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开液晶电视怎么样:为人民服务终身(走近老党员老干部老红军老模范) ——记九十岁的广州革命老同志欧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1:37:46
为人民服务终身(走近老党员老干部老红军老模范)
——记九十岁的广州革命老同志欧初
本报记者 杜飞进 贺林平
《 人民日报 》( 2011年06月22日   09 版)
6月2日下午,广州市人大机关一间大会议厅里不时传出阵阵掌声、笑声。循声望去,只见台上一名白发老者,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哦,那不是已年届九十的老党员欧初吗?为庆祝与他同岁的党的90华诞,他给人大干部们做演讲来啦!通篇没有讲稿,没有慷慨陈词,只有那娓娓道来的动人故事和几句语重心长的告诫,发人深省,令听者颔首,过者驻足。
因为土生土长,又在广东闹了多年革命,欧初在老辈人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17岁投笔从戎,27岁当纵队副司令员,将革命队伍从13人发展到16000人,战斗足迹遍及除潮汕外全省每一个角落;他的英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听完演讲后的人大干部说得好:“无论是年轻时义无反顾投身革命,还是为官时时刻不忘公仆责任,乃至退休后捐卖字画,都源于欧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
为保卫国家人民投笔从戎
欧初个子不高,清瘦的脸庞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看起来文绉绉的,怎么看怎么不像那种能“提着脑袋干革命”的样子。熟人都知道,少年欧初的确是棵读书的好苗子。1937年,16岁的他考入了著名的广东省立广雅中学,从此把当记者、周游四方、针砭时弊当成了自己的理想。
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欧初在广雅读高中时,正遇上日军对广州大轰炸,学校被迫搬到顺德。每逢周末回广州,沿途看到街道被炸成瓦砾场,无辜百姓血肉横飞,他心情十分悲痛。“1937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几十架敌机轰炸广州,我的家被炸了,我冒着危险四处狂奔,终于在六二三路骑楼下找到了满身泥污的母亲,她正紧紧地搂着早已吓坏的妹妹……”国家的灾难、同胞的哀号、亲人的恸哭,深深震撼了这个热血男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欧初立志效仿班超投笔从戎,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参加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广雅支队。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欧初被迫中断学业,回到祖籍地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任教,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用这个老党员的话讲,他加入共产主义革命的队伍中,似乎是命中注定的。“我原本是1920年出生,但登记时给我搞错了,变成了1921年,正好与党同年出生。1938年5月,时任十八集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以及郭沫若、于立群等到广雅中学演讲,宣传抗日。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叶帅,他正气凛然,举止从容,一派儒将风度。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党伟大、光辉的形象,从此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打鬼子、干革命!”追述着这段无法磨灭的记忆,老英雄时而神情肃然,时而激情飞扬。
1939年7月的横门保卫战打响了中山抗日的第一枪,也开启了欧初戎马倥偬的一生。在这场战斗中,欧初任支前指挥部总务部长,积极组织输送弹药和抢救伤员。“虽是第一次上战场,我们并不胆怯。大家对日寇恨之入骨,只有满腔怒火。”说起打鬼子伪军的痛快,他精神矍铄,气宇轩昂。
令欧初感动至深的是,在那段极其艰难的岁月中,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强大后盾,用源源不竭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以弱胜强,从小到大,不断取得胜利。“要不是老百姓对我们这么好,我们简直连一分钟都活不了。”
把人民当作最亲的亲人
解放后,欧初脱下戎装做了官,历任中共粤中地委常委、粤西区党委委员兼统战部长、华南分局办公厅副主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省政府秘书长、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但内心深处那份“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信念却始终未有丝毫褪色。
“在欧老看来,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建设时代,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永远不变的。”在一次次亲密接触中,广州的很多干部都深切感受到欧初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坚定情怀。谈起欧初的为官,广州市委办公厅干部刘伯饶语含敬重,“他说,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所谓特殊材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有特殊的爱,这份爱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改变不了的;就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信念坚定,冲锋在前,不牟私利,不怕牺牲。”
活到老,人民公仆做到老。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08年,欧初已离休多年。突然,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来,87岁高龄的欧初深感悲切,特意嘱咐秘书向党组织缴交特殊党费支援灾区,并附信说“每看电视,无端风雨,令我潸然泪下”,“我年事已高,否则也极想和解放军一样,到救灾前线去!”
欧初一生酷爱传统文化艺术,更热衷收藏字画,有时不惜倾囊,有时人弃之他取之,有时人破坏之他保护之。多年集腋成裘,收藏相当可观。然而,爱书画如命的欧初,却突然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将94件明清名家书画精品公开拍卖,所得款项悉数捐献公益;同时,捐献495件文物给广州艺术博物院,将私藏变公藏,让世人共享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谈起3年前这件事,欧初面露欣慰,“当时,每拿出一件,女儿都戏问我‘心疼不心疼?’说一点都不心疼,那也是假的啊!但我不能永远保存它们,将来也不能带走它们。‘舍’也是‘得’,我早想通了,拍卖的钱用来做慈善事业,一样可以为党和人民作贡献。”
欧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08年4月底,这批字画拍卖筹得3800万元。在此之前,他早已发表公开声明,这些钱既不留作自己用,也不留给儿女一分,而是成立欧初文化艺术教育基金,持续地做慈善、教育、文化济困的工作。
革命者永远年轻
不凡之子,必异其生;大德之人,必得其寿。90岁的欧初,精神抖擞、红光满面、步履稳健、耳聪目明。每每遇到熟人,被人尊称“欧老”、“老书记”时,他总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叫我小欧。”那表情像个小孩子般可爱。“革命者永远年轻,我还不算老,再活30年,到120岁,应该是可能的。”他颇为自信地说。
如果“好人得好报”是唯心的说法,那么说欧初的长寿来自于敞亮、宽厚、豁达、仁爱的心态,则是顺理成章的;而这种心态,恰恰是在无私为人民服务中获得并保持的。他说自己多年前在琉璃厂买得一方印章,上面刻有四个字,叫做“因清得闲”。“你只有清廉,把一门心思都扑在为人民做事上,才会觉得轻松,觉得心安理得,才能保持年轻;否则,整天想着捞钱,想着往上爬,你就会累,就不可能有闲情逸致,就会老得快。”
欧初不追求加官晋爵,也不爱慕虚荣。他说自己的档案上,学历一栏永远停留在“高中一年级”。欧初不爱钱。在各个岗位上皆以清正廉明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获得下属和群众的拥护、爱戴。工作之余,他除了游泳锻炼身体外,就是寄情书画,借以陶冶性情。
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一直当“义工”,肩负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孙中山基金会和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等领导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抢救岭南文化,开展学术活动,只为弘扬中华文化多作贡献。
有人说,欧初的一生是充实的,因为他永远忙于为人民群众服务;欧初的一生又是闲在的,因为他心底无私天地宽,活得直率、真我。
“俯仰人生八十年,为民劳逸到华颠。丹心不贰惟兴国,跬步临深自凛渊。热血虽曾捐点滴,庸工犹感失雕镌。抚膺每觉心还热,不为老龄卸仔肩。”这是欧初80岁时所作《八十回眸》诗中的一首,仍然满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