迹塘等乡镇工业小区的规划建设。
11、扶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围绕产业升级推动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力度,积极吸纳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实施名牌和标准化战略,培育一批全国、全省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四、发展现代农业
12、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落实农业补贴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民就业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城乡服务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加快培育职业化新型农民与产业工人,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扩大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大扶贫投入,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增收。
13、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积极探索推广土地信托流转。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优先加强土地流转集中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推行大户经营、股份制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
14、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广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农业品牌。
15、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有效对接。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
16、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和监管。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完善农产品专业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规范发展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
17、加快县城发展。依法实施县城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善各类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强化规划约束。创新城镇经营理念,走以地生财、以城建城之路。加快县城提质扩容步伐,优质高效推进县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桃花江沿江风光带建设。加强城镇文化保护和建设,提升城镇品位和魅力。加强城镇管理,强化部门、单位和社区的管理职责,不断提升城镇文明程度,巩固省级文明县城成果,全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18、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功能分区、分类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小城镇布局,大力加强灰山港、马迹塘、沾溪、武潭等中心镇建设。按照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以农民集中居住为导向,全面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加快新农村示范片和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探索推进农房改造集聚,鼓励有条件的农户逐步向城镇和中心村转移。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加快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建立健全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问题的体制机制。
六、发展现代服务业
19、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桃花江旅游开发公司为纽带,大力引进社会资本,重点规划建设桃花江竹海、浮邱山、罗溪瀑布、凤凰山、美人窝、羞女山、核电观光区和马迹塘民俗文化村等旅游景点。努力打造桃花江品牌,加快桃花潭公园、团山生态公园和休闲农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全国学生定向运动训练基地优势,发展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实施等级景区建设战略,加快建设桃江境内“一日游”和“两日游”精品线路,积极争取融入长花灰韶和张家界旅游黄金线路。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渗透,丰富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加快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建设旅游商品展示中心。
20、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会展、创意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在桃花江镇、灰山港镇和马迹塘镇规划建设集仓储物流、商品配送、集装箱中转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和商品集散中心。加快发展新型信息服务业,构建现代信息服务业体系。
21、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科学规划县城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建设商业中心和商业街。大力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推进农家店建设。以发展绿色餐饮为重点,全面促进餐饮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产业化。坚持供求合理、产业发达、优质高效、拉动强劲的原则,着力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2、加强交通建设。以交通干线建设为重点,扩大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加快建设益马高速、二广高速、益娄衡高速、G207、S308、S206、S205,完善路网结构。按照二级公路标准,改造桃高线、资北线、瓦鲊线、牛鸬线、杨桃线、川灰线、杨许线、鸬板线和牛大线,加快提升公路通行等级。建设好桃花江镇、鸬鹚渡镇、马迹塘镇、武潭镇、灰山港镇等高速公路互通。规划建设马迹塘-武潭和沾溪-三堂街资江大桥、灰山港至益宁城际干道公路。根据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有序推进县内旅游景区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养护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设。着力抓好石长铁路增建二线、长益常城际铁路桃江段建设。规划建设桃花江航电枢纽工程,加快建设桃花江1000吨级核电专用码头和沿资江主要城镇货物装卸码头。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加大公路客货站场建设力度。
2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三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加快实施水库除险、中小河道治理、骨干山塘改造、末级渠系改造、资江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强三个万亩堤垸防洪和排涝能力建设。着力解决灰山港区域性缺水问题。
24、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领域。统筹安排道路、供水、排水、排污、供气、通讯、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南环线、金盆路、资江南路、桃花南路、桃花东路、花桥南路、西环线、桃花江三桥、资江二桥等工程,加快推进县城道路提质工程。加快实施桃花江水库向县城供水工程,完成县城供水管网改扩建、三水厂建设、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二期、管道天然气以及休闲绿化景观建设。加快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大力推进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
25、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配套电网,加强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电力设施建设和电力台区布点工作,加大变电站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电气化县建设。
26、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积极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加快建立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文、信息无纸化传输和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加快推进村村通移动电话工程,努力提高乡村互联网接入能力,大力建设信息化示范村。
八、加强文化建设
27、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增强县域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县。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公益性文化设施,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农民倾斜,促进城乡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对外文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28、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桃花江文体馆藏中心,精心包装开发文化产品、民间艺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体育和信息等相关领域产业联动发展,拓展延伸文化产业链。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9、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培育、宣传和推广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加快发展矿产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逐步实施垃圾分类回收,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30、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强化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节约集约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广循环用水机制。加大矿产资源开发整治力度,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效益。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耗能管理,强制淘汰高耗能落后工艺,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努力降低能耗。
3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水平。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土壤污染治理。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清洁生产、低碳技术等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和应用,积极开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32、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控制性保护,对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土地毁损,严格实行有效治理和生态恢复。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质量,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加快建立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加大山洪灾害和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十、加强社会建设
33、促进就业创业。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努力提高困难群体就业水平,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着力推进全民创业。加强劳动执法,发挥工会作用,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4、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着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不断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面。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继续抓好住房公积金扩面、增贷、降风险工作。加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着力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完善特困职工救助机制,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加大投入,加快进度,规划建设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加大移民后扶力度,不断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着力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积极拓宽社会互助渠道,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
35、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新模式,让科技成果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加强农村教育,解决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加快合格学校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力推动高中阶段示范性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改善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全面落实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强化安全综合监管,确保饮用水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重大疫情。积极发展体育事业。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抓好学校体育和优势体育项目,积极开展和参加各项体育赛事活动,建设体育强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城乡分布的均衡发展。加强计生队伍、村级计生服务阵地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机制建设,全面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统筹发展国防、民族、宗教、统计、史志、档案、物价、气象、水文、邮政、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等其他各项事业。
36、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加强重点区域管理服务,突出开展专项整治,建立严打经常性机制,促进治安形势根本好转。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断完善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加强文明信访制度建设,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加快建设信访大厅和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扎实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善后协调和风险评估,有效预防、积极化解、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快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建设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开展烟花鞭炮、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的专项整治,加强消防、交通安全和森林防火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源头管理,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十、强化保障措施
37、不断解放思想。克服盲目乐观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安于现状思想,增强进取意识;克服因循守旧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克服封闭保守思想,增强开放意识;克服消极敷衍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增强大局意识。不断更新观念、突破惯性、超越自我,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38、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鼓励原始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推进经济、行政、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县乡财税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和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均衡配置。
39、突出项目建设。科学谋划论证包装项目,着力提高项目储备数量和开发质量,加强项目库建设。加大立项争资工作力度,切实提高项目申报命中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引资水平。加大信贷融资工作力度,不断扩大银企合作空间,壮大信贷融资规模。鼓励和规范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协调服务、跟踪调度和督促检查机制,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尽快建成投产。
40、强化人才支撑。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和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消除不利于人才流动的各种障碍,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方式,探索人才资源交流合作和招聘引进的新形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人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人才评价考核、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充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41、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人民群众对优化发展环境重要意义的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建设诚信政府。加强县、乡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厉整治刁难卡压企业、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等违纪违规行为。强化乡镇责任,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施工秩序行为,优化建设环境。深入开展作风、效能、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民意调查方式和考核奖惩机制。
42、健全民主法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完善重大问题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提高执法公信力,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43、提高能力水平。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科学谋划、科学决策和科学实施的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准确把握、着力解决、积极协调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新矛盾、新问题、新关系,提高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积极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提高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44、加强反腐倡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预防、惩治腐败体系。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推进预防腐败制度建设,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加强对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加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提高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水平。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干部问责、廉政承诺、行政执法责任和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党风廉政舆情在线的管理运用,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45、狠抓工作落实。加强执行力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着力营造勇于创新、敢于管理、勤于干事的良好氛围。不断完善绩效考核长效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考核管理和监督,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工作。加强对重要工作部署的跟踪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决策落实。加强分类指导、宏观调控和组织管理,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和细化,强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责,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动员、团结和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县人民,振奋精神,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编辑:张琴 审核:胡鹤鸣
中共桃江县委关于制定桃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乐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宿迁市委关于制定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关于制定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宿迁市委关于制定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工作动态 2011-01-11 中共三明市委关于制定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_三明_三明在线 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中安在线-安徽新闻 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转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转) 关于制定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诞生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爱思想: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关于制定南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