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逍遥修神360118:探秘两军对峙中的柏威夏寺(行走东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5:41:11
本报赴柬埔寨特派记者 孙广勇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6月20日   第 02 版)

历尽沧桑的世界文化遗产柏威夏寺

柏威夏寺内的柬埔寨士兵。
刚刚抵达柬埔寨金边,就看到当地电视节目不断播放出席国际法院会议的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部长何南洪介绍会议情况,指责泰国军队“凶残地武装入侵”柏威夏寺周围有争议的边界地区,还有不少专家讲述柏威夏寺历史渊源,嘲弄泰国“黄衫军”完全无知的节目,报纸上还能看到泰国军机入侵柬埔寨领土的报道。
从金边飞抵暹粒的第二天(6月5日)凌晨4时,本报记者从暹粒出发,沿着6号公路的支线一路向北。
摩托车把记者送到半山腰一块空地上,一幅巨大的标语牌写着“我自豪!我是柬埔寨人!”旁边的大树下竟然有2个卖饭的小摊。从这块空地到柏威夏寺的台阶有一条小道,小道内侧修满了柬埔寨士兵的地堡,更准确地说这条小道其实是挖地堡的泥土堆成的。
柏威夏寺建于公元9世纪至12世纪,是高棉帝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物之一,艺术成就堪比吴哥的诸多名刹殿宇。寺庙由建在一条长达800米的中轴线上的一系列殿堂组成,并由众多的走道和阶梯连接。记者沿着台阶向上,不多远就进入第一进院落,可是寺庙建筑破败不堪,很难看出巍峨的样子。再往里走,一条几百米长的甬道开始显示出柏威夏寺的气势,甬道两侧和石塔前面的参天古树彰示着千年古寺的历史,山上雾气弥漫,衬托出一种肃穆和神秘。铺就甬道的青色石砖缝隙中杂草丛生,令人意外的是有几位园丁一字排开在清理杂草,绿色背心上写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字样。两旁的石阶坐满了柬埔寨士兵,看到记者,士兵们显出既好奇、又局促,同时不乏戒备的神情。
不知道是记者中柬友好的言论,还是散发给士兵的香烟起了作用,两旁石阶上的柬埔寨士兵围着记者聊起天来,还高高兴兴地让记者拍照。一位能讲流利英语的少校陪记者参观了整个柏威夏寺。
记者看到,在柏威夏寺周边郁郁葱葱的草地上,还挖了不少地堡,也都是石头砌成,上面搭了绿色伪装,从远处很难发现,地堡里放着火箭筒、机枪、冲锋枪、匕首等单兵武器。少校告诉记者,柏威夏寺地处高山,白天炎热、晚上寒冷,住在地堡里对士兵身体伤害很大。他还不断提醒记者不要对军事设施拍照,因为有过泰国间谍拍了军事设施,地堡遭受准确打击的教训。
在柏威夏寺侧面的一处山门处,石墙上斑斑点点,少校说这是泰国军队炮弹爆炸后造成的。少校说自己当了20年兵,曾经和红色高棉作战,泰柬冲突中自己也向泰国阵地开过火,手下柬埔寨士兵的战斗力很强,可对面泰国士兵的枪法也很准。记者问他冲突何时才能停止,少校苦笑着答道:不知道,可能等7月份泰国大选之后吧。
从山上向下走,不时看到柬埔寨士兵在挖新的地堡。记者本想顺着石阶直接走到山下,到泰国方面采访。刚走到距离山下100多米的地方,一直笑容满面的少校顿时严肃起来,阻止记者下山。他指着柏威夏寺门口不远处的一个院落说,院子里泰柬各有5名不携带武器的士兵,监督200米范围内的缓冲区,缓冲区不准任何人进入。而且这里随时都可能交火,上下还有一些没有爆炸的炮弹,你一定不能下去。
少校指着山下告诉记者,柏威夏寺门口曾经有一个100多个摊位的市场,后来被炮火摧毁了。记者刚上山时碰到的在大树下卖米线的穆姐,以前就在市场上卖菜、卖鱼,每天可以挣上百美元,现在山上只有士兵、没有游客,每天只能挣十几美元。穆姐原来住在距柏威夏寺8公里处的村庄,发生炮击后全村搬到了20公里外的萨格巴连。
深夜,记者从柏威夏寺返回,路上的村庄很少,空旷的田野上出现零落的橘黄色灯光,每个灯光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也许,某个深夜,他们依然会被凌厉的枪炮声惊醒。安宁,何时才能重回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